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咽喉疾病高发季,【扁桃体】的解剖与生理学要点你都倒背如流了吗?
01
咽淋巴环

咽黏膜下淋巴组织丰富,较大淋巴组织团块呈环状排列,称为咽淋巴环,又叫做Waldeyer淋巴环,分内环和外环。

1.内环

由扁桃体及淋巴滤泡等淋巴组织成环状排列在呼吸道及消化道的进口处构成,包括:①咽扁桃体(腺样体);②鼻咽部的咽鼓管扁桃体;③腭扁桃体;④舌扁桃体;⑤咽侧索;⑥咽后壁淋巴滤泡;⑦咽部黏膜层散在的淋巴组织。

内环的淋巴组织在儿童期发育旺盛,各淋巴组织体积较大,3~10岁时特别显著。青春期后开始退化。

2.外环

由咽后淋巴结、下颌角淋巴结、下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组成。

内、外环各自内部的淋巴组织相互通连,且内环淋巴流向外环,互相之间均以淋巴管相通。外环的淋巴又流向颈外侧上深淋巴结及颈外侧下深淋巴结。因椎前淋巴结与所有咽部淋巴径路间接相通,在临床上特别和舌根及喉咽部肿瘤关系紧密。另外,舌根部、软腭及鼻咽部的淋巴管可通向双侧,故这些部位的恶性肿瘤可能出现对侧淋巴结转移(图1)。

图1 咽淋巴环与颈深淋巴结的关系

了解咽淋巴环的组成、交通,对咽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02
咽扁桃体

咽扁桃体(pharyngeal tonsil)又称腺样体。位于鼻咽顶部与后壁交界处,蝶骨和枕骨水平,外形似半个剥皮桔子,表面不平,且有5~6条纵槽,居中的槽最深,形成中央隐窝。在其下端有时可见胚胎期的颅颊囊残余的凹陷,临床上称为咽囊(pharyngeal bursa)。此处易存留细菌,有炎症时称咽囊炎。从其上皮尚可发生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

咽扁桃体黏膜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间以复层鳞状上皮岛,基质与腭扁桃体及咽鼓管扁桃体相同,均为淋巴网状结构。咽扁桃体的纵槽中有大量黏液腺的开口,其黏液有清洁纵槽的作用。咽扁桃体与咽壁之间无纤维组织包膜,故行咽扁桃体切除术时不易彻底。若咽扁桃体过大,则可能与两侧的咽鼓管扁桃体不易分开。咽扁桃体自出生后即已发育,6~7岁时最大,一般10岁以后逐渐萎缩。成年后完全消失或仅有少许残余。腺样体切除术后炎性反应可引起关节周围韧带松弛,出现里斯氏综合征或非创伤性寰枢椎半脱位。

03
腭扁桃体

腭扁桃体(palatine tonsil)习称扁桃体,左右各一。位于口咽两侧腭舌弓和腭咽弓之间的三角形扁桃体窝内。为咽淋巴组织中最大者。此窝前界为腭舌弓,后界为腭咽弓,外侧则隔扁桃体周围隙以咽上缩肌为界(图2)。

图2 腭扁桃体的纵切面

腭扁桃体分内侧面(游离部)和外侧面。外侧面较大,为一结缔组织包膜所包绕,此包膜与咽上缩肌相邻,且附着不紧密,形成一潜在间隙,称扁桃体周围隙。在其上部,仅有少许疏松组织充填其间,称为扁桃体上窝(在包膜之外),手术时较易分离,但也为扁桃体周脓肿的好发部位


腭扁桃体内侧游离面黏膜上皮为鳞状上皮,且上皮向扁桃体实质陷入形成6~20个隐窝(crypts),均为盲管,呈分支状。深浅不一,称扁桃体隐窝。其中有一最大而位置最高的隐窝,开口于半月襞之下,称扁桃体上隐窝,常为扁桃体周脓肿的发源地,炎症由此可穿过包膜蔓延至扁桃体上窝而形成扁桃体周脓肿


扁桃体隐窝内无黏液腺,此不同于咽扁桃体和舌扁桃体。故当腭扁桃体发生炎症时,脱落上皮、淋巴细胞、白细胞和各种细菌,可堆积于隐窝开口处,此时表现为扁桃体表面有点状豆渣样物附着,即所谓隐窝栓塞。但在扁桃体上窝内有Weber腺,这是一组管状黏液腺,由20~25个黏液腺样结构组成。共用导管分布至扁桃体包膜,开口于扁桃体表面,其分泌物被认为有助于扁桃体窝内食物残渣的消化。Passy(1994)认为扁桃体周脓肿是由于Weber腺化脓性炎症而引起的。目前认为:扁桃体切除术后,患者出现咽干症状可能与切除了该腺体有关;此腺的化脓性炎症亦是扁桃体周脓肿的原因之一

