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无有浅谈的主页
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解释成:“学习后经常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是对《论语》最大的误读。

我们知道,圣人之“经”之所以为经,显然是与普通心灵鸡汤道德说教是有区别的。经的核心与主旨,都是在探讨宇宙万物与人生的关系问题,是指导人生方向,关乎生命价值的生活准则,所以,它必须有一个形而上的立足点,比如《道德经》和《黄帝内经》,这些被誉为古人智慧高度的结晶。

古人写开篇都是开宗明义,表明自身所论的主旨。比如《道德经》开篇就写:“道可道非常道”,《阴符经》:“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那么,为什么到了《论语》这里,孔子对全书进行的总括性引言,为什么就变成了告诉人们这种日常生活中的“琐碎道理”了呢?
《论语》通篇就是讲了一些思想道德教育?
这种道理是什么水平的人讲给什么身份和什么年龄段的人听的道理呢?

如此看来孔子真是在普及小学教育呢。
难怪外国学者像黑格尔之流对孔子如此鄙视贬斥呢。把这种层次的“道理”译介给外国人,能让人看得起吗?

 其实是我们中国人自己拉低了孔子的思想层次。
被称为中古圣人的孔子虽不及黄老,但也不至于就这点水平吧。孔子怎么说也是要把西周的精英教育普及给普通大众,有着远大抱负理想的人。

然而被拉低的不止是孔子,像我们现代这样直译经典,古圣人的棺材板都压不住了。就比如把《道德经》解释为纯哲学也是很肤浅的一样。
现代人读不懂古籍经典反倒说古人愚昧了。这是现在的人们意识形态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才会将经典曲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言名句集锦
宋朝大儒朱熹对《论语》的解释全错了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孔子论教育
论语:回也,非助我者也(11-4)
品读国学经典之感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