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塔

 

 

 

古塔,来源于古代印度的佛塔,同时溶入了中国古代的建筑工艺。早期的古塔用于安藏佛骨舍利和供奉佛像,是古代庙宇建筑的一大特征。古塔作为古代的一种高层建筑,凌空而起,高耸入云,“鬼斧神工”,成为大地风景的点缀,令人深思远眺,具有纪念性和文史性,也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优秀遗产之一。

我国寺庙中供佛像的大塔,在早年常叫做“浮图”或“佛图”,俗语有“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即七层佛塔而言。塔的形式、内容因地区、民族、材料、工艺等不同而各呈异态、变化多端。建筑在城市中的古塔,与整个城市的面貌及风水布局有关,成为生动而灵活的风景点缀。如杭州的六合塔、雷峰塔、保俶塔;北京的玉泉山塔、颐和园的琉璃塔;承德避暑山庄的舍利塔;苏州的虎丘塔等随处可遇。它所表现的艺术力量以及历经寒暑风雨、地震灾害而不倒不塌的精湛工艺更是令人惊叹、值得借鉴!

我国佛塔的发展,可划分为四个大阶段:1东汉至南北朝;2隋唐;3五代、宋、辽、金;4元、明、清。

佛教初入我国在是东汉末年,“浮图”建筑年代在汉献帝初平四年(公元193年),以后佛寺建筑越来越多,到南北朝其发展更为突出,以致北魏太武帝在公元446年,不得不颁布灭法的举动,以节省国家的人力物力。但几年后文成帝即位,佛法又兴。北魏末年,更是迷信佛教,为塔寺大兴土木。在煕平元年(公元516年),胡灵太后更在洛阳城内皇宫南面造永宁寺。有木浮图方形九级,高四百多尺。位于寺中央,寺中共有僧房楼观一千余间。南朝塔寺建筑也很多,特别是梁武帝时崇信佛教,一时土木甚盛,建有许多大塔和双塔。到隋唐隋文帝时,不惜大量经济力量用在佛教建筑上,他曾令国内各大州都建立舍利塔。到了唐代除木塔外,更大量用砖石土坯等造塔,因之密檐塔甚为流行。如小雁塔、法王寺塔、永寿寺塔、大理千寻寺塔等。

五代、宋、辽、金时期,塔的形制、材料、技巧、艺术等方面仍在不断改进、更新和提高。特别是五代宋初吴越在东南富庶之区,广建塔寺,如杭州的雷峰塔、保俶塔等。此时的木塔多用六角形或八角形而少用方形;楼阁塔则多用砖砌蹬道以及砖砌地面而代替木楼板。北方辽、金多喜用实心密檐塔,出檐多用砖斗拱仿木结构,并用木角梁或木椽。也有用石仿木楼阁结构的名塔,如泉州开元寺的双石塔。

到元、明、清阶段,以喇嘛塔为寺内主要建筑。如(元)妙应寺塔,(清)北海白塔山塔,五台山显通寺塔,内蒙古乌召庙的喇嘛塔,青海、西藏的大喇嘛塔等。另外,金刚宝座塔到明、清数量也较前多,如北京大觉寺塔、碧云寺塔等。清代帝室为点缀风景、丰富园林兴起了建造五彩琉璃塔,如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山西赵城广胜寺飞虹琉璃塔,北京八里庄慈寿寺塔,还有颐和园、静明园、静宜园等庄严伟丽、令人起信的多彩琉璃佛塔等。

塔按形式划分为五类:

1、楼阁式塔,2、密檐式塔,3、喇嘛塔,4、金刚宝座塔,5、塔龛(四门单层)。

塔按功能划分为三类:1、寺塔,2、塔龛,3、墓塔。

这三类塔的形制,时常将前五种类型中的三、四种变换使用。

楼阁式塔  为多边形或方型高塔,如山西云岗的多级佛塔,西安的大雁塔、玄奘塔,苏州报恩寺塔,定县料敌塔,杭州六合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广州六榕寺塔,巴林右旗庆州白塔,河南开封琉璃塔,吐鲁番土坯塔,宁夏银川市赫宝塔……等多不胜举,均为多层楼阁式、殿堂式建筑。这些塔雄伟异常,表现出砖石结构的风度。而吐鲁番土坯塔则完全用土坯砌成,高大异常,塔身布满园劵洞或佛龛。宁夏银川市的赫宝塔虽经清代重修,但其形制仍保持地方特色。与我国中部及东南等处内为砖心、外带木廊、飞檐、平坐、栏杆的楼阁式大塔,在结构上和形制上完全不同。二者相比较,前者极为庄严质朴,后者玲珑伟丽,各有千秋!

