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养生诗词』冬补三九,夏补三伏

  养生导读:有句俗话说“冬补三九,夏补三伏”,到底是为什么呢?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大自然的规律。今天我们来看看“冬补三九,夏补三伏”蕴含的养生意义!

  “夏补三伏”有三法

  祖国医学有“补在三伏”之说。所谓“三伏”,是指7月下旬,气候渐热属初伏,8月上旬为中伏,8月中旬为末伏,气温最高,三者统称“三伏”。伏天昼长夜短,汗多易虚。精力损耗大,不少人夏季体重下降。此时进补比较容易吸收,可以防止虚衰。这也是运用了冬病夏治的方法。所以也有“虚为夏病之本”之说。因此,在夏季适量进补,有调补正气、改善体质的作用。

  三伏天是一年内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季节,古代医学家曾有告诫:暑邪极易耗气伤津,使人正气不足而引发各种虚症。根据中医“虚则补之”的原则,适当合理的“三伏进补”可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关键问题是要分清虚实、对症补益。

  “三伏”之际,人体气血趋向体表,形成了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的生理状态。根据“虚则补之”的原则,只有用“补法”才能调整机体功能。对于阴虚者,天热易耗伤阴津,此时补阴,犹如久旱遇甘霖,不会“火上加油”。对阴阳两虚者,暑热越盛,阳气越伤,此时进补,恰似雪中送炭,也不会“虚不受补”。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进补?所谓“补法”,并非是单纯地进食美味佳肴或吃补药,而是综合调摄。补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神补、食补、药补、精补等。

  一、顺时调神即“神补”

  首先,在盛夏时节,宜顺应自然,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黄帝内经》指出:“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其意是指暑天可适当晚睡,早些起床,中午适当安排午休。

  在清晨或傍晚时,可选择公园、河边、湖畔、庭院等空气新鲜处,进行散步、太极拳、太极剑、导引保健功法、气功锻炼,使心情舒畅,胸怀宽阔,神清气和,精力充沛,心神得养。如果条件允许,还可参加外出旅游、消夏避暑,既使人心旷神怡,又可锻炼身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古代皇室六大长寿秘方
吃铁皮石斛,冬天里暖身暖心
【养生】丨节气养生——立秋
盲目进补非养生
人参杀人无罪 大黄救人无功
补养脾胃要因人而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