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川博物院藏铜带钩类型及特点鉴赏
时间:2012-12-08 15:02:48  来源:  作者:

铜带钩

  带钩,我国古代贵族、文人武士扣接束腰革带及别在腰带上悬挂囊物和装饰品之物。在古代,带钩主要用来结带之用,类似于现代人用的皮带掺子。带钩从周秦汉唐、宋元明清,一直沿用至现代。既是实用品,同时也是观赏品和艺术品。常见的带钩以青铜铸造居多,也有黄金、白银、铁、玉、石、木等质地的。四川博物院藏约60件铜带钩,它们按类型分,可分为水禽形带钩、兽头形带钩、曲棒形带钩等类型。

  各个时期的铜带钩特点

  四川博物院所藏带钩的时间跨度是从战国时期到明清时期,其中以汉代的带钩数量最多。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一)战国时期

  战国中期,巴蜀地区开始出现带钩,在成都、新都马家乡、青川郝家坪、羊子山、百花潭等地均有发现。这些带钩以动物造型为主,其制作工艺也更加多样化。

  鹿形铜带钩(图1),整体呈梅花鹿形。钩首为羊头,钩颈较粗。钩体前半部分为直杆,素面;后半部分为雕刻梅花鹿造型,形态生动,似奔腾状,鹿身饰卷云纹。圆钮位于近钩尾处。长8.3厘米,宽5厘米,厚1厘米。四川省成都市百花潭出土。

  鸭形铜带钩(图2),钩首为鸭头,短颈较粗,钩体部分较小,微挺,近尾处刻划有似羽毛的线条,纹饰错金银。圆钮位于钩尾,似鸭子的大脚蹼支撑身体。长1.7厘米,直径2.3厘米,高1厘米。四川省成都市新都马家出土。

  错金银鸭首铜带钩(图3),鸭头钩首,钩颈呈细三角形,钩体为弓形,钩体饰两条交汇的变形龙纹,龙身线错金银,龙身满饰戳点纹。圆形钮座位于整个钩体中部。长9.2厘米,宽1.5厘米,厚1.6厘米。四川省成都市羊子山战国墓出土。

  错金鸭首铜带钩(图4),钩首为鸭头,眼睛大而炯炯有神。短钩颈,钩体为弓形,细长,上饰如意纹,纹饰错金。近钩尾处有圆形钮座。此带钩的整体造型细长,且钩头很小。长12,2厘米,宽1.2厘米,厚0.9厘米。四川省成都市新都马家公社木椁墓出土。

 (二)秦朝时期

铜带钩

  秦朝,进入带钩的普及期。主要的类型有水禽形、兽面形、曲棒形、琵琶形和全兽形等类型,除曲棒形外,其他类型形体都较短小。而且秦代不同于其他朝代之处是其圆钮位于钩体中部。四川博物院藏秦带钩仅1个。

  蛇头钩铜带钩(图5),整体呈∽状。钩首为蛇头,钩颈较细,钩体为弓形,满饰风纹。钩体背面饰卷云纹和。。形纹。圆钮位于钩体中部,钮柱为圆柱形,钩钮平面,较薄,座上刻有铭文。长10.3厘米,宽1.4厘米,厚1.4厘米。

  (三)汉代

  随着汉代生产力的迅猛发展,青铜器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和数量日趋减少,但铜带钩数量仍然较大,这与其奢靡的生活紧密关联。带钩钩体饰简单纹饰或素面,钩钮几乎位于钩体中部,制作工艺较差。四川博物院藏汉代铜带钩约40件,如蛇首铜带钩、兽头铜带钩、鎏金龙头铜带钩、错金银铜带钩、鸟形铜带钩、琴面形铜带钩等。

  龙头铜带钩(图6),钩首为龙头,细钩颈,钩体为盘曲龙身,钩体中部立一龙头,龙神饰短斜线纹和卷云纹。圆钮位于器身三分之二处。全长6.7厘米,宽2.7厘米,厚2厘米。四川省成都市羊子山墓葬出土。

  螭首铜带钩(图7),整体呈∽形。钩头作螭首状,细颈,钩体呈弓形,饰两道凸弦纹,圆钮位于近尾处。长11.4厘米,宽1.5厘米,厚1厘米。

  鸭头钩铜带钩(图8),整体呈鸭子形。鸭头钩首,喙较长,目大有神。细钩颈,钩体为鸭身,并附翅,两翅相合,紧紧贴于身体两侧。钩尾为鸭尾,背有一槽,四方钮,圆钮位于钩体中央。全长6.7厘米,宽1.5厘米,厚1.4厘米。四川省成都市羊子山墓葬出土。

  鎏金蛇头带钩(图9),钩首为蛇头,细颈,钩体呈镂空弓形,钩身纹饰为四节骷髅状,每个关节处均相嵌绿宝石,钩尾为蛇尾。圆形钮位于钩尾。长21厘米,宽2.4厘米,厚1.8厘米。

  如意铜带钩(图10),钩首扁平,钩身呈拱形,素面。钩尾作如意状,中有镂空,似两翅膀位于钩尾。圆钮位于钩尾处。长6.3厘米,宽3.2厘米,高1.3厘米。四川省成都市外东跳登河西汉墓出土。

  鎏金龙头铜带钩(图11),鸭首形钩头,短细颈,钩身由两条龙盘绕而成,钩身和钩尾处各有一龙头,与鸭首相对而视,龙身与钩身连成圆环。椭圆钮位于近尾处的龙头下方。整体鎏金。长8厘米,宽4.5厘米,厚1.8厘米。

