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能悟透这句“佛教诗文”,一生受用不尽!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这句诗文说的是开悟后“用心”的智慧,包括待人接物、处世应对、工作思考等等。

“开悟”是指修行人在修证时已有所得,普通人未“开”也可以“悟”。

如何区分“悟”和“未悟”?

可用八个字总结:“未悟调境,悟者调心”。

未悟的人始终在换环境,他认为换个环境就可以改变自身存在的不完美,而顿悟的人则会在任何环境下调节内心,欣赏人生历程中的每一个过节

未悟者“心随境转”,思想上心机叵测,意识上刻意追求。

如古代买官,为了一官半职表面阿谀奉承,到任后内心得到虚荣,继而盯向更大的职位,如此恶性循环,殊不知这类官终究不能长久,到头来只是水中捞月。

     佛教对富贵的看法,除物质生活之外,还有精神生活

因为每个人都想追求物质生活的富裕、追求人生的幸福与快乐,但有些人在追求物质的过程当中,往往事与愿违,因为追求的方向错误了,反而得不到真正的富贵、幸福、快乐。

《菜根谭》中讲:“万事皆缘,随遇而安”。

就是阐明一种随缘的处世方式,也是一种安详恬淡的心态

悟者“境随心转”。

通俗点讲就是,不再执着过去执着的事物,当你不再执着一件事物或一种习惯时,它就失去了摆布你的能力,你也就获得了自由。

包括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也包括很多细微的东西。

例如别人的一个观点引起了你们的冲突,这个观点令你不舒服,证明你执着于一个相反的观点。

这个观点奴役着你,所以会令你不舒服,尚且不管这个相反的观点正确与否,或是谁所说,如果他可以让你不舒服,那你已经被攻陷,这时应该调伏内心,随境而转。

为什么呢?因为此时要追求完美是徒劳无功的。

如同这个世界永远会有你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把毫无准备的你激怒。

你有多少执着,就有多少痛苦,当你生气的时候应该看一下自己的心,为什么会生气。是否因为出现了与你期待正相反的东西。你的期待,也就是你所执着的东西。

在比如登山,有车代步很好,可以快速地到达目的地,若没有亦不坏,一路鸟语花香。

所以说你所看到的世界都是你内心反应出来的影像,尝试用另一种态度去面对所谓的顺境逆境,就是佛教中的“转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活一世,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看不透这8点,终究活得痛苦
感受,此心安处是吾乡
《幸福的根本是心》法师辅导文字版
大彻大悟,究竟涅槃!他用尽一生,达到了佛家的终极境界
欲望透支,小心掉进“狄德罗”的陷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