但真正全部采用木结构造的楼阁式大塔,仅有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一座。其塔建于辽代,1056年间,是现存最早的多层木构建筑。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五层六檐,间夹暗层九层。各层均用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木柱之间使用了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塔顶作八角攒尖式,上立铁刹。塔每层檐下装有风铃。木塔继承汉唐重楼建筑形式,广泛采用斗拱结构,将梁、坊、柱结成一个整体,每层都形成了一个八边形中空结构层,是古代建筑的精品典范。

在塔的设计中,以下檐柱高H为扩大模数,应县木塔是典型的例子。从其立面分析图中可以看到,自一层地面至塔顶博脊上皮,恰高12H。相似之例还有杭州闸口白塔,自一层地面至塔顶檐口,共高15H。这是盛唐以前的设计方法,而自中唐以后,又出现以中间一层塔宽为扩大模数的新设计方法。这在上述二塔上也有表现。在应县木塔立面分析图上可以看到,塔平面八边形,共高五层,其第三层(中间一层)每面之宽A恰为3丈,而自一层地面起,依次至一层上檐柱顶。二至四层塔身檐柱顶、顶层檐口、塔顶仰莲恰各为3丈,累计为6A,即18丈,均以3丈为扩大模数。杭州闸口白塔平面也是八边形,高9层,也以其中间一层(第五层)一面之宽A为扩大模数,自一层地面至塔顶博脊共高15A。塔的设计除以一层柱高H为扩大模数外,又增加以中间层每边通面阔A为扩大模数是因为H只能控制塔高,而A与每面之宽有关,可以控制塔身之宽,即控制塔之细长比。这表明塔的设计更为精密了,这是楼阁式塔的设计特点。

二、密檐塔  是中国古代佛塔的另一重要类型,比楼阁式塔较晚,也是楼阁式塔的一种演变,多用砖石等材料作成。其特点是,第一层塔身较为高大,塔身以上重檐密置,塔身较短。如登封嵩嶽寺、永泰寺、法王寺等塔;大理崇圣寺千寻塔,西安小雁塔,南京栖霞寺舍利塔,北京天宁寺塔,房山云居寺小石塔等。它一般在外观上无柱或只底层有浮雕柱,所以与楼阁式塔兼用一层柱高和中间层面宽为模数的设计方法不同,只以中间一层的面宽为模数。如嵩寺塔,塔身之高为第8层(15层塔的中间一层)每面之宽A12倍。大理崇圣寺千寻塔,塔身之高为第8层(16层塔的中间一层)每面之宽A6倍。各据塔之层数和平面形式(如方形、六边形、八边形、十二边形等)来确定A之倍数。

塔之外轮廓,楼阁型塔各层塔檐连线为直线,密檐塔下半为直线,上半为弧线。其弧线可用卷杀方法求得,但与习用的头卷杀方法不同,不是把直角相邻两边等分为相同的段数后,将相应诸点用直线相连形成卷杀折线,而是先把直角两边欲卷杀的部分都中分为两段后,都舍去近角一段,把远角一段各等分为相同的分数,再将相应诸点依次相连,形成较平缓的卷杀折线,这是楼阁型与密檐塔在设计方法上的不同。

