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学习笔记
(2008-09-01 17:32:28)
标签: 文化
分类: 学习笔记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对原文的理解:
真正的道理甚至用无声的语言都可以很自然地表达清楚。狂风不会在整个早上一直刮个不停,暴雨也不可能一整天地下起来没完,这一切是谁的行为呢?无外乎天地。天地间的事情都不能长久,何况我们人世间的事情呢?所以,只要以道的方式做事情,其表现就会和道一样;以德的境界行事,其表现就会和德一样;以错误的观念处理问题,其结果必然是失败的。和道相一致的,道会乐见其成;符合德行的,德也会乐于相助;持错误观念的,只能一错再错、错上加错。这还不足以让人相信吗?还有人会不相信吗?
对本章的体会:
“听之不闻名曰希”,“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道本身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就像听不见的声音,所以圣人在进行“道”的教育时,是主张不用语言的。如果一定要用语言,也可以用自然界中的事例来进行说明,自然而然的一切,是最能够简单明了地说明道的。这就是“希言自然”的意思。
现在有些人,特别是一些专门做学问的人,生怕别人小看了自己的水平,明明几句话就可以说清楚的事情,也要摆开架子,要么长篇大论写文章,要么喋喋不休做报告,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恨不得把古今中外凡是能沾上边的东西都拿来,以显示自己阅历之丰富,涉猎之广泛,颇有语不惊人势不罢休的气势。过分追求文章表面上的华丽,往往会阻碍我们对核心问题的严肃思考。什么是最有价值的呢?在学习前人思想成就的基础上,完全由自己独立思考而产生的原创思想,哪怕是偏颇的,都比抄袭来的东西更具思想价值。老子在这里告诉我们,在道面前,一切都是浑然天成的,既然一切本然如此,还有什么神秘的呢?好好体会就是了,其实是很简单的,何必故弄玄虚呢?西方有句话:“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或许也是这个意思。好比我们给动物设计了一个实验项目,当我们在一边观察实验结果的时候,却发现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们,居然在那里绞尽脑汁地想它们的主意,你说我们能不觉得可笑吗?
飘风终朝不终朝也罢,骤雨终日不终日也罢,这些都是泛指天地间自然而成的现象与变化。这里所说的“天地尚不能久”与第七章所说的“天长地久”并不矛盾。“天长地久”是说天地本身是长久的;“天地尚不能久”是说天地间如刮风下雨之类的现象都是在不断发展与变化的,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天地间的现象都不能长久,更何况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与演变呢?所以我们不应该过于死板,而应该像天地一样顺应自然天成的趋势,体悟“道”理,并依“道”之法则行为处世,才能有所出息。
我们有时会发现,有的人似乎轻轻松松地就达到了目的,显得很容易、很简单;而有的人使出了浑身的解数、苦苦追求,却终其一生也没能如愿以尝。于是人们开始感慨人生的不公平,为什么命运就偏偏青睐他而不是我呢?凭什么便宜都让他占去了呢?老天爷真是瞎了眼啊!其实,这和老天爷没关系,和道也没关系,只和我们自己是否悟道并依照道的规则行事有关。有首歌唱得好:“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表面上看起来很轻松的成功,实际上是由于他的行为与道暗合;有的人很容易得到大家的尊重,那是由于他的言行与德暗合;而有的人再怎么伪装、再怎么钻营,终究还是一事无成,那也是由于他的思想是与错误的观念暗合的,行为是与错误的方式暗合的,那他不失败才怪了呢!老子说到这里都快笑出声儿来了:呵呵,难道你们还不信吗?还有谁不信吗?不信就自己去试试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心得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23,24)
老子《道德经》的几个主要观点
【读懂圣贤】----《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德经 14、自由开放
《道德经》——老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