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良好的挫折教育,是孩子必经的成长之路




成长

意味着


更积极地面对

挫折


心理学家说,挫折是一种负性的情绪体验,在人们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的时候发生。通俗地说,就是我们前进中遇到的失败和不顺利而引起的感觉。


很多人以为,只有失去至亲,父母离异,家庭遭遇重大变故,流离失所才算挫折。按照这个标准,今天的孩子太幸福了,根本不知挫折为何物。其实,这样的理解过于狭隘。


事实上,“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孩子每天都有这样的体验,比如考试不如意,遭到批评和嘲笑,和同学闹矛盾,不小心丢了东西等等,都算是挫折。从这个定义中便可看出,挫折无处不在。其实孩子们从来就不缺少挫折。


比如,两个孩子玩游戏,甲请求:“把铲车给我玩玩好吗?”乙回答:“不。”那么,甲的愿望没有达成,算是遭遇了一个小小的挫折。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面对这种情况时,孩子的反应会各不相同。有的孩子继续请求,或者想别的办法,总之要把铲车拿到手;有的孩子困窘得很,不知如何是好;有的孩子哇哇大哭,或者会请求大人支援……而所谓的挫折教育,就是让孩子在他自然而然遇到的挫折中获得教益,而不是累计挫败。


GROWTH

成长




因此,挫折教育的重点,并不是人为增加挫折的分量,而是教会孩子积极地面对挫折、化解挫折。


有一次,朋友家的孩子麦粒儿和小侄子鹏鹏去公园玩沙子,麦粒儿借铲车,遭到了鹏鹏的拒绝。麦粒儿非常困窘,来向我求援。我温和地问麦粒儿:“你想要那个铲车,对不对呀?”她点头。我继续试探:“你去和鹏哥哥说好吗?”麦粒儿摇头。以我对麦粒儿的了解,再怎么逼迫她她也不会去的。于是我对她说:“我带你去好吗?”她点头。我牵着她的小手到鹏鹏身边,蹲下来对麦粒儿说:“你和鹏鹏说吧!”麦粒儿的语气还有点虚弱,但勇敢多了,终于开口问:“鹏鹏,把铲车借给我好吗?”这回鹏鹏给她了。我顺势应了一句:“你看,再和鹏哥哥说一遍,他就给你了。”


我们来假设一下,假设麦粒儿来向我求援,我给她这样的“挫折教育”:“你这么大了,连这么点事都处理不了,还来找大人,羞不羞啊?现在我管你,以后谁保护你啊,自己想办法!”我想,这样只会使麦粒儿更困窘,下次遭到拒绝,更不知所措。


其实,我并没有直接帮麦粒儿去解决问题,只是认真听了她的困难,然后带她到鹏鹏身边,鼓励她自己去说。说到底,我只是为麦粒儿提供了一种新的面对挫折的方式:再说一遍,结果就会不一样。当然,如果麦粒儿不肯说,我会有限度地介入并作出示范。



美国的职业培训师保罗·斯托兹提出了“挫折商”(简称AQ)的概念,从四个方面考察人的挫折商:控制、归因、延伸、忍耐。简单地说,挫折商高的人,会觉得自己对局面有掌控能力;遇到挫折会主动承担责任,并相信自己可以设法化解挫折;将挫折的后果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会无限蔓延;懂得在逆境中坚持。


不同的人面对挫折的方式也不一样。积极的方式包括继续坚持或寻找其他策略,消极的方式则表现为攻击或退缩。前文中的麦粒儿虽然表现出退缩的状态,但并没有放弃求援,我引导她的方法则是继续坚持。当然她也可能选择另外的方式:寻找其他策略,比如找其他玩具和鹏鹏交换。采取攻击行为,可能是通过攻击鹏鹏来释放愤怒——很多孩子会采用这种方式。攻击行为背后,往往隐藏着挫败感。


以借铲车这件小事为例,如果被拒绝后,孩子觉得自己对局面失去控制,认为自己无法改变结果,就会陷入沮丧之中,继而采取消极的对策,攻击或退缩;如果孩子觉得自己仍然有很大的主动权,就会继续请求,或者寻找别的策略来达成目标。


既然挫折是“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这个目标的设定则大有学问。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如果把目标定得过高,或者定为一个点,就容易被挫败感包围,因此,我主张“分层设定目标”。


从许多身处困境的孩子身上发现,孩子并非不想改变,只是对改变的过程并不了解。因此,他们会设定一个非常彻底的理想目标,比如,一个平时得50分的孩子,定了个90分的目标,而且期待短时间内完成。一旦设定这个目标,孩子热血沸腾地努力几天之后,便被残酷的现实击垮。


这样的目标之所以成为挫败感的根源,不仅仅因为目标过高,还因为仅仅设定了一个点,哪怕得了85分,都会导致挫败感。因此我们建议孩子设定梯度目标,最低的目标一定要离现在的水平很近,也就是所谓的“跳一跳摘桃子”。


获得首次成功非常重要,这样孩子就会在喜悦中一点点地进步。AQ高的孩子,善于收集进步的证据来鼓励自己。AQ不高的孩子,如果目标定得很高,又不善于收集证据,就特别容易被挫败感击倒。我们口中许多所谓“不求上进”的孩子,并非真的“不求”,而是因为“求”得太急切,数次挫败后彻底丧失了信心。因此,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进步,就不能太急躁,而且要指导孩子设定客观的目标。否则,目标过高反而会欲速则不达。


