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齐白石:中国篆刻史上最后一位大师

1957年的9月16日,篆刻大师齐白世离开了人世,因为昨天并没有收集到有些印章,所以,这篇有点纪念意义的文章迟了一天发。

齐白石(1864-1957),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正如他的一方印里说的那样,他是中国湖南湘潭人。

(中国长沙湘潭人也)

依照白石老人自己在《白石印草》中的记述,他学篆刻要早得多:

“余之刻印,始于二十岁以前,最初自刻名字印,友人黎松庵借以丁黄印谱原拓本,得其门径。后数年,得《二金蝶堂印谱》,方知老实为正,疏密自然,乃一变;再后喜《天发神谶碑》,刀法一变;最后喜秦权纵横平直,一任自然,又一大变。”

由此可见,他最初大概是学丁敬和黄士陵的,后来又从赵之谦那里找到了汉印的平实方正,印风第一次转变,又后来喜欢上了《天发神谶碑》的书法,学得刀法和气势,印风又一次转变,最后又在秦权的文字上得到启发,印风再次大变,而最后的一次转变,使齐大师的印风经过调整、修正、润饰,最终达到了纵横自然,稚拙自然的境界。

(鲁班门下)

(澹容轩)

(三余)

我们只看这几方印,大致白文朱文都是一个风格,就是单向冲刀,大刀阔斧,不削不做,天然意趣,但得到的艺术享受却是奇恣跌宕、自然奔放,让人观后,有襟怀开阔的观感。

齐白石的篆刻作品,大概看过朱白两方印之后,就能清楚地从众多的印章中找出哪一方是他的作品,就是因为他的风格太过独特。

(钞相牛经)

(人长寿)

(接木移花手段)

(今来古往闲中一意)

正因为齐白石的篆刻个性明显,在最初的印界是不得到承认的,再加上他个人在最年轻的时候,并不是文人学画,而是以木匠的身份谋生,擅长在木头上雕花,以致于很多文人都认为齐白石的篆刻作品不过是“野狐禅”罢了。

其实不然,我们看上面的作品,不仅有丁敬的浙派风格,而相对的粘边,借边章法上的布置,不就是吴昌硕的风格么?

幸好有傅抱石大师,他全面支持齐白石的创新精神,并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情,使齐白石的印风慢慢为广大艺术家所接受。

还有一部分正统印派的篆刻家认为齐白石没有文人气息,看不起他的雕木风气,其实,齐白石何尝不是一个有点灵气的文人呢,看下面这几方印:

(四不怕者)

(借山门人)

(白石赏心)

(阿芝)

(梨花小院)

或者四不怕者还只是有点霸气罢了,那么,后面的阿芝何常不是乡间小品,而梨花小院的闲适也不正是文人们心中向往的读书作画之所吗?

齐白石的绘画也别有意趣,但大都得自于他天生的对于色彩的准确把握能力,因此,读完齐白石的画作,一般人都会觉得这种画,是天才才能作出,并不是等闲文人可以画出。

因为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寥寥几笔,意趣横生,色彩布局均巧夺天工。

正是齐白石在众多艺术门类上的创造与探索,更促进了齐白石在篆刻艺术上的进一步创造。

(定真迹印并审)

(无道人之短)

(正谊明道)

(澹泊宁静)

(印髯心画)

傅抱石称齐白石的篆刻风格是“霹雳一声,开始了中国篆刻史上的新页。”这样的评价是有道理的,遍观印史,几乎找不到风格这么独特,个性这么鲜明,而又大部分作品都值得称道的篆刻大家。

在艺术圈里有点知识的人,都会认为齐白石最好的作品是他的画,而齐白石对自己的评价却不是这样的,他认为自己:“我诗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画第四。”除了他自矜的诗之外,他把他的篆刻排在了字与画之上,诗、书、画、印皆精的齐大师,对于自己的篆刻是十分满意的。

谨以此文,简单纪念这位中国篆刻史上最后一位大师。

(【老李刻堂】之4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齐白石的印章艺术
齐白石(1864~1957)
齐白石篆刻精选
最后一位大师!齐白石篆刻
齐白石学篆刻
齐白石篆刻《白石》印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