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作品的各种式
书法作品的样式

 

第一节  手卷

手卷,是书画横幅中之长者。因为不便于悬挂,而只是便于人们用手边展开、边阅赏、边卷合,所以叫作『手卷』,也叫作『横看』;又因『长』是手卷的明显特征,故亦名『长卷』。

手卷这一品式,晋代即已有之。现存最古的手卷是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清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被英军掠去,现存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馆)。我国古代的图籍,都是可以卷舒的卷子,即使竹简、木牍也是如此。手卷这一品式,就是由秦汉的『经卷』、『卷子本』演化而来的。

手卷的内容:

1、完整的一篇文章,或一首(组)诗词,或一件大画。如《兰亭序》的唐摹本、唐高闲的《草书千字文》、唐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清王铎的《行草五言律诗》等。    

2、由多件的独立的字幅或画幅联结而成。如将王羲之的《十七帖》、陆机的《平复帖》、王珣的《伯远帖》等三件法帖,由原来的小幅纸 联结起来裱成的手卷,明沈士充的《仿宋元十四家山水》长卷等。如果是由各自独立的诸字幅所组成,其字体可以是统一的,也可以是真、行、草、隶、篆都有的。

3、由多件各自独立的字幅和画幅混合穿插联结而成。这种类型的手卷,既可以是多位书画家的共同创作,也可以是一位书画家的独作:如果是一位书画家自己赋诗、自己书写、自己按诗意作画(或者程序相反,自己作画、自己赋诗并题写),则人们通常称之为『三绝』。

4、手卷的尺寸,较短的一般也有八九米,长的达二十米以上;其高度,一般在三十到五十厘米之间。五代、北宋的绢体手卷有高达五十多厘米的。自南宋始,一般的手卷如杨无咎的《雪梅图》以及马远等人的手卷,其高度都将近三十厘米。现在的手卷尺寸亦大致如此。

 

第二节  横披

横披,是书画横幅的一种品式。横披与手卷的区别在于:横披较短,手卷很长;横披作悬挂观赏,手卷不能悬挂。元代许仲平诗:『桃溪风景写横披,浑似秦人避乱时。』(见许仲平《鲁斋遗书》)这里所说的『横披』,指的就是书画的一种横幅品式。

横披作为书画的一种品式,是始于宋代。宋赵希鹄在其《洞天清录集》中说:『横披始米氏父子,非古制也。』所谓『米氏父子』,就是当时的大书画家兼书画装潢师与品式设计师米芾、米友仁父子。

横披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于悬挂在楹联的上端或门额、窗顶上的。放置在楹联上端的横披,其文字内容的含意一般须同楹联的文字内容相照应。这类横披,一般只限三四个字。书写顺序是,从前多自右而左,现在如果不是放在楹联上方的,也可自左而右。尺寸不宜太长。放在上下联之间有中堂的楹联上方的横披,其长度不应超过上下联和中堂的宽度之和;门额、窗顶上的横披,其长度不应超过门、窗的宽度。横披的高,与手卷近似,一般在三十到五十厘米之间。另一类横披,是用于悬挂在书斋或其他厅室的侧面墙上的。一般都挂在室内比较向阳的一面,使其有如室中增开了一个横窗,可以对『窗』玩景。这一类横披,字数可多可少。字数多、写成多行的,书写自右而左;三五个字、写成一列的,则既可自右而左,也可自左而右。这类横披的尺寸无一定之规,一般长度以不超过墙面宽度的二分之一为宜,高度同样在三十到五十厘米之间。现在的建筑,每层住房都不很高,作为室内装饰的这一类横披,应用甚广。

横披用各种字体书写都可以。有人认为,由于隶书具有带扁、取横势的特点,用隶书书写横披,能呈现出左右分张、气象外耀,联翩飞扬的意趣。

 

第三节  中堂

中堂,是一种比较大型的立轴字幅。一般用于悬挂在厅堂正面墙居中的位置上。清刘鄂《老残游记》第三回中『只有中间挂着一幅中堂,只画了一个人』,说的就是中堂这一书画通用的品式。

中堂这种品式的产生和应用,可以追溯到唐代之前。有人以唐欧阳询等所撰《艺文类聚》第三十四门三国魏曹丕《感物赋》中说的『掘中堂而为圃,植诸蔗于前庭』为根据,断定三国时期就有了中堂,这是不准确的。因为曹丕在《感物赋》中所说的中堂,是指庭院而言,即中间一个院子的意思。实际上中堂作为书画的一种品式,是由『帧画』演化而来的,虽然在唐代以前就出现了,便作为书画品式的名称,则是直到明代才有的。

