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风集』中风后肢体久胀可致残

中风后偏瘫侧肢体(尤其是手臂)常常会发生肿胀,可在发病第3天至6个月后发生,令病人感到非常痛苦,家属也非常着急。轻症肢体肿胀,如能尽早改善,让静脉血尽快回流心脏,水肿会很快消失,不会产生较大危害。相反,若肢体水肿滞留时间过长,其中的蛋白质成分就会沉积下来,变成纤维组织。如果这种病变发生在关节周围,可发生关节强硬和挛缩,甚至导致肢体的残废,故对肢体肿胀应积极治疗。

静脉回流障碍  人体的血液供应是由循环系统完成的,动脉血流的动力来自心脏每一次有力的收缩和血管壁的弹性;而静脉回流主要靠它与心脏之间的压力差,以及肌肉收缩对血管壁的挤压力。由于静脉壁较薄,弹性差,这种挤压力的作用,就显得特别重要。但当肢体瘫痪后,肌肉因失去神经支配而停止了收缩活动,所以,肌肉对静脉血管的挤压力也就消失了,致使静脉回流障碍。

解决办法:采用冷、热水交替浸泡。将患者肿胀的手或足浸泡在10度的冷水中10分钟,休息2分钟,再将患手(足)浸泡在40度:的温水中10分钟。如果是手臂或腿肿胀,可以先用凉毛巾冷敷,再用热毛巾热敷,温度同上。这样能促进组织液经淋巴或静脉回流,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消肿的目的。同叫要注意抬高患肢体位。坐位时,可用支架或其他支撑物将前臂抬高,或放于椅子扶手上;卧位时,患侧下肢应垫高10--20厘米,减少因重力对灌注的影响,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减少液体渗出。

营养代谢障碍  人的肢体活动是受神经支配的,而血管的舒缩功能也是受神经支配的,当肢体偏瘫后,失去了神经支配,偏瘫侧肢体便会继发营养代谢障碍,使血管的舒缩功能失调,收缩和舒张反应变得迟缓,静脉血回流速度减慢。

解决办法:对患肢进行按摩,让患肢被动活动。通过摩、揉、捏、按等手法,可以改善患肢微循环,纠正患肢的营养代谢障碍,使滞留于组织间隙中的液体被带走,从而减轻水肿。可经常帮助患者进行肢体的被动运动,代替肌肉的主动收缩活动,起到挤压静脉血管,促进静脉血回流的作用。另外,患肢以被动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的方式来模拟主动运动,具有改善神经系统的传导功能,改善局部的营养,不但可防止肌肉萎缩、促进萎缩的肌肉早日康复,而且可防治肿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偏瘫病人肢体肿胀原因
瘫侧肢体为什么会出现水肿?
【科普】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
中药熏蒸治疗偏瘫肢体肿胀疗效观察_杨东宁
久坐危害大,当心下肢深静脉血栓找上你
老年人骨折后患肢肿胀怎么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