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老城厢的乡愁 (八) 谋篇布局|老小孩讲述

城隍庙庙会舞狮子

上海老城厢的乡愁 (八) 谋篇布局

春风化雨

谋篇布局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布局和建筑群的组合受到“中庸”、“和合”、“重礼”的哲学思想的影响和指导,形成了特有的空间布局的理念和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和审美意境。如:

     1.中轴线 对称。

     2.四合院的围合组群和院落布局结构。

     3.棋盘式方格网道路系统和矩形街区的布局体制。

     4.讲究群体美、空间美、整体美的视觉效果。

     5.美感体现在对称、平衡、稳定之中。

     6.追求持中守衡、整体和谐的审美意象。

     7.推崇中庸、中和、正大之美。

     8.崇尚自然、师法自然、回归自然的“天人合一“的意境。

     一,县城的空间布局

     山西平遥古城是采用中轴线对称,棋盘式道路系统的格局。而江南水乡城镇却迥然不同,是顺应自然,依水而建,充分显示出自然、自由的布局形态。

  山西平遥古城总平面鸟瞰图

四合院居住区

     可以想象那个时候的上海县城,大大小小,宽宽窄窄,长长短短,弯弯曲曲的河道,纵横交叉,四通八达,全城一团活水。水网密布,水多,桥多,因水成街,因水成坊。住宅都临河而建,家家都濒水而居,枕河而眠,门前都有小河躺过,弯弯曲曲的水流淌到宅间,送去清凉和生命力,有的水还在住宅中穿过。推窗见河,窗外问橹声,开门见河,船从门前过。“出门动橹,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风“。呈现出一派如诗如画的“小桥 流水 人家”的水乡风貌。

     县城的规划结构完全顺应于河流水系的形态。城市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因水而名。

县城  城门 水系分布图

                                           ***  水乡城镇风貌                                                                                                                                                                                                                                                                                                                                                                                             

     县城的总体布局是:

     一个中心、四个分中心、两轴,多点围绕,众心拱月的布局结构。

     1,一个中心,以县衙为中心

     作为核心的县衙座落在方浜与肇嘉浜两条中心河流之间,两条河流中间的地方称为两河流域,在世界历史上,两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这里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发源地之一。

     上海县城的县衙选址在方浜与肇嘉浜之间的两河流域内,这注定是文明发源之地。细细观察,县城的许多主要设施,如城隍庙,豫园,露香园,文庙,书院,校场,寺庙,,会馆,公所,集市,商铺等等,都设置在这两河流域之内。

 县衙的位置

     作为县城中心的县署,座落在:北靠方浜,南朝肇嘉浜,左右由牌楼林立的三牌楼路与四牌楼路围合。东侧有黑桥浜和豫园的荷花池,西侧有候家浜和露香园的环湖的环绕,还有文庙、武庙。城隍庙、豫园、敬业书院、沉香阁、大境关帝庙、青莲寺、等点缀其间,受到了众星拱月般的护卫和烘托。

     县中心不仅起到了中正和统率的作用,其布局还充满了吉祥瑞福的气场,符合古人认为的”风水宝地“的环境。

 风水宝地“的环境

     风水宝地“的环境,其形状应该是,群山环抱似“马蹄形“之状,似中国古典红木家具中的”太师椅”或“藤交椅“。形成了:背山面水,坐北朝南,背阴朝阳,依山傍水,山环水绕,水陸交融之地形。县城虽然无山,布局并不影响其吉祥氛围的营造。

     2,四个分中心

     县城的规划虽然没有实质的中轴线,却有一根无形的中轴线,即以县署为中心,自南向北连成一条无形的中轴线,与肇嘉浜相交,形成4个象限,4个区域。

4个象限图

*** 老城厢4个区域图

老城厢是由东西向的復兴东路和南北向的河南南路相交构成的城市形态,与圆形城墙拆除后筑路而形成的“中华路—人民路环城园路”一起形成“一环加十字”的道路骨架园形形态,划分成各具个性和特色的4个象限的用地结构。

     每个区域都有一个核心,形成4个分中心。多种方向各自发展,形成不同的多样化的焦点,有各自的内涵和个性。

    老天赋予了公平的原则,在这4个象限中都分配了一份历史遗产。如:

     第一象限,以城隍庙,豫园,庙市为中心

     第二象限,以露香园,九亩地,大境阁为中心 

     第三象限,以文庙,龙门书院,仪凤门为中心

     第四象限,以名人望族荟萃之地的乔家浜为中心

                                                  ***   城隍庙

                                                    ***    豫园商城

                                            ***   大境阁

                                                    ***  文庙

乔家浜二侧

                        从今日九曲十弯乔家路的路况可以想像昔时乔家浜的委婉身姿

     3,两条东西向的水轴:方浜,肇嘉浜

     方浜是县城的重要河流,引黄浦江之水过陆家石桥入宝带门(小东门)水关,流经城隍庙,向西过九亩地、西马桥,入护城河。豫园的荷花池和露香园环湖也引入方浜之水。

     在古时,城隍庙前面,都要有一条护城河,对城隍老爷保驾护航。县城的方浜就是城隍庙前面的护城河。香客们可以乘船从浦江过城门进入方浜,在城隍庙大门前登岸,进城隍庙烧香,然后就去庙会集市购物、小吃、,看街头演出,看舞龙舞狮子,灯会。跨桥不远就可到县衙门办事。

