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农活之爪镰镰

这个扇面形的小铁板,叫作爪镰镰,是过去收获庄稼时所用的一种农具。那个弧形的宽面,是爪镰镰的刃子,磨得快快地,用来切割庄稼的穗头。上头的那个窄面上,打有两个眼儿,把一条布带子的两头分别系在两个眼儿上,使之形成一个环,把右手的大姆指穿入环内便能自如地控制它了。收获时用左手抓住禾穗,右手食指以下的四个指头搬住禾杆,然后用大姆指带动爪镰镰的刃头在两手中间的禾杆上使劲一压,庄稼的穗头和稭杆就顺利地分离了。在太原郊区的农村,用爪镰镰收获的庄稼主要有三种,即糜子、茭子(高粱)和谷子。农民的语言十分丰富,收不同的庄稼,又用不同的动词来形容,收糜子叫作爪糜子头,收茭子叫作扦茭子,收谷子又叫作掐谷儿。

先说爪糜子头。农民收秋时,大部分庄稼都是割倒以后再往下掐穗儿,糜子却是在地里立着就要掐掉穗头的。因为糜穰子(糜子穗抖掉籽粒后的称谓)是束扫炕笤帚的重要材料,怕割倒以后损坏了穗形,使糜穰子不好用,故尔要直立切割穗头。用爪镰镰在地里收糜子,只收穗头,也就称为爪糜子头了。

扦茭子。茭子是高杆作物,当然要先割倒再切穗了。用爪镰镰在割倒的茭子杆儿上往下切割穗头,叫作扦茭子。扦茭子时用左手把切割下来的茭子穗一左一右地攥在手里,形成一个哑铃状的把子,十来把扎成一捆,这样的捆子就叫作“茭子头”,一般来说,一个茭子头能打四五十斤籽粒。过去的农村封闭落后,自给自足,农民的眼里没有废物,脱掉籽粒的茭子穗叫作茭把子或茭子把,也是束扫地的笤帚和锅刷子的专用材料。

掐谷儿。谷子是割倒运回打谷场上才往下切穗的,往下切谷子穗的农活叫作掐谷儿。谷子的杆儿晒干后叫作干草,是冬天里饲喂大牲畜的重要食材。上世纪的六十年代以前,农村没有任何的农业机械,耕作和运输全凭畜力。牛马骡驴等大牲口是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农民的多半家当,给大牲口备足草料也是农家天大的事情。因此,掐谷儿时穗子上要尽量的少留杆儿,多给牲畜留一口吃的。

在人们的日常用具里面,但凡有刃头的东西,就都有其危险的一面,都有伤人的可能。菜刀、剪子、镰刀、斧头等等都是这样,爪镰镰当然也不能例外。农村人口里有句俗话,叫作“掐谷儿掐了耳朵”。您想,谷物收获的秋季,也正是蚊子厉害的时候,人们蹲在谷场上掐谷穗,两手忙着,把一个大脸和耳朵露在外面,蚊虫岂能不来光顾?蚊子落在脸上耳朵上,人出于条件反射就会用手去扑打,这时往往会忘了自己的右手姆指上还套着一个甩不掉的爪镰镰,那么,遭殃的就不是令人讨厌的蚊子,而是自己的耳朵了。这样的案例虽然不能说比比皆是,但在以手工作业为主的农耕时代,实在是难以完全杜绝。我们村就不止一人演此惨剧,在脸上的耳上留下伤疤。

这句话虽然有现实的依据和来头,但大部分时候却不是指真正的掐谷儿掐掉耳朵,而指的是人无端地受了误伤,类似于古书中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有时两个人打架误伤了拉架人,人们就会说那是“掐谷儿掐了耳朵”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追根溯源话镰刀
秫秸
《吕氏春秋》卷26士容论6审时诗解1得失天時之禾黍稻
【散文】 彦妮/稼穑
田间的稻草人//刘朝霞
农村俗语:立秋不出头,割了来喂牛。立秋什么不出头?为啥喂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