从上举诸例均可以看到,在立面设计中心檐柱高H为模数,用它作模数网格从整体上控制立面设计,是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设计手法。由于下檐是建筑中最接近人的部位,故下的檐柱之高是决定建筑尺度和尺度感的最重要的构件,用它做模数网格,涵盖整个立面,可对建立正确的尺度感起很关键的作用。同时,它又是正方形网格,以它为基准适当加以调整,也易于保证各间的开间和上下各层之间有较和谐的比例关系。在立面设计中运用柱高为扩大模数风格,即可简化设计过程,又可控制其比例关系,达到统一谐调。

三、喇嘛塔  是真正的印度“窣堵坡式”,其下为基座,中为复钵式塔身,或称塔肚子,上为塔刹,又称塔脖子。这种塔最早由印度传入我国,多做和尚的墓塔用,但在各时代、各地区均是花样百出、各有风度,善于变通而不是千篇一律死守定制。如五台上佛光寺大殿其后山上的唐代墓塔;庐山的慧远墓塔;北京妙应寺白塔和西藏等处的大喇嘛塔。

四、金刚宝座塔  是仿印度佛陀伽耶金刚座侧的大精舍而建筑的大塔。其五座塔立在同一个基座上,俗名为五塔。在我国使用不多,但始建年代很早。无论在北魏、隋、唐、金等全有实例和文献。多位于寺庙中轴线的重要位置,以北京真觉寺、碧云寺、西黄寺,昆明妙湛寺等处五塔为佳。而其中以北京真觉寺塔最为精丽。

五、塔   是用砖和石砌作成的,位于塔庙的次要位置。常以单向方形或六角、八角等形,单檐或重檐龛状建筑物,内供佛像,所以叫塔龛。如历城神通寺四门塔、龙虎塔、涞水、房山等处的小石塔,以及石窟壁画石刻上所表现的小方塔等。

以上各种类型的塔及其功用,常常随时代、地点、民族传统以及材料、技巧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佛塔有四座。

一、登封嵩嶽寺塔

嵩嶽寺塔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南麓。建于北魏正光元年(公元520年),高四十米。塔平面外部为十二角,内部为八角形,其上部立面是十五层密檐式,周身有优美的收分,略呈抛物线形,顶上的刹有相轮七层,形制大小与塔身比例很是相称,每层塔身出檐用砖叠饰出。其外装方面,第一层正四门用园劵门,其他八面用佛龛,以上每层配以直棂窗,越显得灵活华丽。塔内自下而上直达顶部,分为十层,无塔心柱的结构,内室平面一层与外部一致,呈十二角形,但二层以上即改为八角形,由塔壁内侧用砖叠槎,以便承受上部楼板。此塔外观雄伟秀丽,灵巧精致,充分适应了砖之性能,形制独特而最古最精,具有高度的技术与艺术成就,是我国建筑史上最高大、最庄严、最具完整、空前绝后的砖砌建筑物。其价值之大,在建筑史上是无法衡量的。此塔已历经一千四百余年尚未大坏,更是工程史上中外罕见的砖石结构。

二、大理崇圣寺三塔:千寻塔及双塔

崇圣寺是云南大理的唐代建筑。千寻塔位于寺的中轴线上,为方形密檐十六层,塔下台基二层,塔身每面约十米宽,甚是宏阔。塔砖系顺砌,与中原唐塔砌法相同。其外表岀檐弧线凹曲,檐下每面的中央,设园劵供佛像。塔身东、南、北三面离地约五米处,嵌藏文碑各一,塔身西面阙门,门内为塔心方室,直贯塔的上部,所以塔外壁砖墙仍是砖筒子,状如唐塔常用形制,但全塔比例协调、风度秀然、高举远出,在一般唐塔之上,此塔在技艺方面无疑是唐代精品。配以背后苍山的雄伟背景,更显出孤丽秀美、高耸入云,标志着唐宋间大理的盛衰!

