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连市综合交通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一五”期间,大连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国家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国家发展战略,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大力推进“一个中心、四个基地”建设,框架基本形成,国际物流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现代产业聚集区初具规模,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大连市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发展迅速,有力支持了大连市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大连市加快全域城市化进程、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的起步阶段,是全面建设“三个中心、一个聚集区”以及“区域核心城市”的关键时期。为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的构建“便捷、安全、经济、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的要求,特制定本规划。在“十二五”期间,要围绕“三个服务”要求,继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契合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需要,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牵引作用;加快构筑以空港、海港、铁路、公路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高交通运输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城乡居民的交通出行和城市经济发展对综合交通的需求。
《大连市综合交通发展“十二五”规划》是全面建设大连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统筹“十二五”期间我市交通发展建设工作的综合性规划,是指导大连市综合交通“十二五”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状况
“十一五”期间,大连市政府高度重视综合交通的发展和建设,坚持以发展为主题、改革为动力、优化结构为主线,全面推进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港口规划建设实现新突破,航空运输取得新发展,公路运输和城市交通体系不断优化完善,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运输资源配置得到优化,综合运输保障能力得到增强,为“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一五”时期,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971亿元,其中:港口396亿元、民航40亿元、轨道交通332亿元、公路208亿元。港口货物吞吐量年均增长12.6%,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长14.4%;机场旅客吞吐量年均增长14.6%;管道货运量年均增长7.9%。
1. 港口规划建设实现新突破
“十一五”期间,《大连港总体规划》获得国家交通运输部和辽宁省政府联合批复,相继完成一系列港口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连港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和升级进一步深化,货物运输供应水平进一步扩大,初步形成了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现代化、专业化、集约化的港口群,大连国际航运中心港口核心功能的规划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十一五”期间,大连港新增生产性泊位53个,全港生产性泊位达到19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78个;新增货物通过能力8600万吨,新增集装箱通过能力200万TEU;港口总通过能力达到2.46亿吨,集装箱总通过能力370万TEU。大窑湾港区4个集装箱泊位,大连湾港区5个5~7万吨级通用杂货泊位,长兴岛公共港区3个5~7万吨级以上通用泊位,大窑湾汽车转运码头2个商品汽车滚装运输泊位;大连港新30万吨级原油码头、中石油LNG码头等建成投产,油气运输通道和储存体系基本完善,已形成贯穿东北三省,连接主要油田、炼厂的输油网络;核心港区航道、防波堤等公用基础设施完工;金窑复线电气化铁路全线建成通车,开行至俄罗斯的过境班列,成为亚欧陆桥运输的新起点;长春、哈尔滨等内陆干港建设全面推进;口岸监管和安全视频监控二期工程投入运行,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
2. 航空运输取得新发展
“十一五”期间,大连市实施了大连机场终端规模扩建工程;加快推进大连新机场前期工作,协调相关方面对新机场选址给予资源配置支持成为民航发展的重点,民航新机场已完成选址技术论证;大连长海机场实现复航。大连直航台湾定期航班正式开通,大连至日、韩航班密度进一步增加,已开通经北京至纽约、罗马等29个国际城市的一票通程登机,枢纽机场地位得到巩固;继续加强国内东北、西南和西北“三大通道”的建设,以大连为中心的支线航空网络得到完善。
