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旅游门券收藏【一】

论旅游门券收藏【一】

[日期:2008-02-27]来源:  作者:汤元杰[字体: ]

 第一章门券概论    

    门券是景点的名片、知识的卡片、历史的照片。伴随我国旅游文物事业的迅速发展,五彩缤纷的游览门券也应运而生,充分展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华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既具知识性、趣味性,又陶冶情操,寓教于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旅游休闲已是时代趋势,因而越来越多的人对它情有独钟,孜孜以求。在步入门券收藏大门之前,让我们先初识门券,以加深第一印象。本章主要从门券的发展史、定义、范围、分类、保存、价值、功能等诸方面对门券进行定位,展现门券概貌。
    第一节 门券的发展史
门券,顾名思义,是进入各种场所的凭证。而参观游览门券作为“景点的名片、知识的卡片和历史的照片”,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正以绚丽的风采展示在世人面前,并已跃居国内民间十大收藏的第五位。穷根究源,在华夏五千年文明史中,门券的凭证和装饰功能沿续至今,范围几乎涉及从政治、军事到经济、文化各个方面,从帝王将相到平民百姓各个阶层。因此,考证门券的起源及其演变,有助于我们从一个侧面来认识和了解华夏文明发展史,认识和了解门券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中国有可能是世界上最先使用门券的国家。门券的起源,可追溯到夏朝。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把自然铜简单加工成了铜器,夏朝时又发明了青铜冶炼技术。《中国通史。先秦》部分介绍,当时不但可以制作工具、兵器,而且还可制作工艺复杂的铜爵、铜铃、铜牌饰等。据查《辞海》,对“牌”的解释是“用作凭证的小木板或金属板”。笔者认为,这铜牌饰,正是门券的源泉。可以说,从门券诞生起,就兼有凭证和装饰的功能,但在门券的雏型期,大致在奴隶社会时期,其装饰功能比凭证功能还要强些,同玉佩、冠冕等一样,同属服饰文化的范畴。
    封建社会时期,门券从服饰文化中逐渐分离出来,虽然很长时间还挂在腰带上,还带有装饰性的特征,但其凭证作用日益增强,在国家管理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有的是帝王直接掌握,也有的通过制定制度,严格限定有关人员使用。其主要有两大作用:一是巩固政权,如调兵遣将的兵符、外交使者的旄节;二是象征身份,如随身的鱼符、牙牌。
    跟门券最早有关联的,当属符节,大约出现在春秋时期,战国时期开始普通使用。这一时期战争频繁、时局动荡,凡有军国急事,可乘车马传递信息。为加强信息传传递的准确性和保密性,“口说无凭”,实物凭证尤显重要,符节也就顺势而生。当时有的国家叫符,有的叫节,后通称符节,都是国君颁发的信物,君主权力的象征。
    符节质料各异,有金、铜、玉、竹、木等制成;种类甚多,符有兵符、虎符、鱼符、传符等,节分龙节、元节、马节、节牌等。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后来沿变成门券有正券和副券之分,正券由本人保存,副券备管理人员查验。
符节的适用范围一般在四个方面,此后历代大体如此。
    一是传达朝廷命令。符节的产生与信息传递密切相关,首先作用于邮驿领域。“邮传万里,国脉所系”,邮驿是社会传递交换信息的重要机构和工具,它的盛衰与封建王朝兴亡相为依存。正式的通信网络,大概出现在春秋时期。当时使者持有符节,特别是传符、路节,就可以一路享受交通方面的特权。现今的邮票、介绍信、交通通行证即源于此。
    二是征兵调将。战国时期信陵君救赵的故事,就直接与符节有关。当时,被秦国进攻的赵国求救魏国,魏王派大将晋鄙率兵在邺观望。信陵君盗出魏王用于调动军队的虎符,,“公子遂行,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史记。魏公子传》)信陵君手下杀了晋鄙,以虎符统领魏军解了邯郸之围。春秋时期的虎符已有出土,上刻文字,线条流畅,造型优美。现今的调令、报到证、派遣证即源于此。
