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揭秘千年古方背后的湖湘中医三泰斗传奇(图)

发展中的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即将投入使用的“湖湘名医堂”。

解发良

喻正科

朱克俭

  【前言】

  当今社会,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主题。关于健康养生,先有某些人以大蒜绿豆混淆视听,又有个别人发异端邪说蛊惑人心,其人其事不堪赘述,却着实折射出当代人对“保健养生,延年益寿”的热衷与期盼。

  在当下浩如烟海的保健品市场中,琳琅满目的各色商品虽能逞一时之热,却难免在科学与实效面前败下阵来,质疑声不绝于耳。在这之中,同为保健类药品的“古汉养生精”却畅销数十年,在三湘四水家喻户晓,更以其数十年历久弥坚的品质,以及众口相传的口碑,赢得无数人的信赖。

  小小一盒药,何以能如此深得人心?它从何而来?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本期报道,将与您一起探秘这一名药的千年身世,及其背后的医学传奇。

  ■三湘华声全媒体记者 洪雷 张春祥 通讯员 何佳伟

  【探秘】穿越千年的神秘“养生方”

  “古汉养生精”从何而来?这得从40年前的一次惊天发现说起。

  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得见天日,尘封了2100年的历史再次开启,一石激起千层浪。而这其中,千年不朽的辛追女尸,更是创造了人类防腐史上的奇迹。

  除去薄如蝉翼的素纱禅衣,跟这位千年不腐的辛追夫人一起出土的,还有一部被中医学者尤为关注的竹简古方,“古汉养生精”的前身——《古汉养生方》。

  《养生方》以精、气、神为理论基础,讲究祛病养身、延年益寿,一出土,就引发了极大的关注。应当说,辛追夫人遗体得以完美保存,不仅得益于神奇的防腐技术,与其生前系统的养生保健亦不无关系。

  由于《养生方》具备极高的中医研究价值,同时又是极其罕见的珍贵文物,当时,由谁获取,并加以研究,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

  在一片惊叹声中,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的刘炳凡、李聪甫、欧阳锜三位中医泰斗最终取得了《养生方》的研究权。作为“湖南中医五老”成员,无论是医技还是医德,他们三人都是当时国内中医界的翘楚和全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他们参与获取《养生方》的研究权,可谓众望所归。

  在随后近10年的时间里,三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药方,终于在1980年代初形成明方,“古汉养生精”也由此绽放出绝世的光华。

  【传奇】

  精诚绝代的国医“三泰斗”

  “古汉养生精”的故事大抵如此,但关于刘炳凡、李聪甫、欧阳锜的传奇,却未就此落幕。事实上,发明“古汉养生精”,仅仅是三老毕生成就的一个缩影。

  上世纪,湖湘中医人才辈出、名医荟萃,创造了湖湘医学的辉煌成就。李聪甫、刘炳凡、欧阳锜、谭日强、夏度衡作为其中的杰出代表,被尊称为“湖南中医五老”。而这当中,李聪甫、刘炳凡、欧阳锜其时全部供职于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不仅是当时该院并驾齐驱的三驾马车,更是当时湖南中医学界精诚绝代的三大泰斗。三老之于湖湘中医文化的传承与光大,实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时至今日,在葱郁灵秀的岳麓山脚,在人流如织的杏林名囿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内,仍然巍然伫立着三老的青铜雕像,光华影映之下,熠熠生辉。

  大成宗师李聪甫

  作为“古汉养生精”的研发者之一,李老有着曲折传奇的从医历程。

  在对李老的深访探遗中,李老学生、现为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资深专家、内分泌老年病科主任医师的解发良教授用了四个字以追忆先师:大成宗师。

  据解教授介绍,先师李聪甫教授名明、号老聪,幼称凤池。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小手工业者的家庭。他自幼聪颖好学,但由于家贫只读5年私塾,1年小学就辍学了。

  1918年,年仅13岁的李聪甫,只身来到江西省九江市,进中药铺学徒。得店主允许,工余可以读医药书籍。李聪甫白天在碾药槽上干活,深夜上门板后,便在铺台上看书。这样持之以恒,3年便自学完《药性赋》等十余部医学专著。

  1922年,李聪甫回到故里黄梅,随县城四代祖传名医石椿山学医。双方商定,教无学奉,帮工无薪。头一年授读《伤寒论浅注》 ,参阅《伤寒来苏集》 、 《伤寒尚论篇》和《金匮心典》等,第二年随师侍诊,第三年即能独立应诊。

