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腰椎滑脱是怎么回事 腰椎滑脱症 腰椎管滑脱症 前屈滚腰法治疗腰椎管狭窄与腰椎滑脱症
userphoto

2022.08.30 广西

关注

一、腰椎滑脱是怎么回事?

腰椎滑脱是指因椎体间连接异常发生的上位椎体于下位椎体表面部分或全部的滑移。简单地说腰椎滑脱是指一个椎体在另一椎体上向前或向后移位。腰椎滑脱一般为前滑脱。后滑脱好发于腰5和腰4椎体,约占95%,其中腰5椎体发生率为82~90%,其他腰椎少见。一些外伤或退行性滑脱可多节段同时发生,甚至出现后滑脱。


腰椎滑脱是怎样引起的?
腰椎滑脱主要是由于椎体间骨性连接异常而引发的。椎体间骨性连接异常主要有5种情况。

1、病理性骨折
由于全身局部病变累及椎峡部上下关节突,使椎体稳定性丧失发生椎体滑脱。
总之,除先天性滑脱外,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腰椎滑脱主要是由于外伤和劳损引起。先天性滑脱占33%,峡部裂引发滑脱占15%,最多见的是退行性滑脱。

2、创伤性
创伤引起椎弓、小关节峡部等骨折,由于椎体前后结构的连续性破坏,发生滑脱。

3、关节突的峡部异常引发滑脱
峡部异常可有峡部疲劳骨折,峡部急性骨折;及峡部的延长。

4、退行性变
由于长时间腰椎不稳或应力增加使相应小关节发生磨损。退行性改变,使之呈现特殊形态,关节突变得水平而逐渐发生滑脱。多见于50岁以后,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3倍。多见于腰4,其次为腰5。

5、先天发育不良

由于骶骨上部或腰5椎弓缺损,从而缺乏足够的力量阻止椎体前移的倾向,使其向前滑脱。有遗传性,有报告父母与子女同患腰椎椎体滑脱的病例。

二、腰椎滑脱症

定义

中文名称:腰椎滑脱症 英文名称: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定义:腰椎椎体(多为腰椎4、5)因失去椎弓根的连系而向前滑脱,导致椎管内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受压,腰椎承受力变异,出现以腰痛或下肢麻痹、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应用学科:中医药学(一级学科);骨伤科疾病(二级学科);筋伤(三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腰椎滑脱图解正常人的腰椎排列整齐,如果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其中一个腰椎的椎体相对与邻近的腰椎向前滑移,即为腰椎滑脱。因退变、外伤或先天因素等使腰椎椎体与椎弓根或小关节突骨质连续性中断者,称为腰椎峡部崩裂;椎骨出现变位致使连续性延长,以致上位椎体、椎弓根、横突和上关节突一同在下位椎节上方向前移位者,称为腰椎峡部崩裂合并腰椎滑脱。而退变因素致腰椎滑脱者占60%以上。发病年龄以20~50岁较多。

病因

腰椎滑脱的原因可以是先天性的(出生时就存在),也可能是后天性的,在儿童时期或更晚些发生。主要是因各种过度的机械应力引起,诱因包括搬运重物、举重、足球、体育训练、外伤、磨损和撕裂。还有一种腰椎滑脱是退行性的,即由于腰椎各种结构老化而发生结构异常,通常发生于 50 岁以后,这种滑脱通常伴有腰椎管狭窄,多需要手术治疗。

诱发因素

腰椎滑脱的病因至今尚不十分明确,大量研究表明先天性发育缺陷和慢性劳损或应力性损伤是两个可能的重要原因,一般认为以后者为主。 
创伤性 

腰椎峡部可因急性外伤,尤其是后伸性外伤产生急性骨折,多见于竞技运动现场或强劳动搬运工。 
先天性遗传 

腰椎胎生时有椎体及椎弓骨化中心,每侧椎弓有两个骨化中心,其中一个发育为上关节突和椎弓根,另一个发育为下关节突、椎板和棘突的一半。若两者之间发生不愈合,则形成先天性峡部崩裂  腰椎滑脱表现 (spondylolysis),又称为峡部不连,局部形成假关节样改变。行走以后由于站立可使上方的脊椎向前滑动,称为脊椎滑脱(spondylolisthesis);也可因骶骨上部或L5椎弓发育异常,而产生脊椎滑脱,其峡部并无崩裂。 