“十一五”期间,新引入6家国外(含地区)、11家国内航空公司进入大连,共有。新开通3条国际和地区航线、6条国内航线,使航线总数达到150条,其中国际和地区航线36条,国内航线114条。与13个国家的89个城市通航,其中30个国际城市、59个国内城市。通过建立营口城市候机楼,设立鲅鱼圈货站,开通旅客定点班车等措施,增强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力。2010年,大连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1070万人次,首次突破千万人次大关,是2005年的2倍。“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4209万人次、货邮62.8万吨、航班起降架次36.8万架次,分别比“十五”期间增长了112.1%、37.4%和78.8%。
3. 公路运输和城市交通体系不断优化完善
“十一五”期间,初步形成以高速公路为重点,经济干线为主线,区域干线为辅助,农村公路网为补充的公路网布局,公路交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功能明显增强。高速公路网贯通各区,经济干线网等级全面提高,区域连通适度加密;全市所有行政村通油路,实现农村公路网贯通;环滨海公路大连段全线贯通。疏港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经济干线网升级,区域联通网、农村公路网配套建设成为公路建设的亮点。截至2010年底,大连市等级以上公路总里程共820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36公里,一级公路706公里。
“十一五”期间,加大城市道桥设施建设、改造和维修力度,新建西部通道、东联路等30余项重要的道路桥梁设施,拓宽改造胜利路、鲁迅路、解放路等20余条城市主干路,全面维修城市道路桥梁设施,切实有效地完善了城市道路桥梁设施的功能,提高了道路桥梁设施的完好率;建成第一条快速公交路线(兴工街至张前路,全程13.8公里)以及3万平方米的停、回车场;更新(新增)公交车辆2409辆;建设和平广场、兴工街、香炉礁、华南广场4个公交枢纽站;建成港湾式公交车站170处;完成了3个中心、7个分公司及21条线路800余台车辆的智能化建设,为大连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截止2011年底,大连中心城区道路已达1992条,长度921公里、面积1588万平方米,市政广场21座,城市桥梁、隧道和地下通道139座。现中心城区道路网密度为2.94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率为5.03%,人均占有道路面积为4.01平方米/人。
4. 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十一五”期间,城际客运专线、城市轨道交通、集装箱班列为主的铁路运输系统建设全面启动。哈大铁路客运专线(全线904公里,其中大连境内运行142公里,设有大连站、大连北站、普湾站和瓦房店西站)和丹大快速铁路(全线292公里,其中大连境内运行198公里,设有大连北站、兰店等站)建设全面展开,快轨3号线火车站至金石滩段49.1公里建成;201路有轨电车线路3.3公里改造工程完成;快轨3号线续建工程(开发区至金州九里段14公里)建成通车;全长40.4公里的202轨道线路延伸工程开工建设。
《大连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09-2016年)》获国家批准,大连地铁1、2号线开工建设,全市轨道交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至“十一五”末,铁路通车里程达593公里,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通车里程达63公里。
5. 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十一五”期间,政府加大修改完善交通法律法规的力度,开设了《大连市港口与口岸局政务信息公开指南》,落实《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建立了《大连市道路交通安全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制定了《大连市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依法行政能力和市场监管水平进一步提高。
“十一五”期间,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进一步推进,水运、航空、铁路和公路等运输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通过审批制度改革,政府逐步减少审批环节和审批种类,实现由行政管理逐渐向行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转变。政府加大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力度,交通建设投融资渠道不断拓宽,除传统投资渠道外,充分发挥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在筹集交通建设资金方面的作用,促进投融资平台建设。
“十一五”综合交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指标
单位
2005年
2010年
增加量
绝对值
增长幅度
(%)
货物周转量
亿吨公里
1923.3
5938.4
4015.1
208.8
其中铁路
亿吨公里
166.0
194.4
28.4
17.1
公路
亿吨公里
62.7
261.9
