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旧时光里的虢镇城(伍)——渭阳中学峥嵘往事

作者:秦关慕雪(来自豆瓣)


卷 首 语

1950年,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台湾加紧了对上海的轰炸。位于江湾的五零一厂在遭受到几次轰炸之后,奉命西迁,关中平原西端的一个古镇承载了这座彼时中国现代化水平最好的汽车工厂。

从此,中国北方这个闭塞小镇上,几代异乡人在寒暑相易,春秋往复中送走韶华,也经历这时代的变迁。

他们是建国后第一个迁入宝鸡的大型企业,也是宝鸡地区第一个拥有信箱编号的保密单位。1951年开始,当这里被唤作51信箱的同时,一座由两排平房组成的子弟学校迎来了第一波学生,彼时这所上海人建立的子校还归宝鸡县管理。日后,这里叫过五一子校,615厂子校,渭阳柴油机厂子校。

1983年,中小学分离之后,渭阳中学这四个字在改革开放的崭新时代成为宝鸡地区军工系统子校中第一所晋级市重点的学校。在拥有六七十万人口的陕西省第一大县宝鸡县,在很多年里,这里是教育质量最好的地方,而它背后的人口基数不足地方人口的二十分之一。

今天的故事我们从1972年讲起,这一年,对渭阳中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个人来了。

1972年,在青海221基地,后来被称为中国原子城的地方,一个32岁的年轻人正在收拾行囊,做着出发前的最后准备。这个在王淦昌嘴里的小老乡“小史”在于敏手下工作已经有八个年头。

1959年,19岁的史芝龙在上海高中毕业,彼时,全中国最热最难考的一个专业就是核物理。

这是一个国家理想主义深刻影响一代青年的时刻。

带着一腔报国热血,根红苗正、品学兼优的史芝龙在志愿栏写下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核物理专业。很快,他成为同学羡慕的对象,哈工大的录取通知书证明了这个青年的优秀。如他所预期的那样,在东方莫斯科-哈尔滨,一场为期五年的锻造在那里等着他。然而,还有一件在他预料之外的事情,也将在冰城发生,他将在那里邂逅此生挚爱,小他一岁,低他一届的北京姑娘黄哲熙。

这两件事将深刻地影响他的一生。

1965年,北京姑娘黄哲熙从哈工大动力机械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了陕西渭阳柴油机厂,多年以后,这个北京城里具有二分之一爱新觉罗血统的满族姑娘将在那里的研究所抵达事业的高峰,摘取国务院科技进步特等奖,成为渭柴硕果仅存的十余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之一。

而就在此前一年,史芝龙如电影《无问东西》里的主人公一样,去了青海的中国绝密单位——221基地。

两地分居,一晃八年。

事实上,在改革开放之前的数十年里,史芝龙与黄哲熙所经历的是一个时代的常态。然而,也正是这样一种特殊时代下的常态,在不经意间为后来渭阳中学的崛起在人才来源上开辟了地方学校很少见的特殊渠道,汇集了一批地方学校办学中不可能具有的杰出人才。史芝龙便是其一。

为了和妻子团聚,必须有一个人完成调动。史芝龙的单位属于绝密单位,妻子是根本不可能调进来的。但也正是因为绝密,史芝龙调出去也绝非易事。221基地面对史芝龙的情况,只允许了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只能从事教育工作,否则不能外调。

就这样,一个从事最尖端科学研究的杰出人才,在1972年成为了渭阳子校的一名普通的中学物理教师,言而有信,他在这里做了一辈子教师。也是在这一年,夫妻团聚的二人终于在子校旁边的二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间平房,一住就是十六年。

多年以后,当老上级于敏逝世的画面出现在电视上时,将届耄耋之年的史芝龙,对着电视画面深深地三鞠躬······

做了教师的史芝龙,开始将之前严谨的工作态度用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上。无论教学还是做班主任,很快,这个哈工大的高材生赢得了学生的喜爱甚至崇拜。

在史芝龙众多的学生中,李福利无疑是受其影响最大的之一。

时间很快来到了1978年,这一年的夏天和之前刚刚过去的那个冬天,全中国有超过一千万人走入考场,其中共计七十万人在前后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迎来了截然不同的人生,这其中就包括史芝龙班上的李福利。