双塔(双八角塔),建于五代与元之间,即大理国段氏统治期间。其位于千寻塔以西三十米处,南北对歭,遥相呼应彼此相距九十三米,塔身采用砖砌,八角十层,每层岀檐及平坐,形体秀丽极似宋代风格。塔身无门窗,仅于壁面上隐起小方塔下承卷云,或以半圆龛,内供佛像。各层檐雕有山花蕉叶、宝相花及佛像、动物等,檐上平坐用莲瓣承托或以华拱一挑,颇不一致,别具一格。

三、北京天宁寺砖塔

位于北京市西郊有三座砖塔,一座是辽咸雍七年(公元1071年)建的千佛塔。塔立于西山灵光寺,八角十三层密檐,孤高凸显,是西山风景的最佳点缀,可惜已毁,只剩塔座。但就是这庞大而华贵的塔座上,还留着当时的栏杆、平坐、斗拱、须弥座等结构部分。这些部分布满了精致生动的雕砖纹饰,是我国古代工程史上艺术的经典作品。解放后政府出资在旁边仿建一座新塔,八角十三檐,覆以绿色琉璃、黄金顶刹,叫佛牙舍利塔。另外一座大砖塔,是在阜成门外八里庄慈寿寺内,叫永安塔。也是八角十三层密檐式,周身雕刻佛像、花草及斗拱纹饰,其大小粗细与天宁寺塔相近,创建于明代。而形体最完整的则数天宁寺塔,此塔为历史及考古上极其重要的据点。此塔体势雄伟,形制为辽代密檐式,八角形平面,由三部分组成,即下为基座,中为塔柱门窗,上为密檐十三层,木制椽构顶上为塔顶。在第一层塔身上有辽代建筑原貌,在结构上,使用带斜拱的斗拱、普柏枋、额枋及圆柱门窗等,都是辽代原物;窗顶上塑有文殊及普贤菩萨等像,以及卷门上塑有行龙,门窗旁塑有菩萨、天王、力士等都是难得的艺术精品。在斗拱以上的檐部共十三层,全是用圆形带卷杀的木椽和方形带卷杀的飞椽,以及木制子角梁和老角梁承托起来的;而且檐上瓦面都使用绿色及少量黄色琉璃,檐部有砖斗拱承托,可引起注意的是塔檐越上越短,有显著的收分,这种收分不是直线,而是微凸的曲线,在视觉上给人以浑厚之感;塔的檐椽及角梁都悬有风铃,共计大小铃三千四百余,来风时叮咚作响。在塔身以下有砖制平坐栏杆,上有砖莲瓣三层,下有须弥座承托。在须弥座之下即有两层八角形方台,再下即一大方高台。塔高五十八米(合十七丈许),整个塔形沉稳、端庄、高大、华丽。

四、南京栖霞寺舍利塔

南京栖霞寺舍利塔,八角形五层密檐式,仿隋唐式灰白石建造,全塔高十五米,在形制上、雕刻上都有极其重要的艺术价值。其孤高地立在一座庞大而华美的八角形石台阶上,塔下须弥座的雕饰精丽大方,塔身高耸,密檐重重,庄重而华贵。塔下的大台阶,周围置曲尺纹栏杆,沿用南北朝、隋唐以来常用的纹饰。塔身下的须弥座,在束腰上雕刻释迦故事图最为著名。间柱刻有龙纹,姿势生动而为五代常见式样。座的横枋上雕刻莲瓣花纹,极为饱满生动,是国内难得的建筑雕刻,其完全可以弥补宋《营造法式》的不足。

在须弥座上有仰莲二重,其莲瓣的形体及莲瓣上的纹样也非常精美。初层塔身相当高大,在塔身八隅各设置八角柱,柱上为阑额(即额枋),但无普柏枋(平板枋),与后世制度不同。塔正门刻门扇,有门钉、兽环等物,其余则刻有菩萨、天王等像。塔檐下斜面上,斗拱分位有飞天雕刻,檐上作瓦陇,在密檐部分的塔身,每面有两圆供龛,内设佛像。

此塔精美华丽的雕刻艺术,是古代建筑史上的精品;其具有地道的五代南唐(公元937975年)时期的江南风格;塔身形体比例极为优美,是一座富丽堂皇的纪念性建筑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游走四方,看天下佛塔(11)
古塔|中国古塔的建筑形制
一、辽代之前的中国古塔
中国二十五大名塔
营造视野:规矩方圆 浮图万千——中国古代佛塔构图比例探析
中国山西消失了的古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