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分为普通登革热和重症登革热两类。时至今日,尚没有针对登革热的特异治疗方法,绝大多数病人会自行康复,然而少部分病情加重,可能发生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

病人在感染后1-14天即可出现症状,常见症状包含发热、严重头痛、眼球疼痛、肌肉痛与骨关节痛、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而重症病症中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出血和休克等症状,导致死亡。此病利用蚊虫作为传播媒介,因此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若在登革热流行地区或夏秋雨季,出现发热伴皮疹、疼痛、出血等症状,需要警惕是否有登革热的感染可能。诊断标准主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登革热诊断(WS 216-2018)》来进行。疫情广泛的主要地区包括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重点在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和美洲。

登革热的治疗原则主要为早发现、早诊断、早防蚊隔离、早治疗,包括但不限于药物退热,保持液体平衡和补液,避免过度服用可能加重胃炎出血的治疗药物等。对于已经产生休克现象的严重患者,医生会尽快进行液体复苏治疗以及各类药物尽快纠正体内的酸碱失衡。登革热是一种自限性很强的传染病,通常预后良好,但如合并心肌炎、心功能衰竭、重度出血、肝衰竭等情况时,会对预后产生影响。

截至2024年3月22日,巴西登革热病例(含疑似病例)已经超过201万例,创2000年开始统计该项数字以来的最高纪录。[34]

中医病名  登革热

外文名  Dengue fever

别名  DF

就诊科室  感染科

多发群体  全体人群(儿童易感)

2024年登革热疫情

2024年登革热疫情,是指登革热疫情在2024年的传播情况。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媒传播,多在热带与亚热带地区流行,典型症状包括持续发热、头痛、肌肉痛、关节痛等,严重时可致死。当地时间2024年4月17日,秘鲁部长会议主席(总理)阿德里安森表示,该国大多数地区登革热确诊病例曲线正在明显下降,这意味着相关病例数增速放缓。4月18日,泛美卫生组织说,美洲地区2024年已监测到超过520万例登革热确诊病例,已经超过2023年全年创纪录的450万例。当地时间2024年4月21日,阿根廷卫生部报告称,阿根廷2024年累计登革热病例超31.5万例。

2023年登革热疫情

2023年登革热疫情是指2023年在全球各地发生的登革热疫情,2023以来,美洲国家登革热病例激增,巴西、阿根廷、巴拉圭、秘鲁等国家出现大量病例。当地时间2023年12月13日,泛美卫生组织代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气候变暖造成蚊虫活动增多,导致登革热在西半球蔓延。今年到目前为止,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报告了400多万例登革热病例,致2000多人死亡。2023年巴西报告登革热感染病例约160万例,死亡94例。当地时间2024年1月27日,由于登革热病例激增,巴西东南部米纳斯吉拉斯州州长罗梅乌·泽马宣布该州进入为期180天的紧急状态。

2022年登革热疫情

2022年登革热疫情,是指登革热疫情在2022年的传播情况。登革热是一种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典型症状包括持续发热、头痛、肌肉痛、关节痛等,严重时可致死。当地时间2022年5月2日,根据巴西卫生部公布的数据,巴西2022年登革热出现暴发趋势。截至4月23日,巴西已发现54.2万例登革热病例,接近2021年全年报告的数量。2022年9月22日,据越南卫生部公布的数据,今年以来该国登革热累计确诊病例已超过21万例,死亡病例达87例。

登革热病因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登革病毒为核糖核酸病毒(RNA)病毒,属于黄病毒科中的黄病毒属。

登革病毒经伊蚊叮咬侵入人体,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殖后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然后再定位于网状内皮系统和淋巴组织中,在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肝脏的库普弗细胞内增殖到一定程度,再次进入血液循环,引起第二次病毒血症。

登革病毒与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免疫系统,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扩张、充血,血浆蛋白及血液的有形成分外渗,引起血液浓缩、出血和休克等病理生理改变。

重症登革热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是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血浆外渗,并无明显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浆外渗是重症登革热的主要临床表现,在热退期,血浆大量进入腔隙中,血容量减少,血液浓缩,最终导致休克。

症状

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1~14天,多数5~9天。典型的登革热病程分为3期,即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

临床上常将登革热分为两型:普通登革热和重症登革热,后者又称为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多数患者表现为普通登革热,可仅有发热期和恢复期,仅少数患者发展为重症登革热。