  其后二十余年,国内战乱。李聪甫携妻挈子,辗转迁徙于湘潭、湘乡、新化、溆浦、沅陵等地。1940年他将自己的经验著成《麻疹专论》一书,复印成册,在湘西南麻疹流行地区救活了无数婴孩。

  建国后,已为国内中医栋梁的李聪甫在讨论中医去留的全国性会议上慷慨陈词,批判废止中医的荒谬主张,随后奋笔写下《对余岩〈中医问题处理草案〉的批判》一书,捍卫中医事业,一时名噪全国。

  1956年,李聪甫参加了国务院组织的《全国十二年科学远景规划》的制定工作,并在怀仁堂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接见。1957年以来,李聪甫就中医药研究的方法和专业人才培养,撰写了《中医研究工作之我见》、《中西医结合创立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之我见》、《中医应按自身的规律发展》等多篇文章,在国内产生了深远影响。

  博古通今刘炳凡

  2013年11月,距离刘炳凡老教授去世已经第13个年头。为还原刘老生前身后传奇故事,记者来到湖南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约访刘老之子刘光宪教授。

  这天天气颇寒,淫雨霏霏,刘光宪教授刚刚送走一位来访病人,见记者到来,欣然让座。

  “关于刘老,一言难尽,我先给你看点东西。”刘光宪教授随手从身旁的抽屉里拿出5本笔记。翻看一阅,一页页全是工整如印的医学笔记,其条理清晰,字迹流畅,令人惊叹。

  “这些,只是父亲一生所做笔记中极少的一部分,却是我享之不尽的巨大财富!”

  刘光宪教授介绍,无论何时何地,刘老都随身带着笔记本。任何会议上,他都端坐着,倾听着,用隽秀、工整的小楷一笔不苟地记录着。现已累积的政治、哲学、新闻、历史、文学、中医、中药、中医文献、中医名家、中医药研究进展、中西医结合疗法、民间方药、各地诊疗经验等笔记已写完104大本,共约250万字(小笔记本未予统计)。

  “父亲坚持读书但不忘临证,临证之余更佐以读书。因此每每接诊,总是源清流畅,言之有据。”刘光宪教授回忆,在一次学术会议上,一位大学教授听到刘老有条不紊、旁征博引的讲述时,激动地向我耳语道:“刘老的学问真是如江似海,你听,上自中央文件,学术经典,下至名家经验,民间疗法,乃至十年前报刊上的一则消息,说起来都如数家珍。嗨,你说怪不怪?”

  刘老的博古通今,也进一步成就了其在中医医学上的极高造诣。在从医的七十年间,刘老积累了秘方、验方、偏方、单方10余本,后来编成了《民间单方验方选辑》。其中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方药,确为医典未载、师道难传之经典。

  他首次提出了“治病必须治人”的中医学整体治疗原则,创立了“柔剂养阳”的治疗大法,形成了在脏腑辨证中首重脾胃的诊疗体系。他与李聪甫合著了《(脾胃论)注释》、《金元四大医家学术思想之研究》。晚年又撰著了《脾胃学真诠》。凭借着在脾胃医学方面的卓越成就,他被人评价为“开建国以来研究脾胃学之先河”、“脾胃学说经典性研究卓有成效”者。

  精诚名世欧阳锜

  在“湖南中医五老”、湖南中医药研究院三大泰斗之中,欧阳锜老教授亦是举足轻重的一代大家。欧老一生桃李成荫,其学生、现为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兼中医肿瘤研究所所长朱克俭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欧老辨证理论造诣精深,学识渊博著作等身,堪称精诚大医,足谓我辈良师!”

  据了解,欧阳锜老先生幼年早慧,才思敏捷,15岁时,他开始跟随伯父、湖南名医欧阳履钦学习中医。少有所成。18岁学成,便在家乡开业行医。行医之后仍不忘读书。他在医疗实践中遇到疑难问题,当即查考方书或向伯父问难,一有所得,即收入札记,故学与术与日俱增,日积月累,掌握了一手精湛的医疗技术,如是医道大行。

  一日,欧阳锜先生出诊至砖瓦窑,见一窑工胃脘疼痛,恶心呕吐,面红唇焦。原来是窑工烧窑数日,火燎口渴,置桶窑侧,时而呷一口,一连三日如此。他问明情况后,因无纸笔处方,便在地上捡了一节火炭,在草纸上书写一方。窑工依方服药,二剂则愈,自此视为神方,珍藏起来,遇人患此病,照抄服用,次次灵验。从此,“火炭草纸神方”在群众中传为佳话。

