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今南方多言“去”,北方多言“朅”

普通话里的“去”是去声,河北多说成“气”,其来源是宋代《广韵》所记的“丘據切”,属于遇摄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山西人把“去”说成“克”入声,确实使人大伤脑筋。章炳麟先生在《新方言》里曾经考证过,应该是对的。

《说文》:“去”,人相违也。丘据切。“朅”(今普通话音qie),去也。丘竭切。今南方多言“去”,北方多言“朅”,或音如“铠”,苦盖切。然犹书作“去”者,以“去”、“朅”本双声也。

章老先生的意思是说:北方人多说“朅”字,音如“苦盖“切,即音如“感慨”的“慨”。但是在书写时却写成“去”。不过“朅”是入声字,山西临县保留了入声,音“克”是可以的。

古代的典籍里的“去”,到底是不是音“克”呢?只有从韵文里才能“看出来”。

元代戏曲为了获得更多的观众,多以口语、俗语、俚语入曲,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方言的色彩。有意思的是几部北方人的元杂剧里“去”字满眼俱是,但是却很少用“去”字作韵脚的,且俱是遇摄的丘據切,只与遇摄字押韵,不出韵。如:

李寿卿的《月明和尚度柳翠》和白朴的《董秀英花月东墙记》整本没有“去”作韵脚的曲子。

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大报仇》只有一处“去”作韵脚。

【耍孩儿】到明朝若与仇人,我迎头儿把他当。也不须别用军和卒,只将咱猿臂轻,早提翻玉勒雕鞍辔,扯下金花皂盖车,死狗似拖将。我只问他人心安在,天理何

 

王实甫的《吕蒙正风雪破窑记》只有一段,可能是韵尾,与遇摄字押韵。

【上小楼】你如今知咱受,将咱小。怎肯道是连累街坊,带累亲邻,败坏风。冻杀我,甘心死,则这个泼家私觑也那是不

王实甫的《崔莺莺待月西厢记》韵脚处只有两个“去”字。

【雁儿落】若说着丝鞭仕女,端的是塞满章台。小生呵此间怀旧恩,怎肯别处寻亲

【落梅风】你硬撞入桃源,不言个谁是,被东君把你个蜜蜂儿拦。不信呵去那绿杨影里听杜,一声声道"不如归"

这些作者都是北方人,“去”字都做遇摄字读。

“去”字作韵脚最多的是金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也都是与遇摄字押韵。如:

 【般涉调】【哨遍】满地榆钱,算来难买春光。初夏永,薰风池馆,有藤床、冰簟、纱。日转午,脱巾散发,沉李浮瓜,宝扇摇纨。着甚消磨永日?有扫愁竹叶,侍寝青。霎时微雨送新凉,些少金风退残,韶华早暗中归

【黄钟调】【侍香金童】清河君瑞,邸店权时,又没个亲知为伴侣,欲待散心没处。正疑惑之际,二哥推。○张生急问,道:“都知听说:不问贤家别事,闻说贵州天下没,有甚希奇景?你须知。”

【尾】凛凛地身材七尺,一只手把秀才ㄏ,吃搭搭地拖将柳阴里

【商调】【定风波】烧罢功德,百媚地莺莺不胜悲,似梨花带春。老夫人哀声不。那君瑞醮台儿旁立地不定,瞑子里归

【尾】“好也好教你回,弱也弱教你回。待不回去只消我这六十斤铁棒。”

【尾】婆婆娘儿好心,把如休教请俺。及至请我这里来,却教我眼受

 明代陆容《菽园杂记》卷四:“又如‘去‘字’,山西人为‘库’,山东人为‘趋’,陕西人为‘气’,南京人为‘可’去声,湖广人为‘处’。”陆荣的说法倒是符合《董西厢》的用韵情况。

  难道“去”读如“克”只在口语里出现?

 有意思的是《董西厢》里有一段唱:

 【双调】【豆叶黄】“我孩儿安心,省烦恼!这事体休声扬,着人看不好。

 细审上下文,“省可烦恼”当是“省却烦恼”、“省去烦恼”。

 难道“可”是“去”的方言口语?

 

附:今天北京话里“去”的白读与河北一样音“气”,殊不知在老北京的旧读中就有“客”的音。(据《汉语方言字汇》)如:客(去)哪儿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词学堂】入声字的辨别
古诗词学堂——教你如何辨别入声字
方言:上海话的文化价值及普通话的文化缺陷 (ZT)
怎样学写古诗词——格律
如何用平水韵写近体诗?
有声│姚锡娟用入声韵朗诵《声声慢》,原来这首“不押韵”的词竟这么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