中堂的文字,文体可以是诗、词、歌、赋、一般散文等。字体则真、行、草、隶、篆等皆可,风格当然也可以是多样的,但要求端庄、肃穆、宽博、高雅。

由于中堂是比较大型的字幅,其画心的尺寸,一般宽度不少于二尺;宽与高之比,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高大于宽的;二是高、宽相等,即正方形的;三是高略小于宽的。

 

第四节  镜片

镜片,又叫画片,简称片。通常都把它放在玻璃镜框内悬挂观赏,所以有人又称之为『镜心』。镜片这一书画品式,盛行于明、清两代。但它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唐代。唐代有人因为手卷的书画作品不便于展阅,便将它切割开来,装成单页,这便成了相当于镜片的品式。因此,镜片可以说是由手卷脱胎而来的。当然,这是指单页的形式(即片的形式)与后来的镜片十分类似,而并非说当时的书画作品已经采取了装入玻璃镜框内悬挂观赏的形式。

镜片幅度不大,书画内容以小品居多,最适合于书斋、卧室悬挂。镜片因尺寸的差别而分为立片、方片、横片三种。片的高度与宽度,一般在三十到五十厘米之间。立片画心宽与高之比为11.5(左右);方片为11;横片与立片相反,为1.5五(左右)比1

 

第五节  牌匾

牌匾,亦称牌额、匾额。宋欧阳修《文忠集.圣俞惠宜州笔戏书》中有诗云:『京师诸笔工,牌榜自称述。』这里所说的『牌榜』就是牌额榜书。宋陈善在其《扪蟲新话》中说:『前世牌额,必先挂后节,碑石必先立而后刻。魏凌云后台至高,韦诞书榜,即日皓首,此先挂之验也。今则先书而后挂。』这说明牌匾这一品式早在三国时期就有了。

牌匾大体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祭庆匾。这类匾从前用得很多,有悬挂于宫殿的,通常用于歌颂皇功帝德;有悬挂于寺观的,通常用于歌颂和祈祷神灵;有悬挂于宗族祠堂的,通常用于歌颂宗祖功德;有用于忠烈祠和牌坊的,通常是表忠、孝、节、义;也有悬挂于家宅正厅的,通常用于庆功祝寿等等。第二类是宫、殿、斋、堂、亭、阁名称匾,如『未央宫』、『太和殿』、『养心斋』、『藻鑑堂』、『听鹂馆』、『爱晚亭』、『待月楼』、『飞霞阁』、『蔚珍园』、『饮冰室』、『葫芦居』、『人境庐』等等。第三类是装饰匾。学府、文苑、艺林、山台、水榭、宫廨、别墅的门额上,往往悬挂有比较小型的匾。

内容或绘景抒情,或养性修德,如『疏影』、『翠微』、『听雨』、『留春』、『醉中吟』、『怡红快绿』、『松风水月』以及『养廉』、『慎独』、『有容乃大』等等。第四类是招牌匾。这是用于标明商号或单位名称的牌匾,一般称直者为牌,横者为匾。

牌匾这种书画品式,除了用于标明单位名称的牌子和现在有些商店的招牌以外,一般字数很少,常见的是三四个字。因此,牌匾的书法,多为榜书。使用字体一般不限,但以真、隶为多;特别是招牌匾不宜用草书及古文字;装饰匾则完全不限。牌匾横式为一列,立式为一行。横式牌匾书写的顺序,从前多自右而左,现在既可自右而左,也可由左而右。

除以上各节所介绍的书写作品式外,在社会上有时还能看到一字一幅的所谓『一字书』。一字书,就是只书写一个字的一种书法品式。这种品式盛行于明、清,始于何时不详。

一字书,因用法不同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用于庆吊的,如民间流行祝寿贴『寿』字,贺婚贴『喜』字,治丧贴『奠』字,春节贴『财』、『喜』、『福』、『禄』、『寿』、『春』等字。第二类用于自勉的,类似座右铭,常见的有『忍』、『慎』、『和』、『节』等字。第三类是纯用于艺术欣赏的,如所谓『一笔虎』之类。一字书毕竟难以反映书法艺术的真谛,故为历代书法名家所不取。一般流行的一字书,匠气都很重,难见有上品。

一字书各种字体都用,当然都都属榜书。这种品式没有固定的装潢形式,常常借用镜片、横披、条幅或中堂的形式来装潢。

书法的品式还有不少,如手札、题词、题跋、标语、会标以及书籍、报刊的题笺等等,这里不一一介绍。至于碑、帖、摩崖则由另章谈及。

 