199.2
317.7
水运
亿吨公里
1687.7
5475.8
3788.1
224.5
民航
管道
亿吨公里
亿吨公里
0.48
6.4
0.64
5.6
0.16
-0.8
0.33
-12.5
客运周转量
亿人公里
110.3
168.2
62.9
52.5
其中铁路
亿人公里
45.2
56.9
11.7
25.9
公路
亿人公里
32.9
63.5
30.6
93.0
水运
亿人公里
7.90
5.76
-2.14
-27.1
民航
亿人公里
24.3
42.0
17.7
72.8
港口货物吞吐量
亿    吨
1.71
3.14
1.43
83.6
机场旅客吞吐量
万    人
541
1070
529
97.8
公路通车里程
公    里
5401
8205
3400
63.7
其中高速公路
公    里
306
436
130
42.5
二级以上
公    里
2641
3658
1017
38.5
建制村油路通达率
%
97.8
100.0
2.2
2.2
港口生产性泊位
203
196
-7
-3.4
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
66
78
12
18.2
港口综合通过能力
亿    吨
1.6
2.46
0.86
53.8
民用机场(含军民合用)
2
2
0
0
“十二五”时期是大连市加快全域城市化进程的起步阶段,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核心和龙头,大连的全域城市化为东北地区创造更加有利的开放环境,带动东北地区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区域产业分工与经济合作,也将推动大连城市组团化发展,促使大连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形成中心城市、城市组团、中心城镇相互联系的全域空间,对域内的交通系统规划提出新的需求。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关键时期,也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新的需求。国务院颁布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要求重点发展以大连为中心的东北等九大物流区域,建设大连等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构建大连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
“十二五”期间,从资源条件和市场潜力出发,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优化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出了要求,需要体现引导和推进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市人民生活正在由“生存型”转型升级为“发展型”,为了提高消费率和提升消费结构,必须建设快捷舒适、安全高效、以人为本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与之相适应。
“十二五”期间,我国外向型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将深刻影响国内运输需求结构,尤其是沿海港口的运输需求。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对运输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是由于需求的刚性增长和国内资源的有限供给,我市的原油、煤炭和矿石吞吐量总体上会保持平稳增长态势:煤炭供求将在总体平衡的基础上趋于宽松,但由于产运需结构性矛盾和一些不确定因素,仍有可能出现部分品种、区域和时段性矛盾。原油和矿石的远洋运输需求、港口中转运输需求、港口后方集疏运需求依然较强。
综合交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1.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战略规划缺乏延续性、滚动性和整合性,造成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服务衔接不畅,制约了交通运输效率的整体提高。
2. 在交通资源的使用、分配、管理上,未能充分体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理念。交通运输需求不断增长与土地空间资源有限性矛盾日益加剧,交通资源紧缺,运输能力总量不足,能力结构性短缺,行业间发展水平不均衡。
3.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结构模式选择的决策与制度保障尚未形成,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滞后于居民出行的需求,公交线网布局不尽合理,城市交通枢纽建设亟待加强。
4.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全域城市化”、“三个中心、一个聚集区”和“区域核心城市”的总体目标,完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和通道以及公共交通系统建设,推进结构和布局调整,深化交通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交通资源优化配置,构筑以海港和空港为核心,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低碳、多层次、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满足城乡居民高效、便捷、舒适出行要求。
