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细谈习练太极拳的体会
 
  我是一个习练陈式太极拳的习练者,曾接触自学过一些拳种,以充实自己,于技击养生之道不敢言有多少体会,但也算微有造诣,在这里谈一谈,先说说现在学太极拳容易产生的病,就是膝关节的病,这是现在学太极拳最大的病了。

    其实这里面的因素除了每人的身体素质不同之外,确实还有学拳的规矩与否,规矩是指正确的学习拳的方法,不是死板硬套,身体的素质决定了一个人不可能尽数的去做一样的动作,多多少少都会有差异,就像我,先天不足,注定我不能做到身材好,腰腿好的人那样漂亮的低架,但不是说这样我就不能打拳了,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拳,自己的定位,“学我者生,像我者死”,细细品味这句话,值得回味,“学人规矩不学人巧”,巧自规矩中得。

    再说说膝的方面,首先学拳不是伤身体,而是养身体,虽然讲有个适应过程,但适应拳的阶段仍以不伤为原则,皆是养为基而用,膝的保护每每多言去锻炼肌肉,其实这么说不算错,但也不对,因为在锻炼肌肉的最基本的原则不在于外形肢体,而在于一个人的心意志气方面,肌肉力量的产生是由心意而生“力乃意之奋也”,所以一定要使学者有一个正确的意念运用。

    初学贵使学者志气发乎于心,使气势磅礴,有顶天立地,万夫不当之勇,正所谓“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卧如弓”,静茹东岳,动如雷轰,势随心出,势出则百体呼应,肌肉筋骨自得锻炼,久则膝自稳固,腿自有力,如本已受伤,则尽力所能及之事,做能做之事,不可强执硬来,适可而止,在以不再伤之势以锻炼,仍需有气势志向,循序渐进,久之必有效果,不可和自己较劲,秉着养为主技为辅的原则,使自己的拳真正达到阴阳和合的效果。

    同时并以辅压腿、揉膝、转腰等等来使外形得到一个外在的刺激,目的是激活全身各处之活力,使之血气通畅,活络起来,以真正使身心快速融合协调统一,达到热身的效果,贵心意引导为主,外在刺激为辅,不可人前卖弄肢体外形美观、繁琐、复杂的技巧,亦不可忽然做猛烈的动作去显摆自己,那样对养性,修身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最易受到伤害,故学者切忌,初学者尤慎重再三。

    再谈谈松,松一字在历代太极拳家的理论中论之甚多,但总让学者不能完全体会,亦不甚明了,有人将放松不如说松开,我觉得有点意思了,因为讲放松容易懈,松开则有效地使僵硬,笨拙别扭处变的灵活又不失其神气意念,因为松开是相对紧张而言,是为了达到不卑不亢的中和效果,非为松而松,如弹簧一样的具有伸缩性使之变化多端,不丢不顶;关于人学拳的风格问题,主要是人的心性作用是拳产生了相应的风格,人聪明的学得快,反之悟性差的学得慢,这都无可厚非,心诚则成,有耐心韧性的必有所成,无此则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多是个光说不练的人,有愚恒者只需向其点拨通变之道,必有所成,有思路变化多者需向其言明笃定之功,修之必有所得,言人之性,每每上述具有亦不仅如此,且多爱为人师,而不能虚心者多矣!

    亦多有以讹传讹,有鸡蛋以传成恐龙蛋,尽述神奇乃至无敌于天下多有之,是太极拳界之不幸,此处言语略微走题,我接着说:为人师者切不可有改变人之本性的做法,本性是指人的性格,如直爽、开朗、憨厚、聪颖、多变等,只可去除学者不良习性,如多疑、投机取巧、钻牛角尖等,为师者需助学者除去劣性,修复良性,在不失学者良性的基础上给予弥补良性的方法,使学者之良性趋于完善,刚柔相济,如给予憨厚者变化之道,传授聪变者道德之理,学者之良性乃其主,给予传授之法为补学者良性使之完全。

    关于意念在拳中之作用古多有论述,我略提言,意念在人的生命处于主导地位,似帝王一样,正确的意念是介乎身心之间的纽带,如一个动作如何做,这只是外形,而这是学者应该想的是什么,找什么感觉,眼神何为住?这都需要意念,意念是主观的,感觉是心里的,动作是外形,通过意念的作用可以使心里更充实,外形更协调,但意念一定要正确,要符合阴阳自然之道,一个人没有切身体会是对拳理不会有深刻理解,多会夸夸其谈,十足的花拳绣腿,理论是实践的积累,亦是实践的指导方法,实践是理论的前提,亦是理论的成果,中医讲年有太过、不及、平和三种,拳术亦是一样,亦分太过、不及之病,和中和之健,病有始必有终,既能从不病至病,亦能从病归不病,不过时间长短不同,损伤和修复一般是成正比的,望众多学者得遇明师,真正达到修身养性之功效;

    对于发劲之法,首重气势,气势需庞大,取欲左先右,欲前先后之法,由明到暗,一气呵成,秉着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的原则,由脚而腿而腰完整一气,以腰胯为主,蓄而后发,力由脊发,蓄如张弓,发如射箭,势如雷震,发时一发即塌,左发右塌,前发后塌,以达对称阴阳,前发如子弹出膛,身有后座,后发时如拉弓至尽,突然弓把折断,左右发时如拔河之状,绳突然折断,而我一闪即发,下发如拉天坠地,上发如拉地抛天,至于多方位混合发力,力有主辅,差不多皆如此,至于运劲之法势如江河,柔若绵绸,重若泰山,然需柔中寓刚,重中含变,总是刚柔相济,步虽重要,以身为主而驱动,身以意而行使,步随身换,随遇平衡,虚实自有实虚在,似明而非明,因敌变而变方能立于不败,举手投足皆由意而充,非徒动肢体,意充使周身康全,动肢则久必生疾,可见一斑。关于缠丝,不过逆中求顺之法也,关于粘连黏随,不过在双方接触的基础上相互顺势揉动,打到我顺人背之术矣!

    打人如亲嘴嘛!意念的加入是加入感觉,不是加入假象的形象,如抱球就是体会抱球时的状态,发如放箭是体会放箭时的箭的感觉,所以功夫不是奢侈品,是日常生活的积累,是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事物、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契合,是人去感觉周边的一切换来的,只要用心在正地方,就一定会得到相应的收获,这就是因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听自由、能自如、合自然“应物自然”练太极拳
太极拳的动静开合(黄仁良)——小张老师
掌握“太极点”打一套明白拳
梅墨生谈太极拳的形与意(上) - 武学堂 - 龙朔文化-大型文化综合门户
学好拳架,是练好太极功夫的基础
“耍拳”论与“尺寸”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