这一年,这个18岁的孩子像他的班主任那样,选择了核物理专业。

他去了兰州大学,一读就是七年。1985年,研究生毕业的李福利考取南京大学物理系,又三年之后,这个年轻的物理博士成为了西安交通大学的一名老师。十年光阴,栋梁初成,此后李福利先后数次前往欧洲和美国,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在物理学领域百尺竿头,不断成长。

多年以后的今天,这位从古镇走出的青年已经成为西安交通大学理学院院长和物理实验中心主任,在他业已发表的近百篇学术论文中,超过八十篇被SCI收录,质量之高令人赞叹。作为博导,在教学上,他继承了史芝龙的神韵,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之一,2018年,在有着六千余名教师的交通大学,他成为十位学生票选的交大教学名师之一。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宝鸡县恢复了学科竞赛,这成为展示各所学校实力的一个舞台。也是地方学校与厂矿子校第一次凝望与碰撞。

1979年,随着学科竞赛成绩的出炉,渭阳子校从数所子校中脱颖而出,让地方学校们吃惊不小。

渭阳子校以初中组第二高中组第一的成绩与宝鸡县最好的地方中学虢镇中学打成平手,以高中教育为主体的虢中初中组名列第一,高中组排在了渭阳子校之后。

物理教师史芝龙成为这次比拼中最具光彩的教师,他辅导的学生将第一名第二名一直到第八名尽数囊括。了解宝鸡地区教育史的人都知道,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后来在宝鸡中学领袖群芳、成为陕西省特级物理教师的张延义,此时就在宝鸡县的地方中学任教。

这一次学科竞赛的大放异彩成为史芝龙教师生涯中的一个转折点,此后不久,他成为渭阳子校主管中学工作的副校长,之后在1983年成为子校代理校长,1984年成为渭阳中学校长。

从1983年到1997年,史芝龙领导下的渭中开始在宝鸡地区的基础教育领域留下精彩一笔,而这一笔是从史芝龙的挨骂开始的。

1984年,新学年开学伊始,在615厂气派的俱乐部礼堂,一场将会引起广泛关注的报告会刚刚开始。

礼堂里面的座位已经座无虚席,来的晚的人都站在门口安静地聆听着。台上作报告的正是渭中校长史芝龙,而台下则是这个万人大厂里孩子正当中学时期的众多家长。

史芝龙的这场报告会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职工。

从1950年从这大上海来到这座西北小镇,三十多年过去了,孩子的孩子都已经陆续上了中学。现在国家恢复了高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许被这崭新时代所鼓舞。

615厂本身整体的职工文化水平就很高,这从渭阳这两个字就可以初见端倪。当初,在国家理想主义的感召下,这这队伍从江南水乡来到了西北小镇。革命的英雄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就是一个诗意人生的憧憬。渭阳出自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由风雅颂构成的《诗经》三百余篇中,就包括了国风·秦风中的“渭阳”篇。一个生产柴油机的企业具有如此诗意的名字,这片绵延数里的企业中的藏龙卧虎,可窥一斑。

史芝龙的动员报告很快在渭阳厂引起热议,连厂长都对他的讲稿生出兴趣,谦虚的史校长直言:水平不高,水平不高。

完成了学生家长的动员,回到学校的史芝龙开始了上任后的第一项工作:整风。

整顿教风!

整顿学风!

整顿校风!

在一个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锅饭里,这种雷雳风行很快为他引来骂声。史芝龙心里明白,一所学校要上台阶,作为领导者,这种骂声是避免不了的。

很快这种骂声渐渐小了,渭阳中学的高考成绩说话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高考的录取率是一个非常低的时代,从八十年代初包括大专在内的3%开始,很多年里都在个位数徘徊。考大学哪怕是个大专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史芝龙治理下的渭阳中学每届参加高考的一百多子弟中,每年总能考上三四十个,这个录取率本身已经很是惊人。

做一个横向对比,1986年,在省城西安,同样也是国防科工系统的一个大厂子校,也是一百多子弟参加高考,这一年高考只录取了4个大专,本科剃了光头。职工意见闹到厂办,学校被称为“待业青年的培养所”。

