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贺兰山下的羊倌 》作者:章小冬
贺兰山下的羊倌
作者:章小冬
三十年前,我在宁夏当兵,军营就扎在银川境内的贺兰山 东麓 山脚下。贺兰山脉巍峨壮观,峰峦重叠,崖谷险峻,其势雄伟,若群马奔腾。据说蒙语称骏马为“贺兰”,故名贺兰山。
登上山顶,极目远眺,北、西、南三面均为连绵不绝、一望无际的崇山峻岭,身后则是视野广袤、一马平川的黄河河套。不禁会使人联想起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can1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那气吞山河的词句。            部队的营房建在离山脚不远的斜坡上,因为风大,周边除了光秃秃的地面上一些稀疏、带刺的骆驼草外,只有那些西北高原上特有的被洪水冲刷后留下的道道沟壑以及大小不一、裸露在地表的石头了。营房的式样参照了西北风格,屋顶用料为油毛毡且仅有朝北一面,呈25—30度斜坡,屋内北墙没有窗户,这样的设计想必是考虑到边塞多风沙的缘故吧。                 裸露在地表的石头 ,方圆几十里的营区几近封闭,偶尔能看到一些散放的白色的羊群在啃食骆驼刺,与暗灰色的地表色 形成了很强的色彩对比。平日这里少有百姓过往,即便见到也多为在汽车或拖拉机上,转瞬即逝。试想 有谁会在如此荒芜空旷之地闲走呢?日子久了,眼里所见最多的 也就是远处那懒散、悠闲的羊群了。一日站在屋门口,闲暇无事,双目聚焦山脚下缓缓移动的羊群,脑中突闪一念,如何不见牧羊人?于是乎瞪大眼睛四处搜寻,但还是只见羊儿不见人影儿。
一个初冬季节的周日,一早与同室战友约定去爬山。地表覆盖着白霜,在刚露头的阳光下显得湿漉漉的。我们向着贺兰山脚走去,鼻孔里呼出的热气在晨曦中变成了白白的雾气。经过一道深沟时,只见沟底一大片白乎乎的东西。驻足观望,原来是二十多只羊挤作一堆的羊群。更令人感到诧异的是,在羊群中居然还有一团灰色的东西,仔细看,那原来是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人!这人一定是蜷曲在羊群里 跟羊儿们一起在野外过的夜。我想,他就是我寻觅多日的牧羊人了吧。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打算一探究竟。我们顺着沟边的塌陷口 下到沟底,向着羊群靠近,羊群见有人走近,便都起身散开,发出“咩咩”的叫声。羊群的扰动 惊醒了那个人,只见他翻身站起,卷起身边一块不大的、刚刚用来半垫半盖、腌臜发黑的光板羊皮,夹在腋下,捡起身边一大一小的两只口袋,一前一后搭在肩上,转过身来面向我们。当我走近他 才发现他是一位老者,中等个头,瘦骨嶙峋的。头上的一顶破布帽 已分辨不清本色,在耷拉着的帽檐下,是一张西北汉子所特有的、轮廓分明的脸膛。老汉生着略带鹰嘴状的鼻子,眼窝深陷。在阳光的照射下,老人家下巴上那半尺多长的花白色的连腮胡须,与那在高原强烈紫外线长期照射下、黝黑透紫的、被称作真正“古铜色”的脸 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额头、鼻翼、眼角和脖颈上布满了深深的、刀刻般的皱纹,使人不由自主想起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那些 左翼版画家作品里的人物造型 和戈壁滩上那纵横交错的沟壑。老汉上身着一件黑色露絮、衣扣全无的破棉袄,仅靠腰间的一条布带来固定两襟。从胸前敞开的领口可以看到凌厉凸显的锁骨和胸骨,原来他是光身穿着棉袄。下身一条单裤,裤边已然成了锯齿状,露出大半截干柴火棒似的胫骨和踝骨。双脚赤裸趿拉着一双没有帮子、仅剩鞋底的解放鞋。短暂的对视后,老汉扭过头去,追赶他的羊群去了。
戈壁滩上洪水冲刷后留下的沟壑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我在营区边的野外散步,远处传来“嗷”的叫声,听得出来,那不是野兽的叫声,那是人的喊声。顺着声音望去,见到不远处有一群羊缓缓地向更远处移动着,羊群后面,一个人不时地弯腰从地上捡起小石块 向走在羊群最前面的头羊掷去,嘴里间歇地发出喊声。我不经意地朝着他那边走去,漫无目的地跟在后面。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羊群在一条浅沟里停下了脚步 聚拢在一起。不一会,一小片火光亮了起来。走近跟前,只见篝火的上方烤着一只罐头盒,罐头盒被铁丝拴着 系在一根棍子的中间,棍子的两头架在两块跟火苗高度差不多的石头上。牧羊人正从随身携带的大布口袋里掏出一些晒干的马粪 添加在火堆上,又从略小的口袋里拿出羊皮水袋 往罐头盒里注水。添加了马粪后的篝火 在夜幕中越发地闪亮了起来。在跳跃着的火光中,我突然看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庞,那正是几天前的那个早晨 所见到的 令人记忆犹新的那张脸。我走近老汉,站在他的身后不远处,静静地观察着他的举动,老汉似乎并没有注意到身后有人,自顾自地 蹲在篝火边,用手中的小树棍拨弄着火堆。
