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生最高级的修养:静



       情绪生病,被焦虑抑郁困扰;工作无法进行,于是她辞职了。

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她旅游打卡、喝酒狂欢、结交新朋友,试遍了“疗愈n件套”。

热闹地做完这一切,她又重新去上班了。但内在的感觉提醒自己:这一切只是在创伤外打了些奇怪的补丁,并没有真正地疗愈。毫无意外地,她再次辞职了。

这一次,她没有向外求索,而是待在自己的出租屋里,让自己停下来、静下来,清空满满无序的脑袋,停下倍速浏览信息的眼睛,好好生活。

最终,她安静地、在旧地方,成为了一个新的人。

《礼记·大学》中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静下来,才能安定不焦躁,然后思虑周全,最终有所获得。

无论是情绪、认知,还是关系,都保持着静下来、再发展的规律。

正如周国平在《当你学会独处》中写得那样: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静。

01 心绪宁静

静下来的人生,更有穿透力。

一位哈佛大学的高材生,毕业后和哥哥经营着一家中学,生活平静幸福。

一天,哥哥不小心弄破了手,却因此得了破伤风去世了。这件事对年轻人冲击很大,于是他开始思考和写作。

从1845年到1847年,他住在湖畔的一座小木屋,与自然为伍,过着平静的生活。在此期间,他思考精神、社会、人生、友谊,写出了著作《瓦尔登湖》。

这个人就是梭罗,他和他的《瓦尔登湖》对后世影响深远,列夫·托尔斯泰、甘地、海明威、马丁·路德·金都是他的粉丝。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的作者罗伯特.M.波西格,在与长子克里斯骑着摩托车横跨美国大陆的旅行中,一直随身携带梭罗的《瓦尔登湖》,休憩期间读一读,获得内心的宁静。

遥远的宁静,孕育了智慧,嵌入文字,又跨越时空,延伸至读书的人的思想中。

静,不是追求外部环境的绝对安静,是一种内心沉淀下来的状态。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古今中外,众多贤能人士,都在一生中有意培养并一以贯之他们的“静气”。

与梭罗同时代的曾国藩,在仕途最不顺时写下“日课十二条”,每日践行之。其中第二条是:“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苹果创始人乔布斯、NBA球星科比等众多社会名人,都有静坐冥想的喜欢。

心静下来,察觉到自己正在做的事,智慧自然浮现,这就是“正念”的过程。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正念冥想也是一种值得尝试的自我调整方式。

关掉向外的眼睛,打开向内的眼睛,有意识地锻炼大脑思维、保持内心平静、调整情绪。时间久了,“新的自己”自然脱壳而出。

古人常云:“不破不立”,寓意“破”为人生中很重要的阶段。

但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在破之前,必定是长长的静、心灵上极致的静,量变才产生质变。

人生不会一直在破,但却时常需要静。静下来,人生便开始突破。

02头脑冷静

静下来的头脑,遇事洞察,临危不乱。

诸葛亮临终前写下《诫子书》,告诫儿子:“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这位睿智的父亲对儿子最后的爱与教导饱含了:静。

因为诸葛亮明白,人生中克敌制胜的时刻,都离不开头脑冷静。

《三国演绎》中曾叙:诸葛亮误用马谡失掉街亭,魏将司马懿引15万大军压西城,而西城中,只有诸葛亮和一帮文臣,带领着五千军队。

众人大惊失色,只有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镇静自若。

他下令藏起旌旗,士兵原地不动;打开城门,让几个士兵扮做百姓,在城门上洒水扫街;他自己披鹤氅带纶巾,在城楼之上,淡定地焚香抚琴。

司马懿多疑,见到这种情势不敢轻易攻城,分析必有埋伏,于是带兵离去。

正如有句话说得那样:“人极静,则万事可看通透。”

