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紫泉河源流初探
userphoto

2023.01.09 河北

关注
原创:李明新  景元平
紫泉河是高碑店市境内的一条重要河流。在该市的历史上,有很多地方都以“紫泉”二字冠名,如乾隆皇帝十几次驻跸的“紫泉行宫”,晚清时期著名的“紫泉书院”,新城八景之一的“紫泉垂钓”,另一景“文会诗亭”亦称“紫泉亭”,还有如今的新城紫泉中学,等等。虽然与北方的很多河流一样,紫泉河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逐渐断流,但她在高碑店市人心中始终占有很高的地位。毫不夸张地说,紫泉河是高碑店市的文化之河,堪称高碑店市的“文脉”。

俯瞰紫泉河(摄影马凤山)

一、紫泉河名称的由来
 顾名思义,紫泉河的称谓源于“紫泉”二字。那么紫泉在何处,紫泉二字又有何来历呢?据史料记载,紫泉位于今高碑店市东盛街道龙堂村。远在宋代以前,龙堂村北就有泉水形成的大小龙潭,逐水草而居的先民,因见此地龙潭密布、水草丰美,堪为一方福地,遂取名龙潭村,后演变为龙堂村。紫泉之名至少可追溯至金代。在龙堂村,曾发现古代碑刻,分别是元代的“新城县紫泉龙祠记”碑刻和明代的“重修龙祠兼起庙记”碑刻。从碑记可知,早在金代之前,龙堂村大小龙潭的北侧就建有龙祠,祠前存有石刻,称龙潭为紫泉。元代翰林国史院编修苏天爵撰写的《大元保定路新城县紫泉龙祠记》中说:“泉之北涯,昔人建祠以祀龙神,金时刻石犹存。祠前二池,清莹可见毛发,冬夏不涸不溢,居民相传曰紫泉者,莫究其始名也。泰定丙寅秋,池水一夕色变为紫......明年,有赤蛇出于池中。”明代《重修龙祠兼起庙记》中说:“新城县西北十余里龙堂村,村北有神祠,其创自洪荒,金朝时曾重修。刻石述记,祠前有龙潭二池,其水墨清,至泰定朝,有赤蛇二条出没其中,池水一夕变为紫色,光芒万道......”清康熙版《新城县志》有关于新城县龙王庙的记载,当时新城县境内有两处龙王庙,一处在县城北门外西胡同,另一处在“县西北十五里龙堂紫泉之上”。

元代新城县紫泉龙祠碑记拓片

明代重修龙祠碑记拓片

至于泉水一夕之间变成紫色的原因,碑记没有详述,但从现代人的视角并不难理解。龙潭水很深,周边植物繁茂,潭水营养丰富,在特定条件下造成季节性富营养化,潭水变成紫色是有可能的。另外,古代“紫”字还有一些特殊的含义,比如“紫气东来”有祥瑞之义,皇城又称为紫微城,皇宫称为紫微宫,高级官员穿紫色朝服,等等。古时新城县境内的水域还有紫渊、紫水等称谓,虽然同样有“紫”字,但经考证与紫泉似乎并无直接关系。王树枏先生在《望郦梁碑记》中说:“......在涿州西南十五里,其地有紫池。.....涞水东北历紫石溪口,与紫水合,又曰郦亭沟......东南流,历紫渊东。循其故迹,盖紫池即紫水,紫渊即紫水之下游也。”很显然,据上述说法,紫池也好,紫水、紫渊也罢,其位置均在涿州城的西南方向,而紫泉河的流经地却在涿州的东南方向,二者应该没有直接关联。后世有人将紫水、紫渊与紫泉相提并论,王树枏认为“妄也”,属于缺乏根据的猜测而已。而言之,因龙堂村龙潭之水又名紫泉,故先民将紫泉之水汇流而成的河流称之为紫泉河。

冬日里的紫泉河(摄影尚设军)

二、紫泉河的发源地
 关于紫泉河的源头,以《新城县志》为主的史料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紫泉河发源于今高碑店市东盛街道的龙堂村。大清一统志云:“紫泉河在新城县西北十五里龙堂村,有泉数脉合二为一。”清代三部《新城县志》也都有明确记载。康熙版《新城县志》《川泽篇》中载:“紫泉河,县西北十五里,自龙泉,龙堂发源......”,并在绘制的地图中清晰地标明了河流的走向。