疲劳骨折或慢性劳损 

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人体处于站立时,下腰椎负重较大。导致前移的分力作用于骨质相对薄弱的峡部,长期反复作用可导致疲劳性骨折及慢性劳损损伤。 
退变性因素 

由于长时间持续的下腰不稳或应力增加,使相应的小关节发生磨损,发生退行性改变,关节突变得水平,加之椎间盘退变、椎间不稳、前纵韧带松弛,从而逐渐发生滑脱,但峡部仍保持完整,故又称假性滑脱。多见于50岁以后发病,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多见于L4,其次是L5椎体,滑脱程度一般在30%以内。 
病理性骨折 

系全身或局部病变,累及椎弓、峡部、上、下关节突,使椎体后结构稳定性丧失,发生病理性滑脱。局部骨病变可以是肿瘤或炎症。

症状

发生腰椎滑脱后,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仅仅在是拍片时发现;也可能会出现各种相关症状,如腰痛、下肢疼痛、麻木、无力,严重时可出现大小便异常。滑脱较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腰部凹陷、腹部前凸,甚至躯干缩短、走路时出现摇摆。如果腰椎滑脱没有明显的加重,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定期复查腰椎 X线,了解滑脱情况。如果有腰痛和腿部的不适,在休息后通常症状可以得到缓解。

治疗方法

多功能治疗

腰椎滑脱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腰椎滑脱症患者最多见的症状为疼痛,可表现为腰背痛、坐骨神经痛,典型的坐骨神经痛表现为由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至跟部或足背的放射痛。据临床统计,约95%的腰突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腰痛,80%的患者有下肢痛。特别是腰痛,不仅是腰椎间盘突出最常见的症状,也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之一。 所以如果发现有类似的情况应及时就诊,明确诊断,排除其它因素的可能,仔细检查,以防漏诊,避免延误病情。

有些患者在没有正确诊断下,盲目的治疗,丧失了最佳治疗时机。经确诊后及时正规有效的治疗是很关键的,临床上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物理疗法、药物疗法、牵引法、推拿法等等。均可起到作用,但是腰椎滑脱症的治疗关键在于坚持。以上方法最常用也是最易坚持的当属物理疗法,常见的是金柱康腰痛带,它同时具有热疗、磁疗和牵引固定的功效,坚持使用可达到通经活络,消炎止痛,促进腰部肌肉有效的血液循环,血氧交换饱和度,可真正加强腰部肌肉,恢复腰部肌肉和周围韧带的腰椎保护作用。从而有效治疗疾病。另外功能锻炼和日常康复保健也是非常重要的,腰椎滑脱症在治疗过程中以及以后的康复治疗中,正确的劳动姿势和劳逸结合。防止腰部受到寒冷等不良因素的刺激。加强肌肉锻炼强有力的背部肌肉,使脊柱力量平衡可防止腰背部软组织损伤,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治疗与功能锻炼同时进行,避免愈后并发症,配合正确的功能活动,可以加快积液的吸收,康复后的保健至关重要,做到以上几个方面,腰椎滑脱症可以彻底治愈。

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包括卧床2-3天,禁止增加腰部负重的活动,如提重物、弯腰等,结合理疗如红外、热疗,口服消炎止痛药如布洛芬、芬必得等。此外,还可以配带腰围、支具,配带后能减轻腰部的负担,缓解症状。如果腰椎滑脱的患者出现了神经症状,而且通过正规的保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仍然有长期的腰痛和其它滑脱的伴随症状,即保守治疗无效,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就应该考虑手术治疗了。 腰椎滑脱的手术方法有很多种,如后路滑脱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等。  