第六节  屏条

屏条,简称屏,是书画的又一种立幅品式,也叫『一堂』,就是一整套的意思。屏条这一品式,流行于宋,盛行于明、清,始兴于何时不详.有人认为始于三国时期,根据是《三国志》记载有『孙权命不兴画屏,误墨成蝇,权疑其真,以手弹之』的故事。但有人则认为,画家曹不兴画的屏,是屏风,而不是屏条。一般也都是肯定后者的看法的。实际上,屏风和屏条也可以说是同一种品式的不同使用方法。唐张远所说『屏风一片,值金二万』,也是指屏条而言的。不过书法之入屏风没有国画那么普遍。

屏条通常用于悬挂在厅堂的正面或侧面墙上,也可以顺序等分地分别挂在中堂的两侧。因此,组成屏条的条数,应当是成双的,而且最少由四条组成,多的由十二条组成,如宋黄庭坚所书的《幽桐赋》行草屏条。

从文字内容来说,屏条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组成屏条的诸条是可以各自独立成幅的,其内容可以互相有关联,也可以互相没有什么关联,甚至可以不是一位书家所书,也不限于一种字体。另一种是组成屏条的诸条,其全部内容是一个整体(一篇文章、一首或一组诗词),不能分开独自成幅,而且只能使用同一字体。如宋苏东坡所书的《前赤壁赋》行书屏条和《后赤壁赋》行书屏条,都是各由六条组成。其中各条是不能独自成幅的。

此外,还有一种屏条,不仅其全部文字内容是一个整体,而且为了保持这种内容的整体性,在装潢上,对每两条相衔接的地方都一概不加边。这种屏条,南方叫作海幔(又叫海幕),北方叫作通景屏。这种屏条品式,书法用得少,国画则常用。

组成一件屏条的诸条,其画心的尺寸必须完全一致:每条的宽度与高度以及宽高之比与对联、条幅相似。书写和悬挂屏条的顺序,皆由右而左。

 

第七节  扇面

扇始于何时,说法不一。一说始于黄帝,明代王三聘《古今事物考》卷七载:『黄帝作五明扇』一说始于尧,世有尧时『厨生莆,不摇白扇』的传说(参见《宋书符瑞志》)。一说始于舜,晋崔豹《古今注》、明罗欣《物原》均有『舜始造扇』的说法。诸说虽不一,但认为扇出现于远古,则是一致的。

当然,在扇面上书写和绘画还是后来的事,但最晚于魏晋时期就已经有了。唐人张彦远在其《名画记》中记有『杨修与魏太祖画扇』的故事;《晋书王羲之传》载有王羲之为售扇老媪书扇之事,今浙江绍兴还有纪念此事的题扇桥。不过当时流行的是团扇,扇面呈圆形或瓜形、多角形,王羲之为老媪所书之扇是六角竹扇。在折扇面上书写或绘画,是宋代从朝鲜传入折扇之后的事。宋人邓椿在其《画记》第十卷中,盛赞『展之广尺三四,合之止两指许』的折扇是即兴弄墨、创作书画的一个绝妙的园地。

扇面因用法的不同而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兼作扇用,其尺寸与实物相一致。这类扇面装裱成条幅、屏条、镜片,或中堂作悬挂观赏,也有集合多件作品,装裱成册页收藏的。这一类扇面的书画作品多系小品。另一类是专为陈设观赏或展览用的,其尺寸有超过实物数倍以至数十倍的,其内容一般为相当大幅的书画创作。

 

第八节  条幅

条幅,是书画常用的立幅品式之一。有人认为,条幅始兴于宋,并由屏条演化而来;有人则认为条幅的出现远先于宋,并且屏条是由条幅扩展而来的。我们认为后一种看法是有根据的。唐末、五代书画家滕胜华的诗句『养鹅条幅里,不费米粮金钱』中所说的条幅是条幅画。宋米芾曾说:『得传师单条,大字以宗』这里所说的『传师单条』就是唐代书法家沈传师的条幅字。此前,被隋炀帝杀害的诗人薛道衡生前曾有影射隋炀帝暴虐的诗句『条幅短歌吟易水,不教奸暴入门来。』这分明是说他家里挂着一幅以荆轲《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为内容的条幅,用意在于不让奸臣暴君进他的家。可见条幅作为书画的品式,早在隋唐时期就有了。

条幅是现代极为流行的一种书画品式,可以适用的场所很多,一般斋、堂、馆、店的许多墙壁空白处,皆可悬挂。也正因为这样,条幅在书写内容方面应当特别注意区分不同场所的不同要求。

条幅画心的尺寸,也须因地制宜。现在的一般居室,适宜用三尺宣纸对开

 

