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建议

届次

江东区第十届人大第二次会议

编号

53

类型

社会事业类

案由

关于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建议

提案人

廉姜芳

承办部门

卫生局

协办部门

 

正文

目前,宁波市慢性病发病呈“井喷”态势。从近年监测数据来看,慢性病是危害宁波市民健康的头号杀手。以2011年数据为例,宁波市居民因慢性病死亡28800多人,约占全部死亡人数的82%,成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同时慢病的治疗是个长期的过程,对于患者来讲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都不容小觑。目前,宁波市民特别是年轻人、中年人和上班族自我保健意识弱、社区业务用房紧张限制、社区医生人才队伍建设后劲不足、医院——社区双向转诊实践效果不理想等因素仍严峻挑战着早期干预和控制慢病工作。为此建议:

一、关口前移,深入宣传普及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传媒,广泛宣传慢性病防治知识,寓慢性病预防于日常生活之中,引导市民特别是中青年等高危人群自觉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此外,多渠道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人口素质,降低慢性疾病的发病率,继续加强健康教育讲师团建设,积极深入农村、社区、企业等宣传全民健身的意义,并提供健康指导。同时,各部门协作,打击非法虚假保健养生广告信息,积极宣传科普医学知识,保护老年患者自身利益。

二、加大投入,逐步解决卫生服务中心用房紧张和信息化问题。有关部门把尚有的空地或可置换的用房进行适当调整规划,解决中心的用房当务之急问题,把中心用房列入政策配套,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具有一定面积的独立用房,并配备相应的附属用房和排泄物处理系统,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房既达到规范要求又能与街道发展相适应。同时,在加快各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尽快启动市区二级的数据交换平台的建设,使各县市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与市级大医院之间尽早实行数据无缝对接,丰富健康档案的采集手段和采集区域,并充分利用健康档案开展协同医疗服务、公众健康管理服务、向居民提供便民、利民、惠民的卫生信息化服务,实现医疗卫生数据的共享利用。

三、加强培养,提高社区医生防治慢病水平。在政策允许前提下,进一步增加配备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缓解人员不足压力,同时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交流和联系,建立相应的协调互动机制:如医院——社区开展签约合作医疗制度,开展常态化,常规化,制度化的签约合作医疗服务,由医院定期组织专家去社区坐堂施诊、帮扶带教,并择机选派更多的中青年优秀社区中医师到大医院进修学习,逐步提高社区医生的诊疗水平,更好的满足居民的健康需求;又如探索医院与社区之间开展“社区医生沙龙”活动,构建“三个平台”,开通“三条通道”(即构建专科医师与全科医师学术交流平台、构建专科医师与全科医师技术协作平台、构建专科医师与全科医师技术交流平台,开通社区医生了解最新政策的通道、接受继续教育的通道、全面获得信息的通道),通过定期选择主题、邀请相关专家作主体发言、医院专科医师和社区医生参加研讨等活动,提升社区医生对慢性防治技术水平,拉近了专科医师与全科医师的距离,为组建慢病管理团队和进一步开展慢病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四、双向转诊,搭建社区慢性防治平台。主要针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脑卒中4种疾病,在社区建立慢病管理电子档案基础上,并在医院具备信息化管理条件下,采用医疗信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手段,在社区与医院之间建立数据传输与交换网络,将医院与周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形成一个一体化的电子大医疗社区,延伸区域中心医院对社区服务的功能,提升社会卫生服务中心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能力,建立一种切实可循的数字化的环状双向转诊模式(社区—医院-社区)。同时,指导全科医生给社区居民建立慢性心血管疾病管理挡案,并对患者进行危险因素防治教育,二级预防管理以及干预结果的评估等,而医院的专科医生定期对慢病患者进行阶段性的随访和调整治疗方案,指导全科医生对患者的专科治疗,最终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

办理结果

甬东卫函〔20131

区卫生局关于区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第53号建议的答复

 

廉姜芳代表:

