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5分钟掌握:听神经瘤的诊断治疗!

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oma)是起源于听神经鞘的肿瘤,为良性肿瘤,是常见颅内肿瘤之一。该肿瘤多来自前庭上神经,其次为前庭下神经,一般为单侧,两侧同时发生者较少。

(图来源于:https://www.incsg.cn/)
01
症状

  • 渐进性或突发性听力下降

  • 耳鸣

  • 眩晕

  • 肿瘤压迫:

  • 三叉神经受累(患侧面部麻木,角膜反射消失);

  • 面神经受累(周围性面瘫、面肌痉挛);

  • 后组脑神经受累(声嘶、呛咳);

  • 脑干与小脑及后组脑神经受压(自发性眼震、共济失调、交叉性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

  • 脑室受压(脑脊液循环梗阻则有头痛、呕吐、视力减退、视乳头水肿或继发性视神经萎缩);

  • 颅高压

02
体格检查

1.重点检查外耳道及鼓膜,排除外耳道、鼓膜病变引起的听力下降,排除中耳炎的可能。

2.对相关脑神经功能、小脑功能进行检查,了解神经受损情况。

03
辅助检查

首选内听道MRI增强:MRI是目前诊断听神经瘤最敏感、最有效的方法。

听神经瘤MRI典型表现:

①肿瘤在T1W显示为略低信号或等信号,T2W上为高信号,当肿瘤内有囊变时在T1W上为更低信号,T2W上信号更高;②肿瘤呈类圆型或半月型,以内听道为中心,与岩骨背面成锐角,紧贴内听道处可见肿瘤呈漏斗状伸出,尖端指向内听道底;③注射GD-DTPA后肿瘤呈均匀、不均匀或环状强化,视肿瘤内部实质成分与囊性成分的比例及分布而异。

CT对于颞骨、内听道骨性结构的显示,能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

图1 颞骨CT(轴位)显示左侧内听道扩大,骨质呈膨胀性改变。外耳、中耳、内耳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图2 颞骨MRI增强(轴位)显示左侧内听道、桥小脑角区肿块,桥小脑区最大径达2.8cm。呈 T1W等低、T2W混杂高信号影,增强后明显强化。
04
听力分级标准

我国主要采用AAO-HNS听力分级标准

A级(听力良好):纯音听阈≤30dB,言语分辨率≥70%。

B级(实用听力):纯音听阈≤50dB,言语分辨率≥50%。

C级(可测听力):纯音听阈>50dB,言语分辨率≥50%。

D级(无可测听力):言语分辨率<50%

注:纯音听阈取0.5、1、2、3(或4)kHz平均值。术后听力保留率以听力水平 C级以上(含)为统计率,术后听力良好率为听力水平B级以上(含)为统计率。

05
分期

1.Ⅰ期(管内):肿瘤仅局限于内听道(IAC)内。

2.Ⅱ期(小):肿瘤进入桥小脑角(CPA),但不触及脑干,CPA处肿瘤最大直径≤15mm。

3.Ⅲ期(中):肿瘤触及脑干,CPA处肿瘤最大直径16~30mm。

4.Ⅳ期(大):肿瘤明显压迫脑干和小脑,CPA处肿瘤最大直径31~40mm。

5.Ⅴ期(巨大):肿瘤明显压迫脑干并使之从中线移位,CPA处肿瘤最大直径>40mm。

06
鉴别诊断

(1)桥小脑角脑膜瘤:脑膜瘤多附着岩下窦、乙状窦部位硬脑膜,听力损害较轻,前庭功能损害不明显,内听道一般不扩大,MRI增强呈均匀变化。

(2)面神经瘤:面神经瘤临床表现多样,发展慢,因此常易忽视或误诊。早期主要症状有面部肌肉痉挛、面瘫等,其听力症状出现一般较晚。原发在内听道内的面神经瘤,光凭影像学检查易和听神经瘤相混淆。特征性地,面神经瘤可在面神经上呈跳跃式分布,可见到面神经通路上的多节段肿瘤。

