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理论与误差
 理论和误差之间的关系,在不同学科表现的完全不一样。
 在数学领域,证明就是证明。一个猜想,变成一个定理,必须要经过严密的数学证明,不会存在一丝一毫的误差。费马17世纪写下一个猜想,人类20世纪才攻克,让一个猜想变成定理。因此,在数学证明层级上,不存在任何误差
 在物理世界,科学证明,就比数学证明要低一个层级,允许存在误差。牛顿三定律出来,观察天体,经过测量也挺好用。爱因斯坦相对论出来,就修正了牛顿的误差,将物理定律继续向前推进。人类对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夸克的认识,每深入一次都是颠覆性的,将科学证明的误差降低、调整。在物理世界不存在绝对无懈可击的证明和测量,不确定性原理保证了永远不可能绝对精确
 在经济学领域,你会发现,理论和误差之间的关系,往往让你瞠目结舌。尤其是在宏观领域,竟然充斥大量创造巨大误差的理论经济学家,这是最让人喷饭的地方。为什么,到了经济学领域,学者的科学意识竟然如此匮乏?为什么,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数据误差如此大,还在坚持不懈的研究不切实际的理论?这是我最费解的地方。
 现任世行首席经济学家保罗罗默,曾经炮轰主流宏观经济学正在出现“数学滥用”他认为在30多年里,主流宏观经济学开始倒退了,对识别问题处理,并没有比20世纪70年代有所进步
 从80年代开始,主流宏观经济学就在瞎弄。理论经济学家漠视数据带来的重大反思,是个很有趣的现象。一个经济学家,不致力于如何预测经济增长,推动经济增长,整日里搞意识形态投机,这是非常可耻的。有很多经济学家,试图说服世人接受经济增长速度更慢的宏观经济发展策略是更优选择。罔顾理论和现实之间数据上体现的巨大误差,这是科学界难以想象的闹剧。
 经济学家,这个群体,已经集体死了。这个领域,可能是充斥最多江湖骗子的学科领域。有的人,一辈子都在放屁取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哈佛、MIT教授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曾解决金融危机难题
女性适合学习和研究经济学吗?
美刊:经济学家是否值得信赖?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名单一览(值得收藏)!
经济学深陷危机
读《“错误”的行为》:终止理性人假设,开启循证经济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