康熙《新城县志》紫泉河示意图

道光版《新城县志》, 延续了前代志书的记述:“……今此水自龙堂过侠流、经衣锦村,挟芹菜河绕城西南,入大清河”。其中所载《重修新城南关甘露庵记》(李廷棨作),也明确记述:“新城紫泉河发源于邑之龙堂村,由城西绕南郭外以达白沟”。光绪版《新城县志》中载有《新城重修石桥兼疏护城河记》,也延续前志的说法“城接紫泉水,发源西北十余里龙堂,南流至城下,附城环绕,气势佳盛”。此外,清代新城县令郭士淳,于康熙三十六年秋撰写了《修紫泉河道记》,文中明确提到了紫泉河的发源地为龙堂:“溯紫泉之发源兮,肇自龙堂;汇数脉而东奔兮,绕乎新昌;壮通邑之大观兮,乃与城左之清水流于其旁……”。综上所述,在清代及以前的《新城县志》中,所记载紫泉河的发源地均为龙堂村。
第二种说法是紫泉河出自涿州与高碑店市交界处的三家店村一带。1935年版民国《新城县志》有相互矛盾的记载。一方面其所载的《古迹》篇及转载的前代文章,仍延用前朝关于紫泉河发源于龙堂村的说法;另一方面在《河道篇》首次提到:“紫泉河,出涿县界三家店南。”后来编纂的《高碑店市志》以及《水利志》等书中,遂也延续了民国志的记载,以至于今天的人们一提起紫泉河,多认为其发源于涿州三家店村一带。
虽然有以上两种说法,但若从时间上看,似乎也并不矛盾。总体上看,清代及清代以前的记载,都称紫泉河发源于龙堂村;而清代以后有了变化,部分资料记载为紫泉河出自涿州三家店南。那么紫泉河的发源地为何会出现两种不同说法呢?要说清这件事,还得从历史上紫泉河的河道变迁说起。

雪后紫泉河(摄影马凤山)