两相比较,这三四十个的分量不言而喻。

不止于此,在这一个时期,渭阳中学经常性地能包揽全县前几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每一届学生里,清华亦或北大亦或人大总有考上的,当然学生考取上海交大和复旦大学的热情是最高的,出来两代人,让第三代甚至第四代回到上海去是很多从沪上走出的家庭心里最朴素的期愿。

王小伟,党晓钟,康小平,金伟军……这一个个学生名字背后是一段段渭中校园里的励志佳话。

渭阳中学引以为傲的教学质量背后是一个能打硬仗的教师队伍。

史芝龙来到这里是鸿雁传书之后的人生舍弃,与之相似的情况也包括焦权,为了结束两地分居,焦权从彼时陕西省最负盛的西安中学调入渭中。这种为了一家人团聚而舍弃大城市来到古镇的情况囊括了不少高起点的单位,甚是包括中国社科院。

此外,615厂作为中央直属大型企业,从建厂以来分配到厂的大学生几乎囊括了中国所有著名的大学,这其中的一部分人在渭阳中学完成了人生。

列一个不完全的名单吧,朱国栋毕业于清华大学,胡国平毕业于西北大学,苏启哲毕业于长安大学,杨静波,马龙山,韩新坊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王燕萍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郭宝权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陈书伦,李素平夫妇毕业于兰州大学。

从这个残缺不全的名单上,一段教育传奇的教师方阵隐约间轮廓可见。

这些具备名校底蕴的教师的业务水平到底怎样,我们举一个例子以窥其端。

1970年,陈书伦夫妇从金城兰州踏上了开往西安的列车,他们在小站虢镇下车,从此,这所陇海铁路边的学校承载了其一生的时光。

了解中国高等教育史的人不难理解,兰州大学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兰州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版图上的重要地位。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名家江隆基带领下的兰州大学在中国颇具影响。

彼时,兰州大学最好的专业是化学系。陈书伦夫妇就是兰州大学化学系的毕业生。

史芝龙至今记得他第一次听陈书伦课的情景,一个三十多岁的青年教师能够一口气将整套高中化学教材的重难点入绘制地图一般呈现出来,如数家珍,丝毫毕现。

有这样看家本领的教师在渭中占据了一定比例,他们在各种学科的专业内所展开的施展,成为这高考光荣榜背后的有力盾牌。

一所学校即便高考升学率再高,也不能决定所有孩子都鱼跃龙门,蟾宫折桂。对于615厂的子弟而言,选择以技术之路启发人生光明成为渭阳中学另外一种教育特色。

这和时代背景有关,在军工企业的子校中,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展过一段时期的职业教育。这其中西安城东最大的军工厂东方厂的子校的职业技术教育甚至在很多年成在西安市久负盛名。国防工办的很多子校都在这个时期在职业教育方面进行过探索,这种探索对于学生来讲是受益的。

放眼今日世界的教育格局,德国是一个非常成功过的例子。德国的孩子在初中毕业后选择进入职业高中的比例远远大于进过普通高中通道走向学术的比例,这造就了一个以实业立身的工程师大国,十年前欧洲的经融危机,德国不但不受影响,反而一举成为欧洲的引擎。

目光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渭阳中学,这里一个叫严小林的孩子望着窗外不远处陇海线上呼啸而过的列车对远方开始了思考。

严小林的动手能力在同学中是数一数二的,他不想在备战高考而后花费数年时间完成一纸文凭中耗费掉自己的青春时光。严小林不知道,和他具有相同苦闷的同龄人还有西安城里一所子校的另一个孩子——那是一个热爱音乐的孩子。

然而这两个孩子都在同一时期做出了相似的惊人之举,严小林跑去西安找到一位自己崇拜的技术权威,要去做他的不要学历的研究生。那个热爱音乐的孩子,在吉他被父亲砸了之后,索性在高考前离家漂泊了一年。

严小林自然没有获得这位权威的收留,但获得了鼓励,回来后他选择了技术出口,高中毕业后去读了厂里的技校。多年的努力之后,这个曾经在教室的窗边远远眺望列车的小镇少年已经成为今日TCL的首席技术官。

而那个对音乐痴迷的少年就是今天的许巍。

青春具有多种样子,成长具有多种可能,好的教育是能包容这一切的。渭阳中学的人才培养,花开两枝,各得其芳,殊途同归,相得益彰。

1984年前后,宝鸡市开始在全市的企业厂矿学校中确定市重点。在经过一番详尽的考察之后,两所学校成为第一批市重点。铁路系统的宝鸡铁一中和国防工办系统的渭阳中学成为仅有的第一批挂牌的市重点。