1. 适度超前
以快速发展为主题,科学规划、有序实施,在满足“十二五”客货运输需求的基础上,适度超前建设基础设施。
2. 改革创新
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和机制,积极推进综合交通体系发展。
3. 统筹协调
以结构调整和全域综合统筹为主线,合理配置和整合交通运输资源,重点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和综合交通运输通道。
4. 绿色发展
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交通资源保护工作,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推进节能减排降噪、绿色交通,加快构建节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5. 优化结构
以有效需求为核心,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完善能源运输系统和集装箱运输系统建设;优化交通结构,推动个体交通向公共交通转移,实现新老市区以及城市组团间的快速连接,加快全域城市化进程。
全市交通网络布局更加完善,运输结构更加合理,实现新老市区以及城市组团间的快速连接,创新综合交通管理体制机制,优化交通运输资源配置,控制和预留未来发展空间,提高综合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有效保障交通安全。围绕海空“两港”枢纽、公铁“两路”枢纽,到2015年基本形成以“四大”运输通道为骨架的海陆空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综合交通“十二五”规划主要发展目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15年
1
海港
货物吞吐量
亿吨
5.5
2
集装箱吞吐量
万TEU
1200
3
空港
旅客吞吐量
万人次
1600
4
纯货邮吞吐量
万吨
25
5
公路
公路总里程
公里
10500
6
公路网密度
公里/百平方公里
83.7
7
城市轨道
线路长度
公里
288
“十二五”期间,大连市大力加强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及客货集散中心建设,强化交通运输系统中集疏运的衔接配套;加强各种运输通道、节点和运输方式的系统设计,构筑海陆空相互支撑的立体式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功能,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实现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顺畅转换,合理配置运输资源,逐步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物换装“无缝隙衔接”。
)建设海空“两港”枢纽
1. 打造现代化海港枢纽和港口集群
“十二五”期间,发挥大连市沿海深水岸线资源优势,沿黄渤两翼构筑以大窑湾港区为核心,以太平湾港区和长兴岛港区为重点,其他港站为补充的大连国际航运中心港口集群体系。其中,大窑湾港区重点发展集装箱、滚装汽车及大宗散货运输,同时依托良好的城市金融商贸环境,大力发展航运服务和现代物流;太平湾港区重点发展杂货及内贸集装箱运输,大力发展港口物流及临港工业,最终发展成为我市渤海一侧面向腹地的综合运输港区;长兴岛港区以服务于临港工业为主,兼顾综合运输功能;旅顺新港(羊头洼、双岛湾)、登沙河、松木岛、三十里堡、皮口、庄河等港区以服务于港区后方临港工业园为主,兼顾周边地区运输需要,海洋红(栗子房)港区作为大连港未来发展预留港区。
2. 建设东北亚双枢纽机场
“十二五”期间,把大连国际机场建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双枢纽机场,把长海机场建设成大连乃至东北地区具有海岛特色的旅游性支线机场和通用航空基地。发展临空经济,加快空港保税物流园、展览业、商业区、酒店等配套服务建设,促进国内外航空物流企业、专业会展等各类功能性机构集聚,形成空港物流园区为核心的物流功能聚集区。
完善大连市航空网络布局,增强机场辐射能力,最终形成干线、支线、国际航线相互交织且市场互补的良好格局。加密至北京、上海等地的主干航线密度,形成对飞航班空中快线;进一步加强与东北腹地、内蒙古和环渤海地区的中小机场的合作,开通至东北、华北及西北等地中等城市的支线航班,通过战略联盟,共同开发以大连为中心的辐射东北腹地、内蒙古和环渤海地区的支线航空网络;吸引国际航空公司开通经停大连飞往第三国的航线,开通直飞欧美的货机航线,。
建设公铁“两路”枢纽
“十二五”期间,大连市加快公铁“两路”客货运枢纽体系建设,整合其他站场资源,加强与其他交通方式协调发展,提高枢纽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逐步发挥系统优势。
加快建设高标准现代化的铁路枢纽场站,重点建设大连北站,大连北站南、北广场及交通配套工程,普兰店西站、瓦房店西站等。建设集约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公路运输枢纽,结合机场、铁路、城市轨道及口岸等枢纽设施,整合优化现有站场资源,重点建设公路客货运输枢纽站场。大力发展公铁联运、海铁联运和空铁联运,完善公路与铁路枢纽干线道路建设,提高疏港铁路比例,发展区域铁路与大连机场的接驳服务,提升公铁“两路”的综合运输功能和运行效率。完善枢纽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系统,加强枢纽管理水平及站场运能的调控能力,促进站场间联合,发挥系统优势。
公铁“两路”主要枢纽站场建设
枢纽类型
枢纽站场
公路
综合客运枢纽
南关岭客运交通枢纽、长兴岛客运交通枢纽、旅顺西部客运枢纽
客运枢纽站场
大连中心汽车站、金州中心汽车站、旅顺区新城区轨道客运枢纽站、普兰店汽车站
综合货运枢纽
