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俱舍汉字课 | 汉字知识选讲之一
缘起

在北大读研时,一位外国朋友与我们一起读《宗门武库》。读书间歇,我们问她为何来中国?她说因为读了李白、寒山以及其他中国典籍,中国文化深深感动了她。


“来了之后呢?”我们问。


“在今天中国人的身上,我根本找不到曾经了解的中国文化的影子。”她很失望地说。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当然无法接受这样的说法。于是我问:“在现代中国人的生活里,真是没有一丁点中国文化的影子吗?”


“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汉字。汉字,你们还写着汉字!”


这件事给我的印象很深,加上其他种种因缘,就形成了我的“汉字情结”。在俱舍讲述汉字课,也算是促使自己系统地学习一番,对此情结作出的一种交代吧。


有一些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是我们学习汉字必须知道的。


字体:甲金篆隶

汉字的书体很多,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汉字课的字体只是选了甲、金、篆、隶四种字形,这是为什么呢?


汉字是以形表意的文字,要了解它的本义,字形就很重要。时代越靠前的字体,其象形的意味越明显,越能看出最初要表达的意思。甲骨文、金文、小篆,都是保留了象形特征的古文字字形。我们今天通用的,越来越符号化的字形,则是发端于隶书。


汉字形体演变的两大阶段:

古文字阶段、近代文字阶段。


在文字学上,将汉字字体的发展演变分为两大阶段:


1、古文字阶段(起自商代终于秦代),包括甲骨文、金文、战国古文、小篆。


2、近代文字阶段,或称隶楷阶段(起自汉代至今),包括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以先后排序,各时代的代表书体是:

(1)商代——甲骨文


(2)西周——金文

【西周】墙盘铭文

(3)战国——分两大系统,西方周秦文字系统,统称“籀文”或大篆;东方六国文字系统,称为六国古文或简称“古文”。


(4)秦代——小篆

【秦】峄山刻石,李斯 书



(5)汉代——隶书

古今文字的分水岭:隶书

隶书、楷书、行书、草书都属于近代文字,我们仅以隶书为代表。因为隶书是古今文字字形的分水岭,隶书对于篆书字形的改造文字学上称为“隶变”。它使汉字丧失了大量的象形信息,从而向越来越符号化的趋势演进。


我们要了解一个人今天性格里的因素是怎么来的,就要追寻他的身世。学习汉字也是这样,要了解一个字是怎么来的,有哪些用法,经过了怎样的演变。


追本溯源,汉字的源流分析,重在大家所不熟悉的“源”。源远流长,弄清楚源头,才能提纲挈领,掌握打开汉字之门的钥匙。


因此我们分析甲、金、篆、隶,古文字就占了四分之三的比例。


汉字学经典:《说文解字》

碰上不懂的字怎么办?查字典。从《新华字典》到《汉语大字典》,现代人选择很多,工具书唾手可得。那么,中国最早的字典产生于何时?叫什么名字?


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字典,它奠定了后世各种字典编写体例的基本框架。在许慎写出《说文解字》之前,中国人的生活中还不曾出现过字典这一类性质的书籍。古时候所谓的“字书”,只是儿童识字的课本,如著名的《史籀篇》、《凡将篇》、《急就篇》等等。这些字书与后来的《千字文》一样,多采取典籍经传里的常用字,组成押韵的短句,以方便儿童记忆。


准确地说,《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具备系统的文字学著作,而不仅仅是字典。它与之前的字书不同的特色在于:


1、以“六书”为理论基础,逐一系统地分析了许慎当时所能收录到的9353个小篆的字形,揭示了汉字形体结构的规律。如:“从××”,会意字(天);“从 ×,× 声”,形声字(地);“象 ××”,指事字(玄);“从 ×,× 亦声”,会意兼形声字(黄);“象形”,象形字(日)。六书理论虽然不是许慎首创,但六书的最后形成与系统运用则应归功于许慎。许慎由此建立了一套文字学分析术语,为后世的文字学家们所继承。


2、《说文》阐释汉字的原则坚持了汉字三要素,形、音、义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统一。如:“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他前切。”对于每个汉字,都是先解释它的本义,然后分析字形,最后以反切标注读音。以这种方式,许慎建立了汉字完整的形音义系统。


俱舍汉字课不标读音,因为反切注音法今人已不熟悉;古今音不同,用今天的音反切出来也不一定正确;《千字文》里绝大多数是常用字,少数不常见的字我们会顺带提一下读音。


3、首创部首分类法,按照小篆字形与其偏旁构造把汉字分为540个部首。各个部首之间,根据形体相关或相近进行次序排列,这是“据形系联”;同一个部首里的字,根据字义的先后渊源,先列早期的独体字,后列派生的合体字,这是“以义相贯”。现在的字典,几乎每一本之前都有部首查字法,就是源于《说文》的方法。


总之,《说文解字》奠定了汉字学的基础。想要系统地学习古代汉语与研究古文字,首先要精读的经典就是《说文解字》。在古文字方面,虽然现代考古学发掘出大量的甲骨文与金文,但是它们散处在大量的材料中,不成系统。文字学家们对于甲骨文与金文的释读,最初也是依据《说文》的小篆字形与六书原理去推究的。


小篆是最后成形,集大成的古文字系统,也是通往甲骨文与金文的桥梁。系统地学习小篆,除了《说文解字》,别无他途。


俱舍汉字课对于字义的讲解,根本原则是极力避免臆说。《说文解字》与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是我们据以讲解的基础,这之外再参考现代学者在文字学与考古学上发现的新材料与新成果。


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只能阅读经典。要阅读经典,没有汉字的知识,是不可能的事。古人说“读经从识字开始”,这个“经”主要指儒家经典。现在,我们也可以换一个说法,“识字才能读经”。这里的“经”,可以泛指众所公认的所有中国文化经典。


虽然许多经典已经有了现代人的注译解说版本,但别人的解说只是拐杖,想要深入经典里的世界,最终仍然要自己去读。更不用说,在商业气息浓郁的当代社会里,对经典的解说品质参差不齐,龙蛇混杂、泥沙俱下。许多人花了多年的精力与时间,读了大量二手的资料,二流、三流、甚至末流的著述。读得越多,越是无所适从,不但不得其门而入,反而将自己的脑子搅成了一锅粥。


其实直接从学习汉字与古汉语入手,不必走这么多弯路,也不至浪费这么多时间。学习贵在有一个正确的起点,先难而后获。起手正,刚开始虽觉难些,投入的每一点时间都有真实的收获。积累到一定时候,触类旁通,后面的路反觉轻省。


“涓流滴到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

一点点个人的体会,与大家共勉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说文解篆》:攀在巨人的肩膀 上
《说文解字》的现代价值
陈建胜:书法篆刻家应该具备怎样的文字学素养
【自语堂编制】《说文》部首及例字解总复习
请问钟鼎文和籀文的关系?
怎样读经典 | 《说文解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