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灾难
 
 
 

 

 

千百年来,人类辛勤营造着自己的家园,希望有一个安全、舒适、赏心悦目的居住环境。

但是,地震、台风、海啸、泥石流、沙尘暴……等灾难,严重地制约和恐吓着人们的生活与安全。

灾害的出现往往难以预料,灾害的破坏往往难以抗拒。在各式各样的灾难面前,人显得无奈、更显得弱小。在灾难面前,建筑物的损毁、倒塌,是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直接原因。许多建筑物非但没有起到安全防卫的作用,反而成为“杀人”的工具。所以,建筑对于人类,虽然“功不可没”,但也“罪不可赦”!

灾难,对于人类是祸福难卜、在劫难逃、祸不单行,虽然有时可以防御,但是往往难以避免。尤其是地震灾害,它可能诱发火灾,也可能诱发潮灾,还可能导致洪涝等伴生!而狂风吹倒大树,损毁市政管线,导致交通阻塞、通讯中断、停水停电等衍生的灾害,也加重了人的顾虑和担忧!

人类社会经济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虽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但同时也留下了许许多多灾害的隐患,灾害损失日趋严重。然而,各种灾害的产生,都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不在地震区建设,就无所谓震灾;如果不在洪泛区建设,就无所谓水灾……。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灾害种类,其中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所占比例各有不同。与地震相比,火灾的人为因素更多一些。古今同类灾害相比,现代灾害中人为因素更多一些。

顺应自然、适应自然、尊重自然,是中国传统城市建设的思想与手法。注重宏观决策,选址趋吉避害,通过对地形、地物、地貌的改造,补其不足,化险为夷,与自然环境保持和谐,是中国建筑的优良传统。

我国各地风格迥异的民居建筑,如黄土高坡的窑洞,内蒙草原的毡包,海南的船屋等等,堪称建筑形体适应灾害环境的楷模。而现代建筑标新立异者多,考虑防灾者少,靠结构工程人员确定梁柱大小及配筋的多寡,来解决防灾问题,实为本末倒置。

宋代开封的开宝寺塔,为防御长年累月的西北大风,建造时有意将塔身倾向西北,以期“吹之不百年当正”,这是一种“以变应变”的方法。“以变应变”是以变化的结构构造适应变化的灾害环境。“以柔克刚”是一种“以退为进”的适灾方法,通过吸收转化灾害能量,避免建筑物发生破坏。

为提高防灾投入的效益,采用“主次有别,保本弃末”的办法。按建筑物的重要性,区分建筑类型和同一建筑的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安全设计标准,首先确保人的安全,其次尽量减少财产损失。

就灾取材,物尽其用,充分发挥其防灾性能。如传统建筑的墙体,下部采用砖石,上部采用土坯,墙面抹灰或贴防水材料,檐部复用砖瓦等。材料的组合,有外砖石、内木构,下砖石、上木构的组合形式。木结构与砖石结构相间组合用来防火,木结构与砖石结构相分可以防震。而如今许多建筑的墙体,自下而上由里及外,全是粘土砖,实有不合理之处。

明朝时期的无梁殿,用来避潮防腐,也是建筑防火的一种形式。古代先人采取选址避洪、筑坝御洪、开沟泄洪、造囱排烟等等,前人留下的大量防灾经验,值得借鉴,不一而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日本地震的预防与应对措施
[中港台] 防御地震灾害不妨以日本为鉴
世纪之殇:日本地震启示录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
日本南相马市消防部灾害控制中心
“防灾减灾日”,这份灾害应对手册了解一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