腰椎滑脱治疗 

腰椎滑脱治疗有哪些方法,滑脱较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腰部凹陷、腹部前凸,甚至躯干缩短、走路时出现摇摆。腰椎滑脱治疗有哪些方法,如果腰椎滑脱没有明显的加重,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定期复查腰椎X线,了解滑脱情况。腰椎滑脱治疗有哪些方法,如果有腰痛和腿部的不适,在休息后通常症状可以得到缓解。由日本骨病专家组联合研发的高科技产品腰椎康组合,综合多维方式在治疗腰椎疾病方面获得惊世突破,从根本上解决了腰椎病难治愈易复发的难题,被世界医学界誉为“不用刀的大手术”。 注意事项:如果有神经根的压迫症状,还需要进行神经根管及椎管的减压,从而消除因腰椎滑脱引起的下肢疼痛麻木等。

预防

(1)加强腰背肌肉的功能锻炼。腰背肌肉的强劲可增加腰椎的稳定性,拮抗腰椎滑脱的趋势。腰背肌肉的锻炼可用下列两种方法。其一是俯卧位,两上肢呈外展状、抬头、抬胸、上肢离开床面,同时双下肢亦伸直向后抬起呈飞燕状。其二是仰卧位,两膝屈曲,双足踩于床面,吸气时挺胸挺腰,使臀部离开床面,呼气复原。 

(2)减少腰部过度旋转,蹲起等活动,减少腰部过度负重。这样可减少腰椎小关节的过度劳损、退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退行性腰椎滑脱的发生。

(3)减轻体重,尤其是减少腹部脂肪堆积。体重过重增加了腰椎的负担及劳损,特别是腹部脂肪堆积,增加了腰椎在骶骨上向前滑脱的趋势。

正确锻炼

正确的腰椎锻炼原则是不增加腰椎负担。首先,腰痛时尽量不做锻炼。其次,锻炼强度要由小到大逐渐增加,突然用力或需爆发力的锻炼对腰椎不利,应尽量避免。第三,锻炼要有规律,一般一周三次或三次以上、每次20分钟为宜。 在锻炼项目的选择上,有氧运动能减轻腰椎负担,并能增强腰椎柔韧性和肌肉力量,能有效缓解和预防腰痛。首选运动是快走和慢跑。进行这两项运动时应穿有弹性的运动鞋,抬头挺胸,每天或隔日活动30分钟左右。建议腰椎术后患者快步行走,腰肌劳损等退行性腰椎病患者活动时间应有所限制,一旦发生腰痛症状应立刻停止活动。 

其次是骑自行车。骑车时车座尽量降低,把手高一点。骑车对腰椎管狭窄患者最有利,它可以增加腰椎管宽度和腰椎柔韧性,每天坚持30分钟左右为宜。 

第三是登山运动。登山可锻炼大腿肌肉和腰肌力量,但过度劳累会增加腰椎负担。登山时应尽量避免斜坡角度大的山路,不应背着重物登山。登山时有意让腹肌用力,膝关节稍微屈曲。 

此外,游泳也是安全有效的对腰椎有利的运动,不会游泳的人可以在水中行走和跑步。

三、 腰椎管滑脱症  发表者:范京强

腰椎滑脱症

腰椎滑脱症是指腰部因先天或外伤等因素造成椎弓根或关节突间骨质失去连续性引起峡部不连导致椎体前滑脱或由于腰椎退变引起椎体间相互不稳定发生椎体间自发性前后移位而引起腰痛以及下肢神经压迫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症候群。中医属于“腰痛”、“腰腿痛”、“痹症”及“腰痛连脚”的范畴。目前已统一使用病名为:腰椎滑脱症。

诊断

一、诊断依据

(一) 症状:

1.腰痛。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1)椎弓不连或轻度滑脱者表现为下腰部轻度酸痛,偶尔放射至臀部或大腿。症状的发生与过度活动或竞赛有关,限制活动后症状缓解腰痛是受累节段的机械性部稳定所造成,疼痛的严重性与畸形程度不成正比;(2)腰痛伴有根性放射痛,常见于滑脱程度比较大的患者,根性痛多由于滑脱造成的椎管狭窄压迫神经所引起。

2.轻度滑脱者(Ⅰ、Ⅱ度)少有症状,腰椎活动稍有限制,步态基本正常。滑脱程度严重者(Ⅲ、Ⅳ度)腰椎生理弧度消失,腰骶部可触及阶梯感,腰部肌肉呈保护性痉挛,身体重心前移,骶骨隆起使臀部形成“心脏样”外观。患者有间歇性跛行,休息后可缓解。

3.病程较长滑脱严重者其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可以出现肌肉萎缩、肌力减弱,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甚至可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性功能异常,马鞍区感觉障碍等。

(二)影像学检查

1.腰椎正位片可见关节突骨质增生,骨赘形成,椎间隙变窄,棘突间隙变窄;

2.腰椎侧位片见椎体前或后滑脱,腰椎生理弧度加大,腰骶角变大,有时可见关节突跳跃症或可见椎弓跟部有斜行缝隙;

3.腰椎双斜位片显示一侧或双侧椎弓根峡部裂,“狗颈”连续性中断、分离;

4.应力位照片见腰椎过伸时椎体滑脱位移增大,过屈时椎体滑脱位移变小等;

5.脊髓造影(CTM)阳性有确诊和定位意义。常用的造影剂有Omnipaqe及Isovist,剂量为10~20m1。CTM可清楚显示造影剂中断或变窄或呈长弧型;

6.CT可显示受累节段的小关节突、黄韧带增生肥厚,椎管狭窄甚至椎弓根断裂情况以及受累节段的椎间盘突出症状等;

7.MRI可清晰地显示硬膜束及马尾神经受压的程度,并可早期排除腰椎骨质病变(如骨转移癌)及脊髓的占位性病变。需要与髓内肿瘤等疾病鉴别时,应做MRI检查,其确诊率为95%以上。

(二) 肌电图检查

有助于鉴别某些神经科疾病,但其不能作为腰椎滑脱症的手术途径和方式的选择依据。一般仅作术前术后的对比。

二、中医证候分类

1. 气滞血瘀证:

主症: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板硬,俯卧转侧艰难,近期有腰部外伤史。舌、脉象: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2.风寒湿痹证

主症:腰腿冷痛重着,受寒及阴雨天加重,肢体发凉,喜暖怕冷。舌、脉象:舌质

淡,苔白滑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3.湿热证

主症:腰痛,肢体烦热,遇热或雨天痛增,恶热,口舌干燥,小便短赤,大便不

畅。舌、脉象: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证

主症:腰腿痛缠绵不愈,劳累更甚,肢体麻木冷感,沉重乏力,肌肉萎缩。偏阳虚

者面色苍白,手足不温或腰腿发凉,或有阳萎,早泄,妇女带下清稀。倔阴虚者面

色潮红,咽干口渴,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 舌、脉象:偏阳虚者舌淡苔白

滑,脉沉细。偏阴虚者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三、鉴别诊断

(一) 急性腰肌扭挫伤

1.腰部有外伤史,疼痛剧烈,腰部活动困难,疼痛可牵涉到大腿后侧。骶棘肌痉挛,腰部棘突、腰骶关节、髂后上棘处可有压痛点,但无下肢放射痛,直腿拾高试验虽可呈现阳性,但加强试验阴性,可加以鉴别;2.X线检查无椎体滑脱影象。

(二)慢性腰肌劳损

1.有腰部外伤或劳损史,腰部酸痛,劳累后痛加剧,喜暖喜按;2.压痛区广泛,可有骶棘肌痉挛和脊柱活动受限,无下肢神经传导功能障碍的体征。

(三)腰椎骨关节病(增生性脊椎炎)

