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郭霖安:《贴叹支撑— 声、气、场调控法》(一)

《声乐新说》第六章

    上章我们所研究的是吸气法以及几种声气的结合方法,而本章将要讨论的则是:发声原动力——气息的控制和保持的方法。控制和保持气息的方法原本应该同在气息 运用一章中叙述的,只因为它是本书所提出新观点中除“声气场共振”之外最重要的内容,又是声乐发声的关键,所以,单列此一章进行论述。

   传统声乐教学采用的基本上都是来自西洋美声唱法体系的横膈膜控制气息法。这种运用方法之所以数百年来能一直盛行于声乐界,原因是它是有着一定的道理和使 用效果。然而,随着声乐的进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挖掘以及人体生命科学的发展,横膈膜控制气息法显而易见地落伍了。本文已经在前面各章节中反复论述 了此种方法的利弊,并明确提出了“放弃‘横膈膜控制气息法’而用‘贴叹支撑——声、气、场调控法’或曰‘叹气支撑保持气息法’取代之”的观点。

起叹气么人人都会,但真正要在声乐中运用却有不少的窍妙。一些声乐学习者虽然听说过或者也正在研究“叹气唱法”,但是对“叹气”的原理和方法并不一定完全 明白,以致在操作上也往往不得其要,所以,真正能将“叹气”运用得好的人却并不多。其实,一旦你弄明白并掌握了窍妙后,操作起来的确是再简单不过的事。

在前面章节中,我们已经陆续对叹气支撑保持气息法的情况作过一些简要的介绍。此方法操作起来原本应该是张嘴即得、一气呵成的,但是为了使大家方便于了解并很快地掌握其中的窍妙,所以特将之解剖为“贴、叹、落”三大步骤来进行论述。

第一节、“贴”——声、气与管道、载体的交合

  金铁霖老师曾教给我们发声练习的五字诀“哼、开、贴、叹、(嘴放)松”,这五个简单然而却意义深、作用大的字,着实让我琢磨了近二十年。现在先谈谈我对“贴”字的研究体会。

一、“贴”的含义和作用

发声练习中的“贴”字有三层含义:声气交合点,声气始发点以及声气始发支撑点。

1、声气交合点:

是把声音和气息有效地粘合在一起,做到“声气相依相抱,息息不离”,使声音能得到气息的支持。这是声气结合的问题。如若声归声、气归气两者各自为政的话, 那么声气就会贴不住,两者也就无法结合好了。一般来说,“声下坐就气者”容易贴得住,“气上冲推声者”不易贴住,而“腰肋撑开憋住气者”自然是贴不住的了[1]

2、声气始发点:

也就是声气的出发点。“汽车 站发车,必须从车辆出口处开出去”,否则任凭你开着车子在站里转它一整天,车子也还是开不出去的。声气结合后就要找准出发的地点,以便向声气通道中奔驰而 去。另外还可作个比方,就像是“吹箫前将嘴唇对准了箫的吹气孔,事先已经做好了吹奏的准备”。声气始发点在发声中非常重要。

3、声气支撑点:

也就是发声时声气在人体上的交合着力点。就好比“赛跑前蹲伏下来准备起跑,后脚蹬住起跑发力的支撑板”。另外也还可将贴的作用做个形象的比方,就像是“二胡的千斤”、“提琴的琴码”以及“演奏时的按弦”,在演奏中它对琴弦发音有着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所以,发声时必须有个稳定的声气结合支撑点。

综合此三点我们不难看出,“贴”的实质就是开始发声时“意、气、声、人体”四者的交叉结合点或交叉结合状态[2]。“贴”得好坏,直接影响着所发出声音的效果,以及继续歌唱的整个状态。所以应该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

二、具体“贴”法

具体应该怎样“贴”呢?让我们结合“喉器位置的安放”以及“高音的贴法”这两个问题,来谈谈“贴”的具体方法吧。

1、低安置喉器:

“喉器位置”的安放问题,是“贴”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声乐学习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喉头位置要低些,喉器要相对稳定”的提法。可是在实际发声演唱中,“喉器位置”不是高了就是上下窜动不稳定,往往搞不好还会造成压、撑喉头的情况。

我们都知道声带长在喉器中,所以喉器是发声的要害部位。那么,应该把它放到哪里,才能最方便、最有效地与气息粘合在一起,并得到气息的有力支持?而且还可以方便声气的继续流动行走并在人体场中共震放大,从而获得最佳的声音效果呢?