香炉礁物流园、旅顺物流园、长兴岛物流园
货运枢纽站场
大连汽车物流城、城际物流园、太平湾港物流园、庄河港物流园、花园口物流园、空港物流园大连冷链物流及食品加工物流园
铁路客运枢纽站场
大连站、大连北站
“十二五”期间,大连市以疏港通道和辐射内陆的运输通道建设为主导,加强与内陆腹地的交通联系,强化交通枢纽衔接,构建区域城际间快速运输通道。
1. 东部边境运输通道
东部边境运输通道南起大连,经辽宁东南部、吉林东部,北至黑龙江,连接丹东港和大连港,由,鹤大(G11)高速公路、鹤大线(G201)、辽宁滨海大道等公路,以及沿海港口之间航线等线路组成,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支持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发展,增强国防战备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快速铁路、疏港铁路和疏港公路等。
2. 中部南北出海运输通道
中部南北出海运输通道北起哈尔滨,贯穿黑龙江、吉林中部和辽宁中南部地区,南到大连,以大连港为节点,是国家“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南北沿海运输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通道主要由哈大铁路、哈大铁路客运专线、哈大公路、大连至哈尔滨高速公路和航空运输线路等组成,承担着东北地区与国内其他地区、东北亚各国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区的联系,也是我国能源等大宗物资和国内南北集装箱运输的主通道,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高速铁路、疏港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加快铁路电气化改造,扩建机场和港口,完善港口、机场等集疏运系统;围绕大窑湾港区集装箱运输,完善软环境建设,以海铁联运为重点,配合铁路部门继续抓好哈尔滨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设,扩大与大连港形成的陆海联运通道。
3. 大连至北京进出关运输通道
大连至北京进出关运输通道,由贯穿全线的铁路、公路、民航航路和海上港口间航线组成。哈大、京沈、盘营等铁路及客运专线交织形成铁路通道,京沈、盘海营、沈海等高速公路及区域公路网构成公路通道。铁路通道、公路通道、大连至天津海上航线转至北京、航空运输等共同构成大连至北京进出关的综合运输通道。“十二五”期间,大连市重点加快完成哈大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加强与公路通道的合理接驳,完善软环境建设,提高运输能力和效率。
4. 渤海湾跨海运输通道
大连港是全国最大的海上客/车滚装运输港口,渤海湾跨海运输通道开设8条客滚航线,近期客滚运输将向提高运输质量的方向转变,总量将进入稳定、低速增长期;渤海海峡火车轮渡及商品汽车的滚装运输将快速增长。“十二五”期间,加快旅顺新港滚装泊位的建设,提升综合配套能力,实现滚装码头与集疏运通道的有效衔接。研究渤海湾跨海通道建设。
大连市对外综合交通运输通道构成情况表
通道名称
2010年
至2015年变化情况
东部边境运输通道
铁路:岫岩—庄河铁路
公路:鹤大(G11)高速公路、鹤大线(G201)、滨海大道
铁路:丹大快速铁路建成通车;新建庄河循环经济区铁路支线、庄河港铁路支线等
铁路:哈大铁路
公路:沈海高速公路(G15)、黑大线(G202)
港口:大连港
机场:周水子机场、长海机场
铁路:新增哈大铁路客运专线、瓦房店(田家)至长兴岛铁路支线等
公路:新建大连湾疏港高速公路、渤海大道等高等级公路
港口:太平湾等港区及其集疏运体系
、长海机场扩建工程等
大连至北京进出关运输通道
铁路:哈大、京沈、盘营等
公路:京沈、盘海营、沈海等
铁路:哈大铁路客运专线
渤海湾跨海运输通道
8条客滚航线
加快旅顺新港滚装泊位建设,完善滚装码头集疏运通道
完善全市域公共交通系统
“十二五”期间,在集约和节约利用土地、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前提下,构筑以城市轨道和快速公交走廊为骨架、市区公交干支线为基础、出租车为补充的全市域公共交通体系。推动个体交通向公共交通转移,形成与城市组团格局相协调、以集约化为导向的多元和谐城市交通发展模式。
“十二五”期间,结合城市布局,大力推进道路系统建设,完善公路集疏运体系,实现高速公路相互连接,直达主要交通枢纽,贯穿各区市;一级公路直通临近区市、重要港口和产业园区,并连通主要乡镇,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需要的公路交通体系。根据城市发展需要,续建现有轨道交通的同时,新建长兴岛至大连、长兴岛至花园口等市域铁路。增加大连—开发区和南关岭—开发区、滨海公路等近郊长途线路;优化、调整与轨道交通重复的常规公交线网。根据大连北站的建设,规划大连北站至榆林街、革镇堡、大连湾、夏家河、金州等公交线路;根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优化调整现有常规公交线路走向及布局,扩大公共交通服务区域,提升公交服务水平。践行“低碳、环保、绿色”理念,着力建设慢行交通系统,启动中心商业区、大型公交站场以及地铁站步行者通道的规划和建设,加强轨道、公交等与慢行交通的接驳,完善枢纽站周边道路网络,逐步形成人车分流的立体交通空间网络。
系统
中心城区形成以快速路为基础,以主干路为骨架、以次干路为网络、以支路和街巷路为补充的道路网络系统。
“十二五”期间,完善“七纵七横”快速路系统,将建设改造南部滨海大道、东联路接土羊高速连接线、西南路、华北路、中华路、东方路、疏港路东港段和机场快速路等快速路,并通过建设跨海通道形成主城区和新市区之间的环路交通。“十二五”期末将完成快速路建设里程80公里,快速路占路网里程比重达到7.2%。
与此同时,紧密结合城市近期重点发展区域,启动东港、钻石港湾、体育新城、生态科技城和高新园区等地区主干路网建设工程,以构筑上述重点发展区域之间的联络通道。
