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和顺”的地名由来及其所蕴含的“中和”文化<div></div>

 赵建华 王改成

一个地名的由来,往往是从历史称道的名字或取其传统文化的美好寓意得来,同时,也还能从典籍文字和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中予以佐证和丰富,这种方法遵循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和顺”这个地名的缘来也如此。在历经千百年风云动荡、岁月更迭之后,熔铸了自己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据考证,和顺县在定名“和顺”之前,有过“盖与”“阏与”“梁榆”等名称。隋文帝统一中国后,于开皇十年(公元590年),正式定名为和顺县。“和顺”二字,源于《礼记·乐记》:“和顺积中,英华外发。”据《和顺旧志》记载,“邑名和顺,当日之名有义存焉。盖以人心即天地,人心和即天地之心亦和;人心顺即天地之心亦顺,和以招和,顺以来顺,斯万物咸若,而岁其稔好!”《山西通志》对于“和顺”二字的来历是这样说的:“民俭啬朴实,勤力农作,盖由唐虞都会遗风尚存。道路不通,焉得不俭,况先达名臣,砥身砺行,犹沿于贫,成为风俗之美也!”从此,“和顺”这一蕴含着深意、寄托着先人美好期待和愿望的县名,便伴随着这片热土和敦厚勤劳朴实的人民走过了近1500年的漫漫征程。所以说,历史虽然是漫长的,但也是短暂的。漫长中经邦弘务,短暂中慎终追远。

和顺所蕴含“中和”文化的第一个特质——“知险至顺”,可以说这是和顺文化的第一块基石。在中国文化史上,《周易》为五经之首。“和顺”之名,无论引经据典说多少,最基础的还得从《周易》说起,也就是阴阳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和东、南、西、北、中,土为五行之基,中是天下之大本,土居于中,和合四象。和也者,天下达道也,即四象在外,一气流行。中者,和也。和者,顺也。由此理念而折射出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可以说,和顺这块地方,经过浴火重生之后,集体认识到,战争就是险象环生,只有平息战乱,天、地、人才能至和至顺。

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换时期,燕国的乐毅避祸隐居到和顺的深山老林耕耘狩猎;赵奢率兵拒秦,建垒立寨取胜;楚汉相争,韩信在此喋血洗城、生擒夏说;后赵石勒在此建立根据地,以伺机吞并中原;李渊、杨广大战八赋岭,血洗平城,和顺县横岭镇石拐村与翟家庄村中间的庄稼地里,至今不时掘出累累白骨;唐末李克用在此招兵买马、聚集力量与朱温争雄;宋太祖赵匡胤在征讨太原刘钧北汉小朝廷途中,曾三上麻衣山寻道问计,麻衣道人拒见好战者,赵匡胤只好祈曰“此行志在吊伐,不戮一民”。在和顺县的废寺破庙和古坟败莹的残碑断石中,都能找出一些斑驳的文字来,印证这个地方的历史与这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着不可割舍的历史缘由,甚至弥补某些典籍的缺漏。

和顺所蕴含“中和”文化的第二个特质——“中庸和顺”,可以说这是和顺文化的第二块基石。我们从一条古街的命名,来诠释“中庸”的理念对后人的影响有多么重要。和顺县城古称“和城”,县城有一条南北通衢大街叫中和街,是和顺县城的主街道,它南北约1200米(现在拓宽延伸为约2000米左右)。明清时期,在这条街上有很多历史遗迹,如“王公祠”“明伦堂”“关帝庙”“圣贤庙”“至公堂”等,它承载了和顺千百年来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积淀。只可惜这些“无声的文化符号”,在1937年九、十月间被日本飞机炸毁。古迹实物可以被毁损和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但被人们信仰和推崇的“中庸”文化却被一代代和顺人传承和发扬光大。如古代的和顺县城“和城”这条南北老街各有两个城门,南城门叫康阜门,北城门叫拱辰门,(“和城”还有西门叫宝凝门)这些城门早已不存在了,其名字也被历史所封存。但是,这条南北向的“中和”街街名却永远镌刻在人们的心里。这是为什么呢?大概我们也能从《中庸》这本书里找到答案:《中庸》书中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另据传,清雍正五年,和顺知县随山西巡抚考绩。他无意中说出“和顺地贫瘠难富,而人多顺君心”。巡抚就把这句话写入奏折,雍正皇帝在批阅奏疏里写下了“位育中和”四个字。此四字蕴含着“涵儒其心性,陶淑其见识,贤俊出其中,德业亦出其内”的深意。