1.钝痛,劳累或阴天时加重,晨间起床时腰僵硬,无根性疼痛;2.X光检查多数椎体边缘唇状增生,椎间隙稍变窄。

(四)强直性脊椎炎

1.腰痛在清晨或下半夜加重,腰僵硬。脊柱各方向活动均受限,甚至强直,可出现驼背畸形。 2.X光检查早期骶髂关节和小关节模糊,后期脊柱可呈竹节状改变,血沉增高,HLA—B27阳性。

(五)脊柱转移性肿瘤

1.疼痛剧烈,夜间尤甚; 2.X光检查发现椎体或椎弓根破坏,CT和MRI有鉴别意义。

(六)椎管内肿瘤

1.腰腿痛进行性加重,无缓解期,以夜间痛为主; 2.早期出现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损害表现。高位压迫脊髓者可出现锥体束征;3.MRI可确诊。

(七)腰椎管狭窄症

1.腰痛或腿痛,呈明显间歇性破行,腰活动前屈无碍,后伸困难;2.可有下肢神经症状,以肌萎缩、肌力减弱、感觉障碍为主,但直腿抬高试验往往阴性;3.CT及脊髓造影可清晰显现狭窄的椎管。

(八)腰椎间盘突出症

1.腰痛及下肢放射痛,受累神经支配区域有感觉肌力变化;2.腰椎棘突间隙及旁开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试验阳性;3.X片示椎间隙变窄或前窄后宽或椎体后唇向上翘起;4.CT示椎间盘突出征象。

[入院指征]

一、腰腿痛初发,但症状重,体征明显,影响工作与生活者。

二、腰腿痛反复发作,门诊治疗症状未能缓解,影响工作与生活者。

[治疗常规]

一、腰椎滑脱症的检查常规

(一)常规检查:三大常规、生化常规、电解质、肝功能、B超、胸片、腰椎正侧位片及左右斜位片、心电图检查。

(二)特殊检查:门诊没有做CT检查者应准备做CT,同时准备做腰椎管造影检查,主治级以上医师认为要做MRI或肌电图检查则考虑作MRI、肌电图。

二、腰椎滑脱症的治疗常规

(一)内服中成药:详见中药治疗部分。

(二)内服中药:辨证施治(详见中药治疗部分)。

(三)中医特殊疗法:针灸、按摩、药油蜡疗、消肿止痛膏外敷等,必需有1—2项。

(四)骨盘牵引:轻度退行性滑脱一般可做电动骨盘牵引,需要持续骨盘牵引由上级医师决定。

以上各治疗手段联合应用。

(五)内服西药:在主治或主任医师指示下使用。

(六)需手术治疗者应由上级医生查房后决定,具体术式见手术疗法。

三、治疗原则

本病部分经非手术治疗可以治愈,病人人院后首先考虑以中医为主的非手术疗法。

四、非手术疗法

(一)牵引疗法

1.持续牵引:病人取仰卧位,床脚抬高10—15厘米,骨盆牵引带固定后,使用相当于自身体重1/4的重量持续牵引2周,每天可休息数次,同时禁止坐起及下地活动。

2.电动骨盆牵引:牵引力一般与病人体重相等,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钟,采用连续牵引法,病人牵引后回病床卧床休息,禁止弯腰。

(二)手法治疗

1.常规推拿法

2.术后处理 推拿术后绝对卧硬板床休息2—3周,应配合持续牵引。

3.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采用本法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取舍,不一定八法俱全,推拿力度要适中稳准,切勿粗暴,否则可能加重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损伤,导致椎弓根峡部断裂或小关节突断裂,及致脊椎骨折脱位,产生截瘫或马尾神经损伤等恶劣后果。其手法禁忌症是:(1)同时伴有椎间盘中央型、游离型突出患者;(2)骨质增生明显,合并严重的腰椎管狭窄、腰椎重度滑脱或椎弓根峡部裂者;(3)年老体弱、骨质疏松,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等疾病的患者以及孕妇等。

