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精读有收获:三七生再批《临证指南医案》!

1、《临证指南医案》咳嗽篇,第一案:

  某五三  寒伤卫阳,咳痰。

  川桂枝五分    杏仁 三钱     薏苡仁 三钱  炙甘草 四分  生姜一钱  大枣二枚

批云:此案以桂枝汤化裁,去芍药加利肺化湿之杏仁薏仁,有桂枝合麻杏薏甘之意。然既云寒伤卫阳,应当无汗,桂枝即当禁用。桂枝为风伤卫阳之方,寒伤当为麻黄汤所主。仲圣殷勤告诫: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今此老并未明言有汗无汗,然既云寒伤,自当无汗,无汗而用桂枝,此为误也。不知此老因何明知故犯?抑或于此不知乎?

又此案不了了之,实不知疗效如何,纵属伤风,寒伤为记录之误,亦难见其高明之处。

2、《临证指南医案》:某,色白肌柔,气分不足,风温上受而咳,病固轻浅,无如羌防辛温,膏知沉寒,药重已过病所,阳伤背寒,胃伤减谷,病恙仍旧,身体先惫,问谁之过欤?小建中汤。

批云:小建中乃为伤阴者立法,是以倍芍药加饴糖,全是滋阴之意,所主“心中悸而烦”、“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疼,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皆是伤阴动血之象。今已阳伤背寒,显系太阳不开,当加桂方是。胃伤减谷,中气已虚,当以新加汤不加芍药加桂枝生姜人参益气补阳为宜。明知伤阳,反去益阴,虚虚实实,内经所忌。此老如此南辕北辙不知何意?

批《临证指南》席姓医案

    席姓。脉左数右缓弱(水亏不能涵木之象),阳根未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言不虚也),阴液渐涸(木泻水气),舌赤微渴(水不济火),喘促自利溲数(火逆于上,水气不藏),晡刻自热神烦,呓语(阴不能敛阳下降,反成火侮金之势),夫温邪久伏少阴(此温乃精损不能纳气所致,何以忽然唤作伏邪),古人立法,全以育阴祛热(育阴则热自平,何必再祛热),但今见证,阴分固有伏邪(邪正岂可混淆),真阳亦不肯纳(阴为阳之宅,是阴亏不能纳阳,非阳不肯纳阴也),议仿刘河间浊药轻投(重浊为阴,轻投取阴中阳之意),不为上焦热阻(意思可取),下焦根蒂自立(理固如此,力不足则不能扎根深入),冀其烦躁热蒸渐缓(欲得其用,先培其体)。

    熟地炭  茯苓  淡苁蓉  远志炭  川石斛  五味子(经火成炭,虽有交济水火之意,而润化为燥,于本意不合)

    又(再诊)晚诊,阴中伏邪(症状未减),晡时而升(火未能降),目赤羞明(炎蒸于上),舌绛而渴(心火上炎),与育阴清邪法(不足者阴,有余者阳,育阴摄阳可矣,胡云清邪)。

    生地炭(地而成炭,何润之有)  元参心  川石斛  炒麦冬(又榨其汁)  犀角  石菖蒲(当敛反散,不知何取)

    又(三诊)脉左数右软(不知服药几剂,脉象居然无变),舌干苔白,小溲淋沥(火象),吸气喘促(焦满之象),烦汗(郁蒸之象),乃肾阴不承(焦炭之过也,若径润之,何至如此),心神热灼蒙闭(用药之过耳),议以三才汤,滋水制热(火已化燥,此时方润,晚矣),三才加茯神、黄柏、金箔(此时本宜清散,反去沉降,又错过一步),晚进周少川牛黄清醒丸一服(当真助邪深入矣)。

    又(四诊),昨黄昏后,诊脉较之早上,左手数疾顿减(果然收纳成功),唯迟中垂而仍动(奈何火邪内陷矣,此亦焦炭之过也),呓语不已,若有妄见(扰动元阳,跃跃欲飞),因思肾热乘心(当思此热何来),亶中微闭,神明为蒙,自属昏乱(越治越乱),随进周少川牛黄丸(手忙脚乱矣)一服,俾弥漫无质之热(已成焦躁,虽无质而其势难当),暂可降泄(势已成而后药之),服后颇安(可以居功耶),辰刻诊脉濡小(元阳被伐),形质大衰(气损及形,阳损及阴),舌质色淡,下利稀水(少阴三急下证作矣)。夫救阴是要旨(此时才醒),读仲景少阴下利篇(才想起仲景),上下交征(何至于此),关闸尽撤,必以堵塞阳明为治(不知所云),以阳明司阖(阳明之阖乃降,非堵塞之意也),有开无阖,下焦之阴仍从走泄矣(原来仍在梦中)。议用桃花汤。

    人参  赤石脂  炮姜  白粳米(当泻反塞,背道而驰)

    又(五诊),晚服照方加茯苓(无足轻重,于事无补)。

    又(六诊),脉左沉数,右小数(数为虚象,阴阳两伤矣),暮热微汗,时烦,辰刻神清(胃土但能用事于本辰,将败矣),虚邪仍留阴分(当思邪从何来),议用清补(不亦晚乎)

