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语文版 八下第六七单元复习资料

语文版 八下第六七单元复习资料  

2011-12-23 18:50:28|  分类: 复习梳理 |字号 订阅

  第六、七单元复习提要
文章内容提要:篇目 作者及出处 内容中心
小石潭记 :柳宗元 唐代文学家,“韩柳” 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水、游鱼、树木、岸势,着意渲染了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哀、凄怆的情感。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北宋文学家,“三苏” 描绘了自己和好友张怀民同游承天寺时看到的月下美景,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情怀。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战国思想家、教育家。“亚圣” 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砺,终于有所作为、成就大业的例子,论述忧患可激励人奋发向上,正反结合,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结论,激发们克服困难,锐意进取。
    曹刿论战: 左丘明,春秋时期,《左传》 记叙长勺之战的整个过程,紧扣曹刿的一言一行,阐述了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采取战略上取信于民,战术上后发制人的原则。
    茅屋歌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诗圣,诗史子美,杜陵野老 通过描绘茅屋被秋风所破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推已及人,希望“天下寒士”都居“广厦”,才都能安居乐业的思想感情。
    过故人庄 :孟浩然,唐代诗人边塞诗人 叙述作者到农家做客受到热情款待的经过,描绘了恬静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老朋友之间的诚挚友谊,也流露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游山西村: 陆游,南宋爱国诗人,《剑南诗集》 写于乾道三年初春,当时作者在山阴乡下,诗中表现了农家的殷勤好客和风俗古朴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渔家傲: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通过对边塞秋季风光的奇异独特的描写和抒发守边将士的情怀,表现了守边将士的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和思乡之情,也反应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浣溪沙: 苏轼号东坡居士 上阕写景,下阕抒情,由西流的溪水想到青春可以永驻,大可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易老而叹息,抒发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观刈麦 :白居易、香山居士 通过作者的所见所感、反映了沉重的赋税剥削给劳动人民造成的极大痛苦,寄托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赤壁 : 杜牧 唐代文学家借一支断刊戟引发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抑郁之情。
    过零丁洋 :文天祥 南宋文学家《正义歌》 诗人通过自述国破家亡的境遇,抒发了他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己亥杂诗: 龚自珍,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写作者辞官后的离愁别绪及诗人从自然界景物的转化中,悟出了生命的真谛,体现了作者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强烈社会责任感。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元朝散曲家 借凭吊潼关古迹,追忆历史,阐发议论,指出广大人民的痛苦境地也不会因为朝代的更替而有所改变,表达了作者对广大人民痛苦的同情,同时对封建统治者热衷于争权夺利而不顾广大人民死活予以鞭挞。

⑴常识:①字义:范围是讲读课文的书下注解
下列加横线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1★)
  A.为坻、为屿、为堪、为岩(水中高地) 故人具鸡黍(办、准备)
  B.彼竭我盈(充满)          动心忍性(忍受)
  C.念无与为乐者(想念)      右手秉遗穗(拿着)
  D.秋天漠漠向昏黑(渐近、靠近)    公问其故(缘故、原因)
②文学常识 著名的作者的简介和作品集常在后面的古文阅读中出现
⑵背诵 范围所有古文背诵篇目,有接上下句,更多的是理解性题。
(1)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3)《过故人庄》中,描写作者进村时见到的美丽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绿树村边合,________。
  (2)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的坚定态度回答了元统治者的威逼利诱,表现出了他的凛然正气和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3)寒月的父亲前年因车祸亡故,去年小弟又因病夭折,连失两位亲人,寒月的母亲大病了一场,再也不能干重活了,家务的重担全都落在了弱小的寒月身上。又要上学,又要顾家,她累了,哭了,觉得命运对她太不公平了。你是她的朋友,请从孟子的文章中找合适的句子劝慰她:“________。”
练习 1、                  ,自将磨洗认前朝。
2、困于心,         ,        ;         ,          ,      。
3、《过零丁洋》一诗中,气势磅礴、格调高亢,表现了诗人为了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的句子是                    ,                   。
4、《山坡羊?潼关怀古》一词中,写潼关险要壮观的语句是                 。
5、古代有不少诗篇写到“花”,请写出两个含“花”字的诗句                               ;                             。
6、《观刈麦》是     代的现实主义诗人           所写;诗中表达对重赋下的农民深切同情与关切的句子是                 ;这首诗让我们很自然地联想起唐代诗人李绅《悯农》中的诗句                   。
现代文背诵1、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          ,            ,           ,           ,                。
(二)古文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05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土,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③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第①段中两个加横线的字。(1★)
  是:        曾:
  (2)翻译第②、③两段中划线的句子。(2★)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一个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增长才干?(2★)
小石潭记
0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1)本语段出自唐代文学家________的________。(1★)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改正。(1★)
  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
  (3)解释加横线的字,为  [  ]内汉字注音。(1★)
  潭中鱼可百许头  [俶]尔远逝
  (4)“皆若空游无所依”的意思是________。(1★)
  (5)本语段从字面上看皆是写________,但其实是写________,突出了________的特点。(3★)

