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代的敦煌杰出女诗人|宋家娘子的身世之谜及其诗作

敦煌女诗人宋家娘子及其诗作


/ 秦丙坤 王文岚


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期,女性作品更是诗苑群芳中的奇葩,《全唐诗》收人108位女诗人之作,已是蔚为壮观。敦煌地处丝绸之路上的黄金地段,更是人杰地灵,在此地有位女诗人,没有被载入史册,其作品也没有收入《全唐诗》,但敦煌遗书连接了古今使我们能够透过声声驼铃聆听这位才女的清音妙曲她就是唐代女诗人宋家娘子:一位跟随丈夫不幸陷入吐蕃沦陷区,以致流落在此地的平民女诗人。



宋家娘子为我们留下了八首诗歌:《秦筝怨》、《春寻花柳得情》、《高适在哥舒大夫幕下请辞退,托兴奉诗》、《闺情为落殊蕃陈上相知人》(五)。《秦筝怨》和《春寻花柳得情》两首诗均见于敦煌写卷。伯3885号敦煌卷子《唐诗文丛抄》,存诗十六,《秦筝怨》为第五首;伯3812号敦煌卷子《唐诗丛抄》,存诗六十二,《春寻花柳得情》也为第五首。这两首诗下均题为宋家娘子作,完全可以确定作品与作者之间的关系。



《高适在哥舒大夫幕下请辞退,托兴奉诗》和《闺情为落殊蕃陈上相知人》(五),存于伯3812号写卷《春寻花柳得情》一诗之下,没有题作者。从这六首诗内容看,反映了作者的身世,应是诗人所作,相互联系,不可剥离,很明显出自人之手。王重民《补全唐诗》中说:

疑是后人依托或拟作(指别人拟托高适之名,而不是高适作的)细玩修辞与用意,也不像高适的作品;《闺情》原卷不题撰人,“憔悴不缘思旧国”,也一定不是高适的话,盖与前一首(指《高适在哥舒大夫幕下请辞退,托兴奉诗》为同一沦落在敦煌的文人所作。



高国蕃《敦煌俗文化学·敦煌平民女诗人宋家娘子的诗》中认为:这六首诗也是宋家娘子作品,并做了论证:《春寻花柳得情》之后的六首诗都未题写撰作者名,这六首诗和上边一首可以看作同一个人的系列诗作,正如某人在刊物上发表了七首诗,只在第一首诗下署作者名,与第一首相连的六首,也必定是同一作者。况且教煌原卷抄写某唐人的作品,这样的情况也先例不绝,如抄写孟浩然诗等,虽然名字著在第一首,但查《全唐诗》就知道,后面也全是同一作者。另作,他还陈述了三个理由,推断这六首诗为家娘子所作:一、高适姓名出现在诗的标题中,并不是作者的署名;二、高适为男性,这六首诗全是用女子口气写的,这就框定了作者的身份为女性;三、《高适在哥舒大夫幕下请辞退,托兴奉诗》后面写有“同前二字,王重民《补全唐诗》误作闺情,使作者不明显了。



其实,台湾著名敦煌学研究家潘重规先生早已指出:《高适在哥舒大夫幕下请辞退,托兴奉诗》“实则此诗上承宋家娘子《春寻花柳得情》之作与下五首相连皆宋家娘子之作此诗咏高适事有遇人不淑之感。”“以上七首诗(指《秦筝怨)以外伯3812号中的七首似皆沦落敦煌女子之作。相随万里泣胡风,匹偶将期一世终’,则似随夫陷蕃,而又中道失偶者殆即宋家娘子耶”敦煌学者施淑婷在《教煌写本高适诗研究》中也引申潘重规的观点认为:这六首未署名的诗乃宋家娘子之作。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这些诗作出自宋家娘子之手。



细读《闺情为落殊蕃陈上相知人》五首可以了解宋家娘身世的散连线索。第二首诗说:

相随万里泣胡风

匹偶将期一世终。

早知中路生离别

悔不深怜沙碛中。

从宋家娘子的独吟中,我们可知她是跟随丈夫行程万里来到当时胡风盛行的敦煌的,但来到这里就死了丈夫。她不由得感叹:早知要和自己的丈夫在生命的中途就分道扬镳的话,为什么没有在沙漠中逃难之时深深怜爱他、照顾好他呢?从诗中可知宋家娘子确为中原之人拟或是长安人由于避难逃到了敦煌,可惜于史无载。只有两《唐书》宋若昭传记载了唐德宗时的宋氏五女若莘、若昭、若伦、若宪、若荀,年未及笄(15岁)就以善作诗赋闻名于世。贞元四年被召入宫,德宗与群臣唱和之时,也让宋氏之女应制每次作诗进奉,都得到好评,宫中称为女学士。当时的王建、窦常都作诗给以很高评价。宋家娘子是否即为“宋氏五女”之一,《补全唐诗》中说:“《全唐诗》第十一函十册有郎大家宋氏,不知即其人否?”可惜的是,她的家世无法证实。



