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4《道德经》,为什么“百人闻道,十人悟道,一人行道”?



每日分享国学的糖糖

《道德经》第四十章,“上士闻道,堇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就是境界高、善根足的人,听到“道”以后,非常勤勉、赤城地去做。境界中等,领悟力中等的人,听到“道”以后,在进退之间来回犹疑,“道”是不是真的存在。境界下等的人,听到“道”以后,哈哈大笑。什么无我、利他?反者道之动?“道”是非常玄妙不可说的,不会这么简单明了。不认为这是“道”的特点。

《道德经》这段跟《地藏经》有异曲同工之处。“或有利根,闻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劝成就。或有暗钝,久化方归。或有业重,不生敬仰。”有的人善根深厚,当下信服接受。有的人智慧开明,多次劝化也能有所成就。有的人愚昧不屑,要长久的劝化,才能找到心的方向。有的人恶业深重,对三宝没有敬仰心,很难教化。

也说明了“道”和“经”,虽然“壳”不一样,主旨都是要勘破宇宙运行的底层逻辑,跳出生灭的幻相,回归到本来圆满的智慧。只不过,宣说的人和场景不一样罢了。“道”的本质都是一样的,但受众不同,理解上也是千差万别。有的人容量是一杯水,有的人是一缸水,有的人是大海。

跟“一杯水”说,“我”和“我执”都是幻象,红尘种种都是心念变幻所致。风没动,帆没动,是你的心动了。他不会愿意听,觉得心怎么样不重要,生活怎么样更重要。“一杯水”更想听的是,怎么把一杯搞成十杯、百杯。

跟“一缸水”说,“舍一得万报。舍与,即在耕耘无量福田;贪得,就是透支有限福报”,他将信将疑,前脚拿出一杯水布施,后脚就得反悔,再隔一天,觉得好像对自己没什么影响。做了,但不圆满,还在追求投资回报率。

跟“大海”说,“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他会相信,因为他的力量正是每一滴水赋予的,因为承载所以被赋予。所以,要跟不同根器的人,说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道”再好,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时机不对,灌输没什么意思。对“道”感兴趣的,也要了解自己是属于哪种接受程度。对哪种程度,心生欢喜。“百人闻道,十人悟道,一人行道。”领悟还是要落在日常处世上。

“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天象无形,道褒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建言”应该是当时存在的一本文献记录,里面说了这样一个道理。

“明道”就是参悟和明了道的过程中,“如费”是一个先改变无形的,在改变有形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立竿见影的现实效果。所以不明白“道”的人,看悟道者,就是沉迷虚幻的事物,就是在浪费时间和物力。

“进道”就是执行道的过程中,“如退”会逐渐剥离你原有的生活场景,转换和匹配新的生活场景,会有过渡期。看起来,生活的状况是在后退,可能会失去一些东西,和一些人告别等。但实际上,是以退为进,“道”想要给你更好的,得先把位置给空出来吧。

“夷道”就是清理道的障碍时,“如类”会遇到各种不平和内心纠结的事情,打磨心智和体力。看起来,麻烦不断,实际有利于行道。因为不平,所以走起来更稳当,会触发更多的行道感悟。

上面说的是闻道、悟道、行道的三种状态,下面说的是,行道以后,会被世人所误解。就好像一个聪明的学生,明明能做到100分,世人疑惑,他为什么才做到80分?

“上德如谷”,悟道以后做事不会很圆满,往往有所欠缺。像山谷一样,不会把地势填平,继续保持低下、包容。“大白如辱”,悟道者即使高位,往往会经受委屈。像白色一样,是无色,是其他颜色调和而成。纯洁往往是从污浊中产生,白的是自性,浊的是环境。有的人,想凭着交情求点好处,求不到,就会遭受埋怨和诬告。

“广德如不足”,悟道者德行广博,为大众做事,总觉得做得不够多。“建德如偷”,悟道者按照自然之道做事,财利,名声等,都不看重。一切的荣誉加身,时刻觉得是多得的。“质真如渝”,悟道者通晓大道,行事随情况变化而变化,没有固定的套路。

“大方无隅”,境界高的悟道者,看重的是整体利益,视野不会局限在某个细微角落。“大器免成”,大的器皿、完善的建制,出色的人才,往往需要岁月的锤炼和锻造,才会成型、成就。“大音希声”,恢宏的声音,是没有声音。因为你听到的声音,只是某个频次和波段的。恢宏的声音,是各个频次和波段都覆盖到了。这时候的声音,要用心听,而不是耳朵。

“天象无形,道褒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就是万物之间兴衰更替,彼此之间有所关联,而显现出来的状态,叫“天象”。层次高了,会洞穿这种表象,直达本质,形象并不存在。道的特点就是无名,万物衍化和长养的生命全周期,都是“道”在推动发展。

所以,《道德经》这章主要讲了,三种不同根器的人,闻道的反应和受用是不同的。悟道、行道,也随之千差万别,导致闻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道”虽然广博,光明,但有四不可。“因果不可改,智慧不可赐,道法不可说,无缘不可度”。

证道了以后,行为时常不能被常人所理解。但好的东西,向来都是质朴的。用心感受,方知美好。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时间会使小树长成大树,小草长成老草。草长到一定高度,就会坍塌,因为没有骨干支撑。“草”不碰南墙,怎么知道和树的区别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得道者”恐怖的能量
张翼远:悟道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
《道德经》第48章:1.“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指出为学和悟道的不同。
在麻栎果纷纷掉落的日子里.....
赵妙果老师讲解《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处事要妙
《道德经》解读之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