记承天寺夜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欣然起行(    )  ⑵念无与乐者(      ) ⑶怀民亦未寝(  )  ⑷相与步于中庭(    )⑸盖竹柏影也(    )  ⑹但少闲人(   )⑺遂至承天寺(   )
 ⑻水中藻荇交横(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怀民亦未寝。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⑶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用比喻描写庭院月色的句子是         ,        ,        。
4、表现作者自嘲的句子       ,      ,     。用了   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5、请各用一字填空。
本文写月突出其    ,写境突出其    ,写影突出其    ,写人突出其   ,写情突出其   。
6、“寻张怀民”一句中将“寻”改为“访”好不好?为什么?
7、全文以     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一幅     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       心境。
8、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的?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给加点字注音。
又何间焉(    ) 公与之乘(  ) 下视其辙(  ) 望其旗靡(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或词。
牺牲玉帛( 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 小大之狱( 案件 ) 忠之属也( 尽力做好本职工作 )
弗敢专也( 独自享用  ) 公将鼓之( 击鼓     ) 又何间焉( 参与    )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⑵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⑶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⑷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⑸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4、用原文回答问题。
⑴曹刿请见的理由是什么                  ⑵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什么?               ⑶曹刿认为可以追击齐军的原因是什么?
5、用简要的话分别概括两段文字的内容。
⑴第二段: 曹刿参战(叙述长勺之战过程)。 第三段: 曹刿论战(叙述战争取胜的原因)。
⑵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语句是夫战,勇气也,从二三段内容可知,本文详写论战,而略写战争。
⑶“彼竭我盈”指的是齐人三鼓,我军一鼓。 的时候,反攻的最佳时期是 齐人三鼓,追击的最佳时期是  彼此我盈之时 。
6、下列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C、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7、问答题。
⑴试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中所起的作用?
⑵曹刿是本文打造的中心人物,他的“远谋”表现在哪里?他在战争中起什么作用?
曹刿政治上的民本思想,获得了国人的信任,军事上先发制人,赢得了战机,这是战胜齐军的政治军事保证。
⑶齐师败绩后,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他看到了和望到了什么?

⑷鲁国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⑸曹刿为什么不在战前就将他打败齐军的作战策略说出来?而只是要求“战则请从”呢?

⑹曹刿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课文理解

1、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l、2段):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都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

   第一层(1段):举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事迹加以概括。其共同点是,在经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第二层(2段):从上述事实归纳出作者的观点。

   第二部分(3段):从正反两面论证经受磨炼的益处。

   第三部分(4段):归纳全文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论证方式特点:本文将中心论点放在篇末进行归纳。全文先论证“生于忧患”,方法是先举同类事例,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作者的观点,然后从理论上加以说明。再论证“死于安乐”,高度概括历史上大量安乐亡国的事实加以说明。论证“生于忧患”是全文的重点。

3、文章主旨:这篇议论文通过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砺,终于有所作为、成就大业的例子来论证了要成才必先经受磨练的观点,激发人们克服困难,锐意进取。

   4、句式特点: 本文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的事迹,用排比句式,每一个历史人物的事迹只用一句话概括,这样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5、.使动用法

   必先苦其心志:苦,使动用法,使……痛苦。苦其心志,使他内心痛苦。

   劳其筋骨:劳,使动用法,使……劳累。劳其筋骨,使他筋骨劳累。

   饿其体肤:饿,使动用法,使……饥饿。饿其体肤,使他身体饿瘦。

   空乏其身:空乏,使动用法,使……贫困。空乏其身,使他受贫困之苦。

   行拂乱其所为:行拂,所行不顺。乱,使动用法,使……额倒错乱。  乱其所为,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

   所以动心忍性:所以:用这些来......动心忍性,动和忍都是使动用法,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二、

1、字词理解:

(1)管夷吾举于士(狱官) 舜发于畎亩之中(      ) (2)而后作(奋起) 人恒过(      ) (3)入:在里面,指国内;外:在外国,指国外  (4)举:举用,起用,课文里有被动的意思,即被举用,被起用。  (5)曾益:增加。“曾”和“益”都是增加的意思。

2、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入则无法家拂士                。 困于心衡于虑                 。

曾益其所不能                   

3、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1)   必先苦其心志:一定先使他的心灵受到痛苦。

(2)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于之相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这个国家就常常会被消灭。