    三是出入关门。《周礼。地官。掌节》记载:“掌守邦节,而辨其用,以辅王命。。。。。。门关用符节”。这个“门”的外延较广,城门、宫门、国门都在其列。这方面作为出入场所的凭证,因而与门券雏形密切相关,是门券的正流。身份象征。现在的身份证、学生证、工作证、会员证、军官证等即源于此。
    四是对外交往。《辞海》对“节”的解释,是古代门关出入所持的凭证,用竹或木制成。但节至现今未见实物,仅从东晋顾恺之所绘《列女图传》上,尚能看到许国使者手持节符的情景:一根长杆上,顶部用旄装饰,挂有小牌。现在对外交往上还称外交使节,可见节的凭证意义仍在沿续。
    五是税契券书。券的出现与不动产买卖、典当相关,有的是纳税的凭据,有的是买卖的文书。如官票、田契、典约等,现今的印花税票、收费凭证、租赁合同等同属此类,也是景点纳税,在门票上盖税务监制章的由来,门票因称门券。
门票与门券现在通称,但在过去是有区别的。“券”出现在春秋时期,或更早一点。《说文解字》称:“券,契也”。券也称契券、契据,常分为两半,各执其一作为凭证。《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齐国孟尝君养食客三千,派冯骥到薛地收债。冯骥杀牛置酒,请来向孟尝君借钱的人,不管能不能还利息,“皆持取钱之券书合之”,“酒酣乃持券如前合之,能与息者与为期,贫不能与息者,取其券而烧之。”当时“券”的概念与现今相比,除了没有应用于参观游览、出入场所外,其它像凭证功能、正副券之分、与钱有关等已与今雷同。虽然符节和券都有凭证功能,甚至都是各执一半,但两者的区别又是显而易见的:符节较多应用于政治、军事领域,而券与经济密切相关,直至现在经济领域还有债券、国库券等;券开始还不具备出入场所的功能,而符节作为通行凭证的优势较为明显。所以,按照现今“门券”的真正定义,应是符节和契券功能的有机结合。由此推断,门券的雏形应在春秋时期。
秦统一六国,建立秦朝,致力加强中央集权,修筑弛道,筑城守边,符节在政治和军事方面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汉承秦制,军事上仍用虎符,如1983年,在广州南越王墓就出土有错金虎节,同时还有国内首次出土的汉代帝王金印“文帝行玺”。南越国是西汉初期的地方割据政权,虎符作为南越王的随葬品,可见其重要性,最有力地说明了四个字:兵权在握。汉代在朝廷内部管理上,虽然仍沿袭符节功能,但名称有所不同,称为门籍,亦称牒籍,上面书有朝臣的姓名,凭此出入官门。《汉书。窦婴传》就有“太后除婴门籍,不得朝请”的记载。同时,符节也应用于外交领域,作为使者所持凭证。《汉书。苏武传》记载:“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苏武始终保存了作为朝廷使者凭证的旄节,同时也展示了他崇高的民族气节。
    探讨旅游门券产生的可能,必然要纵览中国旅游的发展史。过去,旅游是统治阶级的特权和奢靡的生活方式,封禅也好,巡游也罢,无休止的淫游,给人民造成巨大的灾难,当然更无旅游门券可言。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文人名士为主流的玄游成风,自然审美理念的确立,带动了旅游景区和宗教风景资源的开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隋唐时期,统一辽阔的疆域,高度发达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形成雄放浩荡的旅游潮流。特别是佛道盛行,寺观普遍对外开放,门户不禁,“广结善缘,普渡众生”,因而寺观成为进行世俗活动的交往中心和游览地,许多寺观园景之美和花木之盛,成为文人和市民观景、会友、吟咏、赏花的游览胜地,长安、洛阳、扬州、广州等都为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旅游的六大要素在这一时期已基本具备,使旅游门券的产生成为可能。虽然旅游门券何时出现未有定论,但对这一时期的研究不可忽视。
    宗教是封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重要工具,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儒教、佛教、道教等各类宗教盛行,有道是“天下名山僧占多”。庙会是民间热闹的旅游活动。笔者认为,伴随宗教的盛行,最早的旅游门券可能与宗教有关。从有关记载来看,也与宗教有关。明代张岱著《陶庵梦忆》卷二中记载:“已巳,致曲阜谒孔庙,买门者门以入”。是否明代就有旅游门票,有人怀疑明代“卖门”是否同“买路”一样,只交钱不给票据,但笔者有三点理由探讨:
