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岳阳楼记:范仲淹笔墨人生里的“文品”与“人品”

曾经看到过一个问卷:“文品”与“人品”可否相提并论,当时颇不以为然,元好问不就说“心画心声总失真”吗?然而,再细细品鉴那些耳熟能详的文人墨客和他们脍炙人口的诗词,又发觉:作品是一面镜子,忠实的反映着作者的人品。

无数文人墨客正是“我笔写我心”,以风格各异的传世佳作穿越漫长岁月,风尘仆仆的来到我们面前,默默地在世人的心中开花结果。

范仲淹就是这样一位品行卓然,而又文采飞扬的典范。他为人刚正,作品陈述时政,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苏轼曾评价其《上政事书》“天下传诵”;写景状物则形神兼备,气势宏大,《岳阳楼记》融记叙、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成为杂记中的创新体;铁汉柔情的抒情之作更是令人则黯然销魂,一曲《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抒写乡思旅愁,尤见深挚。

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而他日常的点滴轶事,也无不令人叹服、获益匪浅。

01 良医良相,皆为救人

从小,范仲淹显示出超出于年龄的远大志向。

有一次,范仲淹碰到了一个算命先生,调皮的他便走过去问:“先生帮我看一看,我长大后能不能做宰相呢?”算命先生仔细打量了他一番,便笑着说:“你才几岁,这口气是不是有点太大了!”

周围的人也都嘲笑他小小年纪就说大话,这让范仲淹有一些不好意思,便又改口说:“既然这样,那你看看我能不能做医生?”

算命先生又笑着说:“你刚才说想做宰相,现在又变成想做医生了,这个差距是不是太大了?”

这一次,范仲淹并没有害羞,他朗声回答:“其实差距并不大,我的问题也还是一样的。因为只有良相和良医,才能救人。所以我只是想问我能不能够救人,而你们却都以为我是贪图宰相的荣华富贵而已。”

听一个孩子竟发出这样一番宏愿,算命先生点头说:“只要你有这样的想法,将来必定可以成为一名良相。”

02 “划席而坐”,心无旁骛

范仲淹在南京国子监读书的时候,有一天真宗皇帝路过应天府,人们争先恐后的前去看望真龙天子,就连书院里的师生也不例外。只有范仲淹一人,还稳坐不动,只一心读他的圣贤书。

与他交好的同窗对他说,快去看啊,面见天子,这是一个多么难得的机会啊。但是范仲淹只随口说了句“将来再见也不晚”,连头也没抬又继续读书。第二年他果然高中进士,参加殿试,有了面见天子的机会。不仅如此,后来还参加了皇帝举办的御宴。

03 “划粥割齑”,苦读不辍

范仲淹幼年丧父,但他坚持苦读不辍。他的读书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之后再划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并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这便是成语“划粥割齑”的由来。

有一次,范仲淹正在吃饭,一位刘姓好友来看望他,发现他的饮食如此之差,就送银子给他,但范仲淹委婉地谢绝了。好友见此,第二天便送来许多美味佳肴。范仲淹好意难却,只好接受了。可是,几天过去了,食品发霉变质了,也不见范仲淹吃一口。好友有些不高兴地说:“你也太清高了,一点儿吃的东西都不肯接受,岂不让朋友太伤心了!”范仲淹笑了笑说:“老兄误解了,我不是不想吃,而是不敢吃。我已经习惯食用粗茶淡饭,担心现在吃了鸡鸭鱼肉,以后就再也咽不下去粥和咸菜了。你的好意我心领了,请你千万不要生气”。

04 知恩图报,公私分明

在范仲淹当宰相后的不久,帮助过他的刘姓同窗找到府上,说家里发生了变故,需要范仲淹的帮助。多年未见,范仲淹跟他把酒言欢叙旧,刘同学说,此行正好求助老同学,能够谋个一官半职。他想凭着范仲淹在朝中的威望,应该不成问题。

谁知,范仲淹脸色一沉,说,刘兄家里有几个人,每年需要多少钱开支?刘同学回答,一百两银子足够。范仲淹沉吟了一下,叫下人取出一千两银子,说,这些银两先给你救济,如果后续有困难我会继续给你提供帮助。