“十二五”期间,新市区西部城区主次干路网密度达到4.5~5公里/平方公里,主次干路级配比例控制在1:1.5左右;新市区东部城区主次干路网密度达到3.5~4公里/平方公里,主次干路级配比例控制在1:1.1左右;旅顺城区主次干路网密度达到4.5~5公里/平方公里,主次干路级配比例控制在1:2左右。
大连全域城市化下的城市发展空间由主城区组团、新市区组团、渤海区域组团和黄海区域组团等四大组团构成,形成中心城市、中心城镇相互联系的全域空间网络结构。“十二五”期间,大连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要适应四大组团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
主城区组团交通以适应金融中心和物流中心建设的需要,满足总部经济、商贸流通、软件产业等高端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的新需要,建设环渤海及东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为目标,发展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和综合交通枢纽。
为完善城市服务功能,结合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全域城市化的战略以及城市物流配送需求,加快公路货运枢纽站场建设;结合港航物流和客滚运输发展需求,完善口岸通关、客货代理、仓储物流、金融结算等港航服务功能;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基本建成以地铁和快轨为主的快速客运轨道交通系统;加快机场扩建,完善民航机场布局和航线网络。积极推进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研究论证。强化主城区组团与其他组团以及东北区域运输通道衔接。
新市区组团交通以适应现代产业核心区的需要,满足港航物流、信息服务、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以及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装备、海洋工程等新兴产业的新需要,促进临港临海产业发展为目标,发展以港口集疏运通道为重点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为打造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的核心区,新市区组团结合大连老港区功能调整,做强做大大窑湾港区,结合十大产业功能园区建设以及大连汽车物流城建设,适时开启新港区的开发;加快新机场建设,推进通用航空发展;加快新市区组团与主城区连接的轨道交通建设,强化城市道路与产业园区、生活区、商业区、旅游景点以及交通枢纽的衔接。
交通
渤海区域组团以建设现代化中等生态城市、适应承接产业转移需要,促进生态环境建设为目标,加快组团内部和对外衔接交通网络。
围绕长兴岛港区和临港工业区,推进衔接性铁路和公路建设,增加区域组团的交通网络密度,改善区域组团的交通环境,发挥交通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加快主要过境通道在本区域互通立交、连接线、站场等交通设施建设;强化与东北经济区域的交通衔接,加快建设与主城区组团之间的快速交通,带动人口向本区域的集聚。
交通
以满足现代化生态型城市和现代海洋牧场建设的需要,促进先进装备制造、生态工业示范园、新材料基地和光伏产业的发展为目标,加快发展完善黄海区域组团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加快陆岛运输、铁路、公路和市域轨道交通建设,强化产业园区、中心城市和国际旅游避暑胜地与城际、省域干线网络连接,推进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实现区域组团客运公交化和快速物流配送。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加快长海机场建设,推进通用航空发展。加快东边道建设,强化黄海区域组团与东北东部边境区域的联系,促进与该区域的经济互动,扩大黄海区域组团的辐射空间。
统筹行业发展
完成哈大铁路客运专线、丹大快速铁路等干线铁路建设,推进长兴岛疏港铁路、庄河兰店—黑岛和庄河西站—庄河港等支线铁路建设;加快建设大连北站等市级综合交通枢纽。积极配合国家开展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前期研究。
主城区加快构建城市快速路网体系,新建、扩建城市快速路、跨海通道,重点推进普湾新区交通枢纽和道路的规划、建设。建成大连湾疏港高速公路、庄河至盖州高速公路、皮口至炮台高速公路、瓦房店永宁镇-庄河青堆子一级公路、大连湾跨海交通工程、渤海大道等公路,开工建设长兴岛-花园口高速公路等,推进庄河至岫岩高速公路前期工作。适时改造提升滨海公路等级。解决保税区域内以及与相邻区域快速路连接问题。推进自然村(屯)通油路进程,提高农村公路的覆盖面和服务水平。
“十二五”期要全面完成大窑湾港区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长兴岛临港工业港区公共码头航道、防波堤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完成太平湾、海洋红(栗子房)港区航道、防波堤等港口公用基础设施以及集疏运体系建设。提高大连港原油码头接卸能力,扩大水转水运输能力,完善管线设施,挖掘既有管道输送能力。加快推进大连市陆岛运输码头建设,优化陆岛交通体系,优化运输船型和航线布局,加快岛屿和陆上节点的千吨级滚装码头建设,加快码头配套客运设施建设。
合理有序地安排大连国际机场干线机场和长海机场等支线机场的改扩建或迁建,包括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空港物流中心工程、长海机场扩建工程和大连新机场工程。