若要方便与气息粘合,那就应该降低喉器以使它接近气息。若要方便声气的流动行走以获得最佳的声音效果,那就应该将喉器稳定地贴(意念)在一个关键的地方:就是上一章中所提到的“心窝中支点声气通道的关窍口”。

怎样使喉器稳定地贴住呢?稳定喉头需要以下几方面的配合:

⑴、首先应该放松身体,打开头、胸部的第二、三道声音关卡,尤其是要放松颈部肌肉以及下巴和胸部。

⑵、 接着我们在吸气时就要想着“把喉头吸到心窝中支点上”。虽然这仅是意念上的感觉,实际的喉头位置仍在脖子中,但由于意念所为就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将喉 器自然放松地贴放在较低的位置上。无论发声时具体喉头有没有动,只要意念始终将声气贴在中支点上,就真的会有喉器在心窝发出声音来的效果。

⑶、发声时需要声波、气量和管道等的具体配合。在一般情况下,由于歌唱时高低音的变化,致使喉器很难稳定在一个地方,解决的方法就是用管道和声波、气量的比例等来进行调节。原 因是:高低音是真假声比例和气息搭配所成,真声多的话,声带张力必然增强致使喉肌用力大,喉器位置就高;真声成分减少的话,声带张力就会减弱自然喉肌力量 也随之减少,喉器位置就低。所以,解决的秘诀就是用气量和管道来进行调节,正如我在第四章《声乐中的声气支撑力问题》的“化力”一节中所介绍过的那样,随 着音高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气量、减少真声并用意念拉长声气通道(具体请看《声乐中的声气支撑力问题》以及第八章《声音训练中的一些问题》中的“高低音训练”一节),这样就可以统一高低音的发声状态,将喉器稳定在低位置上。

规教学中对喉器的要求也是“相对稳定在低位”,并没有一个绝对的位置标准。但由于一些人过分强调了喉头位置,所以往往使意念全集中到喉头,造成了喉头肌肉 紧张,形成了挤、压喉头的状况,反而影响了声音的效果。而我们这里所说的“用意念将喉器贴在心窝支点上”,实际所作用的地方是在胸骨上,减轻喉器的压力并 使之能得以相对放松,所以非但不影响声音,反而在中支点“琴码”的支撑下,声音更有力、更富有金属声般的穿透力、更好听。

都说“一石三鸟”,倘若我们能感觉到“喉器自然地贴在心窝中支点关窍口低位置上”,那么声气交合点、声气始发点、声气始发支撑点以及稳定喉器等问题全都解决了,竟做到了“一贴四利”。所以,(意念)将喉器贴在心窝对声乐演唱来说非常关键。

2、高音的贴法

要将高音贴住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一般人发高音时,往往会因为用力大、真声多,以至于造成喉头上拱、声气朝前推出去而“贴”不住的情况。解决的办法:减力、加气(混入假声)、松开胸口拉长发声管(加“u 状态),然后再如“纳鞋底线”般地将声气穿透中丹田支点往后背的夹脊(灵台)穴拉出去,这样高音也就贴住了。这里介绍的是贴中支点的诀窍,此外,高音还可 以贴在脖子跟的肩井穴、脊椎上的大椎穴、神道穴等处。高音贴得越深威力就越大,若要是能穿越中支点贴(支撑)到膈肌、后腰命门穴、下丹田、尾闾穴甚至脚后 跟,那么,这个高音就棒极了。

  至于用不同部位的“贴”来调节声音效果,我们将在下文中继续介绍。

 

三、有关“贴”的几个问题

  1 要用意念贴、感觉贴,肌肉、腔体必须放松打开,不要人为地用肌肉的力量来帮忙,千万不可压喉头、撑肌肉等。2、结合发声的话,每个音都要贴住,贴在一个点 上不要随便浮动离开。好比琴码,不可随便移动,上下一移动音质就会起变化,声音就不统一了。3、若仅为了调节声音效果的话,可根据发声的不同情况选择贴的 具体部位。若是为了叹气支撑控制、保持气息的话,那起码得贴在“心窝中支点声气通道的关窍口”上,甚至更低。


[1]此处所说的“贴”,一般是指作用在人体上半身比如:左右脖子跟、心窝中支点等口、咽、胸腔的一些与开始发声有关的交合点。至于在叹气过程中作用于人体下半身的,对调节声音的力度、音色及控制、保持气息以及开启、调控声气场等有非常重要作用的声气交合点,我们将在后面“支撑”一节中进行专门讨论。[2]贴和支撑都有交叉结合的含义,而且两者都贯穿叹气过程的始终,无法严格区分。然而为了便于论述及理解,故尔强把叹气开始的交合情况称为贴,把叹气结束时的交合情况称为支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转载]声乐新说
唱歌的技巧
打嘟练声法,帮你练出好声音!
咽喉炎 声带息肉,等怎样进行发音练习?
声带的工作原理(转载)
(原创)《太极声道》自然发声养生法---(一妙山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