(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必将导致灭亡。

(4)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通过这样)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5)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6)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

4、文中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练。请查找相关资料,补充一些例子,说说你的看法。

答: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仲尼厄而作《春秋》;韩非囚秦,《说难》、《孤愤》;看法:(略)                          

5、鼓励人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名人警句。

没有伟大的意志力,就没有雄才大略。   ——巴尔扎克

困难越大,战胜困难就越荣耀。       ——莫里哀

天空黑暗到一定程度,星辰就会熠熠生辉。—查尔斯·比亚德

在获得无比丰富的生命体验的过程中,如果一帆风顺,那我们将失去一些发自内心深处的无上喜悦,只有穿越黑暗幽深的山谷,到达山顶的时候才会欣喜若狂 ——海伦·凯勒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6、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就必经受磨练。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7、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曹刿论战》

一、       课文理解

1、层次结构

   一(1)写鲁国战前的准备。

   二(2)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三(3)写曹刿论述长勺之战鲁国取胜的原因。

2、谋篇立意:本文记叙了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以曹刿对战争的论述贯穿全文,阐述了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采取战略上取信于民,战术上后发制人的原则,表现了曹刿的政治卓见和非凡的军事才能。

3、写作特色:课文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来刻画人物。为了突出曹刿的形象,文中处处以鲁庄公与曹刿对比。“曹刿请见”说明他已成竹在胸,用“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表明他慧眼识统治者之鄙陋。下文则通过“鄙”与“远谋”的对比,衬托了曹刿的卓越才干。战前围绕“何以战”与庄公对话,庄公前两次回答,说明他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近臣和神灵上,表现了他的“鄙”。曹刿认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取信于民的表现,可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取胜,这充分表现了曹刿的“远谋”。取胜后,庄公仍糊里糊涂,不知取胜的原因,曹刿进了科学而透辟的分析。因此可以说,全文运用了对比方法。

 

二、       积累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或词。

牺牲玉帛(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小大之狱(案件) 忠之属也(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弗敢专也(独自享用) 公将鼓之(击鼓) 又何间焉(参与) 未能远谋(谋划) 小惠未遍(普遍,遍及) 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2、       古今异义:

(1)可以一战 古义:可凭借;今义:可能

(2)牺牲玉帛 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今义为正义事业舍弃自己生命或利益

(3)又何间焉 古义: 参与;  今义:中间

(4)肉食者鄙 古义 :目光短浅; 今义 :粗俗

(5)齐师伐我 古义 :军队;  今义 :老师

(6)小大之狱 古义  :案件;  今义 :监狱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凡是衣食之类养生的东西,我都不敢独自享用,一定要分一些给别人(臣下)

⑵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这是)忠于职守(尽心尽力为人们办好事)之类的事,凭这一点就可以和敌人打一仗了。如果(跟齐国)作战,就请(让我)跟随(您)

⑶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这种小恩小惠并没有普及到全体百姓身上,他们不会(因此而)跟从(您去拼命作战的)。

⑷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他下车察看了齐军战车轮子留下的印迹,又登上车前的轼木认真眺望敌情。

⑸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第一次击鼓的时候,将士们士气高涨,第二次击鼓的时候,他们的士气衰减了,第三次击鼓时他们的士气耗尽了。

(7)   彼竭我盈,故克之

 敌方的士气已经消失了,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够战胜他们。

4、用原文回答问题。

⑴曹刿请见的理由是什么?

答: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⑵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什么?

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⑶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语句是夫战,勇气也,从二三段内容可知,本文详写论战,而略写战争。

(4) “彼竭我盈”指的是齐人三鼓,我军一鼓的时候,反攻的最佳时期是 齐人三鼓,追击的最佳时期是  彼此我盈之时 。

(5)曹刿认为可以追击齐军的原因是什么?

答:下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5、问答题。

⑴试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中所起的作用?

答:照应下文,为下文写庄公的“鄙”作铺垫,又表明曹刿的远见卓识。

⑵曹刿是本文打造的中心人物,他的“远谋”表现在哪里?他在战争中起什么作用?

答:①曹刿的民本思想,从“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句话可看出。②曹刿的知己知彼的战略思想。③曹刿善于抓住有利于反攻和追击时机。④曹刿作战时运筹帷幄。曹刿政治上的民本思想,获得了国人的信任,军事上先发制人,赢得了战机,这是战胜齐军的政治军事保证。

⑶齐师败绩后,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他看到了和望到了什么?

答:齐国是大国,情况难以预测,恐怕有埋伏,所以曹刿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他看到了“其辙乱”和“其旗靡”。

⑷鲁国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答: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先发制人。

⑸曹刿为什么不在战前就将他打败齐军的作战策略说出来?而只是要求“战则请从”呢?