其实,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常常要面对自己的挫败感。挫败感重的家长,会因为很小的事情而感觉很崩溃,觉得孩子无可救药,最后导致心力交瘁而放弃。父母挫败感重,格外容易对孩子进行所谓的“挫折教育”,通过攻击孩子来释放自己的挫败感。有的家长则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并不厌其烦地想办法,经过漫长的探索,最终解决问题。


成年人沉重的挫败感,往往与我们童年的“挫折教育”有关。在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常常因为做错事情导致父母批评我们这个人。久而久之,我们对事对人的界限也模糊了,因为做错事情而否定自己这个人,这就导致了挫败感的蔓延。如果父母和孩子同时被挫败感包围,就容易互相攻击,这也是亲子关系紧张的一个根源。因此,挫折教育不仅仅是针对孩子,成年人也需要重新认识挫折感,并学会用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





真正的挫折教育,就是我们给孩子足够的爱、理解与鼓励,引导孩子用积极的策略来面对挫折,并最终跨越挫折,这样,孩子抗击挫折的能力就会增强。也只有这样,孩子才会越挫越勇。


相反,你会发现,光给挫折不教育,最后的结果会与家长的期望南辕北辙,孩子会越来越退缩。道理很简单,困难增加了,办法却一点儿都没有,不退缩才怪。


孩子从来都不缺少挫折,关键是怎么利用这些素材,让孩子获得教益。孩子遇到了多少挫折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从挫折中学到了什么。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具体案例来谈谈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应该给孩子传递什么样的信息。



案 例

9岁的伊丽莎白第一次参加体操比赛。她修长,柔韧性好,充满活力,很适合练习体操,她自己也很喜欢。她当然会对竞赛有点紧张,但她自信自己能做得很好。她甚至开始想象在她的房间里要有一个地方来放她的得奖绶带。


第一个项目是自由体操,伊丽莎白第一个出场。尽管她做的不错,但最高分在随后几名选手上场后便被改写了,她输了。伊丽莎白在后面几个环节中做得也不错,但还是没有好到能够赢得比赛的程度。到最后,她什么奖都没拿到,并且很伤心。


如果你是伊丽莎白的父母,你会怎么做?一般我们会遇到这样几种答案:


1、告诉伊丽莎白你认为她是最棒的。

2、告诉她本来她是应该得奖的,只是裁判不公而已;

3、告诉她体操其实没那么重要。

4、告诉她她有能力,下次肯定能赢;

5、告诉她本来她就赢不了;


在我们的社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变得很重要,以至于经常父母会力求“保护孩子不受失败影响”。这或许能短期里帮助孩子从失望里解脱出来,但长远来看却是有害的。


我们来看看这5个可能的反应传递出了什么信息:


第一个(你认为她最棒)很不诚实。她不是最好的——这一点你知道,她也知道。这不能帮助她从失败中恢复并有所提高。


第二个(她受到了不公对待)是将责备转到了他人身上,但是事实上问题大多来自她自己的表现而非裁判。你希望她长大后也这样老是推诿责任给别人吗?


第三个(告诉她体操没那么重要)其实是教她贬低那些她做不好的事情。这真的是你想要传递给她的信息吗?


第四个(她有能力)可能是这些信息中最危险的一个。难道能力能自动带给你所想要的一切吗?如果伊丽莎白这次没能赢得比赛,为什么下次她就能赢呢?


最后一个(本来就赢不了)看起来是最硬心肠的一个回答。事实上你不太可能这么对她说。但这是她的有着成长式思维的父亲给她的回答。



原 话


她父亲的原话是:“伊丽莎白,我明白你的感受。你的期望很高,也确实发挥出了自己的最好表现,但没能赢,这很让人沮丧。不过你要知道,你的努力还不够。很多女孩子练习体操时间比你长,训练也比你刻苦。如果你真的希望获胜,就要更加努力争取”。


他同样也告诉伊丽莎白,如果她练习体操只是为了乐趣,那也不必在意名次;如果想赢得比赛,就要更加努力。


伊丽莎白听进去了这些。她花了更多时间来练习和完善自己的动作,特别是自己的弱项。在接下来的一次比赛中,80个来自各个区的女孩都参加了这场比赛。伊丽莎白赢得了5个奖项,并且也成为了总冠军,带回家了一个大奖杯。现在,她的房间里放满了各种奖,墙上简直都不留空白的地方了。


谈及根本,她的父亲不仅仅告诉了她真相,也同样告诉她如何从失败中学习,并且从中走向胜利。他当然非常同情她女儿当时的失望之情,但他没有只是给予一些空洞的安慰,因为他知道这些空洞的安慰在未来只会带来更多失望。


伊丽莎白的例子告诉我们,孩子需要诚实和建设性的反馈。如果你保护孩子而不让他们收到真实的信息,他们永远不会从中汲取教训。他们可能会认为这些建议、指导和反馈是负面的。但是如果不给这些建设性的批评,不仅不能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还会危及他们的未来。

来源 | 《让孩子心悦诚服》杨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别光给挫折不教育
新丁如何应对大学新烦恼
90%的妈妈会束手无措 面对孩子的挫折
五岁孩子开铲车
第393期:你知道运动对孩子有多重要吗?
【转载】如何培养孩子的毅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