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社会心理】医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全文请见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年第24卷第12期,欢迎大家阅读下载。系本平台首发。媒体转载请标明出处。


医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

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李 静① 闫国伟② 张静平③△


①中国.汕头大学医学院(广东汕头) 515041 E-mail:lj.309@163.com ②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洛阳) 471003

③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护理心理学研究中心(湖南长沙) 410013 △通讯作者 E-mail:jpzhang1965@163.com

【摘 要】 目的:探讨医学生手机依赖状况及其与孤独感、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医学生教育及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中文版手机依赖指数(MPAI)、UCLA孤独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696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的MPAI平均得分为(42.82±11.30),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得分(t=1.975,P <0.05);农村学生得分要高于城市 镇学生得分(t="2.056,P"><0.05);不同年级及专业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医学生mpai得分与消极应对方式、孤独感呈正相关(r=0.31,0.29;p><>

【关键词】 手机依赖;孤独感;应对方式;中介作用;现况调查

【中图分类号】R39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252(2016)12-1828-04

【doi】10.13342/j.cnki.cjhp.2016.12.01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的使用已经得到极大普及。手机在医学生中也成为了日常用品,并且围绕手机使用产生了一种新的心理现象:手机依赖(mobilephonedependence)。手机依赖症,又称为手机综合征、手机焦虑症、手机瘾,指个体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其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受损的痴迷状态[1]。手机依赖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2],同时研究发现,个体的手机依赖现象越严重,其自我控制能力越差[3]。因此,手机依赖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手机依赖的形成受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的影响。心理活动可以影响个体问题行为的形成和发展。有研究证明,孤独感可以预测手机依赖倾向,孤独感越强的大学生其手机依赖程度也越严重[4];频繁的短信交往行为也可能与孤独感有关[5];孤独感高分组比孤独感低分组手机依赖程度严重,说明孤独感与大学生手机依赖关系密,孤独感不仅可以直接预测手机依赖,还可以通过中介机制对手机依赖产生影响[6]。个体手机依赖的形成与其行为方式也有关系。多项研究均表明,自责、幻想、退避等消极应对方式和手机依赖呈显著正相关[7,8],同时,应对方式还可以作为中介变量在手机依赖形成的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7]

  综上所述,孤独感、应对方式都是影响手机依赖的影响因素。而以往的研究多为单一的研究,未将两者同时纳入,也未考虑专业特殊性。本研究将两者都纳入模型,并结合医学生的专业特殊性,观察两者共同作用时对医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提出本研究的研究假设:孤独感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医学生的手机依赖状况,还可以通过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来影响医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选取4所医学院校的在校医学生,共发放问卷760 份,有效问卷696 份(91.6%)。其中,男生199人,女生497人;大一206人,大二133人,大三235人,大四102人,大五20人;临床医学394人,护理172人,检验29人,药学43人,中医30人,医学信息8人,其他20人;年龄17~24岁,平均年龄(20±1.00)岁。

1.2 方法

1.2.1 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obile Phone Addiction Index Scale,MPAI) 该量表由Leung等[9]编制,由黄海等[10]人汉化。共17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一点也不)~5(总是)分制评分,得分越高则手机依赖情况越严重。该量表包括失控性、戒断性、逃避性和低效性4个维度。总量表及4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91、0.84、0.83、0.87和0.81。

1.2.2 UCLA 孤独量表[11]用来评价由于对社会交往的渴望与实际水平的差距而产生的孤独。量表由20个条目组成(其中含有11个正序条目和9个反序条目),1~4级评分,得分越高孤独感越强。

1.2.3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12]共20个条目,为自评量表,采用4级评分,在每一个应对方式项目后,有“不采用、偶尔采用、有时采用和经常采用”4个选项,相应评分为0、1、2、3。项目1~12为积极应对维度,项目13~20为消极应对维度,结果为积极应对维度平均分和消极应对维度平均分。应对倾向=积极应对标准分(Z分)-消极应对标准分(Z分)。全量表、积极应对分量表、消极应对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分别为0.90、0.89、0.78。

1.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和AMO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对医学生的手机依赖整体状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两样本t 检验对不同性别、家庭所在地医学生MPAI得分差异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年级、专业之间MPAI得分差异进行分析;对MPAI高低分组的孤独感、应对方式差异进行两样本t 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MPAI得分与孤独感、应对方式得分进行相关分析。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应对方式在孤独感和手机依赖之间的中介效应。以P <>