和顺所蕴含“中和”文化的第三个特质——“融合和谐”,可以说这是和顺文化的第三块基石。和顺地处太行山中段,而太行山是夺取中原的必争之地,是抵御西北少数民族问鼎中原的一道天然屏障,从春秋战国到隋统一的一千多年间,朝代更迭、战事频繁,羯族、鲜卑族、匈奴族、羌族等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继而相互包容共生,融合发展。更有石勒与李阳的故事,成为和谐和顺之典范。和顺县城北三十里有个南李阳村,现存古遗迹除沤麻池外,在村口古阁楼上,前面雕刻“李阳故里”、后面有砖雕“麻池胜迹”八个大字。据传李阳幼时与石勒为邻,曾因沤麻池相争斗。后来石勒起兵,逐鹿中原,当上了后赵开国皇帝,定都襄国(今河北省邢台市),便差人回老家请他的亲威朋友会宴,指名要请李阳,李阳接旨后,心想,当年石勒和自己争麻池打得很凶,如今他做了皇帝,还能轻饶了自己,此去襄国,一定凶多吉少。可皇帝召见,又不敢不去。一路上心惊胆颤,到了襄国,被领到了石勒的宴席厅。李阳闭着眼一声不吭,浑身筛糠,只等石勒赐死。石勒从容地走到李阳身前握住他的手说:“当初在麻黄沟争抢麻池,我虽然挨了你的打,但你也没有少吃我的老拳,那都是过去的事了,当时你不畏强暴,是一条好汉子,我时常惦记着你,你这一次来就不要走了,我封你做我的参军都尉。”石勒说罢,拉李阳同座畅饮,李阳万万没有想到石勒如此宽宏大量,不仅不记过去的恨,还封了自己一个不小的官,非常心悦诚服。这段不计前嫌、和解和美、和谐相处的故事在历史上留下了千古美谈,至今仍脍炙人口,相传和顺之名来历也与此有关。

在和顺,“五伦五美”的儒学思想,是一代代和顺人尊崇的典范: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和“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从古至今,凡是读书人家,都在“敦五伦以修天德,斯为善学仕者;能尊此五美以达天道,斯为善治者。善学无愧于士,善治无愧官。”这种印记是纯正、修正、良正的,其本色仍然浸润在子孙的心田,即使普通人家甚或商贾之家,也秉承着“用材有节,天下虽贫,其富易致也;用财无节,天下虽富,其贫易致也”的教诲,勤以治家、俭以务业、奢为家耻、永继信义。

时至今日,无论我们是漫步在中和街,还是健步登上云龙山。古老的木石建筑这些刻着时代印记的东西已经慢慢沉寂在浩繁的历史云烟中了。在这块热土上,明代的石牌坊、木牌坊,一些古迹遗址,还有那些古志史书或口耳相传的典故和传说,无一不在用无声的语言诉说着和顺之名实。而今,勤劳质朴、劲健勇进的和顺人,已将“天和地顺、人和事顺、内核外顺、家和业顺”的内涵不断地丰润和扩展,并一代接一代地将这种理念传承下去,浸润在每一个和顺人的灵魂里,真真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来榆社是这么来的!晋中市各个县的由来
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山西和顺欢迎您
山西省一个县,人口仅15万,建县历史超1400年
探秘!山西和顺县的懿济圣母庙,里面供奉着圣母娘娘,外人很少知道
晋绣,藏在深闺中的“美人”
走进云南腾冲的和顺古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