发热期

发热

患者通常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骤起高热,可伴畏寒,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一般持续3~7日。部分患者发热3~5天后体温可降至正常,但在1天后再度上升,这种现象被称为双峰或马鞍热。

在发热初期即可有严重的头痛、眼球疼痛、肌肉痛和骨关节痛、乏力,恶心、呕吐以及纳差、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等。

皮疹

皮疹一般在病程的3~6天出现,表现为出血性皮疹如出血点等,或充血性皮疹如红斑疹、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等。

皮疹先在四肢出现,然后蔓延至躯干及全身,一般维持3~5天,疹退后无脱屑或色素沉着。典型皮疹为四肢的针尖样出血点,或融合成片的红斑疹,其中可见有散在小片的正常皮肤,简称“皮岛”等。

出血

一般于发病后5~8天出现,约25%~50%的病例可以发生不同程度的皮肤、鼻腔、牙龈、消化道、腹腔和胸腔及阴道出血。

其他

全身淋巴结可有轻度肿大,伴轻触痛。可有肝大,脾大少见。个别病例有黄疸。

极期

通常出现在病程的第3~8天。此时期,部分患者可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明显的血浆渗漏,可出现腹部剧痛、持续呕吐、球结膜水肿、四肢渗漏征、胸腔积液和腹水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休克,出现如低体温、心动过速、四肢湿冷、脉搏细弱、脉压缩小或测不到血压等表现。

随着休克加重和持续,患者可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多器官功能障碍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实验室检查可表现为进行性白细胞减少以及血小板计数迅速降低、红细胞比积(HCT)升高以及白蛋白下降等。

少数患者无明显的血浆渗漏致休克表现,但仍可出现严重出血或器官功能障碍。

恢复期

极期后的2~3天,患者病情好转,胃肠道症状减轻,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回升,进入恢复期。部分患者可见针尖样出血点,可有皮肤瘙痒。

重症登革热

又称为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其早期临床表现与典型的登革热类似,但在病程的3~5天,病情突然加重并进展迅速,出现严重的出血现象,可在1~2天内因出血性休克或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

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全身血管通透性升高,血浆渗漏而导致广泛的出血和休克。

就医

登革热流行地区或夏秋雨季,出现发热伴皮疹、疼痛、出血等症状时,应考虑登革热可能。

诊断标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登革热诊断(WS 216-2018)》。

疑似病例

符合登革热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内,曾经到过登革热流行区,或居住场所或工作场所周围1个月内曾出现过登革热病例)或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者。

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基础上,血清登革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者发病5天内的登革病毒NS1抗原检测阳性。

确诊病例

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基础上,登革病毒核酸阳性,或分离出登革病毒,或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阳转或滴度呈4倍以上升高。

就诊科室

登革热最常见就诊科室为感染科。

相关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减少,血小板计数下降幅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HCT升高提示血液浓缩。

血生物化学检查

半数以上患者出现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和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轻度到中度升高,且AST的升幅较ALT明显。部分患者B型钠尿肽(BNP)、心肌酶谱、肌钙蛋白、血肌酐升高等。

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测

患者应在病程早期进行DENV核酸或NS1抗原、或IgM/IgG抗体检测,有条件可进行病毒分型和病毒分离。

发病早期检出IgM提示急性感染。

IgG阳性提示患者可能曾存在感染,但滴度>1:80或以上者有诊断参考意义,若恢复期血清抗体效价比急性期血清抗体效价有4倍或以上增长可确诊最近存在DENV感染。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有心脏扩大、胸腔积液。

胸腹部CT检查:可发现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腹水,少数病例发现皮下血肿或渗出等。

腹部B超:可发现胆囊壁增厚,腹水及肝脾肿大。

心脏B超:可发现心肌搏动减弱,严重者心脏扩大,左心射血分数降低。

头部CT和核磁共振:可发现脑水肿、颅内出血等。

心电图检查

可发现各种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及非特异性ST段抬高,T波倒置等。

鉴别诊断

登革热的临床表现多样,需注意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与发热伴出血疾病如基孔肯雅热、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鉴别。

与发热伴皮疹疾病如麻疹、荨麻疹、猩红热、流脑、斑疹伤寒、恙虫病等鉴别。

有脑病表现的病例需与其它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相鉴别。

白细胞及血小板减低明显者,需与血液系统疾病鉴别。

治疗

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防蚊隔离、早治疗。目前还没有针对登革热的特异治疗方法,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一般处理及预防性治疗等措施。