2 结 果

2.1 医学生手机依赖状况

  医学生MPAI平均得分为(42.82±11.30),显著高于一般大学生[10](t=14.664,P <>1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5,P <0.05);农村学生得分(43.55±11.83)要高于城市 镇学生得分(41.76±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6,P"><>

2.2 手机依赖高低分组的孤独感及应对方式比较将MPAI得分按由高到低排序,并取首尾各27%的受测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结果显示,高分组(n=201)在消极应对分量表及UCLA 得分均高于低分组(n=192);应对倾向得分则低于低分组,见表1。

2.3 手机依赖与孤独感、应对方式的相关MPAI得分与应对倾向得分呈负相关,与孤独感得分及消极应对得分呈正相关,见表2。


2.4 手机依赖与孤独感、应对方式的结构方程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假设进行验证分析,以孤独感为自变量,消极应对为中介变量,手机依赖为因变量,形成最终模型,见图1。


结果显示,该模型的拟合指标分别为:χ2/df=4.04,RMSEA=0.06,GFI=0.98,AGFI=0.96,NFI=0.97,IFI=0.96,CFI=0.98。在各拟合指标中,χ2/df值稍微偏大,但由于该值的大小容易受样本量大小的影响,当

样本量较大时,χ2/df值亦越大,此时整体模型适配度的判别不应只以卡方自由度比值作为判断标准,还应参考其他指标来评估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其他指标均达模型适配标准,说明数据与假设模型拟合度较好,可以被接受。同时我们采用温忠麟

[12]人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流程进行分析。采用bootstrapping方法对消极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进行了统计学的显著性分析,抽样数为2000,置信区间为95%。结果表明,模型中的路径均达到显著性水平,总效应、间接效应与直接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 <>

3 讨 论

  本研究发现,女生对手机依赖的程度要高于男生,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13-14]。与男生相比,女生更喜欢用手机与同学朋友保持联系[15],因此,女生比男生表现出更强的手机依赖性。但是不同年级之间的手机依赖程度却没有显著差异,这与以往的研究不一致[10,14],可能是因为医学生各年级的课程均比较繁重,故在年级方面差别不太明显。研究还显示,不同程度的手机依赖者在应对倾向及孤独感得分方面有显著差异,高手机依赖者更多的采取消极应对方式,也体验到更多的孤独感。同时我们还发现,农村生源比城镇生源医学生有着更高的手机依赖性,可能与家庭经济收入有关。Sevil等[16]研究也发现,家庭收入较差的大学生有着更强烈的手机依赖感,这提示我们医学院校的老师对于农村生源学生要给予更多一点关注。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手机依赖与孤独感、个体的应对方式存在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手机依赖与个体的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个体的应对倾向呈显著负相关,而与积极应对方式相关性则为不显著负相关。刘雪等[8]研究发现,采取消极应对方式的个体更容易产生手机依赖。采取积极应对方式个体在处理问题时更多的是主动寻找办法,或求助等,这时手机只是其联系解决问题的工具,这样的个体对自己所要做的事情目标清晰,也表现出更大的自律性。另一方面,手机依赖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医学生课程多,学习压力大,加上理科性质,没有更多时间参加集体活动、娱乐活动等,这会加重他们的孤独等不良情绪。手机的多功能、互动性可以减轻由于孤独情绪引起的焦虑等,从而形成对手机的依赖。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的结果显示,消极应对方式在孤独感和手机依赖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首先,孤独感可以直接影响手机依赖的程度。本研究中,医学生的孤独感对手机依赖起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孤独感越强的医学生手机依赖程度越严重。孤独感水平较高者可以通过手机满足交往的需求,通过手机来摆脱孤独,逐渐形成对手机的依赖。其次,孤独感可以通过消极应对方式影响个体的手机依赖。消极应对方式可以显著预测手机依赖,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个体更容易产生手机依赖。孤独感强的个体则更倾向于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从而容易产生手机依赖倾向。我们可以从改变医学生的应对方式入手,来预防部分医学生手机依赖的形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确断点回归(RD)理论及评价
你的手机经常黑屏吗?如果遇到不要慌,黑客师教你几招轻松应对!
课堂教学何以为“教师”与“学生”共享?
大学生社会孤独和 人际信任与幸福感的关系
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发现智能手机使用行为与人们的交往焦虑及孤独感有关
第六章 一元一次方程6.3 实践与探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