  (四)六朝时期

  这个时期的带钩多为随葬品,而非实用品。四川博物院藏此时期带钩共2件,分别为:

  鸭形铜带钩(图12),鹤头钩首,长喙,短颈,钩身为椭圆形鸭子,素面。较大圆形钮位于钩体中央。长3.2厘米,宽1.2厘米,厚1.6厘米。

  错银马首铜带钩(图13),侧视成S形,马首为钩头,短颈,弓形钩身,饰有回纹。近尾处有圆形钮,上刻“山”字(阳文)。长10.7厘米,宽1.8厘米,厚1厘米。

  (五)宋明清时期

  汉代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带钩的发展进入衰落期,四川博物院藏宋、明和清时期的带钩数量很少。宋代带钩2件,明代带钩2件,清代带钩4件。部分如下:

  螭首镂空花纹铜带钩(图14),由带钩和带扣组成。带钩成螭形钩首,短颈,钩身为镂空花纹。带扣为椭圆形,一环柄与钩首相扣,满饰镂空花纹。带钩长6.8厘米,扣长3.8厘米,宽2.5厘米,厚1厘米。宋代。

  错银马首带钩(图15),侧视整体为∽形。钩头作为马首状。细颈。钩体作琵琶形,饰卷云纹,钩体错银。圆钮位于近尾处,上有刻划纹。长11.5厘米,最宽2厘米,厚1.5厘米。明代。

  虎纹鎏金带钩(图16),带钩侧视整体呈∽形。鎏金。龙首形钩首,钩体为扁长方形,上方镂雕一虎,近尾处有一圆形钮。长7厘米,最宽1.7厘米,厚1.8厘米。清代。

  另外,有些带钩其钮本身就是一枚印章。这种带钩也叫带钩印,一物两用,既是带饰,又是印章。带在身上十分方便。错银马首带钩的圆钮上刻有“田用”二字,可见是田姓之人的随身印童。

带钩类型

带钩

  四川博物院藏带钩以鸭、蛇、螭、鹤、龙、虎、鹿、马等动物造型为主,造型逼真,形象生动。其中以水禽形、曲棒形、琵琶形、全兽形四类为其主要类型。工艺制作除雕镂花纹外,有的在青铜上镶嵌绿松石,有的在铜或银上鎏金,有的在铜、铁上错金嵌银,即金银错工艺。

  现将以上所列举的部分带钩进行分型定式:

  (一)水禽形:共三型

  Ⅰ型:短颈较粗,钩体部分较小,微挺,圆钮位于钩尾。如鸭形带钩。

  Ⅱ型:喙较长,细钩颈,两翅相合,紧紧贴于身体两侧,圆钮位于钩体中央。如鸭头钩铜带钩。

  Ⅲ型:长喙,短颈,钩身为椭圆形,圆形钮钩身中央。如鸭形铜带钩。

  (二)曲棒形:共四型

  Ⅰ型:钩颈呈细三角形,钩体为弓形,圆形钮座,位于整个带钩钩体中部。如错金银鸭首铜带钩、蛇头钩铜带钩。

  Ⅱ型:短钩颈,细长,钩体为弓形。圆形钮座,位于近钩尾处。如错金鸭首铜带钩。

  Ⅲ型:细颈,钩体呈弓形,圆钮位于近尾处。如螭首带钩。

  Ⅳ型:细颈,钩体呈镂空弓形。圆形钮,位于钩尾。如鎏金蛇头带钩。

  (三)琵琶形:一型

  细颈,钩体作琵琶形,圆钮位于近尾处,上有刻划纹。如错银马首铜带钩、错银马首带钩。

  (四)全兽形:共三型

  Ⅰ型:梅花鹿形,钩首为羊头,钩颈较粗,钩体前半部分为直杆,素面;后半部分为雕刻梅花鹿造型,圆钮位于钩尾处。如鹿形铜带钩。

  Ⅱ型:龙形,钩首为龙头,细钩颈,钩体为盘曲龙身,钩体中部立一龙头,龙身饰短斜线纹和卷云纹。圆钮位于器身三分之二处。如龙头铜带钩、鎏金龙头铜带钩。

  Ⅲ型:虎纹,龙首形钩首,钩体为扁长方形,上方镂雕一虎,近尾处有一圆形钮。如虎纹鎏金带钩。

  综上所述,巴蜀地区铜带钩发展的基本脉络为:战国时期出现,汉代进入发展高峰期,汉代以后带钩发展开始衰败。其带钩类型发展的时间顺序是:水禽形出现最早,战国早期曲棒形带钩得到发展,春秋晚期琵琶形出现,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出现了全兽形带钩。

  带钩形体虽小,却集实用性、装饰性和艺术性于一体,是中国青铜器制作工艺的缩影。古代,带钩是象征身份的重要饰品,正如《淮南子·说林训》所说:“满堂之坐,视钩而异。”带钩的质地、造型与纹饰反映出社会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不同特征,这也说明了带钩的影响已渗透到了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收藏界的立场,也不代表收藏界的价值判断。

责任编辑:cw06wp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带钩收藏趣谈(上) -博宝杂志网-在线杂志、电子杂志、艺术杂志
带钩
铜器收藏与鉴赏:猴形铜带钩
一周一器——东汉错金银“丙午神钩”铜带钩(典型标准器资料库必备欢迎分享、关注)
南京博物院藏青铜器精品展
错金银“丙午神钩”铜带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