(三)中药治疗

1.气滞血瘀证

治法:活血祛瘀。

代表方剂:复元活血汤。

基本处方:柴胡15克,花粉10克,归尾10克,红花6克,穿山甲10克(先煎),酒大黄10克,桃仁12克,牛膝15克。

中成药:田七末每次3g,每日3次。

2.风寒湿痹证

治法:祛风湿,止痹痛,补肝肾,益气血。

代表方剂:独活寄生场。

基本处方:桑寄生18克,秦艽12克,独活6克,肉桂2克(蜗),川芎6克,牛膝15克,杜仲12克,当归12克,茯苓12克,党参12克,熟地15克,白芍10克,细辛3克,防风6克,甘草3克。

中成药:温通胶囊每次3#,每日3次。

3.湿热证

治法:清热利湿。

代表方剂:三仁汤加味。

基本处方:北杏12克,苡仁30克,蔻仁6克(打),法夏12克,川朴15克,木通12克,淡竹叶12克,滑石30克,甘草3克。

中成药:痹痛胶囊每次5#,每次3次。

4.肝肾亏虚证

偏阳虚证

治法:温肾壮阳。

代表方剂:右归丸。

基本处方:熟地30克,淮山15克,山萸肉15克,枸杞15克,菟丝子15克,杜仲15克,鹿角胶15克,当归9克,附子9克,肉桂3克(焗服)。

中成药:龙鳖胶囊每次3#,每日3次。

偏阴虚

治法:养阴通络。

代表方剂;左归丸。

基本处方:熟地30克,淮山15克,山萸肉15克,杞子15克,菟丝子15克,鹿角胶15克(烊化),龟板15克(先煎),川牛膝9克。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每次10g,每日3次

(四)中药薰蒸疗法

中药方:生川乌30克,生草乌30克,桂枝30克,当归30克,鸡骨香30克,宽筋藤30克,透骨草30克。

用法:3—4升水煎至2升,置于牵引床下,牵引时,用电炉加热,使蒸气薰蒸腰部。

(五)电针疗法

选择肾俞、大肠俞、承山、阳陵泉等穴位,每次2—4穴,交替配组针刺后接电针机,每日1—2次。

(六)物理治疗

1.频谱仪照射20分钟,每日2次。

2.安德森治疗30分钟,每日2次。

(七)中药外敷

1.气滞血瘀型:2号膏外敷。

2.风寒湿痹型:蜡疗、神灯及频谱照腰部。

3.湿热型:四黄水蜜外敷。

(八)硬膜外封闭疗法

每次注射1%一2%普鲁卡因10—15ml加得宝松1mI或康宁克通1m1硬膜外封闭1次,全程不超过3次。

(九)消炎止痛药疗法

对中医药治疗效果不明显,疼痛较甚者可配合内服消炎止痛药物,如扶他林、消炎痛、芬必得等。

(十)神经营养药物疗法

口服B1、肌苷、神经妥乐平、弥可保或注射胞二磷胆碱、弥可保等。

(十一)练功疗法

常用“八锻锦”、“太极拳”等方法。

五、手术疗法

(一)手术适应症

1.持续腰痛或反复腰痛,影响正常活动和生活;

2.经系统保守治疗,但症状反复发作,并有加重趋向,椎管造影或CT、MR证实由于滑脱造成明显椎管狭窄压迫神经根和硬膜囊而引起神经体征明显者;

3.CT扫描证实合并椎间盘突出严重以及侧隐窝狭窄或小关节增生,黄韧带肥厚等造成椎管狭窄出现严重神经体征者。

4.滑移程度大于30~50%;

5.滑脱角大于`45度,腰骶区有明显后凸畸形或腰骶段脊柱不稳定者。

(二)术前准备

1.术前1天,在放射科透视下做美蓝注射定位;

2.术前半小时使用抗生素;

