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828)上海博物馆之一概况和古代青铜器馆
上海博物馆创建于1952年,原址在南京西路325号旧跑马总会,1959年10月迁入河南南路16号中汇大楼,现位于上海市中心人民广场的南侧黄浦区人民大道201号。
1993年8月,上海博物馆新馆开工建设,1996年10月12日全面建成开放。上海博物馆建筑总面积39200平方米,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地下二层,地上五层,高29.5米,总投资5.7亿元。新馆是方体基座与圆形出挑相结合的建筑造型,具有中国'天圆地方'的寓意。
X

馆名'上海博物馆'系建国后上海第一任市长陈毅所书。南门两侧八尊汉白玉雕塑,极具庄严雄浑之气。

上海博物馆陈列面积共计12000平方米,一楼为中国古代青铜馆、中国古代雕塑馆和展览大厅;二楼为中国古代陶瓷馆、暂得楼陶瓷馆和展览厅;三楼为中国历代书法馆、中国历代绘画馆、中国历代查印馆;四楼为中国古代玉器馆、中国历代钱币馆、中国明清家具馆、中国少数民族工艺馆和展览厅。



古代青铜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展厅面积1200平方米,其中陈列了40
0余件精美的青铜器,中国商周时代,青铜器是古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青铜器又以具有长篇铭文和著录的重较多为特色,新的陈列品中还有西周的晋候器和秦国早期秦公器等重要文物。
古代青铜馆分为七部分,分别为: 1、萌生期青铜器 2、育成期青铜器 3、鼎盛期青铜器 4、转变期青铜器 5、更新期青铜器、6、边远地区的青铜艺术 7、中国青铜器的冶铸技术。


萌生期青铜器


连珠纹斝
夏代晚期(公元前18世纪-前16世纪)
斝是中国古代用于盛酒或温酒的酒器,也被用作礼器,源自同形陶器。三足,一鋬(耳),两柱,圆口呈喇叭形。由商汤王打败夏桀之后,定为御用的酒杯,诸侯则用角。
斝的腰部有三条不平行的横纹,特別的是有一排凸出的小乳钉,故称'连珠纹斝'。这种纹饰是夏代晩期青铜器的特征。

镶嵌十字纹方钺
夏商周,年代:夏晚期,尺寸:长35.6厘米
钺是长柄弧刃的砍杀兵器,同时也是刑具,青铜铭文中有很多用钺砍头的象形字说明了这一功用。然而,也有一些钺,大而重,刃部平口无锋,没有任何实用痕迹,应当是礼仪用器。这种钺一般都出土于随葬精美礼器的墓葬中,是一种君权或军事权力的象征。
这件钺体形厚实,中心圆孔直径6.1厘米,周围环列两圈用绿松石嵌成的十字纹,十字纹内外又环列绿松石圈,深度约2毫米,用胶质黏合。十字纹、圆圈纹与中心镂孔形成方圆相间的图案,排列整齐有序又富于变化,体现了虚实融合的和谐形式感。钺身上开两个长方形孔,用于安装木柄时穿过皮条。



管流爵
夏代晚期(公元前18世纪-前16世纪)
敞口弧沿,双翼上展,狭长的器身下设有假腹,上有数圆穿,假腹下接三棱形的足。器身一侧带有管形流,流上有2曲尺状装饰。腹饰简单的乳钉纹、弦纹。 爵和角都是用于饮酒的容器,但爵有流而角的造型则无流而具有若尾的双翼。此器形似角而带有管状的流,属于特殊形式的爵,非常少见。这件管流爵是1959年上海博物馆在铜炉前抢救下来的,当时足部已经不知所在,现在的棱形足是根据腹部的痕迹后加上去的。

