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月25日世界防治疟疾日 夏季多发及早防治

每年4月25日是世界防治疟疾日,旨在引起世界各国人命对疟疾的重视并发起防治行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大约40%的人口受疟疾威胁,每年有3.5亿—5亿人感染疟疾,110万人因疟疾死亡。对全世界大约二分之一的人而言,疟疾迄今仍是公众健康所面临的最严重威胁之一。那对于疟疾中医方面是如何认识的呢?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防治疟疾?下面我们一起来看:

一、中医对疟疾的认识

我国人民对疟疾的认识甚早,远在殷虚甲骨文中已有“疟”字的记载。传染病在古代医籍中记载最详者首推疟疾。早在《素问》就有《疟论》《刺疟论》等专篇,对疟疾的病因、病机、症状、针灸治法等作了系统而详细的讨论。《神农本草经》明确记载常山有治疟的功效。《金匮要略·疟疾脉证并治》篇以蜀漆治疟,并在《内经》的基础上补充了疟母这一病症。其治疟的白虎加桂枝汤和治疟母的鳖甲煎丸,沿用至今。《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首先提出了瘴疟的名称,并最先采用青蒿治疟。《诸病源候论·间日疟候》明确提出间白疟的病证名称,在《劳疟候》里补充了劳疟这一证候。

《千金要方》除制订以常山、蜀漆为主的截疟诸方外,还用马鞭草治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疟病不内外因证治》指明了疫疟的特点:“一岁之间,长幼相若,或染时行,变成寒热,名曰疫疟”。《脉因症治·疟》提出了传染的概念。《证治要诀》将疟疾与其他表现往来寒热的疾病作了鉴别。《证治准绳·疟》对疟疾的易感性、免疫力及南北地域的差异,有所记载。《景岳全书·疟疾》进一步肯定疟疾因感受疟邪所致,并非痰、食引起。《症因脉治·疟疾总论》对瘴疟的症状及病机作了较全面的论述,并将间二日而发之疟疾称为三日疟。《疟疾论》将三日疟称为三阴疟,指出其特点是患病时间较长,病情相对较轻,“无骤死之理”。

疟疾的概念自《内经》即很明确,即疟疾是指由感受疟邪引起的,以恶寒壮热,发有定时,多发于夏秋季为特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中西医学对疟疾的认识基本相同,即西医学的疟疾属于本病范畴。

二、关于疟疾的简介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本病的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疟疾有四种类型: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是最常见的类型。近年来,还发生了人们因受到诺氏疟原虫(东南亚一些森林地区发生的猴疟疾)感染而罹患疟疾的一些病例。

三、疟疾的临床表现

疟疾以寒战高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且多发于夏秋季为其临床特征。典型的发作过程是:急骤发病,首先表现恶寒战栗,面色苍白,肢体厥冷,虽盖厚被而不觉温;继则壮热,体若燔炭,面色潮红,头痛如劈,口渴引饮,虽近冰水而不凉;最后,全身大汗,体温骤然降至正常,头痛消失,顿感轻松舒适,常安然人睡。整个过程通常持续5—8小时左右。

多数疟疾患者,间歇一日之后,又有类似症状的发作。所以周期性及间歇性是本病临床表现的重要特征。

在上述典型发作的基础上,由于寒热的偏盛、感邪的轻重、正气的盛衰及病程久暂等不同,而有正疟、温疟、寒疟、瘅疟、劳疟等不同病类的区别。

四、疟疾的古方中医治疗原则

祛邪截疟是治疗疟疾的基本原则。在诊断为疟疾后,即可截疟。在此基础上,根据疟疾证候的不同,分别结合和解表里、清热保津、温阳达邪、清心开窍、化浊开窍、补益气血等治法进行治疗。

对于疟疾的治疗,古代医家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值得重视。如《明医杂著·疟病证治》说:“邪疟及新发者,可散可截;虚疟及久者,宜补气血。”《万病回春·疟病》说:“人壮盛者,宜单截也”;“人虚者,截补兼用也”;“疟久不愈者,先截而后补也”;“疟已久者,须调养气血也”。

五、疟疾的预防

疟疾的预防主要是指易感人群的防护。包括有个体预防和群体预防。个体预防是指疟疾流行区的居民或短期进入疟疾流行区的个体,为了防蚊叮咬、防止发病或减轻临床症状而采取的防护措施。群体预防是对疟疾高发区、爆发流行区或大批进入疟疾流行区较长期居住的人群,除包括个体预防的目的外,还要防止传播。要根据传播途径的薄弱环节,选择经济、有效,且易为群众接受的防护措施。预防措施有:病媒控制,药物预防或疫苗预防。

病媒控制是全球现有抗击疟疾战略的根本要素之一。病媒控制能够成功减少或阻断疾病传播,特别是在疟疾高发地区。室内滞留喷洒和长效杀虫剂浸泡蚊帐是两种广泛适用的疟疾病媒控制核心措施, 能保护人类不受携带疟疾病原的蚊虫叮咬。在特定条件和环境中,疟疾病媒控制的核心干预措施可以辅以其它方法,比如幼虫源管理(包括栖息地改变、栖息地控制、使用杀幼虫剂和生物控制),还有加强个人保护措施。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抗疟药物耐药性的出现,威胁到已取得的脆弱成果。疟疾流行国必须尽快拟定并执行杀虫剂耐药性综合管理战略,确保及时的昆虫学耐药性监控。

精彩推荐:

一大波杨柳絮来袭 小编支招防过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言《金匮要略方论》(四十一)——疟病脉证并治
疟疾的病因病机
贾海忠金匮要略笔记(六二)疟病脉证并治第四之辨脉治疟
疟疾
第五节 疟疾
内经临床发挥 (疟病的病因病机)11.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