    一是重视管理。明清时期,统治者推崇儒家思想,祭孔活动达到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据《兖州志》记载,这一时期修建曲阜孔庙达41次,无论是帝王,还是儒生,都很重视祭祀进拜,成为时尚,再根据《中国孔庙》一书介绍,汉代开始孔庙春秋享祀,并命孔和为守庙官,加强管理。
    二是明代就已有官票。《辞海》“票法”一词介绍:明嘉靖八年(1529年),浙江部分地区官盐不通,私盐日增,巡按御史王化清准许土商自卖食盐,不论开报多少,都给官票,酌量收税,后又行于山东等地。官票相当于营业执照和税票的功能,土商凭票销盐,官府凭票收税,所以土商又称票商。当时,票据不仅在盐业领域使用,山西金融业也出现了票号,它的使用范围在逐步扩大。曲阜属于山东名邑,孔庙作为旅游胜地,也有先行使用票据的可能。但不管怎么说,旅游门票最早是纳税的凭据,是政府行为。在凭证家族中,“众里寻她千百度,却在灯火阑珊处”,原来旅游门票的“老祖宗”,实质上就是现在的税票。近两年,各地税务部门在旅游门票上开始加印监制章,是有历史根据的。
    三是这点在离曲阜很近的泰山得到应证。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成书的《虞社新志》记载:“途中矫首欲望东岳……欲上,土人曰:‘不可’,山顶有娘娘庙,领官票而后得入,票银二钱,曰:‘口税’。”官票就是纳税的凭据,可能是当地“靠山吃山”的缘故。由此推断,我国最迟在明代,就有了正式的旅游门券。(摘自汤杰元先生论著《考证门券源流(上)》)
    第二节 门券的概念
    了解了门券的历史,还要掌握门券的基本概念,这是开启门券知识大门的一把钥匙。本节分别从门关的定义、名称、范围、载体、形状、规格、组合、价格等方面对门券概念进行阐释,介绍门券的一些最基本的特征。
    门券的定义。门券字面意思是“入门凭证”,具体是指供公众游览、参观、娱乐等场所印制的带有宣传、留念等性质的入门凭证。门券主要产生于各地观览景点、娱乐场所,以及纪念、节庆、展览活动场所,是契约式凭据。据辞书记载:票,作为凭证的纸片,明代有“官票”、“平价米票”可证明;券,契据,古代的券分为两半,各执其一以为凭证,现在门券有正券和副券组成即带此色彩。所以从法律角度讲,门券就是游览者同景点之间所建立的契约关系,游览时如发生意外或人为伤害均可得到赔偿。随着法律意识的不断增些大景点已开始启用保险票或在门券上加收保险费。
    门券的名称。现在门券的名称五花八门,如门票、入门券、参观券、游园券、游乐券、入园券、纪念券、香花券、捐助券、供养券、招待券、优惠券、外宾券、内宾券,成人券、儿童券,教师券、军警票,团体券,月票、年票等,近年又兴起了嵌币券、磁卡券、明信片券、光盘(电子)券等,只不过根据参观对象的不同,名称叫法略有改变。如公园叫入园券,寺庙叫香花券等。甚至还有与旅游相关的摄像机券、存车券、钓鱼票、游船票等,而“门票”一词,在日常口语中已是约定俗成。
    门券的范围。从小的方面讲,仅指各旅游骑参观场所使用的门券,从大的方面来讲,还包括各种请柬、站台票、交通票、影剧票、浴票、舞厅票等等,因为它们某种程度上都带有入门凭证的功能。金融系统的练功券、国库券,食堂的就餐券、宴会证、奖券彩票等不在门券之列。
    门券的载体。是指门券设计制作的材料。从目前国内设计生产的门券看,最通用的是纸券和塑料券,其他特殊载体的门券主要有以下品种:
    激光全息券:如北京颐和园佛香阁、亚运村亚运会券等;
   陶瓷券:如北京大钟寺博物馆券;
   金属券:舅故宫博物院90的中国文物精华展铁券,五六十年代北京动物园、北海公园、上海公园等采用铜、铁、铝、铅、锌合金等金属材料制作的金属券等;
    第三节 门券的分类
    门券的分类是集券到一定程度产生的必然要求,其目的是根据券友要求,在门券整理的基础上合并同类项,使众多庞杂的门券从无序归向有序。一般集券在千枚以上的券友就可以对门券进行适当分类。门券分类可以了解某一类别门券的概况、特点,是组编门券专集的基础。
