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职称改革|你让基层教师越来越看不到希望了

欢迎光临老王的小房子~

       不是所有的改革都值得我们期待,

                  但愿教师的努力能得到尊重。


有时候你会发现圈子很小,视野也有一定局限,翻来覆去聊过来聊过去也是那几个话题,教育改革,是挂在好像所有中国人嘴上的事情,课程改革、工资改革、职称改革、绩效改革、考核改革……不胜枚举,改革一直萦绕在教师的耳旁,怎么改,怎么革?

前不久听到一个关于工资改革的吐槽:没改革之前工资收入感觉还可以,改革了几次之后,号称平均工资大幅度提升,领导的工资都上去了,我们都被平均了,如此改革路在何方?

评职称就像渡河,中小学教师职称没改革之前,中级职称和副高级职称就像横亘在老师面前的长江和黄河,现如今职称改革增加正高之后又加了黑龙江(美其名曰,教师生涯又有奔头了,好像能飞到俄罗斯似得)。

那时候评了高级的人算已经船到码头车到站了,坐在对岸悠闲的看着要想过河的人们;评了中级的有人还在努力打造一艘快艇想再次渡过这条河到对岸去,也有评了中级的就在两条河中间悠哉的过着恬适的生活,无闲暇之心再来折腾;也有的从未渡过河的人期盼渡河过去,看看对岸的世界究竟有多热闹;也有的人自始至终就立志永不渡河,田园般的岸边风景读好,任你们山外青山楼外楼。


1

横亘在教师心中的秦岭——高屋建瓴的中央设想


2015年12月底前,各省改革实施方案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 部 审 批 ,2016年完成人员过渡和首次评审,经过2年左右的努力,实现常态化评审,新制度完全入轨。


2015年,人社部、教育部启动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岁末,各省都慷慨激昂的提交了职改方案,长城内外热闹非凡,一个喜大普奔的中小学职改方案看似要深入人心,只是新瓶装旧酒,外甥打灯笼——照旧。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都挤破头皮想评到职称无非就是两点,一是工资上涨了,二就是个人虚荣心(名气)满足了。然而这职称就像那一座座突兀的山脉一样,让人不得不去面对攀爬,一起来细数那些难以攀登的山脉吧!

2

不得不光顾的低山丘陵——继续教育,毫无意义的公需科目

根据人社部的相关规定,晋级必须要有连续四(五)年的继续教育,于是乎培训就是福利的号召响彻于耳,从教7年,每个假期参加的各类培训不计其数,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公需科目,让众多教师为之懊恼。今年某市的公需科目课题是《保密意识和保密技术》,首先对于公需科目培训教育这种走程序的“假”、“大”、“空”只能是成为老师一种莫名的负担,而每年职称评定之时,人才市场中心公需科目培训之人趋之若鹜。继续教育真是难以表达的伤痛和完全可丢弃的鸡肋。


3

不曾有机会攀爬的四姑娘山——台阶条件,略感无助的支教和德育经验

牟老师


身边有一个这样的案例,牟老师大学毕业于名牌师范大学,大学一直优秀,大学毕业靠自己能力进入家乡县一中工作,如今工作7年有余,一直在县一中当班主任、备课组长、今年是年级组长,本想努力晋级到一级教师,怎奈职改方案出台,中级职称必须有一年的支教经验(薄弱学校工作经历),该教师缺乏该条件;相比之下,学校另外一名老师,毕业于当地一个较不知名的师范院校,大学毕业自然不能进入县一中工作,退而在下面乡镇从教7年有余,今年工作关系调动(具体不得知)进入县一中工作,该老师却拥有薄弱学校工作经历,评职称时他可以评,而牟老师却不可以。牟老师甚感不公平,也让自己对职称改革有了成见。

张老师


张老师,中国著名美术学院毕业,毕业后一直在中学任教美术学科,投入全身心的精力在美术学科建设上,所带的学生拿过市级奖项、省级、甚至国家级美术类大奖,今年学校评职称方案出炉,必须要有班主任工作经历,看到方案的那一刻,张老师懵逼了,他这样的学科学校不可能安排当班主任的啊,感觉工作几年来的所有努力并没有得到学校和领导的认可,不得不心生怨气,工作积极性陡然下降。其实不仅仅只有美术学科、音乐、体育、劳技等甚至于初中的生物、地理、物理、化学那些非三年学制的科目老师都可能遇到的问题。