罐头盒里的水开始有了热气,老汉又从布袋里拿出一大块厚厚的、暗黑色的东西,掰下手掌大小一块,把余下的 放回袋里。接着,他把手中的东西又掰成更小的块,随后一股脑地扔进了煮着热水的罐头盒里。片刻后,老汉从火上移开罐头盒,用手试着 从里面挖出经过热水煮泡的 糊状物 往嘴里送去。此时此刻,我的心里突然生出某种莫名的震撼和感慨。在这凄冷的冬夜里,在这荒芜的戈壁上,在这片无人知晓的宇宙空间里,现代社会的人类个体 竟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仿佛在这瞬间 我也跟着他 回归到原始社会。带着些许的冲动,我向前跨了几步,站在老汉的身边。感觉到有人,老汉从嘴里拿开正在吸吮着的手指,抬起头来望着我,脸上一种漠然的表情。见我没有动作,他便低下头去继续吃那罐里的东西       “老汉,你好。”我向他打招呼。听见声音,他再次抬起头来了,没有反应,似乎没有弄清怎么回事。      “那是个啥?”我指着他手中的罐头,想知道他吃的是何物。这下有反应了,但他并不回答我,而是伸手从布口袋里 掏出先前曾掰过的块状物 递给我看。我伸头凑近看那东西,用力抽了两下鼻子,一股霉变发酸的味道扑面而来,兴许会是某些杂粮混合做成的,想必时日已久不新鲜了。我皱起眉头撇开脸去,他缩回手,咧开嘴笑了,张开的口中少了几棵牙。                   突然间,他伸出手来指着我的脚,带着乞求的眼神望着我,嘴里总算迸出了声音,“同志,你有多的鞋吗?”。我低头看他的脚,明白他的意思。        “给额一双吧?”我点头答应了,让他在原地等着。十来分钟后,我把一双旧鞋和布袜递到了他手里。他的脸上显露出了喜出望外的表情,双手合十放在胸前,低头连连作揖。忽然,老汉对我说道,“额当过红军”。我一时有点困惑。见我没有明白他的意思,老汉又指着我的军帽说道,“和你一样,额以前当过红军。”这次我真切地听清楚了,“你是老红军?”“嗯,是咧”。我此刻感到一种茫然,思绪无法在瞬间跨越时空把眼前的这个老羊倌和红军的身份联系起来。我的脑海里急切地萌出了想了解两者之间关联的欲望。也许是长期远离人群孤独地和羊群生活在一起的缘故,老汉的语言表达能力显然已不太顺畅,要弄懂他的意思不仅要反复询问,还要靠半听半猜。在和他的攀谈中,我逐渐地知道了他的过去和现在。
老汉出生在陕北,1935年,18岁的他加入了刘志丹的陕北红军。1936年,他随红四方面军的部队渡过了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过河部队被称为西路军。老汉的部队遭遇的是“西北二马”之一的马步芳骑兵,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孤军奋战4个月,歼敌2万余人,终因敌众我寡,于1937年3月失败。在他那断续的叙述中,我的眼前仿佛呈现出电影中那惨烈的战斗场面:
在惨淡的夕阳下,寸草不长的戈壁滩上,西风裹挟着马蹄踢起的滚滚尘土,挥舞的马刀在阳光下闪着刺眼的光亮,远处的马步芳的骑兵扑天盖地从四面八方向着红军的阵地冲击,马嘶人喊,杀气腾腾。长途跋涉、饥饿疲乏的红军战士们在弹尽粮绝的困境下,浴血奋战,前赴后继,宁死不屈,视死如归......     部队被打散了,战友们牺牲了,老汉在战斗中受了伤,万幸的是没有被俘虏去。他孤身一人 流落外乡,再没有回到自己的部队。后来,他在银川的近郊安顿下来,再后来娶了“婆姨”成了家,开始了一个普通农民的日子。往后的日子里,他没有再提及自己的这段往事,直到国家落实了对失散西路军老战士的安抚政策后,他才向外表露这段封存了几十年的历史。
如今老汉的子女已成家,老伴也已撒手离他而去。虽然晚年有国家的照顾,他却自愿替乡亲们放羊,常年在外,风餐露宿。我问他:“您如果不离开部队,现在应该是个啥官啊?”他告诉我说:“不去想它了,比起那些死去的战友,我已经很满足了。”
我回到了营区,也带回了老羊倌儿的故事,从那时起,他便时常得到我们部队的一些帮助。部队会餐,总会有人想到老汉,而每次他来却总是负责“扫尾”工作。他拿起海碗,把桌上剩下的肉啊、菜啊倒在一起,操起筷子,嘴里一阵响亮的吸吮声,狼吞虎咽,风卷残云,海碗见底了!
如今三十年的时光过去了,很多事情也变得模糊起来,但每每想到他,那个当老羊倌儿的老红军的形象却总会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永生难忘。                                          (写于2010年端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皇帝的喜悦
典藏:除夕羊神庙
羊倌的故事
民间故事:羊倌偷看美妇洗澡,隔日媒婆找上门:你媳妇要见你
高原之春●乌盟知青在灰腾梁和牧民们结下的深情厚谊
废铁皮罐头盒变身ZAKKA收纳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