    门券的分类要把握两方面的关系。一是门券自身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门券可根据券友的不同分类要求,同属于多个类别。如布达拉宫,既可放在博物馆类,也可放在宗教类,还可放在建筑类,这反映了该券的共性,而布达拉宫作为博物馆的特点、在宗教界的地位、在建筑上的特色等等,则是该券的个性,所以说每张门券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二是门券所反映的时空关系。由于门券是时空结合的产物,是反映某一历史发展阶段的历史文化遗存,所以在分类上要善于把门券放在历史长河中进行纵横比较,确定坐标,从而在理解门券内涵的基础上,抓住每枚门券所反映的本质特征,并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
    通常门券有两大分类法:
   一是时空分类法,又分区域分类法和历史分类法两种。
区域分类法,也叫横向分类法,就是按照国家或地区的行政区划或某一区域来进行分类的方法。如可按省、市、区分类,个别门券较多的县市也可单独分类;如按地区分,可分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华东地区、中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等;按水系分可分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按地理位置可分为沿海地区、内陆地区;按地形可分为平原地区、丘陵地区、高原地区等;按山脉可分为大别山地区、五岳等。这种方法有利于对某一区域旅游资源进行重点分析,以点带面,求得完整、系统的了解。
    历史分类法,也叫纵向分类法,就是按历史发展阶段进行段代分类的方法。如原始社会、秦朝、汉朝、三国、南北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第一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改革开放时期等等,将各个历史阶段的遗址、墓葬、建筑、绘画、宗教、名人故居纪念馆等方面的门券归类,有利于对某个历史阶段的概况进行全面综合展示,从而抓住重点,找出特色。
   二是专题分类法,就是按门券按一定的主题思想进行分类组合的方法,是较高档次的门券分类方法。它具有主题鲜明、便于系统欣赏的特点,是组编门券专题的前奏。
艺术分类法,也叫外延分类法,就是按门券券面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分类的方法。一般可分为美术类、书法类、摄影类、工艺类、建筑类等艺术类别,可以对门券的艺术形式进行分类比较,也可与其他收藏类别进行比较,来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水平。
    景点分类法,也叫内涵分类法,就是按照同类性质的景点进行分类组合的方法,一般可分为博物馆类、人物纪念类、宗教类、溶洞类、瀑布类、党史类、名山类、动植物园类、亭台楼阁类、陵墓祠堂类、公园类、索道类、娱乐类、体育类等等,由此还可以再细分出许多类别。这种分类法有利于对同类性质的门券进行系统整理分析,了解的它分布范围和区域特色,由于分类方法简单,便于系统整理,知识要求程度不高,所以景点分类法使用比较普遍。
    掌握门券的基本分类方法,还应认识到两个问题:
    一是门券的分类不是“一刀切”,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进行多种分类法,如名山类属于景点分类法,但各地区的名山还可以按区域分类法来分析其险、雄、奇、幽、奥、秀等特色;建筑类属于艺术分类法,还可以按历史分类法对名个历史阶段的建筑特色进行一一归纳总结。所以说,熟炼掌握门券的各种分类方法,是组编券集的“热身赛”,平时要多动脑筋,不断变换分类角度,加强分类的演练。
    二是门券的分类是组编券集的基础性工作,只是对门券按物以类聚的原则进行的粗线条划分,不可能一下达到门券选题的研究程度,要避免“门券分好类,专题就成功”的错误认识,不仅要在选券上进一步下功夫,更重要的是学会善于提炼主题,挖掘专题的思想深度,提高专题的艺术水准。如我组编孔庙专题,标题不是按一般的各地孔庙为题,而是抓住以德治国的德的灵魂来命题,定名《德行天下话孔庙》;选券编排上,不是国内外孔庙的无序堆砌,而是统一用四个的文字说明,以匾额的形式编排,内容涉及孔子家世、历史功绩、孔庙沿革、建筑特色等多方面,综合运用了多种分类方法,这样就能更好地体现作者对选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对门券的分类要区别对待,把握好内在的由浅入深的关系。
