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师嫠簋铭文,38,敏

铭文的第38个字是敏,敏捷的敏。

敏字在铭文第四列的最后一个

敏的演变

甲骨文的敏字,象一个长发女子用手束发加簪的形象。甲骨文的敏字和妻字的形体非常接近,可能原来是同一个字。敏的本义是疏顺。金文把女子的形象改变成怀孕或者哺乳的母亲形象,又把束发的手移到下方,认为这时候的母亲为了哺育自己的孩子会非常敏感,以此推断敏字的本义为敏感。这种说法似乎有点牵强。

另外一种释读是,甲骨文的敏字像一只眼,下部一点代表眼睛敏锐的视力,这种释读比较有意思,问题是古时候的人已经注意到视力了吗?顺风耳和千里眼,应该是后来才出现的概念。

小篆的形体与金文相似。《说文解字》:“敏,疾也。从攴,每声。”这个应该不是本义。敏字的本义也许已经消失,后来的意义为“反应迅速的、机灵的”,这个意义穿越了数千年,现在还是这个用法,也没有引申出别的含义。

《论语》记述了孔子的很多言论,集中反应了孔子的思想,其中孔子对于“敏”这个特性,有他的看法:

  1. 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里仁》

  2. 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 学而》

这二句说明孔子更看重的是行动,而不是说话,而在同时代的古希腊,出现了一大批的辩论家和演说家,象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人,这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起点可能在这儿。

  1.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 颜渊》

  2.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公冶长》

这二句说明孔子对于学习的态度,孔子本人从小聪明,很敏,但他一生好学,不耻下问,他认为三分靠天赋,七分靠学习,所以他很喜欢颜渊的好学多问。

孔圉此人的德行不佳,然而死后得谥为文,文是一个很好的谥号,所以子贡感到疑惑。孔子解释说:“凡人性敏者多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孔圉聪敏而地位高,却不耻于下问,这是常人所不及的。得谥为文,以此而已。

显然,“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应该成为我们学习的态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细说汉字:尸
师嫠簋铭文,74,首
《易童子问》王圣夫:易经的“为”字,洞穿“象思维”的秘密!
周字
两个字,区分出完全不同的人格,君子忠信讲道义,小人私利相勾结
素说《论语》:宪问篇(二十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