  20世纪70年代,欧老将中医应用与肿瘤治疗,成效显著。他还提出白血病、鼻咽癌、肺癌、胃癌等以舌苔变化为主要指标的统一辨证用药方案,并制定中医中药防治肿瘤三期方案等。全国十多个省市肿瘤防治资料均已转载此方案,作为中医防治肿瘤的参考。

  他临床经验丰富,组方很是严谨精当,处方用药强调以药简、价廉、效宏著称。长期的医疗实践,他更总结并自创治疗多种疾病、疗效可靠的经验方(特色药)100余个。

  在临床之外,欧老勤于著述,著作等身,他的著述风行海内外,受读者交相称赞。他陆续撰写出版学术专著《伤寒金匮浅释》《中医内科证治概要》《中医症证病三联诊疗》等共十余部,均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其中《中医内科证治概要》由人民卫生出版社重印七次,此书1962年被译成日文,先后三次重印,并作为日本汉方医讲习所教材,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

  【传承】 名医荟萃的“湖湘名医堂”

  时至今日,李聪甫、刘炳凡、欧阳锜三老泰斗均已仙逝。当人们纷纷感慨三老的离世对湖南中医药事业造成的巨大损失的同时,不可忽视的是,三老对于中医传承的承前启后的重大贡献。

  在三老的一手培育下,湖南中医界,尤其是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中医传人。以李聪甫学生解发良教授、刘炳凡老教授高徒喻正科教授、爱子刘光宪教授、欧阳锜老教授首徒朱克俭教授为首的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各科专家,业已成为省内中医骨干,是我省中医药事业传承的中坚力量。

  此外,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还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名中医李肇夷教授、资深专家周慎教授等一批我省知名中医专家。记者最近从该院获悉,今年12月,这些中医名宿大部分都将入驻我省首个“湖湘中医名医堂”,进而更加直接地面向社会大众,提供最权威的中医诊疗服务。

  大德良医解发良

  谈及李聪甫老教授的学生,绕不开的一位便是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资深专家解发良教授。

  解教授大学毕业后,师从李老门下,坚守临床一线31年。这期间,他跟随李老认真攻读中医各家学说,重点是金元四大家的学术思想,深得李老医术之秘。

  “还记得也是这样一个细雨蒙蒙的下午,我去到老师家中,那时李老年事已高,常在家中指导学生。学生但凡向其求学,均来者不拒。”

  解发良回忆道,那时李老常常语重心长地告诫:当一个好的医生,必须尚修医德,常怀悲悯,视人之病为已之病。其次则是终身求索,苦读强记,勤问精思。“自此,李师之言,牢记脑海,我决心排除一切杂念,努力当一个有用的医生。”

  曾有一名深圳患者向解发良求诊,此患者足底因湿疹,足底皮肤龟裂,如干涸稻田,痛苦不堪,并导致情绪抑郁,气血不和,结婚多年不孕,愈发苦闷。解发良根据辨证,采用中药内服加上中药外洗浴双足达半年之久,终始足底龟裂渐渐愈合,使患者信心大增,一年后顺利怀孕。

  以后教授又以此方法治愈过某西医院的院长双下肢湿疹,取得很好的效果。

  由于始终扎根在临床一线,解发良积累了尤为丰富的诊疗经验。据记者了解,三十一年间,解发良曾任心血管科主任,对心脑血管疾病研究颇深,曾以中药三剂治好一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他同时在内分泌老年科任资深专家,对于老年病尤具心得。

  此外,解教授多年从事于甲状腺疾病的研究,对于治疗甲亢或甲状腺癌术后的恢复有着深刻的体会。在当前糖尿病患病率日益高涨之情状下,解发良通过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结合中药,一直将糖尿病控制得非常理想。

  中西相济喻正科

  作为刘老的学生,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喻正科教授告诉记者,自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师承刘老教授,他谦虚地说:“从那时起,我得以聆听老人家的亲临教诲,耳濡目染其师德风范,刘老行医七十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启迪后学,使我受益匪浅。”

  喻正科八十年代行医至今,受刘老学术思想的影响,治病重视脾与肾,处处顾护病者的胃气。用药勿苦寒伤胃,滋腻之品碍胃。对于大病后的调养,时时以顾护脾胃之气为要。同时嘱患者注重饮食调养,主张“饮食有节,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而在临床实践,诊治内科疑难杂症的过程中,喻正科教授尤为擅长的,则是中西医结合方面。

