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远去的记忆叫“双抢”
何谓“双抢”,不仅城里人不知道,现在很多农村青年都不知道了。艰难的“双抢”岁月,己淹没在时光的尘埃里。

所谓“双抢”,就是把早稻抢收晚稻抢插,要求在每年的八月一号前完成任务,才不误农时。

我小的时候还是公社制,公社管大队,大队管生产队。我们品端大队分成六个生产队,组织农业生产全是由生产队负责。

当时生产队长是统兵元帅,生产队的农村安排以及各家大事,均由生产队长安排。劳动按工分级,青壮男人十分工,病老男人和妇女八分工,学生参加劳动二分工。我当时在读初中,也参加了生产队的双抢。

那时生产队把劳动力分为几个小组,杀禾扮谷的,晒谷的,犁田的,车水的,看牛喂牛的,担粪的,放水的,杀草搞三光的,男女老小全上场。

我当时是跟着母亲和姐姐在扮禾(收割稻子)和插田。记得那时太阳太大,顶着三伏酷暑,低头杀禾苗。刚开始感到很新鲜,热情挺高,但久了就厌倦了。田间虫子多,爬到身上浑身红肿,奇痒无比。临到中午时,太阳特别毒辣,晒得人们难以忍住。我常常捧着田里的水淋到自已衣服上降温。实在坚持不住了,就换去抱禾坠子。我们几个学生做久了,就想偷懒。邻居梅嫚很会哄人,说我们几个做事勤快、干劲足、以后有出息、能找个胖子堂客。总之尽拣好话给我们灌米汤浆。我们立马打起精神,抱着禾坠子在田里飞跑,溅起水花常常打我们身上的衣服弄得湿透。

记得中午去插田,赤脚下到田里,滚烫的高温烫得脚巴子好痛好痛,只能坚持忍住,久了也就不觉得了。

那时双抢是早出晚归,早上天刚蒙蒙亮,就下到田里扯秧。晚上有时要插完田尾巴,不等不摸黑插田到星光点点。

回家后就散了架,累得很,浑身痛,就着一身泥巴一身水,躺在地板上,懒得洗澡,懒得吃饭。

还有更累的。那时每户按人口分秆(稻草扎在一起),中午饭后每家自发去拖到田垄上。每只湿秆六七十斤,在田里的泥巴上来回奔走,搞得全身精疲力尽。

如果你现在听到老人说起,那时“双抢”要抢进度,点灯通宵在田里打谷子或摘秧,你就知道什么叫艰难岁月了。

到后来,生产队把田土分到各家各户了,各家合伙搞双抢,效率提高,双抢时间缩短了。

再到后来,有了收割机,劳动变得轻松了。

现在双季稻变成单季稻,也就没有双抢了。

有些地方,现在稻田都荒芜了,长了野草,收割机是不是也会封存生锈?也许吧。

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石文坛]冯金凤:回乡·青年——青葱岁月终无悔
散文||知青生活学栽秧
七律"双抢"
汪育真 ▏ 双 抢 (散文)
双抢的兴衰历史|邓宝琳
40年前夏天没有空调,农村人是怎么熬过来的?这一幕让人终身难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