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遇见敦煌】系列作品【1】徘徊在莫高窟外


遇 见 敦 煌

  系列作品【1】

编者按:

由中共敦煌市委宣传部、敦煌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敦煌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敦煌市图书馆、敦煌市作家协会承办的首届“相约丝路  遇见敦煌”有奖征文活动,自2023年4月23日启动以来,截止2023年8月30日,共收到省内外作家、诗人和文学爱好者投稿作品284件,其中散文119件,诗歌165件。

在截稿后邀请专家组成评审组对征集作品进行审核评选(初评、终评),制定了详细的评分标准和要求,按照征文评选要求和投稿类别进行评审。经过初评和终评两轮评审综合打分,根据组别和投稿数量,最终确定了作品获奖等次和数量。2024年4.23世界读书日期间将获奖名单进行公示,并开展了颁奖活动。为便于欣赏,我们将陆续选发其中的好作品,以飨读者,敬请关注。

徘徊在莫高窟外(散文)

(四川)黎杰

人生有苦旅。

文化亦然。

这是我第二次暑假西部自驾了,也是第二次来莫高窟了。

都说,到了敦煌不去莫高窟,就相当于没到过敦煌。

此话,我深信。

我久久踟蹰在莫高窟的九层楼前。

今天,我是犹豫的,是否再次进去参观?我不确定。

前次来,是一个近二十人的自驾大队伍,我们挨个参观开放洞窟,细心听取导游讲解,莫高窟真的震撼到我了,当然也震撼到了所有的人。不过事后有人却说,如果没导游,你一人间凡人,即使进到窟内,也无法渗透洞窟中那些高深秘密的。是的,事隔多年后的今天,我除了还能记得一些经典洞窟故事外,好多都已淡忘。

这次来,我注意力已发生偏移,我不打算再次进去看,就想坐在窟外九层楼前静静地思一思,想一想,看看大漠阳光,看看大漠黄沙,再听听大漠沙鸣。

九层楼前的地空旷,干净。此时,我知道我已置身沙漠深处,耳旁全是呜呜的北风,满眼皆是漫漫黄沙。沙漠辽阔,鲜见一草一木,不用说,此时的我被一种深深的孤独感所笼罩,是那种一望无际的孤独。相较于我居住的满眼葱绿浅丘环绕的南方来说,大漠太苍茫了,太浩大了,太孤寂了,太无着无落了。

以前,我对大漠的认知,就是孤烟直,就是长河落日圆,就是春风不度,就是辽阔。现在,我正立于大漠之中,我才知道,我太渺小了,渺小到不如一只蚂蚁,我接触的,充其量还只是大漠的一点皮毛,甚至连一点皮毛都不算,甚至还不如大漠一粒沙,或大漠吹过的一丝风,甚或大漠深处一声骆铃,甚或什么都不是,甚或什么都没有,惟余一点点的孤独袭来,压迫了我,覆盖了我。

真正了解莫高窟,是在读了余秋雨《文化苦旅》之后,我才从他文章中走进了莫高窟,走进了莫高窟的苦难,走进了莫高窟的浩瀚,还懂得神秘莫测的莫高窟的文化。正是受之影响,我决定来一次西部自驾,来一次敦煌之旅,来一次莫高窟之旅。

再后来,我真成行了,那晚就歇在敦煌,第二天,就去了莫高窟。

说实话,我对莫高窟绝对充满了无限的敬畏与虔诚,当我第一次见到那座壁立的九层楼时,我直接就跪服了,我都不敢再向前走了,我是用颤抖的双脚参观完那些洞窟的,尽管在洞窟中我不再听到呼啸的北风,但我知道风沙在我的头顶,在洞窟的头顶,有若一柄剑悬着。我真不知道,洞窟中那些故事要有多么坚硬才能固守这千年的承诺,要有多么坚强的意念才能支撑起这些无限。

开放的二十多个洞窟,每一个洞窟都讲述着一个故事,这些故事广为流传着,救赎着人世,我们边参观,脑海中边储藏这些故事,尽管,我们无法一一复述或者牢记这些故事,但我们却深深地懂得那些故事中折射出的道理,且萦怀在心。

头天夜里,敦煌下了一场微雨,一场微雨赶走了大漠连日来的灼热,这场雨对我来说,只能算是一场微雨,但对于敦煌来说,却是一场甘露,须知,当年当时的敦煌一场雨都还未落,有人说,我们南方一场雨的量,几乎可以相当于敦煌整个夏天的降雨量,我不知这是否有些夸张,但也足以从一个侧面说明敦煌年降雨量是绝对偏少的。

敦煌地名正式官宣是在汉武帝时,敦,大也,煌,盛也。唐李吉甫的解释最据权威,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丝绸之路由此始,大敦煌是撑得起这个名号的。

自驾小车从茫茫戈壁穿越,地面泛着黝黑,偶尔可见一株或两株骆驼刺,一闪而过,过处皆是黄沙漫漫,前方是起伏连绵的祁连山脉,这是一道屏障呀,祁连山的磅礴,足以让人产生无端的敬畏。