来到敦煌,死了丈夫,使她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第一首中自言:“自从沦落到天涯,片真心恋着查。憔悴不缘思归,国,行啼只是为冤家。”离开大唐来到大漠边陲,异地他乡的隔膜,固然痛苦难忍但有什么比失去了自己最至爱的人更使人悲恸?离开丈夫过着无边苦日以至无论有多憔悴无论如何哭泣,都是为了这死去的冤家”。死去了丈夫的现实确实令她难以忍受,于是吟唱更为悲苦之歌:“不须推道委人猜,只是君心自不开。今夜闺门凭莫闭,孤魂拟向梦中来。”(第三首)自己的痛苦,不用说,就是因为作为鬼魂的丈夫再也无法把心向自己敞开,夜里无法人睡,干脆把门打开,让那至爱之人的孤魂划进自己的梦乡,这毕竟是痴情人盼有情梦。从下一首诗中可知,她连这种梦也是无法实现的:“自处长信宫,每向孤灯泣。国门镇不开、梦从何处入。长信宫原是汉宫,汉太后居所,因为后官在西,对应秋天之象,所以叫长信宫或叫长秋宫。秋天是花衰叶落的季节,生命为之萧煞。无法邀丈夫人梦,就埋怨闺门无法打开。自比为住进了长信宫,生命的每一日都是秋天,夜里总是对着孤灯哭泣。这是位苦命的女性诗人她的悲惨遭遇令人寒心;她的家世无凭,更留千载遗憾给后人。宋家娘子的代表作,当以《秦筝怨》和《春寻花柳得情》为标志。《秦筝怨》表达了作者弹筝述别的主题。全诗如下:

玳瑁秦筝里,声声怨别离。

只缘多苦调,欲奏泪还垂。

安意如弦直,君心学柱移。

暂时停不弄,音调早参差。

敦煌地区唐代流行弹筝,筝在战国时流行于秦地,所以叫秦筝。这种乐器适于奏凄楚哀怨之调。宋家娘子弹着筝倾诉自己的别离愁怨。因为弹奏的是凄苦之调,所以要弹的时候还是止不住泪水,可见她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泪水之中。她弹筝自述:我的心意如筝弦般直,你却像调转筝弦的柱梁一样随便转移,中途离我而去,不再见我。先停下来,不弹奏的好吧但已发现声音早就不成调了自己也泣不成声了。



这首诗中,作者把自己的情感和弹筝这个事态意象有机结合以筝诉情,筝苦情痛,把难言之苦和盘托出。弹筝时的无可奈何,正是自己身世所处的无可奈何。因为死去了的丈夫是无法挽回的尽管她一再把他比作抛弃自己的负心汉,在无望中苦苦演绎“痴情女子负心汉”的剧情这只是以梦自慰实则是忍受着无法忍受的打击!筝虽然是客观的物象,却充溢着作者的主观情感情感虽是抽象的,却通过具象的筝表现出来二者统一交融不分。



如果说《秦筝怨》太过执苦的话,那么《春寻花柳得情》就显得比较通脱灵动、新颖别致了:

美人林里趁鸦儿,

银甲花间不觉遗

连忙借问娇鹦鹉

鸟乌衔将与阿谁。

美人是自指,鸦儿,指小孩,苏轼词中就有“学画鸦儿正妙年”句,同于“丫儿。”自己在林中追逐小孩儿玩,弹拨秦筝的假指甲却丢在花间了,连忙问鹦鹉,自己的东西丢在哪里了,鸟儿群飞,把指甲衔给谁了呢?诗中借用春游情景,通过活泼俏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春情。诗中有情有景以景寓情宛如一幅春游图,给人以无限美好的遐思。这首诗与前一首诗情调迥异。前一首诗充满秋气,此诗写的是春景;前一首诗太过执着,这一首诗活泼有余;前一首诗写思念别离的丈夫,此诗写渴望遇见如意的阿郎。所以这首诗可能是宋家娘子早期诗作,拟或是“银甲”让鸟衔给了自己后来的丈夫,才让她这样珍重这首诗,时刻吟咏,以作纪念,作为现时中苦思之余的调剂吧?



这两首诗也有共同之处作者的技艺相同前一首中作者会弹筝后一首中作者有银甲,正是弹筝之物二诗在表达情感上都丰富含蓄,前首诗借弹筝诉情后一首诗借林中戏耍丢银甲表达自己渴求阿郎的心态。所以二诗体现了作者创作上的一贯性。



宋家娘子无疑是位杰出的敦煌女诗人,她虽然身世不尽明了,却给我们展示了她的悲怨;她虽然留下的诗篇不多却奏响了动听的清音妙曲在古老的丝绸大道上回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唐诗》最达观的一首送别诗,千百年来无人能比,感动了无数人
唐代四大女诗人
白描人物 中国古代著名才女
《长安三万里》票房破6亿!李白身边最飒的女子引全网追问
唐代长安女冠鱼玄机
陈尚君:心与浮云去不还 吹向南山又北山——李季兰诗六首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