开展通用机场、起降点场址预选工作。依托周水子机场建设北海救捞局海上救捞飞行和大连公安局警务飞行保障基地;扩建长海机场,使其兼具有大型通用机场功能,开展飞行培训和商务飞行,建设通用航空培训学校。
在大连新机场筹建集航空枢纽、铁路车站、长途客运站、城市轨道和公交车站等为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城市轨道交通  以地铁1、2号线建设为重点,建成快轨202延伸线、金州—普兰店—瓦房店—长兴岛等城市轨道工程;推进长兴岛至庄河市域轨道前期工作,逐步形成轨道交通网络,构建连接新老市区及城市组团间的轨道交通系统。
“十二五”综合交通基础设施能力表
指标
单 位
2010年
2015年
增加量
绝对值
增幅(%)
公路通车里程
公  里
8205
10500
2295
28.0
其中 高速公路
公  里
436
578
142
32.6
二级以上公路
公  里
3568
4134
566
15.9
港口泊位
196
295
99
50.5
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
78
146
68
87.2
港口综合通过能力
亿  吨
2.46
5.52
3.06
124.4
民用机场
2
2
0
0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里程
公  里
63
211
148
234.9
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一览表
分  类
内   容
铁路
哈尔滨—大连铁路客运专线,丹东—大连快速铁路,大连北站;
研究建设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
城市轨道
交通
大连地铁1号、2号线,快轨202延伸线,旅顺北路轻轨,金州—普兰店—瓦房店—长兴岛等市域轨道。
公路
庄河—盖州、皮口—炮台、长兴岛-花园口高速公路,瓦房店永宁镇-庄河青堆子一级公路,大连湾跨海交通工程,渤海大道等。
港口
长兴岛30万吨级原油码头,大窑湾15万吨级航道,太平湾、三十里堡、松木岛、双岛湾、登沙河、海洋红(栗子房)等港区。
机场
大连机场新航站楼,大连新机场,长海机场扩建。
以客运快速化、货运物流化为目标,发挥各种运输方式比较优势,强化不同方式的运输服务衔接,提高运输服务质量、效率和应急保障能力。
铁路运输  构建由客运专线、快速铁路、普通铁路以及烟大铁路轮渡组成的新型干线铁路网。推行票务改革,方便群众购票,扩大售票网络,试行网络售票。发展铁路驼背运输、集装箱班列运输。增加支线铁路的乘降站点以及必要的附属设施,方便沿线农村百姓乘降。到2015年,旅客周转量、货物周转量将分别达到117亿人公里、261.7亿吨公里。
公路(道路)运输  推进公路与铁路、公路与机场复合式站场建设,实现“零距离”换乘、“无间隙”中转;大力发展集装箱、甩挂运输,和城市物流配送;县级以上客运站全部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完善农村公路客运站点,加快发展城乡一体化、公交化客运,发展和改善农村货运物流服务,实现农村交通服务的普遍化、便利化。到2015年,旅客周转量、货物周转量将分别达到99亿人公里、410亿吨公里。
水上运输  推进船舶大型化、专业化,增开远洋、近洋集装箱固定班轮航线;进一步发展海铁联运和甩挂运输;扩大辽东半岛至山东半岛滚装运输,发展近海陆岛运输。到2015年,旅客周转量、货物周转量将分别达到6.4亿人公里、8200亿吨公里。
航空运输  加大国内外航线开辟力度,完善航空网络,提高中转功能。加快完善机场集疏运体系,实现航空与地面、轨道交通的无缝对接,加强空水联运,建设多式联运的综合交通枢纽。到2015年,旅客周转量、货物周转量将分别达到77.6亿人公里、1亿吨公里。
城市轨道客运  积极推行鼓励乘坐、方便乘坐的各项便民措施,实行合理低票价制,延长运营时间,增加班次密度,早晚高峰时段、节假日加开班次,提高正点率。强化与城市公交、铁路、公路、机场等枢纽站场衔接和换乘服务,建立和完善人性化的信息系统和视觉引导系统。增加换乘站地面小汽车停车设施。到2015年,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通车里程达到200公里以上。
信息化和电子口岸建设  继续加快城市交通应急调度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城市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和辽宁电子口岸、物联网等综合运输管理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交通信息数字化、交通运输智能化和通关一体化,改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提高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效率。
“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指标预测表
指标
单位
2010年
2015年
增长(%)
货物周转量
亿吨公里
5938.4
8881
49.6
其中铁路
亿吨公里
194.4
261.7
34.6
公路
亿吨公里
261.9
410
56.5
水运
亿吨公里
5475.8
8200
49.7
民航
管道
亿吨公里
亿吨公里
0.64
5.6
1
8.3
56.3
48.2
客运周转量
亿人公里
168.2
300
78.4
其中铁路
亿人公里
56.9
117
105.6
公路
亿人公里
63.5
99
55.9
亿人公里
5.76
6.4
11.1
民航
亿人公里
42.0
77.6
84.8
港口货物吞吐量
亿    吨
3.14
5.5
75.2
机场旅客吞吐量
万    人
1070
1600
49.5
