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农村民俗谚语的丢失,中华文明传承的最大的殇

民俗谚语的丢失,是中华文明传承的最大的殇

记得小时候,父辈们与爷爷一辈们的老人们在干农活时,相逢一偶遇中,一串串的民俗谚语如同唐诗宋词一般脱口而出。听起来充满着知识而又趣意无穷。简值就是源于一个民族一个地方最美的诗歌啊。

民俗谚语是一个极具地方的特色,符合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祖辈们千百年来用饿肚子和饱肚子的经验,与天斗,用血泪总结出来传给后人,以作生活中的经验参考。涵盖道德思想,民俗风情,对错辩识,天文,地理,农耕播种收获,婚丧嫁娶,医疗治疾,育儿成长,方方面面,面面俱到。

那时候父辈人们一见面,总是能即景即情说上几句。

那种感觉,是脱口而出,平时想说似乎说不出来,但是一到了那个场景,他们就张口而来。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需要忘记,就这样传了千百年来。

我记得在感叹时间过得快时说:黄瓜打锣,克了半截。

还有什么芒种打火夜栽秧,有雨四方亮,无雨顶上光,早上烧霞,什么什么的,晚上烧霞什么什么的,还有好多好多治病的,养生的,耕田播种的,教育后人的。

还有听什么鸟叫要下雨,听什么鸟叫要天晴,同一种鸟怎么叫要下雨,怎么叫要天干。什么节气星宿上出现什么天像,会怎么样,好多好多。可惜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文字记载,一直口口相传,从没有失传,然而然到了我们80后这一代,就突然断代了,失传了。

我从去年开始整理我们家乡的民俗方言,整理到一半的时候,发现我自己好多也想不起来了。然而此时已无人可问,在我们这个国民平均寿命猛提高的几十年里,最近几年,五十多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们都相继得癌症去世了,七十古来稀的感觉又在在生了,当年上坟我的祖辈们80多去世,90多去世的故事不再有了,想找个老人问,无人可找,就是找到了,也记不得了。我的家乡最近十多年时兴种果树,不再农耕,好多农时谚语四五十岁左右的果农们因为不再需要这些指导传统的耕种,十多年没有说过了,竟然有好多也忘记了。

口口相传的魅力在于一代代人耳染目睹从没有停止过,而今一停就是十多年,竟然就此丢失了。此情此景让我突然想起,竟然唏嘘不已。

这些年来,各地农村进行了大变革,大洗牌,年青人出了门,一年只回家一两次,老年人一个连一个离世,十个离世九个癌,没能留下片章半字,口口相传就止于我们这一代了。全中国有很多农村的传统耕种已不在继续,现在是哪种水果值钱,大家都种那种水果去了,有了科学指导,有了农药,有了除草剂,有了化肥,采摘花钱请工人。我们这个农耕国家在许多地方也不再种粮食作物了,传了多年的种食物保生活的农时谚语也随之消失了。

我今天想回忆这些,然而我都没有正式耕过田,好多只是在记忆片断中,家乡的方言也只是偶尔想起几句,大部分语音已被普通话及生活所在地的方言同化并产生了新的口音。

口口相传的断代,佚失的不仅仅是几句农时谚语,更是一代代老人们的家风传承。如今的农村,旧社会从没有出现过的稀奇事毁三观的各种无道德底线的事都出来了,大家虽然生有钱了,道德感却没有多少了。我曾经听过几个曾经过世的老人无尽地感叹说农村的风水变了。我也不禁感叹唏嘘不已。

小小的民俗谚语,实则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所传的家风,民风,做人的道德准则,是一套源源不断地传承体系。只是如今,让人扼腕呵呵了。

有些佚失断代是时代的进步,而有一些,确实是一个文化进程中无言的殇啊。

图片来自网络

2016-08-1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农耕智慧惊艳世界
留根 存脉 守魂建设特色田园乡村
略论七夕节:中国农耕文明的经典图式
农耕文化创新赋能乡村旅游
保护传承耕育文化、拓展耕育田园生态旅游
安苗节 记忆农耕文明(组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