  喻正科曾接诊过一名女性患者,28岁,刚生小孩3个月,喜欢出汗,大冬天仅穿毛线衣,未穿棉袄。看过三家医院,始终是反反复复得不到根治。经了解,近两个月来,患者进食并未减少,因为哺乳,吃得也好,反而瘦了。通过听诊,喻正科初步判断可能是甲亢,经过甲亢全套检查,果然是甲亢。确诊后,对症下药,患者很快全得以治愈。

  这样的病例多不胜数,喻正科认为,面对复杂的临床情况要见微知著,从微小的变化而考虑复杂的状况。他曾救治过一名中学老师,该患者长期吸烟,但咳嗽也很少,每年体检,没发现什么大问题。但总是感觉到胃胀。喻正科发现患者舌淡、苔白,脉弦,舌质暗,从中医角度讲,辨为气滞湿阻血瘀,用药后症状消失。喻正科又建议做他CT,结果CT一出来,在左上肺发现一蚕豆大小的病灶,肺癌可能性很大。 其后通过手术,并结合中药调理,至今已九年,每年复查一次CT,已逐渐好转,未发现其他异常。

  擅解疑难朱克俭

  在欧阳锜的弟子中,朱克俭教授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研究员(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兼中医肿瘤研究所所长,欧阳锜教授研究生和国家批准的学术经验传承人,湖南省首批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原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朱教授从事疑难病证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和科研研究30余年,先后师从全国名老中医欧阳锜、刘炳凡教授。对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多种癌症及癌前病变、冠心病上支架后再狭窄、高脂血症及脂质代谢紊乱所致多种并发症、慢性肾炎及肾盂肾炎、肝炎肝硬化、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胆囊炎胆石症、骨性关节炎、风湿及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进行过专题研究,获国家、省部等各级科技奖30余项,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90余篇,作为开发总负责人或临床研究负责人研制与上述病症有关的中药新药和医院制剂20余种。

  “在跟随导师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中医治疗肿瘤有着独特的优势,中医辨证施治实际上就是一种综合疗法,这与现代医学治疗恶性肿瘤越来越倾向于综合治疗不谋而合。”此后,随着对肺癌研究的深入,朱克俭进一步认识到,中医药疗法可以贯穿肿瘤治疗的全过程,尤其在中晚期癌症治疗方面具有明显特色。

  上世纪90年代,朱教授曾采用具有解毒宣肺作用的保肺饮治疗肺癌癌前病变(慢性支气管炎并支气管上皮中重度增生)的患者,显著降低了高污染地区的肺癌发病率。对于肺癌的治疗,朱教授主张,肺癌的早期、进展期,或/及人体正虚损症状不明显时,以宣肺、解毒、散结为主;肺癌的术后、多次化放疗后、晚期,虚损症状明显,或稳定期,应以扶持正气为主或抗癌与扶正并重;而患者某一个或者几个症状特别明显若频繁咳嗽、大量咳血,剧烈胸痛或骨痛,应特别注重对症治疗,必要时采用中西医结合措施处理,以迅速控制病情恶化,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朱教授曾治疗一位株洲70岁刘姓女肺癌晚期骨转移患者,初来时,咳嗽剧烈,痰中带血或咯血,左胸及肩关节疼痛剧烈,伴有口干,乏力,治疗以控制咳嗽、咳血、止痛为主,辅助以补益气阴,解毒抗癌,2周后,症状明显缓解。用药改为以补益气阴,解毒抗癌为主。期间因感冒劳累后数次出现肺部合并感染症状加重,予以对症处理缓解。迄今病情稳定已有3年多。

  2008年上半年,朱教授接诊省政府一位有10余年慢性乙肝患者,服中西药治疗3年多,肝功能一直没有恢复正常,而出现早期肝硬化的征象。了解病史,发现以往中药主要是疏肝健脾,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品。在以上基础上加入养阴柔肝之药。服药3个月后,肝功能恢复正常,一年后早期肝硬化征象消失。朱教授认为,肝炎后肝硬化的主要病因病机一般认为是湿热疫毒留恋肝脏,肝郁脾虚,久则入络血瘀。但要注意的是,肝脏体阴用阳,久病常常伤阴。疏肝理气之药多燥,长期使用多伤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哲理通 方能医理通
名老中医30个绝密自用方,家家户户用得上
第二届国医大师简介(七)
一招最简单的心脏病保健,心血管内科都传疯了(视频)
刘渡舟教授用柴胡桂枝汤治疗顽疾选萃
发现中医|郝万山教授谈师恩难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