静,不是静止,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洞察之后,采取最适宜的措施。

遇到事情,静下心来,把手头上的事做到极致,路自然越走越宽。

“日本经营之父”稻盛和夫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濒临倒闭的陶瓷厂上班。

陶瓷厂经营不善,发不出工资;员工抱怨“在这里上班连媳妇都娶不到”,领导只顾内斗;稻盛和夫也常感到内心惶惶无望,看不到未来。

后来他静下心,决定不被外界环境影响,只一心一意把手头上的事做好。

他吃住在办公室,潜心研究陶瓷方面的技术,最终解决镁橄榄石黏合问题,一举让企业起死回生。

王阳明曾辩证地说:“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意思是说,静不是静养,而是遇事在事上磨练,这样的静才是智慧本身。

我们常常觉得,自己很久没能静下来了:

遇事问网络,买东西看直播,疗愈成长靠别人分享,旅游看图片精修;

和身边人意见不和,要么逃避,要么吐槽,要么发飙,很久不能冷静地好好说话;

即使闭上眼睛时,脑袋里浮现的都是短视频的推送、自媒体上的鸡毛蒜皮。

要想“静下来”不是一种奢侈:遇小事磨炼心境,生活中的琐事也思考洞察,交到自己手上的事情都能安心做好。

像一个修行者一样,修炼“静”,锻炼自己的大脑。

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刻,利刃出鞘,坚定有力。

03 嘴巴安静

关系静下来,就有空间孕育生机。

金惟纯在《人生只有一件事》中写过:

有一次他和女儿聊天5小时,听女儿从学校烦恼聊到宇宙人生。女儿倾诉,他耐心倾听。最后听完,他讲了讲自己的感受,大概只用了5分钟。

但这次之后,父女关系突飞猛进。归结下来,是停下嘴巴和好为人师的心态,认真倾听的缘故。

从那以后,金惟纯决定改变与人交流时候的“听说比”,“听”占九,“说”占一。

就此发现:很多问题,听不懂就问,让对方一直说,说到最后,答案自然出现,效能更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更紧密。

嘴巴无法安静的人,内心通常比较焦虑或者满溢,听不见别人的心声,也看不清自己的心。

许多令人头疼的恋爱、亲子、婆媳关系,大抵都有这方面的问题。

电影《我想和你好好的》中,倪妮和冯绍峰饰演一对小情侣。两人的关系一直在作、闹,少有安静下来的时候:

男人喝酒聚会,出差在外的女人电话查岗,为辨别他是否撒谎,就谎称阳台上晒着衣服;

激烈争吵后男人负气分手,女人高悬在阳台上要跳楼,以此挽回爱人;

两个人经常吵架、说话,但都在反驳、周旋,完全没在听对方讲什么。

适时的“闭嘴”,停止伤人和自伤,看见牢骚抱怨的背后,才有真实的爱、理解、期待和宽容。

让我们静下来,多点时间培养对自我成长的好奇心,不断拓展自己的成长边界。成为更好的自己,也是送给爱人最棒的礼物。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那些静静地留白,是修养生息的空间,赋予关系更大的张力。

写在最后

南怀瑾说:“心静出贵人。”

想让一生运气变好,需要培养一颗能静下来的心。心静了,自己就是自己的贵人。

培养“静”的方法,除了前面提到的正念冥想、深度思考、选择聆听,还有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寻找心流。

“心流”是心理学家米哈里提出的概念,是一种人沉浸在所做事情之中、时间不知不觉流逝的状态。

处在心流中的人就是静的:外在静静做事,内心静静流淌,整个人也在静静地成长。

这就是人生最高级的状态了吧,正如亦舒所说:

“做人凡事要静:静静地来,静静地去,静静地努力,静静地收获,切忌喧哗。”

点个在看,愿我们关闭世界的喧嚣,静静沉浸于生命,幸运臣服于生活。

作者:千羽|读书不觉,春夜已深;四时佳兴,与你同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静,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经典美文:“当我静下来......”
《道德经》解读:所有伟大的人物,皆能做到这个字,难怪成就非凡
最好的人生补药:心静(反复警醒)
这两个字,真的能百毒不侵(深度好文)
人唯心静,方得从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