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Gross diagnosis】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之表观特征-适合所有人学习

美国皮肤科医师协会曾于2004年提出了患者自诊黑色素瘤 ABCDE 原则,对于患者平时自查很有帮助,但对于专业的皮肤科医师来说就略显简单。麻省总医院Klebanov等人对麻省总医院2011-2016年间经组织学证实、且有活检前照片及相关临床信息的400例恶性黑色素瘤进行了分析,希望对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不常见临床形态进行归类总结,并找出某些可能有助于诊断的指标。

 

推荐阅读

外科医师、肿瘤科医师、皮肤科医师、病理医师、病理技术员、规培学员、在校医学生、患者、健康人群。

  


  

稍有经验的病理医师都会知道,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堪称肿瘤界的“百变魔君”,其组织形态学千变万化,甚至有前辈教导“如果有人说一个病变是恶性黑色素瘤,在没有扎实证据之前不要否认这一点”。其实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也千变万化,富有经验的皮肤科医师有时也难以确定。


美国皮肤科医师协会曾于2004年提出了患者自诊黑色素瘤 ABCDE 原则,具体是指:A(Asymmetry)不对称,B(Border irregularity)边缘不规则,C(Color variation)颜色多样化(黑色素瘤主要表现为污浊的黑色,也可有褐色、棕色、棕黑色、蓝色、粉色甚至白色等多种不同颜色),D(Diameter > 6 mm)直径 > 6 mm,E(Evolving)皮损渐进性隆起。如果患者发现体表皮损高度符合上述原则,则应及时行组织活检进一步确认。


上述原则对于患者平时自查很有帮助,但对于专业的皮肤科医师来说就略显简单。麻省总医院著名的科研中心哈佛大学威尔曼光学实验室(Wellman Center for Photomedicine)Klebanov等人对麻省总医院2011-2016年间经组织学证实、且有活检前照片及相关临床信息的400例恶性黑色素瘤进行了分析,希望对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不常见临床形态进行归类总结,并找出某些可能有助于诊断的指标。目前,该研究结果已整理成文发表于美国皮肤病学会的官方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为帮助病理医师掌握相关知识点,以利于日常临床-病理沟通和病理诊断,特将该文编译介绍如下。

 

该研究的目的并非诊断的准确性,而是要寻求相关大体特点。因此将前述组织学已确诊的恶性黑色素瘤活检前大体图像随机提交六位专业的皮肤病专家,不提供临床信息,要求这些专家从下列备选项中选出自己认为的最佳答案:光线性角化病、基底细胞癌、混合痣、真皮内痣、促纤维增生性痣、湿疹、恶性雀斑样痣、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脂溢性角化病、鳞状细胞癌、日光性色斑、疣。当然也可有其他考虑,如原位鳞状细胞癌、血管性病变、色素痣(如Reed痣、Spitz痣)等,则单独记录。

经相关统计学分析后,作者提出了恶性黑色素瘤五种临床表现分类:典型色素性、痣样、无色素性/非恶性黑色素瘤的皮肤癌(non-melanoma skin cancer,NMSC)样、脂溢性角化病样、雀斑/恶性雀斑样痣样。

 


典型图片赏析


1. 典型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

(图片可左右滑动,点击图片可看大图)


2.  痣样恶性黑色素瘤

(图片可左右滑动,点击图片可看大图)


3. 无色素性/非恶性黑色素瘤的皮肤癌(non-melanoma skin cancer,NMSC)样恶性黑色素瘤

(图片可左右滑动,点击图片可看大图)


4. 脂溢性角化病样恶性黑色素瘤

(图片可左右滑动,点击图片可看大图)


5. 雀斑/恶性雀斑样痣样恶性黑色素瘤

 (图片可左右滑动,点击图片可看大图)



进一步统计学分析表明,上述五个分组内女性比例均为40-50%。除痣样恶性黑色素瘤外,其余组别患者年龄均为60-70岁;痣样恶性黑色素瘤组患者年龄显著较低(平均52.8岁,年龄中位数53.6岁;P<0.001)。患者或亲人最容易注意到的,是典型色素性及无色素性>


不同组间病变发生的侧别并无显著差异。一般说来,痣样、脂溢性角化病样恶性黑色素瘤好发于躯干处,无色素性/NMSC样皮肤癌样恶性黑色素瘤好发于上肢,雀斑/恶性雀斑样恶性黑色素瘤好发于头颈部。最常见导致疼痛或不适的是无色素性/NMSC样恶性黑色素瘤(17%,P=0.001)。典型恶性黑色素瘤有35%出现病变长大,其次为雀斑/恶性雀斑样痣样(31%)级脂溢性角化病样(28%);痣样恶性黑色素瘤则仅有10%出现病变长大(P=0.01)。

无色素性/NMSC样恶性黑色素瘤最多见表现为新发病变(11%),但与其他组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管哪种类型,均很少出现出血或瘙痒。首诊时病变色泽表现不一,无色素性/NMSC样恶性黑色素瘤表现为棕色者仅29%,而其他组别均≥80%(P<><0.001)。病变色泽不一者285例(71%),边界不清者79例(20%)。病变色泽不一更多见于无色素性><0.001),而雀斑>

 

小结

该研究作者通过对400例恶性黑色素瘤临床表现图片进行分析总计,提出了五种形态学分类:典型色素性、痣样、无色素性/NMSC样、脂溢性角化病样、雀斑/恶性雀斑样痣样;并对相应临床病理特征进行了总结。对于某些病变来说,结合临床表现可能有助于病理医师的组织学诊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医生的一条科普救人一命,很多人在犯同样的错误,希望所有人看到
多角度拆解黑色素性病变(一)
6大信号提示皮肤上的癌症隐患!护肤也可从内调养
早期恶性黑色素瘤有什么表现?
黑色素瘤会痒吗
黑色素瘤和痣怎么分辨?听说身上有些痣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