雨后的阳光有些烈,似乎要将昨夜降下的一点雨及时回收回去。

那么多人排着队进去参观了,我用手在额上搭了一个遮阳蓬状,想以此遮挡一点灼人的阳光和风沙,眯了眼从九层楼前望出去。

莫高窟是与鸣沙山相背的。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始建于公元366年,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修建,最终形成现在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记载,前秦建元二年,一名叫做乐尊的僧人手持一支锡杖,云游四野,路经此山想找地方栖宿时,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跃动,便认定此地大奇,于是便在崖壁上开凿了第一眼洞窟,后来,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些建洞修禅,并命名为莫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这故事多半为真,在沙漠腹地,阳光的反射是容易形成一些奇妙自然现象的,比如大漠海市蜃楼。那时,人们还无法解释这此神秘形象,就把此事寄托于神佛身上。另有一说是,有经常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经商的人回到敦煌后,遵从修建佛洞功德无量的说法而带动身边的人在此修建洞窟,供奉佛像,讲述佛法,莫者,不可能,没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

这是一方净土,沙山之上,密布着一个个大小不一,不规不则的犹如蜂巢一般的洞窟,洞洞相连,上下错落。我们站在洞窟之下,我们就是一个一个的朝圣者,留给我们的,只有膜拜与虔诚。

阳光在金黄的大漠上泛着光,莫高窟外很静,空气澄澈,清亮透明。洞窟密布在山崖上,山崖是砂砾岩,呈黄色,山崖背风,受风沙侵蚀较小。洞窟前面的这块稍大一点的开阔地,生长有一些杨树,杨树树身挺直,枝叶稀疏。洞窟前还有一条沙河,现在正是枯水期,水流极细,有的地方已断流。

是真的有些老迈了,莫高窟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了,历经一千多年的风霜雨雪,莫高窟一直存留着,就如洞窟中的那些老旧的泥壁,让烟熏过,让火燎过,斑驳得有如存放的历史册页一般,泛着黄,破碎着。

我一直都在克制再次进去参观的冲动,我虽仍有一种去翻一翻这些时光深处宝藏的念头,但我最终没有再进去,我是深怕我的凡俗肉身惊动着这些沉睡了的精灵,我又怕我世俗的目光会像相机的闪光灯一般破坏洞窟中的壁画,洞窟是需要休息的,洞窟是需要安静的,我们除了震撼于那些空灵美妙的精美画卷,或沉迷于精妙绝伦的经变故事,余下的只有敬畏。

每一个洞窟多是独立存在的,当然每一个故事也是相对独立完整的,就如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一样,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这里,大多的洞窟都描述了一个极乐的世界,天女散花,反弹琵琶,大佛安祥,佛光飘渺,仙境飘飘,仙乐阵阵,自由自在。这些洞窟几乎囊括了民俗、耕织、狩猎、婚丧、节庆等,这些技艺精湛,绝妙无比的千年不断的中国佛教艺术宝藏,1987年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让我们得以永久地拜谒。

任何事物都有起有落,就如这莫高窟,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莫高窟与这条路上相关的一切在历史上悄无声息地突然沉寂下来,直到20世纪初,藉由藏经洞的发现,一下子震惊中外,成为我们今天的文化瞻仰圣地。随着今天一带一路的形成,这从历史的典籍中走出来的敦煌又再次焕发出其奇异的光彩。

莫高窟同世界其它艺术宝藏一样,同样遭受过劫难。那个被道士王圆渌无意间打开的沉睡千年的洞窟,不久就遭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当诸如斯坦因们用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把洞中经卷运送他国时,莫高窟正残阳如血,西天的晚霞将大漠涂抹成了一道巨大的创口,那创口中滴着殷红的血,那血深深地渗入到了大漠之中。

历史是有可能被遗失的,但遗失不代表空缺,莫高窟这个历经千年的标本,从此也凝聚了世界目光,成为一个历史文化的至高点。

呼呼的北风无时不在,暴烈的阳光无时不在,肆虐的黄沙无时不在,风吹在脸上,夹杂着细细的沙,阳光照射在黄沙上,光柱里荡着柔柔的沙,大漠里的一切都是躺着的,都是安静的,在这躺与安静之中,我们可以听见黄沙的鸣叫。

大漠,在人们眼中历来被看作苦寒之地,这任人驰骋的疆域,养成了北方民族的彪悍,当人类的强悍遇上大漠的苦难时,就注定要造就出一个强大的民族,造就出一个用色彩堆砌出来的无比辉煌的文化基因。

陆陆续续有人从九层楼中出来,差不多每一个出来的人,都会回头再望一眼身后透着神秘色彩的莫高窟,这座屹立在千年风沙中不倒的人类宝库,正在阳光的映照下发出灿烂的光辉。

故事的,艺术的,历史的,文化的,层次丰富的莫高窟,呈现给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相信每一个抵达莫高窟的人,都能根据自己的景深找到自己的故事。


每晚九点,不见不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梦回之敦煌莫高窟
甘肃敦煌,一生必去一次
敦煌秘境:一场隐藏在甘肃的奇幻之旅
【筑思想学堂】8.22-8.28探访佛教石窟艺术,梳理大漠历史风烟
散文||大梦敦煌
大西北游:敦煌莫高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