范仲淹的银子解了刘同学的燃眉之急,但对他想通过自己的关系做官的请求,范仲淹一口回绝。

05 是也太后,非也太后

天圣七年(1029年),仁宗十九岁,章献太后(宋真宗章献皇后)依然主持朝政。范仲淹认为这一做法混淆了家礼与国礼,就上疏谏言太后,请求还政仁宗。晏殊得知范仲淹上疏,大惊失色,批评他过于轻率。范仲淹据理力争,申明自己的立场:'侍奉皇上当危言危行,绝不逊言逊行、阿谀奉承,有益于朝廷社稷之事,必定秉公直言,虽有杀身之祸也在所不惜。'

明道二年(1033年),太后驾崩,仁宗亲政。当时群臣多议太后垂帘时为政之失,范仲淹却认为太后虽秉政多年,但亦有养护仁宗之功,建议朝廷掩饰太后过失,成全其美德。仁宗采纳,诏令朝廷内外不得擅自议论太后之事。

是非之间,彰显的是范仲淹持正不阿、以国事为己任的风骨。

06 “宫中停食”,野草示警

仁宗年间,天下赤旱、蝗灾蔓延,江淮一带灾情尤其严重。为拯救百姓与水火,范仲淹奏请朝廷派人视察灾情,仁宗不予理会。范仲淹便质问仁宗:'如果宫中停食半日,陛下该当如何?' 仁宗幡然醒悟,派范仲淹安抚灾民。范仲淹应诏赈灾,开仓济民,并将灾民充饥的野草带回朝廷,在朝堂之上警示皇帝和百官,无异于古代版的“警示教育专题片”了。

07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范仲淹为官宁折不弯,与恶势力做斗争,多次因谏被贬谪,数次遭贬。在被贬谪到饶州之时,他患了肺疾。不久,妻子李氏也病死在饶州。在此境遇下,同朝为官的好友梅尧臣作文《灵乌赋》力劝范仲淹少说话、少管闲事、自己逍遥就行。范仲淹当即回答了一首《灵乌赋》,禀复说,不管人们怎样厌恶乌鸦的哑哑之声,我却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尽显为民请命的凛然大节。

08 一种美食,汉番相和

苏州有一道家常菜——雪里蕻豆瓣汤,口味鲜美,经济实惠,这还是范仲淹的杰作。

范仲淹被贬到延安任总兵期间,一边发动士兵开荒种地,一面苦练杀敌本领。经过两年的努力,不仅边防巩固,人民生活也逐渐改善,西夏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有一年,西夏国主送来一封书信,提出要到延安看看,信上特别提出,到时自带干粮,决不打扰百姓。对于西夏国主前来拜访,范仲淹求之不得,正好借此机会与西夏修好,便回信表示欢迎。

西夏国主来延安作客时,进了城,果然连茶水也不喝一口。范仲淹到城外番营回访,看见帐篷内正在做菜,除了羊肉、牛肉外,还有一种大块头的青菜,询问后才知道,那是西夏人最爱吃的雪里蕻。

席间,国主看到了蚕豆,想吃,可有言在先,不便直说。范仲淹看透了对方的心思,笑着说:“大王未吃过蚕豆,本帅未尝过雪里蕻,何不将两样东西合做一道菜看看味道如何?”西夏国主大喜。

范仲淹叫人用蚕豆瓣烧雪里蕻,香味四溢。吃的时候,西夏国主大加称赞:“妙极妙极,简直可以称作天下第一菜了!”范大人说:“如此好菜,乃汉番两家合二为一所得,故而味道鲜美绝伦!”西夏国主听了高兴地说:“这便是两好合一好,汉家番家只有和睦相处,才会有快活的日子呀!”

范仲淹镇守延安多年,边境太平无事,西夏向大宋俯首称臣。后来,范仲淹因年事高,回苏州安度晚年,又将雪里蕻的菜种带了回来。如今江浙沪一带农村,广种蚕豆与雪里蕻。人们吃着雪里蕻豆瓣汤的时候,就会念起范仲淹。

范仲淹曾有过赞美严子陵(东汉著名隐士)的高风亮节的诗句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其实,这一句诗用在他自己的身上,也是多么的贴切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宋词|万家忧乐到心头——范仲淹
《岳阳楼记》的背后,一位国之栋梁的人生抱负
范仲淹: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先天下之忧而忧”是哪位北宋名臣提出
历史名人范仲淹
范仲淹的电终于耗尽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