育成期青铜器

兽面纹爵
商代早期 (公元前16世纪 - 前15世纪中叶)
商代前期的爵型制淳朴,纹饰简单,铸造粗糙,是青铜器初级阶段。此爵爵口宽大,一侧作长流状,另一侧呈短尾状,流口处有1对较高的伞形柱。椭圆形腹,圜底,三刀形足外撇。
这一时期青铜器的纹饰已从夏代晩期的'连珠弦纹'转变成'兽面纹'。此爵腰腹饰兽面纹,纹理简单粗糙,是夏代晩期爵向商晚期爵演变的过渡形式。
兽面纹的特点是以鼻梁为中线,两侧作对称排列,上端第一道是角,角下有目,形象比较具体的兽面纹在目上还有眉,目的两侧有的有耳,多数兽面纹有曲张的爪,两侧有左右展开的体躯或兽尾,少数简略形式的没有兽的体部或尾部。

兽面纹斝
夏商周,年代:商 中期,重量:1850g
这件斝形体高大,口部上设两个高大的方柱,上饰火纹。高颈,有丰腴的袋腹,下接锥形三足,设有一个较大的弧形把手。以商代青铜器常见的兽面纹为主要装饰,线条细密夸张,突出神秘庄重的风格,这种兽面纹的装饰方法, 在现存商代中期青铜斝中仅此一例。
斝是一种用于祭祀礼仪的盛酒器。从其外底的烟炱痕迹和腹内的白色水锈分析,斝也是一种可以用来受热温酒的器皿。青铜斝出现在夏代晚期,发展到商代中期时,器形已趋成熟。商代中期的青铜斝,一般为平底,形制为颈、腹分段,因此这种袋腹颇为少见。

兽面纹鬲
商代中期(公元前16世纪-前13世纪)
鬲是炊粥器,亦可盛放肉食。青铜鬲最早见于商代早期,其形式自陶器发展而来。鬲侈口,唇边加厚,长颈,深腹袋状,下有圆缀形中空足,双立耳。颈饰兽面纹,上下皆饰连珠纹。腹饰卷角型兽面纹,兽目特巨,图案条纹粗旷,结构复杂,具有高度的象征意趣。

兽面纹觚
商代中期(公元前16世纪-前13世纪)
觚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也用作礼器。高体束腰,下面连接一个高圈足,器身腰部饰有兽面纹、足座上饰云雷纹,上遗有十字铸孔。幻化了的动物图案呈现出一种神秘的威力,加之配以沉稳的器物造型,使其更加显得凝重。这件兽面纹觚是商代青铜器中不可多得的精品佳作。

鼎盛期青铜器

牛首兽面纹尊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尊口部侈大,超过肩径,肩部丰圆突起,圈足较低,有十字形缕孔,本是商代早中期常见的式样,商代晚期纹饰更为丰富。肩部有三个牺首及腹部兽面纹,大量采用浮雕和平雕相结合的方法,体现了商代晚期纹饰及铸造技术的发展。

戈父丁簋
商代晚期,高15厘米,口径22.8厘米,底径15.9厘米,重3.015千克。周子柏捐赠。
敞口,卷唇,深弧腹兽首耳。口沿下饰雷纹,前后中央各1浮雕兽首,腹、足各饰乳钉纹、雷纹、鸟纹。腹有铭文3字:戈父丁,意为戈氏为父丁所作器。

四羊首瓿
商晚期,高38.8厘米,口径31.6厘米,底径29.1厘米,重1.4千克。
此瓿大口短颈,广肩深腹。肩部置羊首四具,间隔一鸟。腹部饰乳钉纹,圈足饰兽面纹。并有三方孔以透气防潮。

乳钉雷纹瓿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瓿(bù)盛酒或盛水的器具。圆体,敛口,广肩,大腹,圈足,带盖,有带耳与不带耳两种,亦有方形瓿。器身常装饰饕餮、乳钉、云雷等纹饰。

兽面纹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跟着大山来看上海博物馆里的青铜器!
看青铜|上海博物馆藏|商代·兽面纹斝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二)育成期青铜器-2012.2.21
盘龙城三四期:“后生,你好好看着我,我觉得你能看懂。”青铜器的关键时代
【博物馆近距离】从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看中国的青铜时代
上海博物馆青铜馆——青铜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