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病人全身水肿很厉害,病情严重,他却叫病人...
病人全身水肿很厉害,病情严重,他却叫病人喝了一锅鱼汤,居然效果明显(上)



今天介绍的这位医生叫吴鞠通,他是一位杰出的中医温病学家。对中医学的贡献,在于对中医立法上的革新和理论上的完善,尤其对于温热性疾病的治疗,重要著作《温病条辨》,使得中医的基本治法在外感病和热性病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是继叶天士、薛雪之后的温病学派重要代表人物。
今天分享他的一个医案,这个事发生在甲寅年,也就是公元1794年。
这年的二月初四日,一位三十二岁的陈先生病得很重,吴鞠通一听,赶紧出诊去看
这位病人挺重的,躺在床上,全身浮肿,肚子胀得老高的。吴鞠通一诊脉,脉是沉弦而细,仔细询问后得知,水肿是从头部开始肿起的,现在口中经常有血块出现,耳朵已经听不到声音了,眼睛也似乎看不见东西(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尤其骇人的是,只见患者鼓胀的肚子上,满都是暴起的青筋(满腹青筋暴起如虫纹)。
吴鞠通一怔,这是一个脾阳衰败,肝气郁勃的证候啊。脾阳衰微了,水液已经不受控制,会到处泛滥。
但这个时候吴鞠通倒没先补脾,为啥呢?因为这个水肿已经很严重了,此时使用缓慢的补脾策略恐怕就来不及了,他脑中一闪,想到了孙思邈一个名方,叫鲤鱼汤。

制作方法也跟做饭差不多:鲤鱼,不去鳞甲,不开刀去内脏,直接扔锅里(够猛的),加葱一斤,姜一斤,等到煮熟的时候,再加入醋一斤,熬好了就让患者随意喝就行了。

患者大喜,同时也挺惊讶,这鱼汤还能治病?不敢怠慢,赶紧如法炮制,看这配料,这汤估计味道也挺酸爽的,喝了一昼夜,效果出现了!病人能够看见东西了,耳朵也好使了,精神好多了,但全身的肿胀还没有消除。
吴鞠通接着治病,他想到:“《内经》里面说这种病,如果是从身体的上部先开始肿,最后是下面肿得厉害的,别管下面肿得多厉害,也要先治疗上部,我们陈同志这个病,显然是从头开始肿的,那我就要用发汗之法,去掉上部的水肿啊。” 于是就开了《伤寒杂病论》中的麻黄附子甘草汤,这方特简单,就三味药:麻黄、熟附子、炙甘草。

吴鞠通提起笔,写了药方和剂量:麻黄二两、附子一两六钱、炙甘草一两二钱。当时一两等于三十克。您看看这方子剂量有多大!现在这方子肯定都抓不出来,因为量太大!
旁边有看热闹的人开始质疑了,但吴鞠通坚定的说:“怎么了,就是这个份量啊,我附子用得少麻黄四钱,是为了让麻黄出头;炙甘草少附子四钱,是为了让麻黄和附子出头,炙甘草只是坐镇中州就可以了,这有什么啊?”你看,作为温病大家的吴鞠通用起伤寒论的方子也是得心应手呀!
吴鞠通这时向大家解释说:“各位也别担心,各位无非是怕麻黄量大,发太多的汗亡阳了,我虽然开的份量重,但也不一定非要喝那么多,我们是一小杯一小杯地喝,等要一出汗,后面的药就不用再喝了,所以各位也不用担心,反而我倒是觉得这个患者阴寒太重,这么多的药恐怕还发不出汗来呢。”
结果正如吴鞠通所说,病人把整个这些药都喝了,居然没有出汗!你看这病人的阴寒已经非常重了!
吴鞠通想,既然这都没出汗,但是方子思路肯定是对的,那么,就模仿仲景先师用桂枝汤后服粥助汗的法子来试试吧。”
仲景说的就喝了桂枝汤后,要再喝上热稀粥一碗,这样能助胃气,这样才能使得身上微微地出一层汗,可见仲景用药之仔细。

吴鞠通效仿这个方法,但把粥换成了鲤鱼汤,让病人先喝一小碗药,紧接着就喝一小碗鲤鱼汤。
结果,奇迹发生了,在患者服用了第一轮以后,家里人就发现,咦,怎么眉毛以上出汗了?!再喝第二轮,上眼皮以上开始出汗了。再服一轮,汗就出到了下眼皮;再服一轮,鼻子以上开始出汗;再服一轮,上嘴唇以上开始出汗,就这么着,一昼夜以后,正好服完了一付汤药,也把鲤鱼汤都给喝光了,到这个时候,汗已经出到了膝盖以上,肚脐以上的肿已经消了,但是肚子仍然胀大。
患者很高兴,但是吴鞠通却皱起了眉,这是为什么呢?请听下回分解!#头条# #医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经典里的中医智慧六---阳明(太阳病)和麻黄汤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47)
贾海忠金匮要略(二七四)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风水治疗三方/越婢汤
太阳病的三个方子
麻黄汤为什么不发汗
《伤寒》方药笔记(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