每个学校在职称评定的时候或多或少的会设定这样或者那样的台阶方案,不禁发问:设立台阶方案是否符合职改规定,有无违反教育法律法规?凭什么单方面设定台阶条件?这种一把尺子量到底”的政策方案是否全面综合考虑,单位设立条件的时候只会单方面考虑到自己未来用人的自主权,也许为了激发教师工作热情,积极支教(完成学校、教育局政治工程业绩)努力当班主任(解决老师不愿当班主任的现状罢了)。

4

难以触摸的青藏高原——僧多粥少,无力吐槽的评聘结合

这样的案例相比大家都听过,这么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地方都搞评聘分开,许多老师职称上去了,但是岗位没有,待遇没有。领导解释为职数,说白了就是有很多萝卜但是没有那么多坑,所有有的高级教师依然是拿着中级职称的工资,要想拿高级职称的工资,只能等其他萝卜退出(退休、调离等);如今新方案提出要评聘结合,岗位、待遇兑现,一系列的问题将会出现,如待遇会不会补?当然更多的人思考先如何上船。


职称改革前基本上是由学校领导在所谓的校务会上认真研讨讨论,但最终还是由一把手拍板定夺,这次改革提出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评价机制,并公示结果,接受监督。


表面上看上去一样的进行民主测评、同行调研、学生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等招数众多,看似民主公平,而最终一样是领导决定是哪些人有机会进入考察,这一切都是行政力量主导,最终那些曾经算是领导心腹,或者有打过招呼的人就能够顺利进入支持评定的最终环节,其他的人也就是陪太子读书,打分成绩只能黯然神伤。

5

珠峰攀登的时间窗口——等待,无尽的等待

攀登珠峰的人都知道,不是一年中所有时间都可以攀登珠峰的,也不是每一天任何时间都可以登顶的,必须要等到合适的时间窗口,等到合适的时机才能够排队依次登顶,职称评定何尝不是呢?

文件中有句话是这样写的“重点解决在乡村学校工作满20年和30年,目前分别还是初级、中级职称、符合评审条件与标准的乡村学校教师”,有人戏谑称,等我工作20年后我就能被优先解决了,那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职称评定每个学校的高级职称、中级职称是有比例的,也就是常说的每年评定是有指标的,领导也不会一年把所有的指标用完,来年工作开展就比较困难,规模较大的学校的职称排队可能有几百人,规模小的学校也有几十人在等,等待是职称评定的一种常态,也是一种病态。

名额紧张,指标数不够,职称改革后这些问题和职称改革前并无有很大差异,依然是要论资排辈,这个退休,那个补上,只能等着。有的教师也曾感叹,评完中级职称后,我也不会去评高级职称了,必须略知时宜的安知天命,干得好也不一定轮得到你。

6

喜马拉雅似职改——基层教师的心声

改革道路漫漫,站在国家层面的角度是提升基层教师的幸福感,只是好经都让歪和尚念歪了,也许这是职称改革的第一年,有着许多比以前更不如意的地方,未来政策将会走向何方?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职称制度和体制上没有根本性的变革。基层教师也只能期盼,别让职改最终还是使得老年教师伤了心、中年教师寒了心、年轻教师不安心的老套路是越走越远。

职称的评定就像一把奴役囚徒的枷锁,更是教师无法捉摸的软暴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正常教学。很多人希望能够发声,很多时候却又不敢发声,在这“法治”的中国,这是一种直达内心的深痛,也只有在你无欲无求的慢慢老去那一天,你才发现一切都离你遥远,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路还是条路,套路还是那套路,只是基层教师太天真罢了。

精心沉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师职称改革终于盼到头了!六省不受岗位及名额限制,直接可晋升
2020年中小学教师职称真的要取消了吗,职称改革后会有哪些大变化
关注 | 让老师深感“累觉不爱”的职称评定,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教师职称改革仍不看好
职称,一线教师的光荣与梦想——今天我在“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五届年会上的演讲录
2019年来了,废除?修补?教师职称改革,路在何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