您在区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建议”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情况

江东区地处宁波市中心,是宁波市老城区之一。2011年底,全区常住人口达到34.66万,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达45197人,占比13.04%,人口结构呈现典型老龄化。200920102011年,我区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内分泌、营养代谢性疾病四类慢性病占总死亡病因的67.12%71.87%69.63%2011年,浙江省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23.24%5.9%,且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近年来,江东区政府高度重视慢性病防治工作,并将其作为实现“两品”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截至目前,江东区高血压、糖尿病发现人数分别为36945人、10178人,发现率分别达到10.65%2.94%,规范管理率都保持在90%以上。我区慢性病发现率、规范管理率均位居全市、全省前列,但潜在慢性病患者仍大量存在。2011年,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努力,我区成功创建成为全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为慢病防治工作深化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是强化慢性疾病监测,健全三个监测网络,即死因监测网络、慢性病监测网络和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网络,初步建立起我区慢性疾病监测管理的长效机制。二是优化慢性疾病管理模式,搭建起健康管理三级平台,大力推进我区健康管理工作深入开展。2012年,我区投入375万元,构建了江东区健康管理网络体系,由1家健康管理中心(设置在区疾控中心,总体负责全区健康管理指导工作)、5家健康管理部(设置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体承担居民健康管理实施工作)和29家健康管理俱乐部(设置在各街道或社区,充分发挥居民自我健康管理推进作用)组成,逐步实现由“疾病管理”向“健康管理”和“被动接受管理”向“主动自我管理”的两个转变,有效推动慢性病管理关口前移和资源下沉。三是规范慢性疾病管理行为,丰富慢病管理手段途径,全面提升了我区慢病管理服务水平。严格根据浙江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相关要求开展慢性病筛查、随访、评估、干预等管理工作。利用区域卫生信息化网络系统、全科医生移动随访包、健康小屋自测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大力提升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效率、服务质量和居民慢性病管理的参与度。现我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已初步搭建完毕,全区各类医疗机构信息数据已实现互联互通,并已建成使用区域影像远程会诊系统、区域心电远程会诊系统。

二、下步工作计划

根据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建议,今后,将采取以下举措,予以改进、提升和完善。

一、营造健康生活氛围,引导普及全民健康生活方式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宣传橱窗、宣传栏等宣教阵地,进一步拓展和挖掘我区健康管理三级网络平台、健康小屋自测平台等健康教育新方式、新途径的功能和潜力,会同教育、体育、工会、街道等相关部门在社区、企业、广场针对不同人群广泛开展慢病防治、健康生活等具有吸引力的、与其相适应的、受欢迎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居民参与慢性病管理的积极性,有效引导居民主动选择健康生活方式。

二、实施统筹规划布局,逐步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问题

社区卫生机构作为慢性病防控网络的网底,是慢性病管理工作的主力军,其业务用房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各项工作的开展状况。江东区作为宁波市的老城区之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一直是困扰其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中,东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积仅有1700平方米,且为租赁用房;35家服务站中,租赁用房有29家,租赁率达82.86%。现区发改局会同区卫生局正就解决我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问题制订相关规划,计划在区公共卫生大楼建成后,将东柳中心搬迁至区疾控中心(面积7000余平米);计划“十二五”期间,通过购买、置换、无偿提供使用等方式每年解决2-4家服务站业务用房,至“十二五”末,全区自有和无偿提供使用服务站用房比率达到50%,服务站业务用房面积达标率超过90%,服务站用房购置、租赁、装修等建设费用由财政专项资金全额保障。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应用,不断提升我区慢性病防治工作效率和质量