 三、紫泉河的历史变迁
 无论是从民国以来的史料记载看,还是实地踏勘如今的紫泉河道,均可发现,今方官镇南北衣锦村附近是紫泉河的一个重要结点。如果将衣锦村以南看成是紫泉河主河道的话,那么河的上游主要由两条大的支流组成。一条是西支,即以龙堂村的紫泉(也称龙泉或龙潭)为主要源头,汇合西北方向的龙赵庄、柳屯以及漫撒一带的季节性径流,经过狮后街、岳家街等俗称“侠流八道街”的多个村庄,自西向东流至衣锦村附近,汇入紫泉河主河道;另一条是北支,即以涿州与高碑店交界处的三家店村一带为源头,经高碑店市境内方官镇的后曲堤、前曲堤、三里铺、河西庄、南横沟等村,由北向南流,在衣锦村附近汇入紫泉河主河道。两条支流汇合后,流向下游的新城县城(即如今的新城镇},再绕城流向十里铺汇入大清河。
 在今天看来,若将两条主要支流相比较,北支要比西支的河道更宽,长度也更长一些。那为何清代以前的《新城县志》都记载紫泉河的源头在西支的龙堂村呢?
 通过对大量史料进行研究分析,我们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紫泉河北支的形成要晚于西支的形成。大体上北支的形成时间应该在清康熙到乾隆时期,而西支的形成时间则在代以前
之所以得出上述结论,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分析和判断。
 第一、古代紫泉河走向可能现代所不同元代《紫泉龙祠记》记述:“保定属邑曰新城,邑西北十余里,有泉出焉,东流入巨马水。”古文虽简,但却很讲究,如果紫泉河同现在一样,南北向的距离远大于东西向的距离,应不会仅仅用“东流入巨马水”来表述。当年的紫泉河大抵是由西向东流,汇入“巨马河”即后世的大清河(今白沟河)的。具体从哪里汇入巨马河,没有明确记载。从明万历年间关于紫泉社的记载,或许能够帮助我们做出分析。明万历年间的残本《新城县志》《乡社篇》记载:“紫泉社,城西北十里,有村十二(含衣锦村、时家庄、新服营、梁家营、罗家营、史家镇、崔家庄、王家营、李遗、驸马在、湛杨庄、孙家庄)。”从一般意义上说,划归紫泉社的村庄应该位于紫泉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以这些村庄的位置推测,当时的紫泉河流向可能与现在明显不同,其汇入“巨马水”(今白沟河)的位置或许不是新城镇正南方向的十里铺村,而可能是新城镇正东方向的里遗村附近,否则将里遗村划归紫泉社就难以理解了。《紫泉龙祠记》还记载,紫泉河在金代就已经存在了,也就是我们提到的紫泉河西支,若从侠流老街的立村时间推算,最早或可追溯至唐代。
第二、从不同时期的桥梁记载看,紫泉河北支的形成时间可能相对较晚。
新城县有水无山,河流较多,与之相对应的是桥梁也很多。从历代《新城县志》的记载看,境内主要桥梁大都分布在大清河与紫泉河之上。明万历《新城县志》记载了13座桥梁,分别是:玄武桥、王家桥、杨家桥、朱家桥、张家桥、侠流桥、龙堂桥、南杨家桥、升仙桥、斗门桥、麴家桥、十里铺桥、高桥。其中,侠流桥和龙堂桥建在紫泉河西支之上,未见紫泉河北支上的桥梁记载。清康熙《新城县志》记载了新城县境内的27座桥梁,其中紫泉河西支上的桥梁有龙堂桥、侠流桥,仍未见北支上的桥梁记载。直到1935年的民国《新城县志》,所记载的桥梁增加到37座,其中增加了紫泉河北支上的望郦桥。从桥的建造时间看,望郦桥建于清光绪七年。
第三、从历史上水灾的记载或可大致推算出紫泉河北支的形成时间。
 紫泉河北支所流经的地区,即今高碑店市方官镇一带,古代有很多湖泊、湿地,附近有著名的督亢泽。如今该区域许多村庄的名称仍与水有关。比如:鸣泽、河西庄、南横沟、北横沟、前曲堤、后曲堤、李鱼池、宋鱼池、肖鱼池、红寺鱼池等等。在新城县历史上,河流溃堤改道、洪水泛滥的事情多有发生。《清史稿》记载,康熙三十七年,浑河西侵白沟河,浑河与大清河汇流,在新城县漫决。这里说的浑河就是永定河。到乾隆三十六年,永定河又入新城县,造成紫泉河泛滥溃堤。民国《新城县志载:“乾隆三十六年,浑河入新城,紫泉河溃,漫溢为患。”类似的洪灾还有多次。综合各种资料的记载,结合紫泉河河道现状,我们初步推定,紫泉河北支的形成时间应该大致在清康熙至乾隆年间。由于永定河泛滥侵入大清河,导致大清河与紫泉河河水泛滥,同时导致今方官镇北部一带的泽渚溃坝漫流,当地人因势利导,疏导排洪,使洪水顺地势南下,与紫泉河主河道连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新的河道,即紫泉河的北支,随后便有了“加长版”的紫泉河。

民国《新城县志》紫泉河示意图

 当然,这只是依据目前掌握的资料分析得出的结论,算是一家之言,供大家探讨。日后如有更多新的发现再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古老督亢地,悠悠紫泉水。无论是古代的紫泉故道,还是近现代的紫泉新河,都宛如一条彩色的飘带,“一色碧兮波澄澈,两河济兮势汪洋”,在这片富饶的膏腴之地“萦廻澄澈”“壮通邑之大观”。千百年来,紫泉河默默地润泽着这片京畿福地,使沿河两岸的居民“居庆安澜兮渔人来往,行无病涉兮舟子徜徉;利在民兮贸迁之行货,浮百舣以进督亢”,她哺育着一代又一代勤劳的人民,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的古今名士、革命先贤,她早已成为高碑店人民心中的母亲河。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和宜居之城建设的进一步开展,期待在不久的将来,紫泉河重现诗人王方毂(新城县人,清康熙年间举博学鸿词授内阁中书,晚年回籍,善诗文)所描写的“清溪带郭小桥横,落照相涵一水明”的美丽景色。

俯瞰紫泉河(摄影马凤山)

ZIQUANHE


撰       文:李明新  景元平
诵       读:王景丽
音频合成:尚设军
责任编辑:景元平
编       辑:黄   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郦道元,到底是在保定哪个地方的人呢?
淤泥河源头在吴城
作为高碑店人,国道112线在市区的八次改道,你知道吗?
辽王棠,涿州新城
神秘的神龙溪
涿州下胡良桥,400多年不大修的“桥坚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