   人参  茯苓  川石斛  炙甘草  黑栀皮(何用)  糯稻根须(何用)

   又(七诊),金匮麦门冬汤(初若用此,断不至是。七诊之后再无言,起与不起,不了了之,正此老医案之一贯特色也)。

    三七生曰:此老乃温病一代耆宿,名垂千古,威震八方,后世宗之者不计其数,子孙满堂,可谓螽斯振振矣。而祝氏味菊乃谓彼久负盛名为人称道之所预见之舌脉种种,皆为其治后所成,先造其病,后施其手,辗转反复,不知所终。初尚疑惑,窥于斯案,可以知之矣。今温病之法横行,乃至后世通以辛凉之剂治伤寒,畏辛温如鸩毒,甘苦寒如琼浆,引邪深入,剥损元阳,使救人之法反成戕生之术,始作俑者,不知其谁。叶氏于医门,当有功绩,然于此案观之,终难定其一生功过多寡也。

3、《叶案存真》案:舌缩,语音不出,呼吸似喘,二便不通,神迷如寐,此少阴肾液先亏,温邪深陷阴中,已见,厥阳内风上冒。

处方为阿胶,鲜生地,玄参,黄连,鲜石菖蒲,童便。

程门雪按:叶氏此方实从白通加人尿,猪胆汁汤化出,彼则寒伤少阴,故用附子,干姜温经,葱白通阳,人尿,猪胆汁反佐为引;此则热伏少阴,故用阿胶,玄参育阴,鲜生地,川连清温,鲜石菖蒲通窍达邪,童子小便为引。一寒一热,两两相对。仲景之秘,唯叶氏能通变之。

豉宣其陈腐郁结,凡此气味俱薄,为上焦药,仿徐之才轻可去实之意。

批云:明明少阴篇之三急下证,仍在拖泥带水,老程太也巧言令色。

4、《临证指南医案》肿胀门

曰:朱,初因面肿,邪干阳位气壅不通,二便皆少。桂附不应,即与导滞。滞属有质,湿热无形,入肺为喘,乘脾为胀,六腑开合皆废,便不通爽,溺短浑浊,时或点滴。视其舌绛口渴。腑病背胀,脏病腹满。更兼倚倒左右,肿胀随着处为甚。其湿热布散三焦,明眼难以决胜矣。

经云:从上之下者治其上,又云:从上之下而甚于下者,必先治其上而后治其下。此证逆乱纷更,全无头绪,皆不辩有形无形之误。

姑以清肃上焦为先:处方:飞滑石钱半、大杏仁去皮尖10粒、生薏仁三钱、白通草一钱、鲜枇杷叶去毛三钱、茯苓皮三钱、淡豆豉一钱半、黑山栀壳一钱,急火煎五分服。此手太阴肺经药也,肺气滞塞,当降不降。杏仁微苦则能降,化石甘凉,渗湿解热,薏仁通草,淡而渗气分,枇杷叶辛凉,能开肺气,茯苓用皮,谓诸皮皆凉,栀豉宣其陈腐郁结,凡此气味俱薄,为上焦药,仿徐之才轻可去实之意。

批云:惜全是臆测之言,并无脉象凭据。舌绛口渴,腑病背胀,阳不入阴之象也;脏病腹满,阳不化阴,氺湿停滞之象也。经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肾开窍于二阴,司开合,今下窍闭塞不通,显系坎阳离位,气化不行。当以真武汤化气行水,引阳归位。此老断以湿热,恐热去人亦归矣!

5、某六七,左面疼痛,三年有余,痛甚则脸肿,眼不能睁,夜不能眠,坐卧不宁。微恶寒,无汗,舌质淡红,苔淡黄润夹白,根稍厚腻。此为太阳伤寒表实证也。

     麻黄  桂枝  炙甘草 杏仁  法夏

批云:面痛,火郁阳明之象也。大肠主津,亦津液被灼之象。夜不能眠,坐卧不宁,所谓胃不合则寝不安是也。无汗恶寒,确为太阳不开之象。太阳不开致阳明不合,火郁于面,法当开表清里,方宜麻杏石甘汤,桂枝、法夏之辛燥在禁忌之列。此老一生以护胃阴重津液成名,不知此案当胃阴枯竭之际因何反以桂夏灼之。惜无脉象佐证,此病右寸当浮取微紧,沉取反大,关则浮大,一片火郁不发之象,识者察之。当用辛凉之际反用辛温,如是颠倒阴阳,此老玄机真不可思议。

推荐相关书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113方——麻黄升麻汤,典型医案
[于鸪忱医案] 内科:大汗亡阳证
跟师笔记之三 从经验到经验之谈——慢性咳嗽经方治愈案
寒温相承宗一脉 叶吴本是经方家(上)
《中医虚证-阳虚证篇》
(中医杂谈)详解瓜蒌薤白相关加减方剂的辩治使用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