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支气管炎集』治急性支气管炎秘方2

5 清肺理脾镇咳汤

【来源】熊寥笙,《中国中医药报》1990年

【组成】杏仁、茯苓、法半夏、陈皮各12克,甘草3克,桔梗9克,前胡12克,苏梗9克,炙枇杷叶12克。

【用法】用水适量煎药,每日1剂,日服3次,早、中、晚各服1次,空腹服。

【功用】清肺理脾,镇咳豁痰。

【方解】本方以杏仁宣肺清天气,法半夏燥脾洁地气,茯苓健脾利湿;陈皮理气化痰;甘草、桔梗利咽祛痰;前胡、苏梗疏风降气;枇杷叶清肺和胃,共奏清肺、理脾、镇咳、豁痰之功。张三锡云:“诸病易治,咳嗽难医。”徐大春著《咳嗽难医论》:“诣其研求咳嗽治法,40余年而后稍能措手。”可见咳嗽之治,实为棘手。不佞治医六十余载,因咳嗽病为四季之常见病,积六十余年之经验,深知五脏六腑皆令人咳,而以治肺治脾为关键,以肺为金主天气,脾为土主地气,如能保持天洁地洁,肺脾二脏气化调和,卫气固密,则脾不生痰,肺不贮痰,外邪难侵,何咳嗽之有?夫治病求本,辨证论治,为中医治咳之特色,咳嗽辨证要点,在于以脾湿、肺燥两端溯其源,六淫七情所伤探其因,人体之阴阳虚实究其本,病之寒热虚实辨其证,循此制方用药,则药随病变,病随药除,而无一成不变之方可寻。如以一方一法统治咳嗽,不加辨证,必致病随药变,药不对症,遂致迁延时日,历久难愈,咳嗽难医,职是故耳。

【主治】风寒侵肺,咳嗽气逆,口干咽痒,咳吐痰涎。

【加减】往来寒热去苏梗,加柴胡12克;口苦加黄芩9克;胸闷加枳壳12克;气喘去柴胡加苏梗9克,厚朴12克;痰稠加海蛤粉,海浮石各9克;久咳加紫菀,款冬花各12克。

【疗效】屡用屡验,效果甚佳。

【附记】熊氏用药经验:本方探讨了治咳之机理,提供治咳参考。愚者千虑或有一得,非敢言经验也。尤有言者,治咳之要,务须辨证选方,辨证用药,一般套方套药,切忌迷信服用。制方用药大法,外感咳嗽药不宜静,静者留邪不解,变生他病。内伤咳嗽药不宜动,动则虚火不宁,燥咳愈甚。外感风寒宜辛甘疏邪,忌寒凉收敛。内伤燥热宜甘寒润肺,忌辛香燥烈。外感久咳则火热,内伤久咳则火炎。俱宜开郁润燥,凡此均宜详审,不可粗心大意。

6 鱼蛤石花汤

【来源】马荫笃,《中国中医药报》1990年

【组成】生石膏30克,鱼腥草双花各15克,海蛤粉、北沙参、杏仁、前胡各10克,川贝母、木蝴蝶、橘红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清热宣肺,化痰止咳。

【方解】方中鱼腥草味辛性微寒,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之功,凡因肺热而引起咳喘、吐脓痰者(肺炎、肺脓疡),用之皆有特效;双花、生石膏清热泻火、止渴除烦;海蛤粉,川贝母化痰散结,善治痰喘火咳;前胡、杏仁宣散风热,止咳平喘;沙参润肺生津;橘红理气祛痰,兼除喉中之痒;木蝴蝶清肺开窍,理气利水而止咳,亦是治疗百日咳的有效药物。诸药配伍为用,共奏清热宣肺,化痰止咳之功。

【主治】小儿咳嗽、实热哮喘、肺炎,尢其是病毒性肺炎疗效更佳。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好。

【附记】凡虚寒证禁用本方。

7 解郁宣肺止咳方

【来源】汪新象,《中国中医药报》1990年

【组成】柴胡、黄芩各12克,半夏10克,细辛6克,五味子、生姜(或干姜)、杏仁、枳壳各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解郁散邪,宣肺止咳。

