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宫海错图》:海鲜你为什么那么萌?

「海错」一词,是中国古代对于水族之中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海产品的总称,出典于《尚书·禹贡》的「海物惟错」。「故宫经典」系列丛书的最新一部作品为《清宫海错图》,书名之「错」,即多样杂陈之意。该书作者聂璜将自己在东南海滨所见的鱼、虾、贝、蟹等绘成此图册,取名为《海错画谱》,作者自序中这样写道:「以错称海物也……夫错者,杂也,乱也,纷纭混淆难以品目,所谓不可测也。」

略说《海错图》

根据《石渠宝笈续编》的记载,《海错图》一书共有四册,前三册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第一册有作者自题《海错图序》、《观海赞》及跋文、《图海错序》、《观海赞》及附跋文。其中第一册画三十五开,主要描述鱼虎、河豚、人鱼等海洋鱼类。第二册画三十七开,主要是鲨鱼类,如青头鲨、剑鲨,其他还有海豹、海驴、海蜘蛛等。第三册画三十九开,主要描述海鹅、海鸡、三尾八足神龟等。第四册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主要描述蚕茧螺、金线贝、纯紫贝等。与故宫博物院藏康熙朝《鹁鸽谱》、乾隆朝的《仿蒋廷锡鸟谱》、《兽谱》和道光朝的《鸽谱》不同,《海错谱》是清宫所藏五部表现海洋生物、飞禽、走兽等动物题材的画谱里,唯一出自民间画师之手的画谱,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关于海洋生物的科学画谱。

《海错图》图文并茂,图画错落排布,笔触细腻艳丽,独具匠心。

清 聂璜 海错图册之“鲛鲨” 故宫博物院藏

画页中内容异常丰富,收录的有海洋生物中威风凛凛的远洋深海鱼类,如该书第二册所收入的鲛鲨,称「此鲨首与身全似犁头鲨状,惟此锯为独异。其锯较身尾约长三分之一,渔人网得必先断其锯,悬于神堂以为厌胜之物。及鬻城市,仅与诸鲨等,人多不及见其锯也。」并称「渔人云:此鲨状虽恶而性善,肉亦可食。又有一种剑鲨,鼻之长与锯等……其剑背丰而傍薄,最能触舟,甚恶」。

清 聂璜 海错图册之“七里香” 故宫博物院藏

书中亦描绘有憨态可掬小鱼小蟹,如第一册收入的七里香,「闽海小鱼,言其轻而美也。其鱼狭长似鳝,身有方楞,白色。海人盘而以油炸之,以为晏客佳品。或以为大则海蟮,然海蟮尾尖似鞭鞘,此则尾如扇,而背有翅,其状非也。《七里香赞》:鱼不在大,有香则名。香不在多,有美则珍」。

清 聂璜 海错图册之“马鲛鱼” 故宫博物院藏

图谱中有真实存在、可作为食物的海洋生物,如第一册收入主产于中国黄海、渤海以及东海北部的马鲛鱼:「《汇苑》云:马鲛形似鳙,其肤似鲳而黑斑,最腥,鱼品之下。一曰『社交鱼』,以其交社而生。按:此鱼尾如燕翅,身后小翅,上八下六,尾末肉上又起三翅。闽中谓先时产者曰『马鲛』,后时产者曰『白腹』,腹下多白也。琉球国善制此鱼,先长剖而破其脊骨,稍加盐而晒干,以灸之,其味至佳。番舶每贩至省城,以售台湾。有泥托鱼,形如马鲛,节骨三十六节,圆正可为象棋。《马鲛赞》:鱼交社生,夏入网罟。鲜食未佳,差可为脯。」亦有光怪陆离的各类口耳相传的神秘动物:如头生双角的潜牛,「南海有潜牛,牛头而鱼尾,背有翅。常入西江,上岸与牛斗,角软,入水即坚,复出」。

清 聂璜 海错图册之“海蜘蛛” 故宫博物院藏

有凶猛巨大的、「产海山深僻处,大者不知其几千百年」的海蜘蛛,《海蜘蛛赞》曰:「海山蜘蛛,大如车轮。虎豹触网,如系蝇蚊。」这些或存在于海中或存在于想象中的海洋生物,通过聂璜的妙笔生花而跃然纸上,令人有置身神妙深海世界之感。

全书不仅有栩栩如生的海物图画,也有聂璜对每一种生物、物产所作的细致入微的观察、考证与描述。每篇文字长短不一,并均以一首朗朗上口的简短赞诗作为小结。书中文字除对生物产地、习性、外貌特征、烹饪方式的记述外,还有很多东南沿海一带的坊间传说与民间故事。这些来自亲身生活的感受,与画家渊博的学识、娴熟的绘画技巧结合在一起,创作出了这一兼具艺术和知识之双重价值的作品。《海错图》很得对博物学有着浓厚兴趣的乾隆皇帝的欣赏,他命人在首页上钤「乾隆御览之宝」、「重华宫鉴藏宝」等玺印,以示对该书的珍重。

画师聂璜

中国古代的文人画家多乐以兰梅竹菊、人物花鸟获取艺术上的成就,而将人生最有活力的时光和自己的全部创作精力,都投入到表达海洋动物的创作并有所成的画家,可谓少之又少。而这套《海错图》的作者聂璜,却属于这样一位民间画师。

清 聂璜 海错图册之“麻鱼” 故宫博物院藏

浩瀚的历史文献中,能够找到关于聂璜的生平记载寥寥,仅知其字存庵,号闽客,浙江钱塘人,生卒年不详,大概生于十七世纪四十年代,是位生物学爱好者,也是擅长工笔重彩博物画的高手。据《图海错序》所言,他大约在一六六七年前后起,「客台瓯几二十载」,即在浙江台州和温州生活了二十多年后,于康熙丁卯(一六八七年)完成《蟹谱三十种》一书。他曾云游贵州、湖北、河北、天津、云南等地,在中国南部海滨地区停留了很久,详细考察不同生态环境下物种的特征、迁徙、繁殖习性等,考察不同生态环境中水生物的种类和习性。康熙三十七年(一六九八年),聂璜将其游历东南海滨所见鱼、虾、贝、蟹等现实和传说中的水族绘图成册,即《海错图》。

清 聂璜 海错图册之“井鱼” 故宫博物院藏

聂璜一生阅读过大量中外各种有关动植物的文献,在《图海错序》中,他认为历史上不乏描述海洋动物的著作,「旁及海错」的有《南越志》、《异物志》、《虞衡志》、《侯鲭志》、《南州志》、《鱼介考》、《海物记》、《岭表录》、《海中经》、《海槎录》、《海语》、《江海》等文献,虽所载「海物尤详」,但这些古今载籍多缺乏图绘。《本草·鱼虫部》「肖像未真」;《山海经》「所志者山海之神怪也,非志海错也,且多详于山而略于海」,这是促发聂璜著述图文版《海错图》的动机。

遍览《海错图》图文,我们并不能找到聂璜有意将该书进呈皇帝的词句,可知在作者创作时完全没有任何进献谋名的功利之心,全然出自对于海洋动物的兴趣。这一非著名的民间画师创作的作品,是在雍正四年(一七二六年)由副总管太监苏培盛交入清宫造办处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海错图:一本无意间走进紫禁城,深得乾隆喜爱的博物学画册
故宫里的海洋世界,太奇妙了!
三百年前,一画家画下300多种生物,画中“人鱼”至今无人见过
300年前,一画家画下300多种生物
大海有怪鱼:清朝皇帝看到的海底世界
乾隆最爱的画谱,竟是一本“海鲜食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