     建于明代的老城隍庙,有500多年的历史,最盛时,有城隍殿,玉清宫,老君殿,星宿殿,阎王殿等10余处庙殿辟落组成,香火很旺盛。

     明清时期的城隍庙前面的庙会集市形成于19世纪中叶,至今也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在清代是各地小商品、土特产品的集散地,是上海珠宝古玩业、古画笺扇业、,各地风味小点心、小食品的发祥地。在开埠以前,这里还是民众唯一的文化娱乐场所。

     方浜是横贯县城的东西向的中心河流。许多重要的机构环绕其周围,如:县署,校场,敬业书院,老城隍庙,豫园花园,沉香阁,青莲禅寺,大境关帝庙,广福寺,露香园,丹凤楼等。

     方浜将一系列的文化设施,古典园林,书院等串联起来,是一条文化走廊,是一条景观河道。

     方浜的东首是十六舖码头,集中了很多店铺商号,市面繁荣,还有栈货场,米仓,酒务,治安,管理海外贸易的市舶司,检验进出口货物的栈货场等管理机构。是上海的发祥地。

     县城的北半部东面紧依黄浦江和十六铺码头。西北面是法租界,是租界外国人进城的重要通道。所以方浜的繁荣,是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所赋予的。

                                                      水城的风貌

     1912年拆除城墙,1913年填河筑路,成了一条婉蜒的方浜路成为老城厢东西向的主要道路。民国时期,光启路朝东叫宝带路,朝西名庙前街,后来合称为方浜路

街两侧各种店栉比鳞此,如,钱庄、银楼、金铺、酒楼、茶馆、戏楼、商行,成为了是一条商业大街。

     肇嘉浜从小东门进入县城后,一直向西,出西门至斜挢,折入肇嘉浜向西往蒲汇塘直通松江,昔时运粮船就顺此道抵松江。肇嘉浜是历代运官粮的内河,沿河商铺、倉储繁华,为城乡水运的主要河流,起经济串联的功能。是一条交通性的河流。

     方浜,肇嘉浜和县城南半部的乔家浜,分出众多的大小河流,形成一个水系。将县城所有的重要场所、主要节点、都串联成一个整体,即以水串景。

     从1884年点石斋老上海地图老城厢部分,显示了很多内容,主要是衙门,园林,书院,庙宇,校场,会馆,城墙,城门及沿黄浦江码头的布局。

                                 1884年 点石斋老上海老城厢地图

     大大小小的庙宇充满了整个城市的每个角落,人们不禁要问寺庙为什么那么多?这是因为先民信佛。先民依附自然,敬畏自然,将自然现象都尊敬为神。于是建庙,供神,拜祭盛行。他们:

     崇拜祖先,祭祖。

     崇拜自然,拜天、拜地、拜日月、拜山川,拜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

     崇拜圣贤,建孔庙,文庙,武庙。

     民间崇拜是更多了,拜财神、城隍、土地、灶君…。建药王庙,火神庙,水仙宫,送子庵,妈祖庙、积善寺等。

     县城的花园也很多。有:占地70多亩的豫园,占地40多亩的露香园,而且是顾绣的发源地。还有半泾园,日涉园,宜园,吾园,省园,非园,也是园,素园,思敬园…等等。

     城市的规划布局有它的自身的原则和规律。比如,城市都有中心,还有主要的交通网络,公共建筑的布置,居住区的分布。又要将自然因素和地理条件的有利方面运用到布局中去。使城市非常宜居。

     如果说老城厢的北半部分是政、商、庙、学、园等繁华繁荣富庶之地。则南半边是以孔庙,书院,徐光启故居,书稳楼及以文人故居较为集中的乔家浜等构成的人文历史底蕴较浓厚的区域。显然公共建筑的布局重点是在县城的北半部。

     县城,北半部比较密集,南半部比较疏朗。上密下疏,疏密得当,错落有致。动静结合,舒展均衡。前后相互呼应,互为映照,回环照应,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整体感很强。

     上海县城的总体布局,规划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贯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中正、中庸、中和的哲学思想,但布局又很活跃,绚丽多彩,宏伟,充满了生气和活力。

     县城的谋篇布局,位置经营,充分体现了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敬畏自然,崇敬自然,顺应自然,不破坏自然。城市依水而建,随着河流的走向、弯曲而布置,自由、舒缓、流畅。作为县城骨架的水巷与街巷各成系统,相互依托,相生相成。故被称为是“双掑盘”的格局。城市呈现了以水为中心的独特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充分了解了700多年前上海县城总体规划的理念和空间布局的结构,有助于今人在保护上海老城厢的历史文化风貌时,能开阔视野,深入思考:

     为什么要保护?

     保护什么?

     怎样保护?

     以便认真、严肃、周全的做好这项工作。

(本文照片,打***的系作者摄影,其余均精选自网络)

”浦江思源“博客小组    陈业伟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上海故事|上海老城厢的河道与桥梁
再见!老南市!老上海700年烟火!
(11)开埠前的上海
上海记忆 | 南市旧照:上海那些此消彼长的地标
东方威尼斯:上海老城(作者:顾延培)
上海老城厢难得冷清 游客"难关很快会过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