【方解】本方适应证以咳嗽,病程较长,夜咳为甚,吐清稀泡沫痰,苔薄白(黄)而稠,脉弦等为主要证候的患者,其病机乃邪郁少阳、导致三焦气机郁遏、肺气失宣,故法当疏畅三焦气机,解郁散邪,宣肺止咳为治。方用柴胡、黄芩、枳壳和解少阳,疏畅气机,解郁散火;半夏、生姜、细辛、五味子温肺散寒,化痰止咳;杏仁降肺气平喘咳;甘草和中。全方意在解郁、宣肺、止咳。气郁解而邪散,外邪散则肺气宣而咳嗽自止。肺主宣降,肝主疏泄,三焦乃气机水火的升降,而肺的宣降靠肝的疏泄和三焦遏降调节。肝胆互为表里,胆与三焦同属少阳而司相火,其气机郁遏,相火不得泄越,化为邪火上逆于肺,则咳嗽作矣。故有“久咳不已,三焦受之”,“夜咳三焦火”之说,故当以清解三焦郁火,温肺散寒为法。

本证属外感咳嗽,故“小柴胡汤”去参、枣之外,加枳壳助柴芩以宣畅气机而清解郁火,加杏仁降肺气,配柴胡降浊升清。清稀泡沫痰属肺通水道功能失调的表现,故加细辛,配姜、夏既能温化清稀泡沫之寒痰,又助通调水道之功;再加五味子之酸敛以防姜、辛之辛散,且姜、辛,味同用,收散并举,相反相成,发挥温肺化痰,敛肺止咳之作用。

【主治】外感咳嗽,症见夜间咳甚或昼夜阵咳,吐泡沫痰,或清稀痰,苔薄白或薄黄而润,舌质正常或偏红,脉弦细、弦数或弦。病程一周以上,伴有“少阳病,但见一证”的患者其效颇佳。

【加减】春加荆芥、薄荷、防风;夏加香薷、厚朴、陈皮;秋加苏叶、前胡、桔梗;冬加麻黄、桂枝;久咳不已加罂粟壳丹参、桃仁;咳而遗溺者加黄芪益智仁;喉痒者加牛蒡子、蝉衣。

【疗效】临床屡用,其效颇佳。

8 桑薄清宣汤

【来源】张珍玉,《中国中医药报》1990年

【组成】霜桑叶6克,薄荷4克,炒杏仁3克,桔梗、陈皮、枳壳、紫菀各4克,生白芍、甘草各3克。

【用法】上药用300毫升水煎至头开时加薄荷再煎15分钟,倒出,再加水150~200毫升煎15分钟倒出,与头煎混合,分服。本方剂量适合于6岁以下,周岁以上患儿。3岁以下每服1勺(约20毫升),每日3~4次,每隔4~6小时一次。3岁以上每服2勺,日二次。

【功用】清宣外邪,化痰止咳。

【方解】今日小儿,饮食多肥甘有余,而致积痰内生;衣着多温厚太过,易郁闷生热;其体质多偏阳盛,故风寒外袭,虽为阴邪,但易以热化,内闭肺气,引发伏痰。因此,小儿咳嗽当以清宣化痰为主。据今日小儿特点,一般不宜辛温宣发,故而以桑叶,薄荷轻清宣透,达邪而不伤阴;配以宣肺祛痰止咳杏仁、桔梗,使宣降适宜,紫菀性温而不热,质油而不燥,辛发苦降,既助桑叶、薄荷之宣,又佐杏仁、枳壳之降,宣不伤阴,降不耗气,痰消邪去,枳壳与桔梗为伍,一升一降,则痰消气降。枳壳虽味苦性寒合陈皮之辛温芳香,辛温与苦寒相抑配伍,意在避其芳香化燥、苦寒败胃之害,而彰其行气化痰之效,及断生痰之源之功。生白芍一味,味酸敛阴,与桑叶、薄荷为伍,宣散祛邪而不动摇稚阴,且敛阴益阴而不敛邪,兼能清热。故本方组成宣中寓降,降中主宣,共奏轻宣清肺、消痰止咳之效。

【主治】小儿外感咳嗽。

【加减】若发热可加金银花9克;咽喉痛加牛蒡子4克,川贝母3克;不思饮食加炒麦芽6克。

【疗效】临床屡用,奏效颇捷,多1剂知,2剂已。

【附记】本方配伍丝丝入扣,切合病情,是治疗小儿感冒咳嗽的有效方剂。验之临床,多应手取效。用治成人外感咳嗽,依本方酌加剂量,效果亦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治急性支气管炎秘方(方18首)
名医名方—咳嗽
国医大师颜正华:中医随证变法,治慢性支气管炎
解郁宣肺止咳汤
支气管炎咽炎的克星
每日悦读640:吴氏加减止嗽散(治疗支气管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