答:他知道“肉食者鄙”,他们既没有远见,又没有军事谋略,也因为战场的形势千变万化,只有“战则请从”,才能确保胜利。

⑹曹刿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有远见卓识,对国家对人民有责任感。

《干将莫邪》

1、   课文内容结构:1.第一段交代故事的起因:干将、莫邪为楚王铸成宝剑,反招杀身之祸;于将临死遗嘱尚未出世的儿子为他报仇。第二、三段交代故事的发展:干将的儿子赤长大后寻得父亲所藏宝剑。昼夜不忘为父报仇;楚王悬赏杀赤,赤躲进山中。遇到愿替他报仇的侠客,当即自刎,把自己的头和宝剑交给侠客。第四段交代故事的结局:侠客不负重托,多方设计,豁出性命杀死楚王。

2、   内容主旨:.记叙干将、莫邪夫妇为楚王铸剑而干将遭杀身之祸,后其子为父报仇巧遇侠客英雄,用计杀死楚王的经过,表现出了他的复仇心理及侠客的智勇和侠义心肠。

3、   人物性格:赤:为父报仇,至死不渝;楚王:心胸狭窄,外强中干,生性残暴;客:见义勇为,英勇无畏

《劳山道士》

记叙了一个姓王的读书人到劳山师学习道家法术的故事,揭示了只有不畏艰辛,一个人才可能取得某种成就,否则,只可能到处碰壁的道理。

《诗词五首》

《观刈麦》:通过作者的所见所感、反映了沉重的赋税剥削给劳动人民造成的极大痛苦,寄托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赤壁》:借一支断刊戟引发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抑郁之情。

  《 过零丁洋》:诗人通过自述国破家亡的境遇,抒发了他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 已亥杂诗》:写作者辞官后的离愁别绪及诗人从自然界景物的转化中,悟出了生命的真谛,体现了作者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强烈社会责任感。

  《 山坡羊·潼关怀古》:借凭吊潼关古迹,追忆历史,阐发议论,指出广大人民的痛苦境地也不会因为朝代的更替而有所改变,表达了作者对广大人民痛苦的同情,同时对封建统治者热衷于争权夺利而不顾广大人民死活予以鞭挞。

这首曲子在写法上层层深入,由写景而抒怀,再议论全曲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山河表里潼关路”一句,暗示潼关的险峻,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第二层(中间四句)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它的繁荣昌盛的景象在古籍中也曾有过记载,可如今眼前只剩下一片荒凉。“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便是这由盛到衰的过程的真实写照,是何等令人“伤心”啊!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读者很容易想象。第三层(最后两句)写作者沉痛的感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

   2.名句欣赏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这是描绘农民在烈日下在田间艰辛劳作的句子。夏天,在田野上,农民顶着烈日劳动,脚下是被烈日熏蒸的暑气,阵阵往上冲,弯下的赤裸背脊,被灼热的太阳光烘烤得油黑闪亮。在诗行中,流露出诗人的同情之感,怜悯之情,我们看见诗人的心弦被这艰辛悲惨的景象震动了、战栗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悲壮激昂,表明了文天祥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人的生死是自然规律,谁也不可能逃过这一关,但是人的生死的方式方法却各不相同,人怎样活?人怎样死?是贪恋生命而投降,还是保留气节而英勇无畏,让后人赞颂?当然诗人选择了后者。这两句名言流芳百世,感召后代无数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表达的是一种昂扬向上、不甘隐退、奋斗到底的倔强精神。它说的是,落在地上的粉红花瓣绝不是无情的废物,它将化作春泥,以自己的养分孕育新的花朵、孕育新的春天。诗人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得到启发,大自然里花开花落,本是风雨由之,无感情可言,落红说不上是“有情”或“无情”,但诗人把自己的身世和落花结合起来,使落花具有人的感情,从而变成有情物。而落花之情表现在哪里呢?表现在去酿造新的彩色世界,新的春天。诗人借“落红”的自白表达了与黑暗势力抗争的不屈精神,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春天的憧憬。诗人不惜献身化为春泥,去充实春天的生命,去滋润未来的花朵,这种精神令人赞叹。现在,人们常引用这两句诗来歌颂老一辈革命家在事业上鞠躬尽瘁的崇高精神,他们将自己的青春无私地贡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晚年又为培养青年接班人耗尽心血;也用来赞扬英雄模范人物献身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高尚品质和可贵精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中期末复习全攻略:八年级(上册)语文 文言文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详解(六)
《曹刿论战》复习学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0.《曹刿论战》导学案附课后练习
2010年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5
高考必背64篇之《曹刿论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