    第四节 门券的保存
    券友千方百计、千辛万苦收集来的门券,有时由于保存不妥而使门券品相受到影响。如有的集友把门券放在阳光下以至曝晒券曲掉色,有的放在阴潮处,导致发霉糜烂,有的门券不加处理有碍观赏,更有甚者把门券切有花边,或直接用双面胶粘在门券上等等,都影响门券价值的实现。下面,从门券修复和存放两个方面来探讨门券的保存方法。
门券的修复。在收集门券过程中,时常发现脏、皱、残券,有些是集友中交流来的,古人云:“已所不欲,忽施于人”,这是个集德问题;有些是其他渠道得来的,对这些存之生厌、弃之可惜的门券,经过加工修复后,还是可以交流或收藏的。
门券修复方法举例
    ★ 对于塑料皱折券,可夹在书中,约相隔10页纸左右,用熨斗在书面上烫约10秒钟,通过纸传热,使塑料软化,然后用手抹书面,降低书内温度,待觉得不烫后再翻书,一张平整的门券就出现了。
    ★ 对于纸质皱折券,可隔张纸用熨斗烫,以防熨斗有脏污染券面和烫枯券面。也可浸水泡半小时左右,用吸水纸(卫生纸可替代)汲干水分,再熨烫至八成晾干即可,切忌放在阳光曝晒。
    ★ 对于一般脏券,纸质的可用药棉沾少许酒精(白酒也可)轻轻擦洗,塑料券用清水擦洗即可,然后用熨斗低温烫平。
    ★ 对于副券或存根撕坪的门券,如其他券面完整,可把撕坏的剩余部分剪掉,亦可折到后面,这样比较美观。
    ★ 对撕开小口子的门券,可采用拼接的方法,在门券反面用透明胶粘上,一般不宜在正面粘贴。
    ★ 对于因皱折而掉色的纸质门券,不妨采用同色彩笔或颜料进行修补,使破绽不显眼,深色调一般可修复如初。

    门券的存放。由于门券收藏活动起步较晚,门券大小不一,至今无专门的门券册问世,因而门券的存放方法多种多样,档次也有高有低,为便于比较,试总结出一个存放原则,供集友借鉴参考。
    第一条,隔离分券,使手不直接接触门券,一般门券的取拿可用邮夹代替,防止脏、汗等被券面吸附,存放地点温度亦要适中。
    第二条, 便于欣赏,力求做到大篇幅展示。
    第三条, 条理清晰,分类有别,编排有序。
    第四条,图文并茂,既可方便平时资料收集,又可对门券篇幅进行补充。

    门券存放方法举例
    信封存放法:在信封上贴写好标记,分门别类装入门券。如采用时空分类法,一般要有各区域或历史阶段的名称;如采用专题分类法,则要有专题名称。为了美观,一般贴标记较好,标记卡可购用档案目录索引标贴。此法对照存放原则可知,档次较低,一般在初集时采用。
邮集存放法:把门券分类存放在邮集中,基本上符合一至三条,此法最大的优点是便于欣赏,因而普遍采用。缺点是调整、补充不方便,邮集规格统一,而门券大小不一,条理受影响,有碍美观。
    影集存放法:影集存放法同邮集相似,但较好的影集备有记录拍摄时间和地点的纸卡或行格,可正好用来写门券说明,还有不干胶影响比邮集编排稍好些,且能使门券较固定。
柜橱存放法:可自行设计订做空格票柜,可放券、放信、放书。把门券按专题分类存放,在每个空格边贴好标签,这样门券分拣查寻方便,且门券装上塑料袋,用烙铁封口,可随时粘贴而不损坏门券,可防脏、防霉、防潮,亦可拿在手上欣赏。缺点就是不能整体欣赏,没有文字说明。
    贴片存放法:此法集所列四条于一体,用塑料袋保护门券或封塑,把门券贴在卡纸或标准贴片上,按专题编排门券,按书本式编号成册,门券下配以文字说明。这是专题相对完整后,易于长期保存的有效方法,对提高自己的收藏水平和欣赏水平大有益处。其优点在于:使欣赏者对该专题有个系统的了解,突出门券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取阅方便。
    门票博物馆门券库的存放说明:用三合板切成一半的槽子,上下对插,间距10—12厘米,深20厘米,一面整墙摆放,共540个空档,横竖各有立柱,上贴索引标签,便于查找。博物馆购买了封塑机,一般在二三百元左右,封塑膜可批量购买,8开每百张四五十元,一般要厚些,把比较珍贵的或展览用门券进行过塑,便于长期保存或布展使用。
    第五节 门券的功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战国时期的拼合式玺印与其他
北方行记(六)北京风光览孔庙
古代的“介绍信”
秦代 · 阳陵虎符(中国国家博物馆)
此符是姜子牙发明的,是掌兵大将调兵的凭证
虎符可以调动大军,为什么历史上很少出现过伪造虎符叛乱的事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