3.常规配血200m1—400ml。

(三)手术方法

手术的主要目的是加强脊柱的稳定性,解除其对神经的压迫。根据滑脱的不同程度与类型不同术式,原则上术式要简单,减压要彻底,以能够保留腰椎稳定为准。常用术式有

1.椎弓不连修复术;

2.腰骶椎后外侧融合术(可同时进行后路减压术);

3.前路椎体间融合术;

4.全椎板切除加“H”型棘突间植骨术;

5.全椎板切除加椎间植骨融合并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术;

6.侧入路经腹膜外椎间盘切除,椎体植骨融合并钢板固定术。

(四)术后处理

1.负压引流保持24—48小时;

2.使用止血药和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3.术后根据“急治其标,缓治其本以及标本兼治”为原则,根据辨证分别予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益气养阴、养血活血清热生津、健脾祛湿、健脾益气、补益肝肾等法进行治疗;

4.卧床时间常规行椎板切除并植骨者住院卧床需4周,出院后戴腰围继续卧床8周;

5.术后第三天开始做下肢及腰背肌功能煅炼;

6.下地时戴腰围护腰,3个月内避免弯腰负重。

[出院标准]

一.保守治疗后腰腿痛明显减轻,病情稳定,功能基本恢复者;

二.术后腰腿痛减轻,术口愈合拆线,病情稳定者。

四、前屈滚腰法治疗腰椎管狭窄与腰椎滑脱症    发表者:宁飞鹏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腰椎退行性变导致的腰椎管狭窄症日益多见。目前腰椎管狭窄症已经被确认为老年性下腰痛和神经根病(下肢疼痛、麻木)的病因之一。患者中有多数属于神经根管狭窄或是由于退变滑脱导致的根管狭窄症。

正常情况下,椎间孔有足够的空间允许神经根通过,而能使神经根在正常的生理活动中不受卡压。但任何使神经根面积增大或使椎间孔面积减小的变化都将增加神经根卡压的危险。在腰椎退变时椎间盘高度丢失导致的椎间孔高度丢失,小关节的半脱位,向后突出的椎间盘,皱缩突起的黄韧带等都导致了椎间孔截面积的缩小,使神经根受到卡压。因此,椎间孔内任何骨性的或软组织的侵入都可以导致神经根的受压并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据统计,在椎间孔内最常受累的是L5神经根(75%),其次是L4(15%),L3(5.3%),L2为(4.0%)。

在生理状态下,腰椎间孔的尺径和面积并非是恒定不变的,而是随着腰椎的运动而变化,国外学者报道腰椎间孔面积屈曲时增大12%,而背伸时减小15%。

在退变的节段中椎间孔的动态狭窄更为常见,腰椎退变的节段比无退变的节段在运动时有更大的活动范围,椎间孔面积也有更大的变化。

目前,神经根管狭窄症的治疗包含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两个方面,手术治疗分为单纯减压及减压、融合、固定,手术目的在于消除神经根管的机械压迫,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而对于保守治疗目前尚未提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关于重度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非手术治疗更是少之又少。

如何利用椎间孔动态变化特点制定出针对性的保守治疗方案,实现“简验便廉”是我们5年来的重要任务。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总结提出了前屈滚腰疗法,在大多数的腰椎管狭窄及退变性腰椎滑脱中实现了“简验便廉”的治疗目标,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患者80岁,腰痛伴有双下肢麻痛1年,加重4个月。因内科病多,不能手术治疗。(注:本图片与下面示教过程并非同一病人)

宁飞鹏医生正在进行治疗 ⑴ 医生辅助前屈滚腰法 ⑵ 病人自我完成滚腰锻炼

(备注:未经我科培训,请勿模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腰椎滑脱的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推拿整复法)
腰椎峡部裂与脊椎滑脱 疾病库
腰椎管滑脱症
早读 | 图文精讲:不可忽视的腰痛原因--腰椎滑脱!
腰痛捉妖记(二十三)------没有受伤,我的腰椎怎么就滑脱了?
不是所有的腰椎滑脱都需要治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