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大卫生信息化投入,“智慧健康1期”和“智慧健康2期”工程共计已投入800余万元,全区的区域卫生信息化网络体系已初步搭建完毕,待市级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完成后,即可与市级各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互联互通、实时共享。然而,我区在信息化网络应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直接影响了信息化在慢性病管理过程中的功效。下一步,一方面,将进一步理清电子健康档案信息记录,对重复项、错项信息记录予以归并和删除,对漏项、缺项信息记录及时补充和完善;根据国家、省、市工作规范和实际应用需要梳理调整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各功能模块,尽快完善健康体检、统计分析、监督考核和决策支持系统功能。另一方面,加大对社区卫生工作人员信息化应用的培训和要求力度,对全体员工定期进行信息化应用培训,使其充分掌握信息化系统使用方法,了解利用信息化开展工作的优势,自愿选择信息化管理手段,同时,不断加强信息化应用情况考核力度,逐步实现绩效考核信息化、无纸化。

四、加大引才培养力度,切实提高社区卫生慢病防治水平

一是多措并举大力引进适宜人才。2011年以来,江东区统一组织公开招聘4次,共吸收社区卫生各类专业人员139名,有效充实了社区卫生人才队伍。今后,我区将继续采取统一公开招聘、特殊急需人才引进、函调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人员队伍建设。二是巩固和完善社区卫生与大医院的交流合作机制。2009年,江东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宁波市第六医院签署了对口支援协议,制定了医生结对帮扶制度,市第六医院向社区卫生机构提供全面技术支持;2012年,江东区卫生局与宁波市李惠利医院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现我区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档案信息和李惠利医院门诊就诊信息及住院病历部分信息已实现互通共享,在预约挂号、健康档案有效利用、双向转诊、继续教育、科研交流等方面全方位的深入合作也将于今后陆续展开;2011年以来,江东区借助助区中医院(宁波市中医药学会中医三进指导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适宜技术上海岳阳医院培训基地宁波站)这一多功能平台,不断加强同省内外中医药组织和医疗机构交流合作,先后引进王晖、沈力、钱义明、叶琴、叶海、徐寅秋、宋逸民等12位省内外名、老中医到百丈、白鹤、明楼中心坐堂施诊、帮扶带教;已选派20余名优秀青年中医师赴上海岳阳医院、上海第六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医疗机构进修学习。今后,我区将在做好已有和已开展的继续教育和进修培训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大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专科医生和全科医生交流合作的新方式和新机制。如:由区卫生局出面为社区全科医生和大医院的专家医师、专科医师搭建定期的“沙龙”、“研讨会”等活动形式的交流平台,使双方方便交流学术信息、互相增进了解,为开展双向转诊和提供技术支持打下良好的基础;制定和落实大医院专科医师晋升副高职称前到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至少1年和社区卫生新进全科医师入岗前到大医院轮转学习至少1年的政策规定;尝试建立大医院专科医师与社区全科医生服务团队结对制度,由全科医生和专科医师共同组建慢病管理团队,由专科医师提供慢性病管理技术支持,逐步提升社区全科医生慢性病防治水平。

五、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共同构建社区慢性病防治平台

一是争取医保政策支持。要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大医院长期、全面、有效推行双向转诊,实行社区首诊是必要条件和制度保证,区卫生局将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积极同医保部门进行协商,适时推动社区首诊制度试行。二是加强社区卫生和大医院的联系。在社区全科医生和大医院专科医生面对慢性病患者上转或下转的需求时,往往因为找不到接管的医生而未能成行,今后,区卫生局将通过定期举行交流活动、建立结对制度等方式加强双方的联系,打通两者之间的双向转诊通道,逐步实现慢性病管理“确诊治疗在医院、随访管理在社区”的格局。

(联系人:毕四岭 ,联系电话:87731035,传真:87731033

 

  江东区卫生局

                          2013625

抄送:区人大代表工委,区政府办公室。

宁波市江东区卫生局                  201372日印发

 

协办意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社区2型糖尿病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探索
关于我区目前基层卫生院应该如何做好分级诊疗的问题及建议
健康管理
管理慢性病,社区全科医生能做什么?
封面报道丨探秘分级诊疗厦门模式
家庭病床发展困境如何突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