第九节  楹联

楹联,是左右两条立幅相对称的一种书法品式,又称对联、对子。这种品式渊源于『桃符』。『桃符』指我国古代人们在新年时挂在大门两侧的桃木板子,上面画上神像,用以镇鬼驱邪,祈求安康。桃符兴起于南北朝时期,后来不画神像,只写『神荼』、『郁垒』(两个门神的名字)的字样,或写上吉庆的话,这便是楹联的胚胎。据《宋史?蜀世家》所载,第一幅正式写成的楹联,是五代后蜀主孟昶在亡蜀前一年的除夕自题桃符板于寝门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后来改书于纸。到了宋代,楹联应用更广。宋米芾在其《画史》一书中说:『知音求者只作横挂三尺轴,惟宝晋斋中,悬双幅成对,长不过三尺。』这里所说『横挂三尺轴』是指横披,而『双幅成对』便是楹联。至此,楹联常作为门庭装饰及庆吊之用。宋王安石的诗句『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说明当时春联应用之广。

楹联作为一种文体和书法品式,系由诗词演变而来。它由上联和下联构成。联语的字数,虽然无一定之规,有四字对、五字对、六字对、七字对、八字对……甚至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但要求上联和下联必须字数相同,句式对称,对仗工稳,平仄协调(除每句之内平仄相谐外,上联与下联位置对应的字必须平仄相对,而且一般要求上联仄声落脚,下联平声落脚),句法安排有节奏感。

楹联因用法的不同而分为春联、景胜联、修养联、行业联、婚联、寿联、挽联以及歌颂神灵、忠烈、宗功祖德的楹联等等。春联用于庆祝春节的,一般门户都可张贴;景胜联是描绘自然景色和名胜古迹的,通常悬挂在庭院和名胜、园林的两相对称的楹门或柱子上;修养联是反映人的抱负、胸怀、人生哲学和道德伦理观念的,可以悬挂在中堂的两侧和厅室的楹门、柱子上;行业联是表现各行各业各自不同的理想、愿望、追求、职业道德和思想情趣的,分别悬挂在机关、团体以及诸如公司、商店、酒楼、茶肆、饭馆等企事业单位的楹门或厅室里;婚联是祝贺新婚之喜的,多悬挂在新房和举行婚礼的厅堂内;用于祝寿的寿联和用于追悼死者的挽联,则分别悬挂在寿堂和灵堂;歌颂神灵、忠烈和宗功祖德的对联,则分别悬挂在寺观、忠烈祠和家庙之中。

书写楹联,可以使用各种字体。但寿联、挽联和歌颂神灵、忠烈、宗功祖德的楹联,通常要求庄严、工整,以使用真书、魏体、行楷和隶书为多。一般群众往来的场合,也较少使用古文字。

上联和下联的画心的尺寸,要完全相同。宽一般在三十到五十厘米之间;宽度与高度之比,约为一比四以上。字数少的短联通常只写成一行,字数多的长联则可写成两行或多行;上联与下联的行与列要绝对一致,各行列的字数要对应相等;末行可以不是满行,但上联和下联的末行的字数必须相同。两行以上的较长的联,在写法上有两种安排,一种是上联自右而左,下联则由左而右,这叫『门』字型;另一种是上、下联都自右而左,这叫『羽』字型。通常的写法取『门』字型。悬挂楹联,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第十节  册页

册页,一作册叶,书画作品分页装潢成册的一种品式。《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写道『十个还不成幅,爽性凑成十二个便全了,也如人家的字画册页一样。』这『字画册页』指的就是分页装潢成册的品式。册页原名画夹,宋黄庭坚《豫章集》里就有题郑防画夹的五首诗。

册页这种书画品式始兴于唐代。唐以前多兴手卷,因观赏不便,自唐起,有人把手卷加以切割,装成单页;继而又因单页久翻易乱,不便于保存,进而装潢成册。后来册页多用于征集和收藏名家的手迹,是不作张挂用的。

册页的页数均取偶数,少则四开、八开,多则十二开、十六开、二十四开等。册页的书画作品,多条小品。从前总是将大小规格相近的作品送坊间装裱成为册页,现在通常是买来现成的空白册页,请书画家们惠墨。

册页有多种装潢形式:①蝴蝶表,左右能翻,向右开版;②推蓬表,上下能翻,向上开版;③经摺表,多用于装裱经书、碑帖;④个别还有用统一规格的副页夹住单间,组装成册的形式。

一本册页的内容,可以全是书法,或全是国画,或有书有画。如果在同一个页面里,半面为书、半面为画,则应当书在左(上)开,画在右(下)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章法概述
书画的幅式与裱工
书画,品种,你能说出几个呢
各种书法形式的装裱方式
闫锐敏主席受邀到弘华艺术社讲授《楷书结构规律与章法》
书法创作练习“章法解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