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拳谱歌诀》校注诠释???王志远

歌诀六(4)

[正文]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

[校勘]

(1)“存心揆用意”[微本]作“揆心须用意”。[万本]作“存心须用意”。[李本]作“存心拨用意”,系误植。[图本]作“留心揆用意”。

(2)“不觉”[孟本]、[邹本]作“全不”。

[诠释]

   “势”即行拳应敌之招式,有虚实之变化,有动静之分合。动静开合,虚实转换,相连不断,生生不息,是谓“势势”。势以应敌,瞬息万变,不容须臾分心,故须存专一不杂之心,聚精会神,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以致用。“揆”者,审势察度之谓。审敌之势,度己之为,逐势逐动,一手一式,无不“每着全在心胸”,是谓“用意”。用意在身,动静分合摩荡,虚实变转神会,真积力久,功夫既深,阶及神明,则百骸筋节自相贯通,上下表里不难联络,捶自心出,拳随意发,心气一动,屈伸开合,无不从心所欲听自由,太极功夫自臻豁然贯通之神明境界。此皆“势势存心揆用意”之妙处也。然此豁然贯通之境界,非持之以恒,勤学苦练而不能得,即所谓“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故曰:“得来不觉费功夫”。有别本作“得来全不费功夫”,似反其意,实则一致。朝悟心内,夕会身中,积累之久,总有融会贯通之时。一旦豁然,自然得悟,随手凑巧,从容中道,“得来”自可“全不费功夫”。

   沈子认为,若据古诗格律韵脚分析,“得来不觉费功夫”句,应置“势势存心揆用意”句之前。再据武禹襄《十三势行功要解》“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所谓‘势势存心揆用意,刻刻留心在腰间’也”句,证明这两句上下是紧接相连的,故“得来……”句无疑在“势势……”句之上。是为注。

                                       (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势势”与“总势”:王宗岳《十三势行工歌诀》集解(三)
经典解读 | 妙成子解《十三势歌》
太极拳的放松与用意
太极拳古代经典拳谱《十三势歌》探释(6)“势势揆心须用意,得来不觉费工夫”
太极拳要领详述——彭安宁 彭谷洋
庞明:太极拳系列讲座之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