扁桃体上、下均有黏膜皱襞。上端称为半月襞(semiluna fold),位于腭舌弓与腭咽弓相交处,覆盖扁桃体上端,扁桃体上隐窝开口于其下方。下端为三角襞(triangular fold),由腭舌弓向下延伸,以广基止于舌根,包绕扁桃体下段,成人可无此襞。在三角襞中有淋巴组织(图3),在施行扁桃体切除术时应将其尽量切除,以免其中的淋巴组织术后增生肥大而出现类似扁桃体残体的症状。

图3 右侧腭扁桃体内侧观示三角襞中的淋巴组织

扁桃体由3种组织构成:结缔组织支架、淋巴滤泡及滤泡间组织(间质)。扁桃体包膜的结缔组织伸入扁桃体组织内,形成支架或称梁。在小梁之间为许多淋巴滤泡,滤泡中有生发中心。滤泡间组织为发育期的淋巴细胞。

04
舌扁桃体

舌扁桃体位于舌根部,呈颗粒状,大小因人而异。组织学特点与腭扁桃体相似。但有丰富的黏液腺,隐窝较短,每个隐窝及周围的淋巴网状组织性成瘾一个滤泡,许多这种滤泡组织构成了舌扁桃体。

05
扁桃体的血管

扁桃体的动脉血主要来自颈外动脉的分支(5支):

腭降动脉,为上颌动脉的分支,分布于扁桃体上端及软腭;

腭升动脉,为面动脉的分支;

面动脉扁桃体支

咽升动脉扁桃体支,来自颈外动脉。以上4支均分布于扁桃体及两弓;

舌背动脉的扁桃体支,分布于扁桃体下端(图4)。

另外,颈外动脉偶以分支直接供应扁桃体。

图4 腭扁桃体的动脉

在进行涉及腭扁桃体的手术时,如扁桃体切除术或扁桃体周围脓肿引流术,注意颈内动脉穿过茎突后咽旁间隙。虽然不常见,但也可能发生损伤,尤其是在颈动脉扭曲或中间化的情况下。成人的颈内动脉通常位于扁桃体窝后外侧2.5厘米处,而11公斤以下儿童的动脉位于扁桃体窝后外侧1.5厘米。  

扁桃体静脉血先流入扁桃体包膜外的扁桃体周静脉丛,经咽静脉丛入颈內静脉。扁桃体的静脉血尚可流入翼丛,间接与绵窦相通,故当扁桃体有较严重感染时,有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的可能


06
扁桃体的神经

咽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主要来自由舌咽神经咽支、迷走神经咽支、副神经及交感神经构成的咽丛(pharyngeal plexus),位于咽后壁外膜层内(图5)。

图5 腭扁桃体及舌扁桃体的神经分布

其中运动神经主要来自副神经(支配咽喉肌)。鼻咽上部、软腭及扁桃体上端的感觉为三叉神经的上颌神经所支配,且后两个部位为上颌神经的腭后神经所支配。扁桃体下端的感觉直接由舌咽神经未经咽丛的分支所支配。

由于上述解剖因素,咽部疾病或手术常可因刺激咽丛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如:

  • 咽部、扁桃体、颈外上深淋巴结及喉人口等处的炎症、肿胀及肿瘤,均可通过迷走神经耳支引起外耳道深部疼痛;

  • 扁桃体切除术时或切除术后的创口疼痛及咽峡炎、扁桃体周炎、舌扁桃体炎等,皆可由舌咽神经通过鼓室神经引起放射性耳痛。

参考资料:
[1]实用耳鼻喉头颈外科学 第二版
[2]Arambula, A., Brown, J. R., & Neff, L. (2021). Anatomy and physiology of the palatine tonsils, adenoids, and lingual tonsils. World Journal of Otorhinolaryngology - Head and Neck Surgery, 7(3), 155–160. doi:10.1016/j.wjorl.2021.04.00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耳鼻咽喉外科学》
舌扁桃体疾病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淋巴结、脾和扁桃体
咽科学
咽部疾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