彼时,后来在宝鸡教育中很有名气的长岭,烽火,石油等子校也在考察之列。

十年之后,国防工办系统确定重点,国防工办在陕西是副省级单位,国防工办重点可以参照地方学校的省重点比对,这一次,渭阳中学再次入围,成为双重点。

渭阳中学特色独具,形成跟“县一中”截然不同的文化气质。

对于“县一中”文化,我在一篇题为《凝静的渭水——百年风云故园梦》的文章中做了深入的剖析。

子校文化的独特气韵其根源在于学校管理的工业思维和人才来源的多样性。大型工厂中不乏在其领域内国内领先的一流企业,渭阳就是这样的企业,其柴油发动机数次在国庆阅兵中在天安门广场留下了美妙的声音,其渭阳轻骑这一陕西人眼里的“干蚂蚱”成为很多家庭追求生活质量道路上的时代记忆。在八九十年代的国家计划体制之下,这样的大厂,藏龙卧虎,风云际会。学校作为工厂的一个生产单位,来自国内工科名校的大学生不乏其例。他们一个个最后走进了课堂这样特殊的“车间”,完成着一件件“产品”的精雕细琢,更为广泛的眼界和知识储备以及企业化的流程管理确保了教学质量的一流。工厂的车间产出一流的产品,学校的“车间”走出杰出的人才。

渭阳中学的成功也让古镇上其他工厂的孩子以及众多的农家子弟受益。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开始有地方的孩子走进渭阳中学的教室,在这里憧憬远方。

校门轻开,渭中成为很多年里这个近七十万人口的宝鸡县里的择校热点。

这在客观上引起了一种更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现象,更多的古镇子弟从这里沿着陇海线走向了一个又一个大城市,甚至那些定居海外的古镇少年都有一个在这方寸之间成长的少年时光。那二村旁水沟里的蝌蚪,那铁路道口的养蜂人,那学校小卖部里五毛钱一份的面皮香味,点滴之间,一段峥嵘岁月留在了旧时光。

结束语

2019年,在落笔《凝静的渭水——百年风云故园梦》3.5万字之后,一念萌动,我在写作计划中就列出了615子校的条目。说不清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愫使然。也许是少年时候便留存的记忆使然:那渭阳路上,下晚自习后,一伙伙或密集或稀疏的渭中学生骑着自行车,在昏黄的路灯下,法桐随风摇曳,光影斑驳,只有口哨的悠远与青春的畅快。

斗转星移,伴随着企校移交和汶川地震对校舍的破坏,渭阳中学独立的历史就此结束了。从此,她成为了一所崭新学校的一部分。当我试图去还原这道曾经的教育风景往昔的面貌的时候,竟找不到一本校志寻一二线索,被迫搁笔。十二月中,陕西省作家协会创作联络部将《凝静的渭水——百年风云故园梦》全文在新一期的《陕西文学界》刊发,未删一字。编辑感叹:这是发过的最长的一篇散文。消息传来,我又想起了2019年写作计划上的这篇未曾完成的文章。年跟岁末,我开始了努力,怕再放下去,不了了之。

于是,一番努力之后,终于有了这篇文章。我尽力了,在2019行将结束的时候,在我所掌握的有限的素材之内。我知道在这不大的校园里,将近一个甲子的时间里,发生了太多的故事。我想这是一场对文化价值的打捞行动,随着城市化的不可逆转,这古镇终将失去她原来的样子,变成与北上广深或者西安相似的样子,只是缩小简化了罢了。

文字的魅力之一是它具有社会公共情感价值,这篇文章许可以成为一个停靠的驿站或者码头,更多曾经发生的故事会在留言区停靠,也许那里才是故事真正的开始………

秦关慕雪

2020年1月19日夜 西安定稿
(图片:昆仑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在西安,五大名校究竟有多厉害?
陕西省最优秀的十所高中,西工大附中已经不是第一
2023年陕西省64所高中学校高考成绩盘点
常志远:回家的路
宝鸡市最厉害的高中是哪一所?在陕西省影响力如何?
西安最新最全学校排名!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全在这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