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人买理财产品两个月亏20万!这家银行被判担责8成......

【专注财经】一号掌握最新财经动向!每晚8点

与您不见不散!

置顶公众号不迷路,精彩抢先看!

专注财经
精彩好文,点击查看
关注


投资者王某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差,但银行工作人员依然向其推荐中高风险的理财产品,结果在两个多月内,王某亏损了20余万。因认为银行存在过错,王某将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宣武支行起诉至法院索赔。近日,西城法院对此案进行了宣判,判决银行承担八成责任,赔偿王某损失16万余元。


 买理财亏损 客户起诉银行 



王某诉称,他在被告员工推荐下,于2015年购买了该行的理财产品平安大华混合基金。据被告单位员工介绍,该产品不会亏损,可以放心购买。但王某在几个月后发现,该产品一直在亏损后,于是赶紧卖出造成了经济损失。


后王某经评估得知:此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为中高风险型,与自己的风险测试结果不相匹配,因此他认为被告单位存在过错,要求银行赔偿损失。


银行辩称,客户购买理财产品会先作相应风险评估测试,购买理财产品的风险类型与客户的风险等级相匹配才可以购买成功。银行对原告购买产品作出的风险评估为中低风险型,与原告的测试结果相匹配,即使有损失也在原告的承担范围内,银行没有任何过错,购买的理财产品的风险应由原告自担。


 银行有过错 未尽说明义务 


西城法院经审理查明,王某在购买涉案产品前,曾在银行通过网上系统进行过风险评估,评估等级为平衡型,风险承受能力为三级(中)。根据测评结果,王某只能购买中风险及以下的银行理财产品。

  

而混合基金属于中高风险收益水平的投资品种。被告是该基金的托管人及销售人。2015年6月3日,王某在被告营业厅支付90万元认购了涉案产品,同年8月27日赎回,该产品共亏损20余万元。



法院审理认为,本案争议的焦点有三个:


  • 首先是双方之间是何种法律关系;

  • 其次,被告在此种法律关系框架内有无侵权过错;

  • 最后,如被告存在侵权过错,应承担何种程度的责任。

  

法院认为,原告在银行营业场所内完成了购买行为,且该购买行为经由银行工作人员协助完成,结合银行是涉案理财产品托管人与销售人的身份关系,依照相关规定,双方之间构成了金融服务法律关系。


第二个争议焦点,根据双方的法律关系,银行应履行相应义务。本案中,原告的评估结果为平衡型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较弱,涉案理财产品风险等级为中高风险,显然不适合原告,但银行仍协助原告办理涉案理财产品的购买,未提供证据证明其尽到了风险提示和说明义务,故可认定银行具有过错,且过错行为与原告的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而关于第三个争议焦点,法院认为原告依照我国《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请求判令银行承担赔偿责任并无不当。但同时根据该法规定,被侵权人对于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赔偿16万元 判银行担主责 



在本案中,原告对于自身的财务状况、投资能力及风险承受能力应有相应的认识,在购买涉案理财产品时也应尽到必要的注意义务,对损失的发生具有相应的过错,银行的侵权赔偿责任可相应降低。


对于原告请求银行赔偿其全部损失的诉求,法院不予支持。

  

关于双方的责任问题,法院综合本案的基本情况,判决被告对于原告的损失承担80%的责任,赔偿原告损失16万余元,原告对于损失自担20%的责任。


法院的判决你认为合理吗?对于此事,你有什么见解呢?欢迎留言区发表你的评论!

精彩好文

♘点击陌生链接手机信息立马被克隆复制!

♘别的手机刷着你的卡毫无察觉!

♘国内10%的安卓手机存在此漏洞!


关注【专注财经】即可查看【曝光!你的手机有一个新漏洞被发现,背后藏有大隐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两个月竟亏20万 银行担责8成
出借银行账户的法律责任
买理财遇“飞单”客户告银行败诉
老人银行账户一天内被无故转出10万元 银行拒赔
无息借款到期不还 判决支付逾期利息
还款后未打收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