“十二五”时期大连市各有关单位应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密切协调并通力合作,既要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进一步坚定信心,加快港口建设结构性调整,全力推进新机场建设,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完善全市域客运交通系统和综合交通枢纽功能以及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建设;又要足够估计困难,不可盲目乐观,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更加周密地做好应对困难和挑战的准备,保证“十二五”交通发展目标的实现。
“十二五”期间,以综合交通体制和机制创新为动力,适时启动“大交通”体制改革,理顺职责、优化职能机构,建立职能统一、权责明晰、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综合交通管理体制和机制;通过深化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实现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充分发挥市场在交通要素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解决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结构性失调和运输方式间衔接不畅等问题。
加快交通法制化建设,推动交通规划法制化,确立交通规划法定地位。“十二五”期间,按照大连市经济发展新形势的要求和适应现阶段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规律,加强各类道路交通设施标准与规范的研究、编制和实施工作,研究城际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公路、港口、民航等规划建设以及综合交通运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并将其统一纳入综合交通运输法规体系统筹考虑,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政策标准的衔接,形成门类齐全、分工合理、上下有序、内外协调的综合交通运输法规体系,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业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法制保障,进而加快推进多式联运,促进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
针对综合交通运输建设的巨额投资需求,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大力拓宽投融资渠道,向民间资本和外资开放部分交通基础设施、经营领域,确保重点项目如期推进。
坚持全民办交通方针,推进国家投资、地方投入、社会筹集等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社会各方面资本进入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以多样化方式筹集综合交通建设资金;提高各类交通运输企业直接融资的比重,支持发行企业债券、地方债券尽可能多的用于安排在建和拟投资项目,提高企业和项目的融资能力、投资效益;加快推进各类政府融资平台的转型,提升融资平台资质质量;强化政府债务管理,建立债务预警机制,防范中长期财政风险。
技术创新是综合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动力,可降低物流成本,实现节能减排,应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形成政府推动、企业合作和科技资源共享的良性机制。
研究制定鼓励采用先进技术的相关政策,依靠技术创新,改造提升既有设施技术水平,配备科技含量高的运输设备,如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大吨位专业化船舶制造技术、离岸深水筑港技术等,提高运输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空间技术等新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中的应用,如建设城市应急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辽宁电子口岸,实现交通信息的数字化和交通运输的智能化,改善交通出行环境,缓解交通拥挤,减少环境污染,保障交通安全。
按照国家确定的应急体系,建立健全市级交通运输应急能力建设规划、交通运输应急反应机制和应急指挥调度,完善公路、水路、城市客运及交通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安全应急专项指挥系统建设,加强应急监测系统建设;建立专业应急队伍,并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作业人员应急能力水平;建立应急设备库,配备专用的设施、设备和器材,并加强维护保养,保持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交通部管理格局成型 水路公路铁路民航邮政五合一
重磅!西安“十四五”综合交通规划:“米”字型高铁网 “棋盘 环 放射”地铁网 “四环十二辐射”高速网...
“十三五”高铁覆盖113个大城市,约50城通飞机 你的城市在其中吗?
今年预计降低物流成本1209亿元
桂林将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涉及众多大工程!
合肥定位“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