重症登革热患者需住院治疗,密切监测神志、尿量及生命体征,有条件者监测血乳酸水平。危重病例需转ICU治疗。

一般治疗

以物理降温为主,可以用温水擦浴患者身体。

卧床休息,清淡半流质饮食。

防蚊隔离至发热等症状缓解。

出血部位明确者,应尽快针对相应部位给予局部止血。

药物治疗

退热

高热患者可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治疗。慎用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布洛芬和其它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避免加重胃炎或出血。

补液

出汗较多或腹泻者,医生会根据患者脱水程度给予补液治疗,以口服补液为主。对于有恶心和厌食症状的患者可以通过少量多次口服补液来补充。口服补液盐或汤和果汁均可以防止电解质失衡。

对频繁呕吐、进食困难或血压低的患者,可予等渗液如0.9%氯化钠溶液等输注。

如果患者有重症登革热的预警指征或血浆渗漏表现,早期静脉补液治疗可能会减轻疾病严重程度,减少休克发生。

镇静止痛

医生还可能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镇静药物等对症处理。

抗休克

对于重症登革热患者,出现休克时应尽快进行液体复苏治疗,初始液体复苏以等渗晶体液为主,如0.9%氯化钠溶液等;对初始液体复苏无反应的休克或更严重的休克可加用胶体溶液,同时积极纠正酸碱失衡。

液体复苏治疗无法维持血压时,应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严重出血引起休克时,应及时输注红细胞或全血等。

预后

登革热是一种具自限性倾向的传染病,无并发症患者的病程约7~10天。该病通常预后良好。死亡病例较少,多为重型患者。无并发症患者约7~10天可康复。

并发症

急性心肌炎和急性心功能衰竭

患者应卧床休息,持续低中流量吸氧,保持大便通畅,限制静脉输液及输注速度。

发生心力衰竭时医生会首先给予利尿处理,保持每日液体负平衡在500~800ml,注意避免血压低于90/60mmHg。此类患者多次口服或静脉给予强心苷类药物有诱发心肌缺血加重及心律失常的风险。

脑病和脑炎

降温、吸氧,控制静脉输液量和输注速度,减轻脑水肿。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应及时给予辅助通气支持治疗。

急性肾功能衰竭

可参考急性肾损害标准及时肾脏替代治疗。

肝衰竭

部分患者可发生肝衰竭,医生会按肝衰竭进行常规处理。

预防

管理感染源

地方性流行区或可能流行地区要做好登革热疫情监测预报工作,早发现,早诊断,及时隔离治疗。应尽快进行特异性实验室检查,识别轻型患者。对可疑患者应进行医学观察,患者应隔离在有纱窗纱门的病室内,隔离时间应不少于5日,期间需做好防蚊隔离,包括使用蚊帐、穿长袖衣裤、喷洒蚊虫驱避剂等措施,减少不必要外出活动。加强国境卫生检疫。

切断传播途径

防蚊、灭蚊是预防该病的根本措施。改善卫生环境,消灭伊蚊滋生地,清理积水。喷洒杀蚊剂消灭成蚊。

保护易感人群

提高人群抗病力,注意饮食均衡营养,劳逸结合,适当锻炼,增强体质。在登革热流行地区活动时,应穿长袖衣裤,尽量选择浅色;外出期间使用蚊虫驱避剂等驱蚊产品,避免前往阴暗潮湿处,以防蚊虫叮咬。

检测感染

2019年3月,英国巴斯大学发布消息说,该校研究人员正开发一种小型设备用于更早检测出登革病毒感染,以便能更高效治疗患者,避免病情恶化。团队认为,更好地了解这类细胞被感染后的表现能够找到更精确的方式来检测登革病毒。

各地疫情

当地时间2024年3月25日,根据巴西卫生部发布的最新数据,2024年巴西全国范围内登革热感染病例(含疑似病例)总数已超226万例,因登革热死亡的人数达758人。[3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登革热
新加坡遇史上最严重登革热疫情,今年的感染病例已超20600例
医生必知登革热诊疗六要点
比断骨还痛,已致多人死亡!此病近期高发
卫计委:登革热诊疗指南(2014年版)
灭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