07
治疗方法

1.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以及随访观察等。手术为首选、主要治疗方法。

2.术前评估:听力学检查(纯音测听、言语测听、听觉诱发电位、耳声发射)、前庭功能检查(眼震电图、平衡试验)、其他脑神经检查(面肌电图、电子喉镜)

3.术前常规检查:需充分完善,排除手术禁忌证,如血、凝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胸片、心电图,必要时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行心脏彩超、肺功能等检查。

4.手术治疗原则:

听神经瘤手术的首要目标是安全地全切除肿瘤,并尽量保证面神经功能的完整(因为与术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以及无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术后昏迷、偏瘫、球麻痹等。此外,对有实用听力的患者要争取保存听力。

5.手术方式的选择:

听神经瘤手术方式的选择,主要考虑两个问题:实用听力程度及肿瘤在内听道内的位置。因径路所致局部颅骨及脑膜缺损,应取自体或人工材料填塞术腔,常见的有腹部脂肪等。

6.耳鼻咽喉科的听神经瘤手术径路

听神经瘤的手术径路主要有经迷路径路或扩大迷路径路、经颅中窝径路、经乙状窦后径路。各种径路的选择主要根据肿瘤大小、术前听力情况、患者年龄及一般状况等。听神经瘤术中可应用面神经监护和听神经监护,以达到神经损伤预警的作用。

  • 迷路径路或扩大迷路径路适用于任何大小且不考虑保存听力的肿瘤,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肿瘤完全切除、面神经容易保存,若术中发生面神经中断则进行面神经吻合非常方便。但该术式会使患侧听功能及前庭功能完全丧失。

  • 颅中窝径路的优点是从正上方暴露内听道中间部分,减少内耳的损伤,避免对脑干的挤压。缺点是术野小,解剖标志不易识别,定位内耳道相比乙状窦后入路困难,所以术中损伤面神经的概率相对较高。

  • 乙状窦后径路适用于各种大小及生长方向的听神经瘤,解剖标志明确,能充分暴露桥小脑角区。但该径路不能完全暴露内耳道底,对于侵犯内耳道外侧1/3的肿瘤不能直视下清除(虽然可以采取内镜辅助)。术中需牵拉小脑和磨除内耳道后唇,容易损伤后半规管及蜗神经和耳蜗的血供,导致听觉功能的丧失。

7.术后注意事项:

侧颅底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术毕可先带管到重症监护室过渡1天,通过轻微镇静避免患者因术后烦躁引起颅内出血,但镇静期间要密切注意患者瞳孔变化,待病情稳定后拔管回普通病房,此时要观察是否有脑脊液漏、头痛、面瘫、眩晕等症状。

术后头3天要求患者严格卧床、制动,并用甘露醇等药物降颅压,同时叮嘱禁用力排便,合理应用开塞露等药物,防止脑脊液漏;若有面瘫,闭眼露白应注意角膜的保护,叮嘱滴眼液、眼膏的应用;局部应注意耳后、腹部敷料渗出情况,切口愈合情况。颅内手术患者还应注意患者术后体温变化,防止颅内感染等并发症。

患者于术后每隔2~3天更换头部敷料、绷带,加压包扎至少7日,若伤口愈合良好,则术后10天可拆线。若病情稳定,切口愈合好,可以观察2日后出院。术后半年或1年复查MRI。如有眩晕、饮水呛咳等要注意相关功能的康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宣武有术 |半坐位内镜辅助显微镜巨大听神经瘤切除术
双镜联合,颅底导航,听力保留
【手术经验分享】保留听力的听神经瘤手术——周岩
关于听神经瘤手术切除中的面、听神经保护
INI医生说丨关于听神经瘤
突发耳鸣?!可能是听神经瘤,不容小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